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没有改变Backmann1958年提出的城镇等级一规模模式任何假设前提的情况下,给出一个与贝氏的城市级别顺序相反的贝氏模式。此模式反映的城镇等级-规模特征与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结果十分相近。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城市规模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芬  王发曾 《河南科学》2009,27(10):1319-1324
选取1986,1991,1996,2001和2006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城市人口规模的资料,运用城市首位律、城市金字塔理论及位序-规模法则分析了山东省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继而运用分形理论阐释了位序-规模曲线.结果显示,首位城市济南人口规模尚有可观的发展潜力,山东省城市体系属于典型的"双核心"结构;城市规模结构已从传统"金字塔形"向"纺锤形"转变;城市规模由分散趋于集中,人口分布趋向均衡,城市体系发育日益成熟;分形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3.
在没有改变Backmann1958年提出的城镇等级-规模(hierarchy-size)模式任何假设前提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与贝氏的城市级别顺序相反的贝氏模式.此模式反映的城镇等级-规模特征与位序-规模法则的验证结果十分相近.这样一来,不仅解释了位序-规模法则,而且将中心地方论及其有关研究与城市规模分布的相关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在没有改变Backmann1958年提出的城镇等级一规模(hierarchy-size)模式任何假设前提的情况下,给出了一个与贝氏的城市级别顺序相反的贝氏模式.此模式反映的城镇等级一规模特征与位序一规模法则的验证结果十分相近.这样一来,不仅解释了位序一规模法则,而且将中心地方论及其有关研究与城市规模分布的相关研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在收集2001—2020年陕西10个城市旅游经济空间面板数据的基础上,探讨其位序规模差异化特征.研究表明:(1)陕西旅游经济呈不平衡发展状态,绝对差异呈扩大化,但整体向均衡化演进.(2)陕西旅游经济首位分布明显,首位度经历了“波浪状”变化过程,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经历了“集中—分散”的交替变化历程.(3)位序规模分析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的增长也存在差异性.在地域差异上陕西旅游经济出现了“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在时序差异上,2001—2010年规模差异较小,2012—2020年规模差异显著.(4)齐夫参数q值的变化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经历了“首位型—集中型—首位型”的演变历程;理想K值与实际K值差值的变化态势表明,陕西旅游经济的现实收益大于理想收益.根据陕西旅游经济位序规模的变化将其发展态势分为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和下降型4种形态,并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旅游服务设施、交通和政策等方面进行了非疫情状态下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6.
分别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县级以上城镇的演变规律,得到结论:(1)从时间的角度观察广西城镇规模和数量的变化,在研究期间内,特大城市没有变化;大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明显增长;中等城市的数量增长明显,规模增长不明显;小城市增长不明显.(2)从时间的角度检验广西城镇的位序-规模:在研究期间内,广西城镇体系首先经历了位次型分布模式,再到首位型分布模式的转变过程.研究初期的1997-2003年属于位次型,表示在这期间小城市比大城市的发展明显,城市位次型特征较强.研究后期的2003-2008年属于首位型,表示在这期间中大城市发展占主导地位,小城市发展不明显,城市首位型特征较强.(3)1997-2008年期间内,广西的城镇体系的增长基本为平行式的增长,城市规模分布比较稳定,各种规模的城市增长率也基本相似.(4)从空间的角度观察广西城镇规模的分布,研究期间内广西城镇规模分布基本呈集中→低水平均衡→集中的变化路径.研究初期广西城镇规模分布不均衡,再转为低水平均衡,最后分布集中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用地迅速增长,研究我国城市用地规模分布变化规律有助于在城市化进程中合理配置城市用地,促进城市体系协调发展.选择2000年~2012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建成区面积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结合分形理论,研究我国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不同区域城市用地规模分布变化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1)以建成区面积衡量城市规模,我国城市规模分布符合位序-规模法则;(2)城市规模的位序-规模对数曲线呈平行向前推进趋势,城市用地规模总量增加,但城市用地规模分布Zipf指数呈上升趋势,城市用地规模分布的均衡度下降;(3)按建成区面积分类,超大、大城市的城市用地增长速度快于中小城市;(4)不同区域城市用地规模分布变化特征反映出差异性:4大区域中东部地区城市用地规模Zipf指数始终最接近理想值1,表明东部地区高中低位次城市用地发展较为协调,东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城市用地规模分布趋向于集中,高位次城市用地扩张明显快于中低位次城市,中部地区城市用地规模分布较为分散,但近几年高位次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趋势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周一星在研究京津冀地区的城市规模分布时发现ZiPf模型P(r)=P1r^-q的参数P1的计算值与实际值存在的误差,即最大城市的人口数的理论值与实际数有不容忽视的差距,从而出现了理论与实验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从一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奇异对称序列出发,异出了城市位序-规模法则的精确表达式,从而揭示了“周一星难题”的数理本质。  相似文献   

