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太湖地区水稻土磷素径流流失及其Olsen磷的"突变点"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太湖地区爽水型水稻土无锡安镇和囊水型水稻土常熟磷素地表径流流失状况及其与土壤Olsen-P浓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常规施磷处理水平下,爽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的地表径流磷(TP)流失量为603.2g/(hm2·a),2001~2002年度为1148.9g/(hm2·a);而囊水型水稻土2000~2001年度地表径流磷流失量为679.5g/(hm2·a),2001~2002年度为1350.3g/(hm2·a).麦季土壤磷的径流流失量均大于稻季磷的径流流失量.施肥量对土壤磷素径流流失有显著的影响.爽水型水稻土和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径流流失各存在一个突变点,分别为32和26mg/kg.两种水稻土突变点的差异可能与它们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不同有关,同时也表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更易流失,这与囊水型水稻土土壤磷素年径流流失量大于爽水型水稻土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河南科学》2016,(6):883-886
为了系统研究豫南稻区土壤磷素丰缺指标及施磷推荐,多年来在豫南稻区布置水稻肥效田间试验,并用ASI法对基础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以缺磷素区(NK)与推荐施肥区(NPK)水稻相对产量55%、55%~68%、68%~78%、78%~95%和95%为标准,分别将对应的土壤有效磷分成"极低"、"低"、"中"、"较高"和"高"5级.结果显示:豫南稻区水稻运用ASI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别与不施磷小区水稻相对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并且得出豫南稻区土壤有效磷"极低"指标为7.5 mg/L,"低"指标为7.5~13.5 mg/L,"中"指标为13.5~17.5 mg/L,"较高"指标为17.5~35.5 mg/L,"高"指标为35.5 mg/L.据此建立的豫南稻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推荐施磷量为:速效磷含量为7.5 mg/L、7.5~13.5 mg/L、13.5~17.5 mg/L和17.5~35.5 mg/L时,磷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35、105、90、75 kg/hm2,速效磷含量35.5 mg/L,建议不施磷肥.  相似文献   

3.
不同施肥处理对雷竹林土壤氮、磷渗漏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雷竹不同施肥水平对林地土壤氮、磷渗漏流失的影响,设置了4个施肥水平的定位试验,即不施肥、减量施肥(比常规施肥减量50%)、常规施肥(施肥量:尿素1 125.0 kg/hm2、复合肥2 250.0 kg/hm2)和增量施肥(比常规施肥增量50%),于2007年5至10月采集并分析渗漏水样。结果表明:雷竹林土壤渗漏水量的多少与降雨量的大小呈明显的线性关系(p<0.01)。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雷竹林地土壤渗漏水中各形态氮、总磷含量明显提高,渗漏流失负荷也明显增多。5至9月渗漏水中各养分浓度逐渐下降,10月份则明显升高,这与渗漏流失量密切相关。减量、常规和超量施肥处理下,氮素淋失量分别占施肥量的4.22%、4.25%和4.54%,磷素淋失量分别占施肥量的1.07%、0.65%和0.56%。  相似文献   

4.
水-土耦合的稻田磷素动态流失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限制性因子,稻田排水损失是磷素的重要来源,为了精确计算稻田磷素损失量,从质量守衡原理出发,考虑土壤磷的矿化和固定、淋溶、水稻吸收等作用,结合土壤胶体对磷的吸附一解吸速率公式,建立了水-土耦合的稻田磷素动态模型,并采用田间实测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率定和验证,同时还对关键参数进行了灵敏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田面水及渗漏水中溶解态无机磷(DIP)浓度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不同施磷水平对磷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淋洗液TP、DTP浓度和累积淋失量均呈递增趋势,各时间段测定的TP、DTP浓度均与施磷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值范围0.848**-0.995**),TP、DTP的累积淋失量与施P量之间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分别为0.963**和0.962**),施磷提高了各土层土壤的Olsen-P含量,说明增施磷肥是导致地下水磷污染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蔬菜地磷素淋失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柱淋溶模拟实验研究不同种类磷肥施用对磷素淋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等磷量的过磷酸钙(SSP)、钙镁磷肥(CMP)、磷铵(AP),土柱淋出液的TP、DTP浓度、累积淋失量和净损失量均表现为AP>SSP>CMP,施用3种磷肥均提高了各层土壤Olsen-P含量,Olsen-P增加量的大小顺序是AP>SSP>CMP.因此,酸性菜园在磷肥品种选择上应采用钙镁磷肥,除可以减少磷素淋失外,还可改良土壤pH,提供蔬菜生长所需的钙、镁营养.  相似文献   

