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辣椒子叶和下胚轴离体培养再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8个辣椒品种的子叶和下胚轴接种在附加不同激素的MS培养基上,经过芽诱导、芽伸长、生根、移栽入盆四个阶段,得到完整的再生植株。实验结果显示:6—8d的苗龄最佳,子叶的分化率高于下胚轴,培养基中添加AgNO3明显促进外植体的分化,GA3是芽伸长的关键因子,IBA的生根效果要好于无激素MS培养基.通过这一过程,建立起一个基于最佳激素组合的高效植株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2.
3.
4.
5.
黄瓜子叶下胚轴愈伤组织诱导及植株再生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7—10天龄黄瓜无菌苗的子叶、下胚轴在添加不同生长激素的MS培养基上培养5—20天,子叶下胚轴产生愈伤组织.继续培养7—10天,产生绿色芽点,分化率达75%,1mg/1浓度的bBA有利于芽的分化,添加0.1mg/l浓度的IBA,对根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甘蓝下胚轴不同切段内源IAA水平与不定根发生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甘蓝下胚轴不同切段的不定根发生能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从切段1到切段5都不需要任何激素的诱导,能“自发生根”,且不定根发生能力逐步增强。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不同切段的内源IAA含量,进一步又对不同切段的过氧化物酶和IAA氧化酶相对活性以及不定根发生的组织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内源IAA水平和不定根发生能力不呈正相关,下胚轴不同切段的根原基原始细胞可能处在不定根发端早期的不同时期。作者认为,在甘蓝下胚轴不同切段”自发生根系统“中,内源IAA水平和不定根发生能力不呈正相关,可能是由于该切段的根原基原始细胞已越过了它们分化不定根所需的IAA峰。 相似文献
7.
8.
以水稻四种保持系品种的胚轴为外植体,对其进行了以建立体细胞无性系为目的的组织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品种的外植体在培养中,V2B的愈伤组织发生力最强,福1B的胚性愈伤组织比例最高,福1B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大,四个品种在生根培养过程中没有明显的差异,香4B的试管苗移栽成活率最低,其他三个品种的成活率均较高。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福1B品种较容易建立良好的体细胞无性系。 相似文献
9.
将甜瓜下胚轴接种在1/4MS固体培养基上能诱导其下端形成不定根.在生根过程中,内源腐胺含量增加了.腐胺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抑制下胚轴中腐胺的合成,也抑制生根.在外加D-精氨酸的同时再添加腐胺提高下胚轴的生根率和根长到对照水平.以上结果表明,腐胺与甜瓜下胚轴生根密切有关. 相似文献
10.
黑芝麻下胚轴离体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晋芝3号黑芝麻(Sesamum indicumDC)无菌苗的下胚轴作为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2.0mg/L6-BA与(0.1mg/L,0.2 mg/L,0.3 mg/L,0.4 mg/L,0.5 mg/L)以及NAA(0.5 mg/L,1.0 mg/L,1.5 mg/L,2.0 mg/L),共9种组合;生根培养基以1/2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NAA(0.1 mg/L,0.3 mg/L,0.5 mg/L)以及0.1 mg/LNAA和0.1 mg/LIAA,共4种组合,旨在此培养基上诱导黑芝麻下胚轴产生愈伤组织并分化出再生植株。结果表明:在MS+2.0 mg/L 6-BA+0.2 mg/L IAA培养基上的再生诱导率最高,可达81.8%,并且可使部分下胚轴切段形态学上端形成芽;在1/2MS+0.1mg/L NAA培养基上,再生苗的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1.
花椰菜花药培养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杂交品种B-21为材料,对花椰菜的花药培养条件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花药消毒处理采用0.1%升汞消毒30min效果较好,成活率达86.67%;E3培养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86.11%,比MS培养基提高4.40%;用培养基MS 0.5 mg/L6-BA 0.5 mg/L NAA出芽率为31.67%,分化绿苗率为94.79%;用生根培养基1/2 MS 0.1 mg/L NAA 活性碳2 g/L生根率达100%。 相似文献
12.
ACC氧化酶反义基因转化青花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青花菜的下胚轴和带1~2mm子叶柄的子叶为转化受体,建立了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获得了含番茄果实ACC氧化酶反义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经筛选获得了5株抗性植株,其中1株来自下胚轴,另外4株来自带子叶柄的子叶。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证实,外源.ACC氧化酶反义基因已整合进其中2株拟转化青花菜植株的基因组。转化植株移栽到室外均能成活,成熟小花蕾的乙烯测定结果表明乙烯的合成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抑制。 相似文献
13.
