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主要的致盲疾病之一,患者的视觉功能会逐渐丧失直至失明。临床常见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主要包括视网膜色素变性、年龄相关的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营养不良等。随着基因治疗、干细胞和新材料等技术的发展,临床上出现了一系列针对不同类型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和理念。文章系统梳理了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特征,介绍了药物治疗、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以及视觉假体在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临床治疗上的最新应用,以期为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脑和脊髓由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一般不会再生,所以过度的损害可能是毁灭性的、不可逆转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就是由于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和凋亡所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一个渐进性的恶化,以导致机体认知记忆功能和运动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日益增长对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寻找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重要议题.动物模型在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理解这些疾病的病理机制、开发新的诊疗策略提供了基础数据.本文阐述了构建常见神经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的方法,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这些模型的建立考虑了疾病的遗传背景、病理特征以及进程.传统疾病模型构建方法常常缺乏疾病特异性、表型稳定性和与人类疾病病理进程的一致性.得益于基因修饰技术的发展,如CRISPR/Cas9技术,我们能够更精确地模拟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使得动物模型能够为药物开发和疾病预防策略的探索提供重要工具.本文还探讨了新的动物模型开发进展,这对于深入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环境因素和基因-环境相互作用、筛选新的药物和开发新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虽然目前的模型还无法完全反映人类疾病的复杂性,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限制将会得到改善,并展望了基因编辑技术可能改变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咸孟飞  马晋平 《世界科学》2013,(7):43-44,38
●睡眠障碍可能是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征兆——但是首先导致这种疾病的原因是睡眠不足吗?人们普遍认为,大脑中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的水平与淀粉样斑块的最终形成有关,而这种斑块是阿尔茨海默氏症的特点之一。然而,简恩·康(Jae-E-unKang)在采用全新的微透析技术来测定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5.
干细胞移植是治疗各种血液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干细胞移植可以修复神经系统的损伤。通过干细胞移植可修复损伤的或衰老的人体多种组织器官。对于癌症和放射性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病人通过用干细胞全身换皮已经实现了根治。从不治之症到可以治疗,皮肤干细胞疗法走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不经意间发明皮肤干细胞体外培养的技术,到利用皮肤干细胞在体内再生皮肤组织,再到治疗深度烧伤和角膜灼伤,最后到治疗遗传性皮肤病,这个临床医学上的突破是干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结合的典范。文章将回顾这一发展历程,展示科学发展的规律,为基因治疗和干细胞治疗在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神经营养因子的研究是近10年来神经科学研究中发展最快的领域,并因其诱人的临床前景而受到生物技术界的重视。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神经细胞有特异性支持和保护作用的内源蛋白,它们不仅在神经系统发育中有重要作用,而且在维持成熟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以及损伤后神经修复与再生等方面也有积极作用,因此可望用子早老性痴呆等神经变性疾病的治疗。本文简要介绍了神经营养因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8.
微球作为功能载体,能够用于药物的递送.随着材料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微球递药系统的研究逐渐得到了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递送方式,微球递药系统有望克服传统给药方式的诸多局限性.此外,微球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和可控性,可以实现对药物的精准递送和控制释放,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其副作用.基于此,本文首先总结了微球的多种制备方法及常用材料,然后系统总结了具有不同功能的微球递药系统,并概述了其主要疾病治疗应用,最后针对微球递药系统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莫晓芬(右图)博士是2010年启明星(跟踪)的入选者,采访是在莫医生兼任的医院科研科科长的办公室里进行的,周到细心的莫医生为我和随同采访的李辉博士点了  相似文献   

10.
干细胞是一类尚未完全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能力的细胞,主要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增殖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系统阐述了干细胞的发现历程、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在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总而言之,干细胞作为再生医学的"种子"细胞,已经在临床应用上展现出了一定的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评估和监管体系的完善,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一种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作为穿戴式电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个人健康监护、人机交互体系以及人造电子皮肤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下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概要介绍了不同类型的柔性可穿戴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简略归纳了柔性传感器中的关键技术参数,同时对柔性传感器大面积阵列制造所面临的挑战及新方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展望了柔性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当前,人事代理制度和编外聘用制用工日渐盛行,新制度的实施,建立起社会化的人事管理体制,激活了用人机制,缓解了用人单位人员编制与用工需求的矛盾.同时,新制度也带来了人事档案管理混乱、多头建档、档案移交不及时、弃档等一系列人事档案管理问题.文章通过深入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人事档案管理经验,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双碳”(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背景下,以氢代碳的氢冶金成为钢铁企业优化能源结构和工艺流程、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的通过为时间节点,梳理和追溯了氢冶金的发展历程。从“以煤代焦、以气代焦”到“以氢代碳、以氢减碳”,铁矿石冶炼工艺由以减少焦炭和焦煤依赖为初衷,转变为以降低碳排放为重心,再到以净零碳排放为最终目标,逐渐形成高炉富氢冶炼和全氢直接还原工艺两大技术路线。从目前中国钢铁生产结构以及降碳目标来看,长流程产钢量占90%,高炉炼铁碳排放占比大、基数大。高炉低碳冶炼是规模化实现中国钢铁工业低碳的重要路径,而高炉富氢冶炼对“双碳”过渡时期的炼铁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从未来钢铁行业发展及能源结构转变来看,全氢直接还原工艺是实现钢铁行业净零碳排放的重要路线。发展氢冶金的关键问题包括如何解决绿色经济化制氢和安全规模化用氢。  相似文献   

