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冠肺炎的爆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预防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考虑到疫情的严重性,对同为RNA病毒的流感病毒、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疫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这些病毒氨基酸水平的序列比对发现,新冠病毒的棘突糖蛋白与H1N1、H3N2、B型Victoria系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糖蛋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血凝素糖蛋白是目前商用流感疫苗的主要作用靶点,因此推测,现有季节性商用流感疫苗在新冠肺炎的防控方面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除此之外,由于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的棘突糖蛋白和核蛋白之间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SARS冠状病毒疫苗又主要从上述两种蛋白研制而来,因此建议在短期内,可以将目前正在研制的SARS冠状病毒疫苗作为新冠病毒特效疫苗的替代物来使用。  相似文献   

2.
新冠肺炎的爆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已引起全球范围内的高度关注。预防病毒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但是目前还没有专门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考虑到疫情的严重性,对同为RNA病毒的流感病毒、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疫苗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并通过对这些病毒氨基酸水平的序列比对发现,新冠病毒的棘突糖蛋白与H1N1、H3N2、B型Victoria系和B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的血凝素糖蛋白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由于血凝素糖蛋白是目前商用流感疫苗的主要作用靶点,因此推测,现有季节性商用流感疫苗在新冠肺炎的防控方面可能也具有一定的应用潜能。除此之外,由于新冠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的棘突糖蛋白和核蛋白之间均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而SARS冠状病毒疫苗又主要从上述两种蛋白研制而来,因此建议在短期内,可以将目前正在研制的SARS冠状病毒疫苗作为新冠病毒特效疫苗的替代物来使用。  相似文献   

3.
《广西科学》2007,14(3):269-269
科学家修改了H5N1病毒的一个蛋白,从而使其用于发现哪些突变可能让这种病毒进行人际传播,并创造出能用来制作预先防范性疫苗的毒株。H5N1病毒引发了禽流感,它也能偶然传给人类。目前还没有报道H5N1禽流感病毒在人际间传播的病例。科学家相信,如果这种病毒要在人际传播,它表面的一种名为血凝素的刺状蛋白必须发生变异。血凝素蛋白的一个称之为受体结合区(RBD)的部分与宿主细胞的特定部分结合在一起之后,这种病毒才能再进入宿主细胞。科学家让H5N1禽流感病毒受体结合区发生特定变化,然后测试结构发生变化的受体结合区识别禽类和人体细胞…  相似文献   

4.
正新冠病毒如何传播?弄清这个问题是防护的前提。新冠病毒异常狡猾,疫情暴发至今,病毒传染快、难防控,潜伏期长,被专家医生叫做"流氓病毒"。不同传播途径导致传染的传闻甚至引发了恐慌。为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详解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以及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概括了新冠病毒主要变异毒株的分类、时空分布和流行动态,以及关键变异位点和其对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阐述了2021年新冠病毒基因进化起源研究进展和新冠病毒在人和动物间跨种传播的风险;论述了2021年新冠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和使用现状,以及不完全免疫保护形势下病毒可能的变异动向;提出了疫情防控、病毒流行监测和疫苗药物研发的相应...  相似文献   

6.
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效果。采集筛查2020年2月至6月疫情期间有发热症状、有湖北工作、旅居史者的咽拭子标本15650份,将新冠病毒的开放读码框1ab(ORF1ab)、核壳蛋白(N)基因等2段保守基因序列作为检测靶标,并采用实时qPCR。15650份检测标本中,阳性1例,阳性率0.0064%。疫情期间有发热症状、有湖北工作、旅居史者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极为必要,qPCR为一种新冠病毒检测的有效方法,可将咽拭子标本中的新冠病毒核酸快速高效检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磷酸氯喹是一种上市多年的抗疟药品,已广泛应用于人群治疗,其安全性可靠可控.研究发现,新冠病毒通过S蛋白与人体细胞的ACE2受体结合,从而进入人体细胞膜.而磷酸氯喹可能改变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受体ACE2的结构,或者抑制病毒表面S蛋白与ACE2的结合,从而抑制病毒在人体内繁殖.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性。该文选择了一例发生在湖南省空调大巴中的新冠肺炎传染案例,建立数值模型开展计算,分析了含新冠肺炎病毒的液滴和气溶胶的扩散输运过程,研究了空调排风模式、颗粒粒径、传染源位置等因素对于新冠肺炎病毒在空调大巴中传播规律的影响,并针对所有乘客的感染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估,将结果与实际感染情况进行了对比。新冠肺炎感染者呼出的病毒颗粒有较高的比例沉积在大巴内部壁面与座椅表面。粒径和排风口位置会影响气溶胶扩散规律。小粒径含病毒气溶胶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长、扩散距离远,带给远处乘客的风险较高。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降低空调大巴中新冠肺炎传播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卫萍 《科技信息》2010,(13):409-409,402
自从2009年3月18日墨西哥发现的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以来,在众多国家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新流感病毒已经开始慢慢向人们揭开面纱。尤其是2009年4月27日公布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患者身上获得并分离得到的病毒基因序列后,研究人员陆续获得初步研究成果。研究表明:这种病毒基因组由禽流感、猪流感和人流感病毒基因混合而成,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它所引起的流感具有高度传染、传播迅速、易流行的特点。该病毒既有甲型流感病毒的共有特征,也有其特殊性。本文对该病毒的分类与命名、基因组结构特点与变异、相关蛋白及其功能作一综述以便对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预防、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是一种泛素样蛋白,在调节机体天然免疫和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SG15在针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的抗病毒研究已有文献报道。除此以外,最新的研究表明ISG15分子会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作用下失活,从而抑制其抗病毒功能。因此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除能直接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以外,同时也会提升ISG15分子水平,继而间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感染风险。该文介绍ISG15抗新冠病毒的过程,重点介绍ISG15抗冠状病毒作用的特异性,此外,总结新冠病毒通过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阻断ISG15介导的天然免疫实现免疫逃避的机制,并罗列了潜在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抑制剂。本文从ISG15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角度,总结抗SARS-CoV-2药物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以下简称动监所)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厅直属事业单位,主要从事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技术监督、检验测试,以及实验动物资源保存与共享、生物医药产品与环境安全评价等工作。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后,动监所积极参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技攻关,科研团队在短时间内便成功构建出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表达菌株,并将该成果面向社会共享,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正3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统筹病毒溯源及其传播途径研究,利用病毒蛋白和不同受体的结合特征,评估可疑动物作为中间宿主的可能性,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搞清楚病源从哪里来、向哪里去,提高精准度和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13.
正一项于2020年4月8日发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COVID-19)可以感染猫,并在猫和猫之间传播。相比之下,狗并不是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此外,研究团队还对鸡、鸭、猪进行了病毒的感染实验,结果显示,这3种动物也对病毒不易感。近期,世界各地相继报道了宠物猫狗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2020年4月6日,美国农业部称,纽约市的一家动物园内,一只老虎的冠状病毒检测呈阳性,并出现了干咳和食欲不振等症状。除了猫科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影响。疫情发生后,全球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迅速应对,加紧研发疫苗和抗病毒药物。2022年,多个mRNA创新性疫苗、抗病毒中和抗体、小分子抗病毒药物等相继问世。然而,随着多种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相继出现,新冠肺炎疫苗、中和抗体以及小分子药物的有效性大幅降低,不断对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的开发提出新的挑战。结合文献和商业数据库信息,对当前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的研发进展进行综述。截至2022年11月,全球已批准或EUA疫苗和药物各30余款,多款疫苗和药物处于临床试验中,中国在新冠疫苗和抗新冠药物研发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相似文献   

