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蜂胶-神奇的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恒荣 《科技信息》2009,(29):I0418-I0418
本文从蜂胶的成分出发,介绍蜂胶与其他蜂产品的不同之处,讨论了蜂胶的用途,特别是其对糖尿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最后分析了选购蜂胶时需要注意的几点因素。  相似文献   

2.
模拟移动床色谱技术(SMB)是一种先进分离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石油、糖类、手性药物和氨基酸等领域。随着我国模拟移动色谱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天然产物活性成分的提取与纯化的迫切需求,模拟移动色谱技术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方面也有涉及,但是总体的数量和质量均不尽人意。本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长期在本领域的实践经验,综研究模拟运动色谱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方面的现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促进模拟运动色谱在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提取与纯化领域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近日 ,由我校承担的“蜂胶有效成分超临界CO2 萃取及其产品功能学评价的研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该研究项目建立了蜂胶活性成分临界CO2 萃取 -超声辅助醇提的提取方法和GC指纹图谱 ,并就物体外抗癌初步试验 .其中 ,一个产品已经获得卫生部保健食品批文 ,其主要功能为提高免疫和调节血糖 ;另一个产品按照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要求 ,完成了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能试验 ,以及毒理安全性和稳定性试验 ,进入保健食品申报程序 .经专家鉴定 ,该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蜂胶有效成分超临界CO_2萃取产品功能学评价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败酱草总黄酮部位的抗病毒活性成分。采用细胞病变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检测,筛选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并通过L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总黄酮30%乙醇洗脱部位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共鉴定出14个活性成分,包括12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酚酸类成分。败酱草总黄酮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败酱草抗病毒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将现代的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与传统的乙醇浸出提取工艺相比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6890GC/5973MSD气—质联用分析仪对两种方法的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有利于蜂胶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乙醇浸出提取工艺有利于提取蜂胶中黄酮类物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有利于蜂胶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应根据提取活性成分的主次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6.
将现代的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与传统的乙醇浸出提取工艺相比较,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6890GC/5973MSD气一质联用分析仪对两种方法的提取物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都有利于蜂胶有效化学成分的提取,乙醇浸出提取工艺有利于提取蜂胶中黄酮类物质,超临界CO2流体提取工艺有利于蜂胶中化学成分的分析,应根据提取活性成分的主次及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质联用仪对我国安徽、河南、江苏、山东、山西、四川、新疆7省区蜂胶中的主要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分离鉴定出黄酮、酚、醌、萜、甾类等14类79种物质.其中黄酮、酚、醌、萜类物质含量较高.实验表明,不同产地蜂胶中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基本相似,但各种单一成分的相对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蜂胶具有代表性的组分,可通过GC-MS方法检测不同蜂胶中的挥发物相对含量和不同地区蜂胶的特征代表物来鉴别蜂胶的产地.  相似文献   

8.
3月8日,由天津药检所、天津药物研究院和天津医药科学研究所承担的“中药对照品的研究”通过专家的验收和鉴定。该项目对从15种中药材中提取活性成分作为对照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全部对照品纯度均达到98.0%以上,并按照国家药监局颁布的《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用对照品研究的技术要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活性成分的功能并拓展该物种的应用场景,以水蓼植株作为原料,分别用水提法和醇提法提取水蓼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通过抑菌实验和抑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及存活实验探究水蓼提取物的生物活性。结果显示:从水蓼醇提物中分离出16个组分,其中有4种化合物得到鉴定;从水蓼水提物中分离出15个组分,其中有3种化合物得到鉴定;水蓼提取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抑菌作用,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抑制效果。研究结果提示: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在提取水蓼挥发性物质方面的效果要优于水的效果,且水蓼挥发性物质的生物活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0.
醇提水沉与水提醇沉提取杜仲叶活性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采用正交设计实验考察了提取溶剂浓度、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溶剂用量以及醇沉溶剂浓度等对醇提水沉法和水提醇沉法提取杜仲叶活性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活性成分的含量,还是活性物质的得率,醇提水沉法都优于水提醇沉法。  相似文献   