14.
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刘再华 《科学通报》2012,(Z1):95-102
自气候变化的岩石风化控制学说提出至今,学界普遍认为,是硅酸盐的化学风化碳汇作用在控制着长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而在短时间尺度上硅酸盐风化碳汇与碳酸盐风化碳汇也是旗鼓相当的.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碳酸盐溶解的快速动力学和硅酸盐岩流域中微量碳酸盐矿物的风化在控制该流域溶解无机碳(DIC)浓度和碳汇上的重要性,使得碳酸盐风化碳汇占整个岩石风化碳汇的94%,而硅酸盐风化仅占6%左右.另一方面,水生光合生物对DIC的利用及其形成的有机质(内源有机碳)的埋藏,使得碳酸盐风化碳汇在任何时间尺度气候变化的控制上可能都是重要的.此外,岩石风化碳汇研究的另一重要进展是发现了碳汇随全球变暖和土地利用变化显著增加,即形成了气候变化的负反馈机制.未来应通过岩石风化碳捕获和储存过程及其控制机理的进一步研究,揭示岩石风化碳汇过程及其气候和土地利用调控潜力,以服务于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政策制定.重点研究:①岩石风化碳汇过程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控制机理;②硅酸盐岩流域中微量碳酸盐矿物的风化在控制流域DIC浓度及其碳汇上的重要性;③陆地水生光合生物利用DIC产生内源有机碳的效率;④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调控岩石风化碳汇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
铁基超导材料制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廷灿  万勇  姜山 《科学通报》2009,54(5):557-568
超导现象于1911年首次被发现, 此后科学家们一直都在寻找拥有更高临界温度的超导材料, 研究重点也逐渐从金属系物质转到铜氧化物. 目前, 物理学界对高温超导机制仍未形成一致看法, 研究人员希望在铜氧化物超导材料以外再找到新的高温超导材料, 以期从新的途径来破译高温超导机理. 2008年初, 日本学者发现了临界温度可以达到26 K的新型超导材料—— LaO1-xFxFeAs, 这一突破性进展开启了科学界新一轮的高温超导研究热潮. 随后, 科研人员在这一体系中展开了积极的实验和理论研究. 中国科研机构, 特别是中国科学院, 迅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在新一轮的高温超导研究热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 铁基超导材料的研究正在持续升温, 新的发现层出不穷. 本文按照体系分类, 以时间顺序, 分别对铁基超导材料的四大主要研究体系(“1111”体系、“122”体系、“111”体系和“11”体系)的具体材料制备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 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各种铁基超导材料的合成方法及其关键物理参数.  相似文献   

16.
宋松  祝献民  范国平 《自然杂志》2021,43(5):365-373
免疫缺陷动物模型是指通过筛选自发突变或者基因工程改造建立的缺失一种或多种免疫系统组分,并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动物模型。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发展较为成熟,为人源化、患者来源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 PDX)、干细胞移植以及传染性疾病等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工具。与小鼠相比,大鼠具有体型更大,代谢和生理与人更接近,更易进行手术操作、样本获取,以及长期应用于临床前毒理和药理的评估等优势。因此,近年来出现了各种免疫缺陷大鼠模型。文章通过动物模型之间的比较,着重综述了免疫缺陷大鼠模型的最新进展,并展望其在干细胞研究和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裂缝、变形、松散、泛油等,对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和材料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治处理的一些措施,以减少和避免类似病害的再生,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早期病害现象——裂缝、变形、松散、泛油等,对病害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和材料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沥青混凝土路面防治处理的一些措施,以减少和避免类似病害的再生,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公路的使用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林晓芬  陈爱政  王士斌 《科学通报》2011,56(26):2223-2228
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是其应用于临床研究的前提之一. 生物相容性一般是指材料与宿主之间的相容性, 包括组织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 目前认为, 对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与评价应从整体、细胞和分子这3 个水平全方位进行. 本文主要将近期通过细胞、分子和整体水平相关试验进行的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评价工作的进展及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