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街道作为城市的骨架,是承载城市活力的重要载体.提升街道活力是提高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之一.采用人口热力数据、街景图片、兴趣点(POI),从街道空间活力强度、美景度和基础设施完善度3个层面构建评价体系,对福州市鼓楼区的街道空间活力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研究发现:鼓楼区整体活力呈"多心两带"的空间分布特征,二环以外街道...  相似文献   

2.
李利  秦柯 《科技资讯》2008,(30):56-56
现代社会发展非常迅速,街道空间随着城市的发展变化改变了原有的空间形态,文化特征。文章就现代城市街道空间的功能特征、景观视觉以及城市文化三个方面探讨城市街道空间的塑造,试图寻找一种更具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街道是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街道空间承载着交通、生活和商业等多种城市功能。文章选择以城市街道所承载的商业功能中的餐饮业为例,基于街景视角探究了街道空间的景观与餐饮业活力之间的关系:首先,基于HDBSCAN聚类算法构建了街道空间;其次,应用图像语义分割模型提取了街景图片中的建筑物、天空和树木等12种景观目标,构建了天空占比、绿视率、围合度、围墙占比、道路占比和混乱度6个街道景观指标;然后,利用大众点评数据中的餐饮业点评信息,采用核密度算法测算了餐饮业活力;继而,应用偏相关分析对街道空间的街道景观与餐饮业活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最后,以广州市天河区为研究区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街景视角下的街道景观与餐饮业活力有着显著的相关关系,混乱度、绿视率、围墙占比、天空占比均与餐饮业活力负相关,而围合度与餐饮业活力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街道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街道空间活力则是衡量城市街区空间品质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前人研究,在概念层面重新界定了城市街道空间活力,并从外在表征与内在构成要素两方面构建了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的定量测度框架,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索城市街道空间活力外在表征与内在构成要素的影响关系.通过对合肥市政务区的实证研究发现:(1)不同时刻街区内的行人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2)城市街道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与绿视率、界面围合度、界面丰富度、相对步行道宽度、商业设施便利度、公共服务设施便利度、文化设施便利度等内在构成要素之间具有显著影响;(3)街道空间活力的外在表征与内在构成要素的影响程度随时间而改变.合理的空间功能布局与精细化空间环境设计,是高效组织人群、提升街道活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城市街道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的建成给了街道躯体,街道上的活动给了街道生命。剖析街道空间当下存在的问题;分析街道的构成要素,谈论各个物质要素对于街道的作用;探索街道的整治方法,恢复街道的活力。  相似文献   

6.
大型线性体育活动是吸引人流集聚、赋能街道活力、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理解其对街道活力的影响对存量规划下的城市品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借助福州国际马拉松赛沿线街道的百度热力图数据,对比分析街道活力在工作日、休息日及比赛当日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大型线性体育活动对城市街道活力的影响.研究表明:(1)大型线性体育活动对街道活力的总体提升具有显著作用,以福州国际马拉松当日为例,高活力街道平均热力占比比中活力街道多28%,是普通休息日同类比值的近3倍;(2)相较工作日和休息日,马拉松当日街道活力呈现“高活力、多峰值、稳增长”的特点;(3)马拉松活动对不同类型街道的活力影响不一,其中混合型>景观休闲型>商业型>生活型>交通型.基于此,提出策略:(1)借助赛事影响力,激活街道空间“惰性”组团;(2)推动赛时夜间经济,助力街道空间活力延续;(3)根据道路类型差异,增设街道弹性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7.
引入耗散结构理论,把人体生命系统和空间系统整合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城市街道空间活力产生机制,并基于有效空间载体构建街道空间活力量化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海口市生活型街道为例,利用熵权TOPSIS法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街道空间活力值在同时段内支路要高于次路,同街段工作日和休息日相对稳定,且白天和夜间的活力值几乎相当;...  相似文献   