9.
从城市规模分布的位序-规模法则出发, 推导出城市等级体系的二倍数法则。假定城市体系服从标准位序-规模法则(幂指数为1), 则城市规模可以抽象为一个调和数列。按照二倍数的规则对这个调和数列自上而下分级, 各级数值之和在极限条件下趋于常数ln2。由此证明如下问题: 1)城市位序- 规模法则在极限条件下和平均意义上与二倍数法则数学等价; 2)服从位序-规模法则的等级结构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是无标度的, 规模尺度最大的城市理论上不服从规律的约束。上述结论可以进行两个方面的推广:一是逻辑推广, 从二倍数推广到多倍数情形; 二是应用范围推广, 从城市研究领域推广到经济学和 自然科学领域。  相似文献   

10.
从城市动力系统的一般模型出发,引出城市体系异速生长的Beckmann方程并将其推广到一般形式,同时导出城市规模分布的Pareto公式,从而建立了Zipf定律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经济全球化对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机制展开系统性的深入分析.从产业体系的升级和重组、产业空间转移和集群化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发展深层作用等多维的视角出发提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整合模式,其中包括产业转移与互补、点轴联网辐射、职能分工和集群化整合等4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从投入、产出、经济效益、可持续利用4个层次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总体水平不高,区域空间差异较大,珠三角核心区域集约度较高,外围集约度较低,并就提高珠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气质联用仪检测了珠江八大入海口水样中19种PCBs单体. 结果显示:PCBs在溶解相和颗粒相中的总含量分别为0.02~2.55和0.05~5.14 ng/L;水体PCBs的log Koc范围为4.70~5.18,与其log Kow值表现为非线性相关,表明水体溶解相与颗粒相间PCBs分配的非平衡状态;第三相胶体相吸附了滤液中2.3~52.6%的PCB单体;入海口区域的PCBs水气交换净通量约为-1.41102 ng/m2 day,PCBs表现为水体向大气的扩散,入海口水体可能是周边大气中PCBs的重要输入源.  相似文献   

14.
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系统考察了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轴带动,两翼展开,统筹协调,各具特色,高水平、高效率的大城市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是改革开放17年来经济发展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发展区.高速发展的经济需要大量的资金,有别于正常的融资渠道,在珠江三角洲已经形成了相对大型的隐性资金市场.这个隐性资金市场为珠江三角洲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血液”.本文讨论的隐性资金市场是指不受国家信贷规模控制,不在统计数字中反映的,但却是以追求实际的高利率为目标的资金市场.通过我们对该隐性资金市场存在机理、运作方式、以及该市场规模的估算,作者认为,珠江三角洲的隐性资金市场规模大约为1600~1800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17.
珠三角地区广泛分布着一层全新世海侵形成的软土层。本文作者用不同长度的PVC管 ,在该软土层中进行取样 ,并在室内分别用薄样 (常规样 )和样柱进行了压缩实验。薄样的实验结果表明 ,样品的压缩量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 ,且压缩量变化最大的区间是在 0~ 15 0KPa。为此 ,对不同长度的样柱均施加 15 1KPa荷载。结果却发现 ,样柱的总压缩量与样柱的长度呈正相关关系 ,而压缩比则呈负相关关系 ,说明压力在向下传导过程中是逐渐衰减的。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地区正成为全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本文从城镇空间格局、社会经济等方面阐述了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发展特征与优势;同时分析了该区城市功能、区域管理与分工、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在经济全球化以及上海即将举办世博会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地区今后的发展战略与建设构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系统分析,探讨各年代、植被类型土壤动物群落特点及演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环境条件恶劣,土壤动物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种类上均较贫乏,全区平均密度不足1万,在纲或目分类水平上仅17类群.螨类和跳虫在11个样点中均为优势类群,且每个样点中均只有这两个优势类群.A/C值全区全年平均为2.04,明显大于1.4个季度中,冬季和夏季的A/C值较大,说明螨类对低温或干旱等不利环境适应力和抵抗力强于跳虫.随成土年限或植物群落演替,土壤动物群落均未能表现出明显的演替过程,有必要对土壤动物的分类进一步细化.  相似文献   

20.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对黄河三角洲主要牧草的品质和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通过牧草评定因素的筛选和合理组合,编排了综合评价的评价模型,组建了综合评价草场资源中牧草品质及利用价值的模糊数学模型,这是利用数量方法对牧草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尝试。经过评价,黄河三角洲主要牧草可划分为5个等级5个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