激素对油菜子叶再生及转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蓝型油菜“湘油15”子叶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预培养基2,4-D和6-BA浓度、分化/共培养基NAA和6-BA浓度对子叶芽再生频率和转GUS基因瞬间表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激素对芽再生频率和转基因瞬间表达率都有重要影响,但激素对芽再生和转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效应具有不一致性.激素对芽分化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再生培养基NAA、预培养基6-BA、预培养基2,4-D、再生培养基6-BA,推导的对于芽再生的最佳激素组合方案为预培养基2,4-D 1.0 mg/L和6-BA1.0 mg/L、再生分化培养基NAA0.2 mg/L和6-BA3.0 mg/L;激素对GUS基因瞬间表达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共培养基NAA、共培养基6-BA、预培养基6-BA、预培养基2,4-D,推导的对于瞬间表达的最佳激素组合方案为预培养基2,4-D 0mg/L和6-BA0.2 mg/L,共培养基NAA0.05 mg/L和6-BA3.0 mg/L.推导的对于芽再生频率×GUS基因瞬间表达率的最佳激素组合方案为预培养基2,4-D 1.0 mg/L和6-BA1.0 mg/L,共/分化培养基NAA0.05 mg/L和6-BA3.0 mg/L. 相似文献
14.
短时低温处理对甘蓝逆境指标和PK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研究了低温(5℃)处理下在0~30min和0~180min内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2个品种(YF-3和XY-4)体内MDA、脯氨酸(Pro)、可溶性糖、ABA含量及蛋白激酶(Protein Kinase,PK)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低温逆境使甘蓝体内的MDA、脯氨酸、可溶性糖、ABA含量和PK活性等指标在较短的时间内都有明显的上升,然后下降,再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且ABA含量和PK活性的峰值早于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15.
大白菜子叶培养过程中POD同工酶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大白菜子叶培养过程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过氧化物酶 (POD)活性的变化 ,随着组织培养过程中脱分化、再分化的进行 ,子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 ,过氧化物酶活性呈上升趋势 ,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带增多 ,表明组织培养过程中形态变化与生理变化紧密相关 .培养基中添加 Ag NO3 对过氧化物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并促进不定芽的分化 . 相似文献
16.
羽衣甘蓝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以6份羽衣甘蓝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细胞学观察表明,当花蕾长为2.5-3.5mm,花瓣与花药长度之比为1/2~4/5时,45-65%的小孢子发育处于单核晚期,是花药培养的最佳时期.花药培养结果可见基因型不同,胚状体的诱导率有极大的差异,最容易形成胚状体的材料是Y3,诱导效率达17.74%;胚状体的出现在花药接种后的15-30天之间.培养基的种类不同,培养效果也有差异,其中以Keller培养基效果最佳;培养基中有机成份加倍,则可以显著提高胚状体的诱导效率.培养基中蔗糖的浓度对胚状体的诱导率也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马齿苋与小白菜在采后贮藏期间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贮藏期间马齿苋与小白菜植株的呼吸速率、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保护酶(SOD、CAT)活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维生素C和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叶片的水解酶(淀粉酶.蛋白酶)活性、POD活性、膜脂过氧化水平、质膜透性和脂肪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根据上述指标,分析比较了马齿苋与小白菜果后代谢变化的稳定性及衰败进程的差异,证明野菜马齿苋具有较强的保鲜耐贮力. 相似文献
18.
以山苦菜无芽嫩茎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经过继代培养后,以生长状态良好的愈伤组织进行分化培养,继续进行分化苗的生根培养,建立起山苦菜的无性系.结果表明:MS+BA(1.0mg/L)+NAA(0.1mg/L)+蔗糖(30g/L)是愈伤组织诱导和继代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为1/2MS+蔗糖(15g/L);诱导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4MS+IAA(0.2mg/L)+蔗糖(20g/L);山苦菜试管苗移栽的最佳基质为1/2园土+1/2河沙. 相似文献
19.
零上低温对甘蓝幼苗逆境指标的动态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甘蓝幼苗为材料,研究了零上低温对其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低温(5℃)处理时间的延长,甘蓝幼苗体内的脯氨酸含量、总糖、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体内SOD,POD活性先升高再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