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影响框架填充墙破坏机制的三大因素(填充墙与框架连接方式、砌体材料、填充墙高宽比)及其应力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框架填充墙耗能设计方法。分析认为:框架填充墙的设计缺乏统一合理的设计标准,需进一步深入了解其破坏机制,从而提高填充墙耗能能力以及框架填充墙的整体抗震水平。  相似文献   

2.
从汶川地震分析填充墙对结构整体抗震能力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汶川地震都江堰市建筑震害考察发现,结构中填充墙破坏十分普遍,为此首先总结和讨论了填充墙的几种常见破坏形式及一些典型的填充墙框架失效机理;其次,通过设计例题分析灾区常见的3种形式的框架填充墙结构,并结合结构实际震害特点与相关研究,重点分析了填充墙对结构提高整体抗震能力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充墙能够增加结构的整体承载能力,增加结构的抗侧刚度,提高结构整体的变形能力;但填充墙刚度效应在地震作用下容易引起薄弱层破坏和扭转破坏,填充墙的约束效应产生短柱破坏,使结构严重受损甚至出现倒塌.由于填充墙多为脆性材料,一般要先于结构构件发生破坏,从而吸收地震能量,建议以填充墙作为第一道防线的结构整体抗震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3.
杜萌  战小康  李盛 《科技信息》2010,(15):293-293
框架结构的施工顺序是先起主体框架,之后再进行填充墙的砌筑,而现在工程工期紧,施工单位为了缩短工程采取了在主体施工的过程就进行了填充墙的砌筑,更有甚者直接把填充墙当作是梁底模,填充墙与框架结构同时施工,那就大错特错了。  相似文献   

4.
李永辉  闫继龙 《科技信息》2010,(26):I0317-I0317
针对砌块填充墙裂缝质量问题,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按裂缝形式从填充墙施工工艺、构造等方面详细分析了成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从而使填充墙裂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填充墙的布置对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结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利用SAP2000对6种不同填充墙布置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即填充墙框架的Pushover曲线、承载力、延性、破坏机制以及性能点处的层间位移角.结果填充墙的不同布置改变了框架结构的刚度、内力分布和塑性铰破坏机制,填充墙满布以及底部无填充墙的层数小于转换层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其基底承载是无填充墙框架的2~5倍,延性系数降低,但在结构成为机构体系前,结构的塑性铰多且较为均匀,能够耗散罕遇地震释放的大量能量;转换层以上布置填充墙的结构基底承载力为无填充墙框架的1.2~1.5倍,在罕遇地震时塑性铰集中分布在底部无填充墙框架层,容易在转换层形成薄弱层.结论满布填充墙的SRC-RC竖向混合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抗倒塌性能;对于由于建筑需要底部无填充墙布置的SRC-RC竖向混合填充墙框架结构,底部无填充墙布置的层数宜小于转换层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带节能砌体填充墙的RC框架抗震性能,本试验设计了两个两层单跨的RC框架结构模型,分别为带填充墙的RC框架和不带填充墙的空框架,并对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对带填充墙的RC框架的裂缝开展进行了描述,研究了试件的滞回特性、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和强度退化,并和空框架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填充墙能够提高框架的承载能力和抗侧刚度,但是相应地降低了框架结构的延性;填充墙的存在使得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退化加快,然而,带填充墙框架的极限刚度仍然较大,表现出较强的抗倒塌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材料填充墙以及填充墙厚度和填充率对高层钢结构自振周期的影响,找出较合理的高层钢结构填充墙布置方式.方法以实际工程为背景,利用Midas-Gen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带有砌体填充墙的高层钢结构住宅整楼模型,模拟在实际的受力过程中,砌体填充墙与钢框架之间的共同作用,考虑各类砌体填充墙对钢框架的抗侧力贡献.结果得到了不同材料填充墙的高层钢结构的自振周期,厚度为100 mm填充墙框架与纯框架周期比平均值为0.52,厚度为200 mm填充墙框架与纯框架周期比平均值为0.47;找到了影响填充墙高层钢框架结构刚度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数值分析得到相关影响规律.结论对于高层钢框架结构通过合理的填充墙布置可以有效增加结构的侧移刚度,在满足变形要求的前提下提高高层钢结构房屋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实际的工程设计和应用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都是纯框架的设计和应用,从而没有考虑其中的填充墙的作用。从框架结构填充墙相互。作用的力学模型和框架结构填充墙破坏的机理分析中可以看出填充墙对框架的受力和变形起到一定的的改善作用。本文就此对框架结构填充墙的受力、变形、计算和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目前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RC)框架隔震体系在设计分析过程中均将填充墙作为非结构构件,未充分考虑填充墙不同布置方式对隔震体系和隔震设计的影响规律。以8层RC框架填充墙隔震体系为研究对象,考虑填充墙平、立面不同分布的10种模型,建立RC框架隔震结构非线性分析有限元模型,探讨填充墙对RC框架隔震体系性能及相应隔震设计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填充墙的不同布置方式对结构前3阶影响较小,对高阶振型影响显著;现有不考虑填充墙影响的纯框架隔震设计方法得到的减震系数偏小,夸大了减震效果,进行上部结构设计会导致其偏于不安全;填充墙竖向不均匀的隔震结构,在未布置填充墙的楼层会发生刚度突变,尤其是靠近隔震层的下部楼层地震反应突变尤为明显,在强震作用下容易发生破坏;填充墙水平不均匀的隔震结构,X或Y向未布置填充墙时变形突变较明显。因此,建议在隔震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填充墙的布置,隔震层以上1~3层尽量布置填充墙,避免出现底部薄弱层而对整个隔震体系安全性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现有研究基础上,经统计分析提出了框架与填充墙各自的性能水平划分及其层间位移角限值.建立了框架填充墙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6、9和12层三个典型框架填充墙结构进行小震、中震和大震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得出框架填充墙结构在不同水平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分布.依据抗震性能指标,分析和评估了填充墙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指出目前规范的不足.根据计算结果,给出了用于评估结构性能的图表.  相似文献   

