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正常的伤口修复能力对于生存与健康十分重要。皮肤伤口修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不同类型细胞、细胞外基质和细胞因子在时间、空间上有序的相互作用,最终完成皮肤屏障修复与组织内稳态维持。文章总结了伤口修复的主要过程,并重点阐述不同类型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的作用,讨论了无疤痕修复的潜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前,美国军方正在研究一项技术,可对受伤士兵的细胞"重新编程",使其拥有与科幻影片《金刚狼》主角类似的快速愈合伤口的能力,伤口愈合速度比普通人快5倍.据悉,该疗法的原理是,通过修改细胞基因重新编写细胞序列,以使其在必要时变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相似文献   

3.
科技传真     
皮肤产生创伤后,结构类似织物的胶原质组织(皮肤的强度取决于胶原质)往往会受到破坏。如果要使愈合后的皮肤与受伤前一样,则需要很长时间。但是,在远古时期,因医疗条件所限,一个人受伤后,伤口若不能快速愈合,他就会死亡。所以,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人体修补伤口的时间逐步缩  相似文献   

4.
廖远鑫  彭广敦 《科学通报》2023,(27):3559-3561
<正>细胞谱系是指发育过程中产生的细胞类型及其先后代关系.高等动物的细胞类型多样,在发育、再生、癌变等不同的生命过程中,细胞谱系有不同的组成和变化[1].研究发育谱系能帮助我们厘清各类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与功能,对理解相关的发育疾病机制、再生修复机理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的谱系示踪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前瞻性示踪,即利用特定的方法,如染料、荧光蛋白、DNA条形码等事先标记某一细胞类群,在一定的时间内追踪标记细胞产生的后代;  相似文献   

5.
朱润 《科学通报》1962,7(2):1-1
在高等动物的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由于伤口四周的皮肤逐步移向伤口内,使创伤面积逐渐缩小,这一现象称为创伤收缩。创伤收缩对于创伤愈合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方面的研究始于 Carrel((1910),以后数十年间,趋于沉寂,一直到近年来,又被重视起来,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我国科学家宣布:已成功绘制出人类组织器官原位再生复制活动图谱,揭示了细胞在完成损伤肌体修复活动中演变的基本规律.这就是说,人体大面积皮肤烧伤不用植皮,靠人体自身的细胞修复就可以长出新皮,已不是遥远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科学家对118名烧伤病人的恢复情况做了研究。科学家发现,如果烧伤发生在白天,烧伤部位愈合的速度更快。这是因为在白天,真皮层中的成纤维细胞能非常快速、有效地修复被烧伤的皮肤;但夜晚时,这些急救细胞的效率就没那么高。对118名烧伤病人的统计显示,发生在白天的烧伤愈合过程比发生在晚上的烧伤部位愈合过程平均少11天。  相似文献   

8.
人的皮肤、颅骨、肌腱这些重要器官、组织,一旦因创伤导致缺损,通过植入具有生理功能的皮肤、骨头予以修复,这种以往只能在科幻小说里出现的场景已变为现实。在中国,这一奇迹的创造者主要有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第九人民医院整形与修复外科曹谊林教授为首的组织工程研发团队。日前笔者有幸采访了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2005年度上海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入选者、组织工程(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崔磊博士。  相似文献   

9.
永生的皮肤     
艾伦·琳娜是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病理学教授,她研究皮肤细胞生物学已经十多年了。她热爱皮肤,常常充满深情地用“优美”、“亮丽” 和 “大自然的杰作”等费美之辞来描绘皮肤。她非常想搞清楚:皮肤细胞是怎么分裂.生长、分化的?又是怎样形成了我们身体表面美丽的“保护性外衣” 的? 通常情况下,在实验室里培养的皮肤细胞只能生存大约15周的时间。当培养的皮肤细胞死亡时,琳娜就会把它们丢掉再重新开始培养新的皮肤细胞。但是,大约在6年前一次常规实验之后,当琳娜的助手莎迪正准备丢弃培养皿中的死亡皮肤细胞时,突然惊奇地发现…  相似文献   

