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崽 《世界知识》2013,(23):64-64
差不多习惯于将每年最后一篇专栏作为年底总结了。“我的92013:《泰国民主政治论》的合缘之作”是篇我主动要写的书评。之前曾写过一些,这一篇别具意义。作者之一是我的老师,北大教授张锡镇。张老师考取北大时,我刚好一岁。我其实没有上过张老师的课。但他的《当代东南亚政治》却是我们年轻一代东南亚研究人员极少的、也是最好的入门书。想想,哪位做东南亚研究的中青年学者没有受益于张老师这本书呢。仅此,张老师已名满天下。  相似文献   

2.
现在写老师布置的作文是越写越别扭。首先说读后感。我们的老师每学一篇课文,就让我们写篇读后感。学了《桂林山水》,我就得写我特别喜欢桂林山水。到了《索溪峪的“野”》,里面又说桂林“家化”了。我天,到底哪篇是真情实感?这篇说好,那篇说不好,我要怎么写?我们写的作文总是很虚伪。举几个例子:例1《难忘的童年小事》。我们的童年有什么好难忘的?几乎全都忘光了。老师还要求看好不好玩、有不有趣、难不难忘。都忘光了还难忘?晕死!例2《快乐的我》。快乐?我晕。快乐个鬼啊。成天闻书香做功课,有什么好快乐的。我现在最快乐的时候,就是上下…  相似文献   

3.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因为两岁时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打个比方,别人写作文能写二三百字,他却只能写三五行。但即便这样的作文,他同样能写得美丽如花。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认真地写,那作文极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愿望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也不笨。”就是这篇作文,深深地打动了老师,那位妈妈式的老师不仅给了他最高分,在班上带感情地朗读了这篇作文,还一笔一画地批道:“你真聪明,你的作文写得非常感人,请…  相似文献   

4.
我一口气读完了赖丹的《艺窗琐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赖丹是我的老师,1953年至1955年间,我在龙岩师范读书,他是我们“卓娅班”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三十多年过去了,可那段学习生活的情景,却历历如在眼前。特别是赖老师在学习上对我的悉心指导和热情的鼓励,在生活上对我的兄长般的关怀和切实的帮助,是我终生难忘的。 《艺窗琐记》虽主要是数十篇发表在《福州晚报》上的文艺杂感、随笔、小品,但每一篇都如同晶莹的珠玉闪烁着夺目的光辉,展示了作为作家、评论家、教授的赖丹的丰富而美  相似文献   

5.
写下这个题目,是因为读了一篇很“残忍”的日记。这篇日记是一老师“推荐”给我的,题目是《给青蛙做“手术”》。日记中写道:  相似文献   

6.
严慈同志的《现代汉语里的“所字结构”》 (载《贵阳师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是一篇有分量、有见地的文章,读后很受启发。但文内有些看法尚可商榷,有些分析在我们看来似乎有错。这里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严慈同志和语言学界的老师们。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一年八月——一九三二年七月,朱自清先生“承国立清华大学给予休假的机会”,留学英伦,漫游欧陆,写下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两本游记集。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新增教材——《威尼斯》,便是选自著名的五国游记集《欧游杂记》。《欧游杂记》是朱先生写“给中学生看”的。在书序里,作者明确指出:这部“以记述景物为主”,有意避免“‘我’的出现”的“小书”,是他赠送给中学生的“小小的礼物”。一个著名的散文家,有名望的大学教授,为什么要一反自己成熟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中,茅盾对在新文化先驱中涌现出来的“四位久已不见了的作家:利民、王恩玷、朴园、李渺世”给予了足够的评价。对其在文坛上突然“失踪”,誉为“象慧星似地一现就不见了。”关于王思玷,茅盾说:王思玷写过七八篇.最早的一篇是发表在《小说月报》十二卷十二号(应为十二米九号.笔者)征文栏的《风雨之下》,到一九二四年以后就不见他了……王思玷大概是山东人,(我记得他的稿子都是从枣庄寄来的)……接着.茅盾对王思玷的《偏枯》等作品,逐篇作了评述。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王思用的《偏枯》等…  相似文献   

9.
对薛家柱同志的最初印象是坦诚率直。而当研读了他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后,才悟到,他把做人的真诚凝炼成了艺术。“讲真话,写真人”,成为他执著的艺术追求。薛家柱是从发表诗作开始步入文坛的。1958年,在杭州大学中文系(原浙江师院)读书时,他就发表了第一篇诗作《讲解员的苦恼》。接着,又发表一些诗作。在学生时代,他还写了话剧《徐双喜》,歌舞剧《送瘟神》,与同学合作《卧薪常胆》。大学毕业后,继续写诗,开始受到省、市文艺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打倒孔家店”的第一声惊雷。小说主人公狂人第一次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虽狂,他却是个了不起的预言家。它的预言,今天已变成了光辉的现实。鲁迅创作小说,主张用白描手法写人。所谓“白描”,即或画眼睛,或写动作,或写对话,也就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行。“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狂人日记》的十几处“笑”的描写,即其白描手法之一。一、序言的“大笑”,反映了“大哥”骄横的狂态,吃人者的本相  相似文献   