11.
研究麻黄细辛附子汤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细辛脂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在提取过程中的含量动态变化。采用HPLC,测定水提取过程中不同时间提取液中6种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6种活性成分溶出量均在前90 min呈上升趋势,且组分稳定存在。90 min后,溶出量增长趋势变缓并有不同程度的消减,存在状态不稳定。研究认为麻黄细辛附子汤的提取工艺为水煎提取90 min,既可保证6种活性成分的稳定存在,又使其溶出量达峰值。  相似文献   

12.
研究败酱草总黄酮部位的抗病毒活性成分。采用细胞病变法进行体外抗病毒活性检测,筛选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并通过LC-MS对其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败酱草总黄酮30%乙醇洗脱部位为最有效抗病毒部位,共鉴定出14个活性成分,包括12个黄酮类成分和2个酚酸类成分。败酱草总黄酮部位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活性,为败酱草抗病毒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氯甲烷为溶剂提取怀山药中的有机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出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从怀山药中共提取分离出74种化合物,鉴定出41种有机成分,占挥发性物质总含量的95.03%.主要成分为脂肪酸类、甾醇类、酯类、维生素E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甾醇类化合物(45%).  相似文献   

14.
蜂胶的有效成分与功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蜂胶合有丰富而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医疗和保健作用。介绍了蜂胶的有效成分及提取方法,简述了蜂胶的药理活性及功效,以加深人们对蜂胶的认识,加大产业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膜分离技术机理研究及其在中草药,饮料,食品(果酒,蛋白,低聚糖)等工艺应用和特点的综述,充分显示该项技术在有机成分提取与分离中的优越性,为陕南天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对赤栀黄颗粒的多种活性成分进行提取优化,并以动物药效学方法评价优化结果.HPLC同时测定赤栀黄颗粒中栀子苷、芍药苷、大黄酸和大黄素的含量,考察提取时间、提取.溶剂、提取次数对成分提取的影响;以异硫氰酸苯酯造大鼠肝损伤模型,测定血清肝脏酶和胆红素,进行药效学评价.活性成分经水提取3次,每次20 min,可有效阻止异硫氰酸苯酯引起的大鼠肝脏酶和胆红素的升高.经动物药效学试验验证,此活性成分的提取优化条件,有利地保证了赤栀黄颗粒临床疗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马比木(Nothapodytespittosporoides)含有重要的抗癌活性成分喜树碱及其甲基衍生物.利用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提取马比木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通过计算机检索,鉴定出80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甲基丁醛(4.851%)、2-甲基-2-丁烯醛(3.088%)、己醛(5.780%)、2-呋喃甲醛(40.413%)、(E)-2-己烯醛(6.099%)、3-己烯-1-醇(2.739%)、(Z)-己烯醇(3.260%)、正己醇(11.514%)等.  相似文献   

18.
分析桂枝茯苓胶囊组方单味药材(桂枝、茯苓、白芍、丹皮、桃仁)、配伍药材和桂枝茯苓胶囊中挥发油的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并用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比较。组方药材单独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和组方药材配伍混合后提取的挥发油成分基本一致,但是和桂枝茯苓胶囊挥发油成分相差很大。桂枝茯苓胶囊与组方单味药材及组方配伍药材提取的挥发性成分,在数量和含量上有很大的差异,表明桂枝茯苓胶囊在工艺制备的过程中选择性地提取了其中的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黄玉斌 《应用科技》2009,36(2):68-68
本作品主要是利用新型的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蚕蛹中的蚕蛹油。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曲面分析法获得最优的蚕蛹油提取工艺条件以及使用GC-MS及图谱检索技术对蚕蛹油脂肪酸成分进行鉴定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胡桃楸中抗肿瘤活性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溶剂提取法和两相溶剂萃取法对其进行初步分离.同时采用细胞实验观察其分离组分的活性。并对有效的活性成分定性分析,初步确定了活性成分的化学组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出的抗肿瘤活性成分主要是葸醌类物质并且纯度很高。研究结论有助于寻找胡桃楸中抗肿瘤活性成分和明确其抗肿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