7.
采用Surfer软件分析的方法,研究棉花膜下滴灌和膜下软管二种灌溉方式下磷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棉花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土壤中下渗(0~30cm),膜下滴灌磷的浓度与膜下软管磷的浓度分别为25~30 mg/kg和22~26 mg/kg;膜下滴灌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10cm,磷的浓度为9~25mg/kg;膜下软管条件下磷在土壤中侧渗范围为0~20cm,磷的浓度为12~26mg/kg;棉花膜下滴灌平均单产(籽棉)比棉花膜下软管灌平均单产(籽棉)多127.5kg/666.7m2。膜下滴灌磷在土壤中分布集中,浓度相对较高,分布均匀,利于棉花根系的吸收,提高了磷的利用率;而膜下软管灌磷在土壤中分布分散,浓度较低,均匀性差,磷利用率较低。因此,棉花膜下滴灌磷的效果比棉花膜下软管磷的效果好,同时膜下滴灌磷通过随水施入土壤中可以满足棉花整个生育期需要。  相似文献   

8.
太湖地区农田土壤大孔隙及胶体释放对有效磷下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验证农田土壤中大孔隙流及农业活动引起的胶体释放对磷素下渗污染地下水的影响,采用太湖地区农田土壤进行平行土柱试验。结果显示:模拟土壤胶体(质量浓度约为50 mg/L)释放情况时,土壤水流中胶体物质和有效磷的垂直迁移速度明显加快,土柱底部(100 cm深度)出流中有效磷的渗漏速率达到0.15 kg/(m2·d),比自然状态增大约15.4%;当土壤中存在约5%(体积分数)的大孔隙情况下,土柱底部的有效磷渗漏速率达到29.9 kg/(m2·d),大孔隙引起的优势流对胶体和有效磷的下渗起主导作用,而土壤胶体物质释放引起的辅助作用约占3.2%。土壤胶体释放对土壤p H和电导率等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溶质的运移转化过程。太湖地区农田土壤中广泛存在大孔隙引起的优势流及农业耕作活动引起的土壤胶体释放,为有效磷垂直下渗提供了加速途径,对地下水磷污染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应用“3414”试验建立豫北地区冬小麦磷钾肥指标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河南省测土配方施肥2005—2008年豫北地区95个冬小麦"3414"试验,分别以相对产量<80%,80%~85%,85%~90%和>90%为标准,将豫北地区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划分为"极低"、"低"、"中"和"高"4个等级;并用三元二次和一元二次模型分别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和产量的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施肥量.结果表明,当豫北地区土壤有效磷(Olsen-P)处于"极低"(<8 mg/kg)、"低"(8~17 mg/kg)、"中"(17~36 mg/kg)和"高"(>36 mg/kg)时,推荐磷肥(P2O5)用量分别为125~145,95~125,55~95和0~55 kg/hm2;速效钾(NH4OAc-K)含量处于"极低"(<50 mg/kg)、"低"(50~78 mg/kg)、"中"(78~122 mg/kg)和"高"(>122 mg/kg)时,推荐钾肥(K2O)用量分别为120~140,85~120,60~85和0~60 kg/hm2.  相似文献   