10.
再生不仅赋予植物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更能使植物产生新器官,实现营养繁殖.再生能力是植物在严酷环境下能够生存的重要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组织培养、扦插和嫁接等都是基于植物再生能力而开发的农业技术.再生现象的本质是细胞在受伤或胁迫的环境下命运发生转变的过程.近年来,植物再生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不仅对植物再生过程中细胞命运转变的谱系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探讨了植物细胞高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伤口或胁迫信号、激素、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途径因子形成有序协作的调控通路,控制着再生过程.本文将总结种子植物中器官从头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这两种再生方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从事植物再生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硌  王义武  张令强  贺福初 《科学通报》2012,(Z2):2661-2665
巨噬细胞是具有异质性的一群免疫细胞,在病原微生物和组织损伤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消解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不同的诱导信号可激活巨噬细胞改变其自身的形态和生理特征,表现出显著的可塑性来应对外界环境.借用辅助性T细胞(Th)的概念,从激活方式上将巨噬细胞分为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classically activated macrophages,CAMs或M1)和非经典激活的巨噬细胞(alternatively activated macrophages,AAMs或M2)两大类.M1型巨噬细胞产生促炎症细胞因子,抵抗病原入侵但也造成机体损伤;M2型分泌抗炎症细胞因子,并在组织修复与重建和肿瘤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本文介绍了巨噬细胞的激活机制和巨噬细胞极性的关系,重点总结了近年来巨噬细胞极性调控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分析预测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许继松  刘红燕 《科学之友》2009,(3):168-168,170
自从铁路信号系统使用微机监测以来,信号维修测试工作有了质的飞跃。但是人工检查数据不具有实时性,不能够根据微机监测实时数据变化及时发现设备隐患。文章主要介绍一种微机监测信号设备智能诊断与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维修经验的结合,由计算机系统实现对设备“点对点”的智能连续跟踪,利用计算机技术的高科技性解决维修工作当中的难题,使信号维修工作产生一个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3.
外源或内源的DNA损伤在生物体内持续发生。DNA损伤修复的缺陷与很多疾病甚至癌症等息息相关,而生物细胞进化出一系列精密的修复机制以耐受或切除这些损伤。单分子技术区别于常规的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手段,可以在体外和活细胞内研究DNA修复相关生物分子的动态反应特征,从而对DNA修复机制进行更充分的剖析。文章围绕常见的DNA损伤及其修复类型,阐述了近年来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磁镊、光镊等单分子操控技术,以及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光激活定位显微镜和超分辨显微示踪等单分子荧光成像技术在DNA修复机制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梳理了利用单分子技术解决的长期存在的关于DNA修复难题,并展望了单分子技术联合其他交叉学科技术在研究DNA修复机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针对沥青混凝土面层坑槽和松散局部的修补问题,介绍了修补工艺和程序及修补质量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5.
电气设备运行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密切相关。对电力设备的状态分析与维修研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电气设备状态的分析,提出维修策略,以期供一线电力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温军 《科学之友》2008,(3):48-48
结合自己在高速公路养护中的实践经验,介绍了沥青路面灌缝修补的工艺流程及修补技术要求、病害的检测等。  相似文献   

17.
甲壳素在生命科学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伟 《大自然探索》1992,11(1):63-67
  相似文献   

18.
和涛 《科学之友》2008,(10):34-35
文章针对混凝土梁桥维修与加固的程序,从维修加固的基本机理、维修加固各种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材料及工艺要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左娅  王建农 《科学之友》2008,(10):38-39
文章针对混凝土梁桥维修与加固的程序,维修加固的基本机理,维修加固各种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材料及工艺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谈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进行了阐述,提出利用科学监测手段,实行计划性状态检修,从而获取设备最佳使用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