8.
黄鹭红 《科技资讯》2008,(7):248-249
公共厕所与街道其他建筑相比,是一个小型建筑,它对城市街道的形象并不起主导和控制作用,但它却是城市街道形象不可或缺的部分,它要与城市街道建筑协调共处,并应尽可能弥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不足或缺憾。本文对城市街道公共厕所的外部环境的现存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城市街道公共厕所外部环境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邓奔 《科技信息》2012,(6):413-415
街道空间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之一。街道也是人们对城市景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源,是人们认识城市的重要场所。快速城市化的今天,交通的膨胀发展,作为城市街道主体的人,正在或已经被汽车所取代,城市街道生活湮没于快速交通和超常尺度之中,街道沦为纯交通性的功能空间,城市肌理和街道人文难以寻觅。笔者通过发现问题一提出问题一解决问题的思路对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进行探索。全文分为六部分:审视当今、回顾历史、对照现代、指导设计、实例分析、对未来城市街道空间环境的设计展望。论文意在寻找探索一条城市街道空间环境人性化设计之路,让人们真正成为街道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鉴于对城市街道的两种传统设计方法的研究、归纳与继承,文章从方法论的角度,借用城市设计理论,剖析尤以旧城改造为主的现代城市建设中的街道设计问题,着重关于"人"的元素的推敲以及街道空间"人文精神"之探索,进而提出预先设计与意象设计两种思路与方法,旨在将过程与目标相结合的设计取向运用于探讨现代城市街道更新设计之路。  相似文献   

11.
韩悦  王爱华 《工程与建设》2010,24(3):311-313
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角是广场、道路、街道以及构成城镇及城市公共界面的建筑物,街道作为城市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标志性交通道路,不仅是城市交通运输的基础,更是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体现着城市的形象与风貌。它的规划设计尤为重要,在探索成果的实效性与可操作性的同时,尝试城市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的融合,使景观规划设计融于城市设计;挖掘塑造城市精神与个性特色,构筑宜人的街道环境;对城市新区街道建设具有现实指导意义,也对旧城区的街道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城市夜晚灯光景观是城市街道及环境建设的新课题。通过盐城市区主要道路亮化规划设计实例,介绍城市夜间亮化工程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于季节性负载光伏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既要保证光伏照明系统的长期可靠运行,充分满足负载的用电需求,又要节省投资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目前还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影响其成本和使用效果。本文提出了自适应太阳能供电路灯的系统设计,延长使用寿命,降低产品造价,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银川市商业步行街的现状,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人为中心,突出地方特色,建设网络化步行街等。  相似文献   

15.
城市街道峡谷内大气污染扩散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街道峡谷内大气污染的扩散模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应用模式一般是针对特殊的街道峡谷问题而设计的,属于半经验模式;CFD模式可以对复杂的街道峡谷内扩散问题进行微观的研究,是今后的发展趋势;物理模拟则可以对大气扩散问题进行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16.
佛山市在五区合并之后,中心区禅城缺乏一条成功的商业步行街,因此,通过对交通压力、街道宽度、公共设施等问题进行分析后,建议把祖庙路在近期内设置为半商业步行街,既可促进当地商圈的发展,又可成为城市对外的一张"名片",并在未来发展成为佛山禅城区的经济、文化和形象的标志地段。  相似文献   

17.
18.
街道峡谷汽车污染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评价城市环境质量,需要准确模拟城市街道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扩散。该文利用道路边CO和NOx的常年监测数据,系统测试了由丹麦国家环境研究所开发的街区空气污染扩散模式OSPM,分析了影响模拟精度的主要因素。针对北京市街道相对比较开阔的特点,在分析街道涡流和流场特征的基础上,修改了模式中街道风速的拟合关系,将地面风速系数增大到2.8倍,经实测数据验证,模拟效果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城市道路路段环境交通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控制的思想与城市道路交通容量的概念相结合,提出了城市道路环境交通容量的概念.基于格林希尔治(Greenshields)速度密度的线性模型,得到了速度流量的函数关系;基于机动车排放因子与行驶速度的关系,建立了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浓度与交通量的关系;运用非线性规划理论,建立了以路段通行能力和污染物浓度控制标准为主要约束条件,以路段交通量最大为目标的最优化模型;运用拉格朗日广义乘子法给出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实例研究表明:在控制一氧化碳(CO)浓度下,各车型交通量与在控制二氧化氮(NO2)下的各车型交通量有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微型车、中型车和公交车,造成了环境交通容量要小于道路交通物理容量很多,原因在于不同车型的不同污染物排放因子存在差异.因此,合理的交通结构不仅有利于提高道路交通容量,也有利于保护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0.
街道峡谷内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典型的平顶和坡顶的城市街道峡谷结构,通过求解二维和三维不可压缩N-S方程、湍流模型方程及对流扩散方程,数值模拟了街道峡谷内的流场及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对流扩散.结果表明,使用二维和三维数学模型所计算的两边为平顶建筑的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浓度不同;而两边为坡顶和平顶建筑的街道峡谷内的背风面污染物的浓度,在相同的气象条件下,三维数学模型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