10.
浅丘平坝紫色水稻土田间施肥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为例,应用"3414"试验结果建立浅丘平坝区氮、磷、钾施肥技术指标体系.以缺素区相对产量50%,70%,80%,90%和95%为标准将浅丘平坝区紫色水稻土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划分为低、中、较高和高4个级;并分别用一元二次和线性加平台模型对不同土壤养分分级范围内施肥量与产量关系进行模拟,计算最佳肥料用量.结果表明,当土壤碱解氮(AN)处于100,100~130,130~150和150mg/kg时,氮肥(N)推荐用量分别为150~165,135~150,120~135和0~120kg/hm2;当有效磷(AP)处于3,3~4,4~6和6mg/kg时,磷肥(P2O5)推荐用量分别为90~105,80~90,45~80和0-45kg/hm2;当速效钾(AN)处于60,60~70,70~90和90mg/kg时,钾肥(K2O)推荐用量分别为75~80,70~75,60~70和0~60kg/hm2.  相似文献   

11.
淋洗对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育红  吕军 《青海大学学报》2005,23(6):32-34,38
采用淹水培养间歇淋洗法、淹水密闭连续培养法和淹水培养间歇多次淋洗法对四种稻田土壤进行土壤氮素矿化的淋洗试验。结果表明:淋洗有利于土壤氮素的矿化过程,但淋洗频率过快并没有造成土壤氮素矿化量的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施外源氮对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稻田土壤施外源氮对氮素矿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淹水培养间歇淋洗过程中,五种土样在对照和施氮肥处理下的氮素矿化氮量随着培养时间有相似的氮素矿化趋势,且在培养后第4天左右增加的氮素矿化氮量主要为施入氮肥的增加,并于第4天淋洗时基本被淋洗完全。  相似文献   

13.
大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稻田土壤渗漏水中氮素淋失规律.结果表明,稻田土壤渗漏水中的氮素(N)淋失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土壤中高硝态氮含量和施氮肥是造成种稻田前期氮淋失的主要原因.种稻期间的淹水作用,增强了土壤的还原性并抑制了土壤的硝化反应,可减少硝态氮的淋失.稻田土壤氮素淋失数量与渗漏水中氮素的浓度和水的渗漏速率有关,而水的渗漏速率主要受土壤犁底层的透水性和水文条件的控制和影响.试验以施用氮肥250 kg/hm2和渗漏水量214 mm估算出单季稻田氮素淋失总量为6.44 kg/hm2,占当季施肥量的2.58%.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庆阳典型的黑垆土为实验用土,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氮、磷、钾肥的不同配施对小根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小根蒜中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为0.619.47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469.47mg/g,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0.4658.30mg/g.在其他因子为零水平时,氮肥用量与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成正相关,而氮肥在中等以下水平,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降低,当氮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却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逐渐提高;磷肥的用量对可溶性糖的质量分数影响不大,但磷肥达到中等以上水平后却随用量的增加会使蛋白质的质量分数降低;钾肥用量的增加均会使可溶性糖和蛋白质的质量分数提高.小根蒜的最佳施肥用量为w(N)=34.50kg/hm2,w(P2O5)=29.05kg/hm2,w(K2O)=225kg/hm2.  相似文献   

15.
杨麦间作系统硝态氮淋失的原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田间原位淋溶装置研究了杨麦间作系统中林分密度和施氮量对小麦田土壤60 cm深处硝态氮淋失浓度和淋失量及0~80 cm土层硝态氮分布特征的影响。施氮量设不施氮(N0,0 kg/hm2)、常规施氮(N140,140 kg/hm2)、减量施氮(N70,70 kg/hm2)、增量施氮(N210,210kg/hm2)4个处理。结果表明:对照地淋溶水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杨麦间作系统能显著减少淋溶水量。土壤硝态氮淋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对照地60 cm处N210处理下硝态氮淋溶量最大,为13.89 kg/hm2。杨麦间作系统L1(2 m×5 m)小区距树0.5 m处淋溶量比对照麦地减少了60.27%;相同处理距树1.5 m处比对照地减少了50.11%,不同林分硝态氮淋失量不同,但差异不明显。分析认为,杨麦间作系统能有效减少硝态氮在土壤中的淋溶和累积,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设计进行4 a生甘草施肥试验,探讨不同施肥配比与施肥量对甘草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的单因子效应和互作效应对甘草的净光合速率均有很大影响,在相同栽培管理条件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均可提高甘草净光合速率;施用氮肥对提高甘草光合作用的影响大.氮×磷、氮×钾均表现为正效应,其交叉项分别为0.810 0和0.275 7;磷×钾表现为负效应,其交叉项为-0.550 8.由此说明,氮和磷、氮和钾的有效配比均可促进甘草的光合作用.通过高光合施肥措施中的xi取值频率分布分析频率标准差,得出甘草最佳的施肥配方:N 96.85~104.35 kg/hm2、P2O579.91~88.62 kg/hm2、K2O 73.77~81.56 kg/hm2.  相似文献   