11.
新版《鲁迅全集》第十卷内有《古籍序跋集》,收入1912年至1935年间鲁迅为自己辑录或校勘的十九种古籍而写的三十二篇序跋。这些序跋如实地纪录了鲁迅整理古籍的经过,显示了他在学术工作上的成就。读了之后,在为何整理古籍,如何对待文学遗产,如何治学等方面,都给我们许多启发和教益。一、“深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鲁迅整理古籍,就其方式来说,有搜集、辑录、校勘、考证、评论等方面;就其内容说,主要有三种:一是乡邦文献,二是古代小说,三是文人专集。此外,还有汉碑帖、汉画像、  相似文献   

12.
【案例】“老师,我们要唱自己写的歌,行不行?”这是我在五年级的一次音乐课上听到的呼声。事情是这样的,2003年6月4日,我给五年一班上音乐综合课,我们上节课学习了歌曲《美丽的家园》,这节课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为了心中美丽的家园,我献上一首爱的歌曲。我们愿做一棵棵小树,装点家园美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给《文汇报》、《新民晚报》投过稿,但都石沉大海。后来,我发现写博客不用审稿,即时发布,自由自在,便以写博客的方式整理思想、记录东西。2009年8月,我在科学网博客上写了篇在美博士后的生存状态,没想到被《科技导报》副主编苏青看中,他让我修改后在《科技导报》走向职场栏目刊登。我认为这篇博文虽然点击数高,但信笔  相似文献   

14.
茅盾的短篇小说创作,比起他的中、长篇来,数量不算太多。茅盾自己曾经说过:“至于短篇小说,我写得不多。因为我觉得写短篇小说并不是容易的事,或许比写长篇还难些”。他从1928年创作第一篇短篇小说《创造》起,到1948年写完最后一个短篇《春天》止,20年间只写了50余篇短篇小说,其中虽不乏一些脍灸人口的佳作,但却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师院学报》1981年第6期对《“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中的两个复句的分析,我以为是值得商榷的。其一是:他终于不讲“文学是有阶级性的吗?”了  相似文献   

16.
《示众》写于1925年三月,收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它是鲁迅前期小说《呐喊》与《彷徨》中以写场面为主的仅见的一篇。作品通过“首善之区”一条马路上一个犯人示众的场景,刻划了一群小市民的无聊与麻木,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是这样介绍他自己的创作的:“在这里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  相似文献   

17.
十五六年前,西安市以西安教育学院为基地第一次开展“卫星电视高等师范学历教育”期间,我因为担任《汉语写作》课程,去西安教育学院备课,跟负责这门课的李宗卫先生探讨重点及讲授取舍等事宜,备完课我们聊天,在隔壁备课室有一位老师,听说我从事方言研究,很感兴趣,于是我们聊了起来。他说他叫陈正奇,历史系的,他问我:“申亚民熟不熟?”我说:“亚民是我小学到高中的同学,又是我的表弟。”他说:“我也是高中74级的。”我说:“老兄应当比我大一两岁。”他说:“我属马,54年的。小时候因为身体不好,上学迟了几年。”我说:“你就是老兄了。咱们那一届学生是‘黑线回潮’背景下考上高中的,学习都很好。”我还知道,陈兄是陕西师大历史系77级的学生,我说:“如果我78年高考后填报志愿不填宝鸡师院而是陕西师大的话,肯定有机会跟陈兄同学3年半的。”由于陈兄对我所从事的研究工作很认可,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陈兄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诚,勤奋,谦虚,耿直,干练,豁达。我们的性格很相似,又都是高中同一级,大学77、78级两届学生共同的东西太多了。此后,我就把自己的著作送给陈兄请求指导,见到陈兄的文章一定会认真拜读,石晓博先生(我多年的朋友)拿陈兄的《灞桥赋...  相似文献   

18.
最近吴悦同志写了《〈“行李”词义的商榷〉一点质疑》(见《江苏师院学报》1981年第二期,下简称《质疑》),对我们《“行李”词义的商榷》一文(见《中国语文》1980年第三期,下简称《商榷》)提出意见。他的文章中心思想,是否定唐代“行李”一词具有“行装”的意思。因此,我们愿意再谈谈唐、宋时期“行李”词义的变化,向同志们请教,兼作答复。 (一)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国家强大,工农业生产发展,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科学发达。“行李”的词义,和其他语同一样,在这时发生了丰富多采的变化。斯大林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中说:“语言,主要是它的词汇,是处在差不  相似文献   

19.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是鲁迅先生在一九三○年四月写的一篇著名杂文,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出版的《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上,后收在作者的《二心集》里。教育部统编的中学语文课本选有此篇。 这篇文章是批驳反动文人梁实秋的谬论并论证他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的。梁实秋原来依附于北方军阀段祺瑞,后来又投靠国民党反动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疯狂地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反革命军事“围剿”的同时,穷凶极恶地对进步文化运动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梁实秋充当了这个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急先锋,他杀气腾腾地  相似文献   

20.
这篇文章主要是应新加坡读者任闻先生的挑战而写。 任先生在1999年12月号的《读者》上对我作了严肃批评,他不理解具有严谨选文标准和高超编辑艺术的《读者》杂志,会选编我的《强势知识》这种道貌岸然、似是而非的言论,因为新加坡不少中学将《读者》规定为学生必读的课外刊物而给学生集体订阅,他建议像我这种“极具误导性与欺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