15.
自主性细小平素具有对转化细胞专一的毒性,它的非结构蛋白NS1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病毒生活周期中NS1有着多种功能,包括调控DNA的复制和转录。其机制包括NS1对DNA复制的反式抑制,对基因表达的反式抑制和对转录的反式激活。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建立了带有环境病毒的新冠肺炎模型。其次,通过下一代矩阵法求得基本再生数R0,利用Hurwitz判据和矩阵理论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然后,运用庞特里亚金(Pontryagin)极大值原理找到了新冠病毒感染的最佳控制策略。最后,利用数值模拟对上述理论进行了验证,应用偏序相关系数(PRCC)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将带有环境病毒、不带环境病毒的模型与新冠肺炎爆发早期的全国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带有环境病毒的模型拟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根据时代需要,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cation,LAMP)对新冠病毒进行快速检测,以研发出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通过NCBI公布的新冠基因组序列分析,获得新冠病毒特异性N蛋白基因的序列;根据该序列信息,在线设计的几对环介导等温扩增引物以供筛选,并利用新冠病毒全基因的反转录质粒,同时通过大量的实验尝试,得到较为稳定的环介导等温扩增体系,再加入具有逆转录活性的Bst 3.0 DNA聚合酶,使体系可扩增RNA模板,最后通过加入适量染料,完成反应结果的可视化.通过不断的实验优化,得到了较为稳定的扩增体系如下:2×Lamp Master Mix 12.5μL,Bst 3.0 DNA聚合酶0.5μL,内引物FIP、BIP(10μM)各2μL、外引物F3、B3(10μM)各0.5μL、模板1μL、ddH2 O 7μL,该体系在65℃下水浴加热1 h即可,同时在体系中加入MnCl2溶液(15 mM)1μL、钙黄绿素(500μM)3μL,使反应结果肉眼可断,加入模板的体系变为绿色,而未加模板的体系为棕黄色.结论:本实验研究的可视化LAMP检测新冠病毒的方法可用于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8.
2022年,为应对全球新冠疫情和其他各种严重疾病,病毒疫苗开发和基因治疗领域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对于粮食作物种植和人类基因组学的研究也有了振奋人心的发现。选取了Omicron变异株、猴痘、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EBV可能导致多发性硬化症、猪器官移植到人体、猪心停跳后恢复全身多器官功能、持续生产的多年生水稻、小麦条锈病分子机制、提高玉米蛋白含量和氮利用率、基因编辑技术和疗法、人类基因组无间隙序列、古基因组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9.
牛免疫缺陷病毒BIV的基质蛋白MA是由gag基因编码病毒结构蛋白之一,参与病毒运输包装等多种过程.通过蛋白质组学方法,寻找与MA有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通过原核表达MA-CBP融合蛋白,将其结合在几丁质上,并与细胞裂解物混合,纯化特异结合的细胞蛋白.利用双向电泳以及MALDI-TOF质谱分析,筛选到8个与MA具有相互作用的候选蛋白,功能涉及运输、氧化还原、热激反应等.进而克隆所鉴定蛋白之一的PRDX4,利用体外结合实验进一步证实其与BIV MA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初步建立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实验方法,所得结果为了解慢病毒结构蛋白在病毒生活周期中功能提供了线索,有助于探索过氧化物酶家族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20.
自主性细小病毒具有对转化细胞专一的毒性,它的非结构蛋白NS1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病毒生活周期中NS1有着多种功能,包括调控DNA 的复制和转录.其机制包括NS1对DNA 复制的反式抑制、对基因表达的反式抑制和对转录的反式激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