17.
宁夏平罗春小麦氮、磷、钾肥肥效及适宜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414”实验方案研究宁夏平罗县春小麦施用氮、磷、钾肥料的效果和最佳用量.结果表明,与未施肥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春小麦籽粒产量;氮、磷、钾肥对春小麦的增产率,氮肥显著高于磷、钾肥,而磷肥又高于钾肥.根据肥料效应方程,确定春小麦最高产量(5231.5kg/hm。)时的氮、磷、钾肥的最佳施肥量分别是258kg/hm^2(N),173kg/hm^2(P2O3),22kg/hm^2(K2O);经济最佳产量(5220.7kg/hm。)时的施肥量是257·9kg/hm^2(N),173.0kg/hm^2(P205),21.6kg/hm^2(K20),氮、磷、钾肥的施肥质量比为1:0.67:0.08.对于指导该地区农业的合理施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土著微生物柱浸修复铬渣堆场土壤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柱浸试验研究土著微生物对铬渣堆场污染土壤中Cr(Ⅵ)的修复.通过单因素实验测定土壤初始Cr(Ⅵ)浓度、浸出液pH值及循环淋溶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培养基能完全修复铬渣堆场污染土壤中水溶性Cr(Ⅵ),柱浸实验结束后,浸出液中Cr(Ⅵ)浓度由初始的700.3 mg/kg降低至检出限以下;土壤中初始Cr(Ⅵ)浓度越低修复效果越好;培养基最佳pH值范围为7.5~8.5;循环淋溶修复效果好于非循环柱浸修复,循环时间越长,修复效果越好,最佳循环时间为全天循环.  相似文献   

19.
丘陵区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磷的吸附解吸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磷素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限制营养元素,农地磷肥过量施入造成的磷流失导致水污染问题引起世界范围的普遍关注.本研究主要针对紫色土集中分布的四川盆地丘陵区土地利用方式多样、农业非点源污染显著等特点,采集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坡耕地)下的典型酸性、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开展磷素等温吸附解吸热力学实验,并结合Langmuir模型研究了不同类型紫色土对磷素的吸附-解吸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丘陵区紫色土林地土壤磷素最大吸附量(Qm)及磷吸附缓冲容量(MBC)高于同类型紫色土农地土壤;林地土壤生物有效磷含量低于农地;农地磷素释放风险高于林地.相较中性及石灰性紫色土,酸性紫色土磷素最大吸附量、吸附缓冲容量低,但磷素解吸能力较高,表明酸性紫色土磷素释放风险较大.多重相关分析表明,尽管不同类型紫色土pH、有机质、土壤质地等因素对磷素吸附解吸并无单一的显著影响,从而无法针对所有3种土壤找出其影响磷素吸附解吸的共性因素,但因子分析结果表明pH、土壤质地及土壤总磷含量对磷素吸附解吸特性仍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0.
棉花施用粉煤灰磁化肥效应方程及肥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粉煤灰磁化复合肥是一种新型肥料 ,为探讨其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我们在延津县潮土上进行了试验 ,粉煤灰磁化肥在棉花上一般用量为 92 1.38kg/hm2 左右。比等量N、P、K混合肥增产 15 .8%~ 18.4% ,增产134~ 16 7kg/hm2 ,最高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 12 35 .85kg/hm2 。棉花产量为 1117.2 7kg/hm2 ;最佳产量施用粉煤灰磁化肥为 92 1.38kg/hm2 ,棉花产量为 10 96 .3kg/hm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