11.
框架结构填充墙出现的不同程度裂缝,如斜裂缝、墙梁下水平裂缝、墙柱结合部竖缝、门窗洞边角的裂缝。导致框架结构填充墙开裂的因素有外界条件变化的影响,有建筑物本身特点对裂缝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还有墙体的内在因素和材料本身不合格及施工质量不过关等因素。造成填充墙裂缝的症结,归根到底还是要在原料配比和施工上多下工夫,才能避免此类通病的发生。通过四川省蒸压灰砂砖住宅建筑墙体开裂工程实例,以及南方炎热地带平屋顶建筑屋顶下水平裂缝实例,浅析框架结构填充墙裂缝的防治。  相似文献   

12.
简述了陶粒砌块填充墙体砌筑抹灰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提出了解决陶粒砌块墙面抹灰完成后短期内发生细微裂缝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有/无填充介质对裂纹动态断裂特性的影响,利用动态焦散线实验方法结合高速相机对含预制缺陷的试件进行了三点弯冲击断裂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冲击载荷作用下运动主裂纹与预制缺陷贯通后,预制裂纹中有/无填充介质影响次生裂纹的起裂位置、数量、起裂模式、起裂所需时间。在预制裂纹中无填充介质的情况下,沿预制裂纹左右两侧对称产生2条次生裂纹,次生裂纹起裂时是Ⅰ+Ⅱ混合模式断裂;在填充环氧树脂介质情况下,沿预制裂纹中心处产生1条次生裂纹,次生裂纹起裂时是Ⅰ型断裂;同时无填充介质试件次生裂纹起裂所需时间大于填充了环氧树脂的试件。  相似文献   

14.
侯保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2):2865-2868
通过对南京市内金川河河道挡墙的调查,归纳总结出全程河道挡墙裂缝的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运用断裂力学分析计算挡墙裂缝的强度因子,从而为评价河道挡墙裂缝的稳定性提供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挡墙裂缝是影响挡墙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不同属性介质(脆-塑性)非完全充填裂隙的渗流应力特性,采用花岗岩作为裂隙壁,利用自制渗流应力装置,通过轴向压缩、侧向约束的实验方式,进行了渗流应力实验,得出了相应的渗流应力曲线。结果表明:充填物的脆-塑性变化对裂隙渗流应力特性产生显著影响。脆性充填裂隙渗流应力曲线表现出平衡、失稳和稳定三个阶段;弹塑性充填裂隙表现为失稳和稳定两个阶段;塑性充填裂隙表现出急剧下降一个阶段。根据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得到差异充填(脆-塑性)裂隙的渗流规律;并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多层砌体房屋墙体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阐述了预防这种裂缝产生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对砌体建筑的墙体温度裂缝问题进行了探讨,调查了温度裂缝产生的部位及形式,分析了墙体温度裂缝的成因,用现有的裂缝计算公式分析了墙体的剪应力,并应用更为有效的有限元方法来解决温度裂缝问题,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温度裂缝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缝内含有不同导温介质时的稳定温度断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水工砼工程实际中常常遇到张开型裂缝或缝内含有与砼和岩石不同导热介 质的材料,引入等效热导率,以确定热断裂解,即求解含缝体的温度场、应力场或应力强 度因子。等效热导率可用两块平行板,中间有不同厚度的间隔或不同的导热介质时的实 验量测而得。解析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对某实际工程的计算结果表明,由充满导 热介质的裂缝干扰稳定温度场而引起的应力强度因子远小于裂缝面绝热假定引起的应力 强度因子值。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地下室混凝土墙板裂缝的特征,阐述了为防止裂缝产生应采取的设计措施以及对裂缝的修补方法,列举了裂缝预防和裂缝修补的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煤渣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容易出现形式不规则裂缝的部位及原因,并从砌块制作质量、设计及施工技术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