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广西壮族一项面临失传的技术———广西贡川纱纸生产的工艺操作、工艺技艺、纸药及烤炉(裱纸工具)的制作等进行详细的科技史描述,以记录这一壮族人民的智慧,抢救这种文化传统;将田野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以展示纱纸工艺在现代的变迁;透过对其环境和经济的描述,发现壮族的纱纸工艺与环境密切相关,并由技术衍生出一套相应的文化,最终达到透过传统工艺来了解壮族社会深层次的结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静电纺纱的加捻过程与静电纱的捻度结构,也详细分析了静电纺纱合适的股线加捻工艺。研究结果表明:静电纱是一种具有径向捻度分层结构的差捻纱。纱的外层捻度大于内层捻度。由于静电纱的这种特殊捻度结构,如采用同向加捻的捻线工艺,可使静电纱的股线增强率高达1.4以上,从而使静电纺纱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竞赛"与"战争"19世纪中叶的某个年头,为了推动自己的祖国走向现代化,日本思想家、教育家,"脱亚论"的"始祖"福泽谕吉翻译了来自西方的一部关于市场资本主义的入门书籍。在翻译过程中,他遇到了该如何将英文COMPETITION一词转换成日文的难题。经过良久思考,福泽用"竞赛"和"战争"两个日语词的组合解决了这个问题。这就是现代日汉两种语言中"竞争"一词的由来。若干年后,  相似文献   

4.
中山茂(1928~2014年)先生是日本著名科学史家,同时也是李约瑟在日本的重要支持者。他生在大阪,长于广岛,并于1945年亲历了原子弹爆炸。战后他进入东京大学学习天文学,毕业后赴哈佛大学留学,于1960年获科学与学术史博士学位之后回日本东京大学任教。中山茂先生在科技史领域业绩很多,尤以翻译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从而将其"范式论"介绍到日本一事最广为人知。此外,从研究中国和日本的天文学史出发,他的研究业绩广及与东亚的近代化相关联的科学技术史、大学史,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社会史。  相似文献   

5.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负有盛名的女作家,由于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其"日本通"的一面几为遮蔽。中国现代史上精通日本的人,如周作人、戴季陶、郭沫若、郁达夫等,几乎都是男性。在这种背景下,凌叔华不能不显得很"另类",然而,作为一名女性知识精英,她笔下的日本景观却有一种男性日本通们无法企及的神韵。  相似文献   

6.
"维多利亚妇女"被尊为"家的天使"、"花园的皇后",表面看来她们整日闲居在家,如贵夫人一般打发时光,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可实际上她们整日禁锢于家庭领域,毫无自由可言,精神上遭受巨大的压抑。这种长期的精神折磨导致维多利亚时期大量疯女人、女精神病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吸汗的聚酯     
日本帝人公司研究出一种转速在每分钟5000转以上的高速纺纱工艺——高取向纺纱工艺,用这种工艺生产的聚酯长纤维比棉纱更吸汗。  相似文献   

8.
用自动络筒机取代普通络筒机是大势所趋。本文分析对比了二种络筒机络纱质量的差异,对粘胶纱在自动络筒机的工艺配置、纱线质量进行了测试与分析,提出了较为合理的络筒工艺。  相似文献   

9.
我在日本留学时主要修国际关系和近现代政治思想史,这两年在这个学术群体里,才开始较明确地把自己的学术研究方向定位于和"浙学"有关的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来,这种定位也有利于我自身的学术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金属丝为芯纱,聚酰亚胺(PI)为外包材料,分别通过涂层工艺、空心锭子包缠纺工艺以及二维编织工艺制备3种不同结构的包芯复合纱,并对3种包芯复合纱的包覆效果、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电学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涂层复合纱直径最小,表面光滑,包覆效果好,但其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及电学性能不佳;编织复合纱条干均匀,包覆好且具有最优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电学性能,但其直径最大;包缠复合纱包覆效果不稳定,易产生"露丝"及结点,条干最差.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12,(13):13-13
正中国人得到帮助时说"谢谢",日本却说"对不起"。日本演员矢野浩二在中国生活已有十年之久,他在日本一家杂志开设了专栏,定期写作关于中日之间文化上的不同。最近一期,他写到了中国人和日本人想拜托别人做事时用词的差异。日本人很喜欢说"不好意思给您添麻烦了,抱歉",日本的"对不起"也有谢谢的意思,但中国人却喜欢在对方答应自己的请求前,先说一声谢谢。  相似文献   

12.
正活了一个世纪的神级电影编剧,用他的病与死,为日本影坛奉上了全部的精髓。上世纪30年代的一个炎夏,位于冈山县都窪早岛町的伤病军人疗养所内,住进了一位肺结核重病号,他一面庆幸自己躲过了跟随鸟取步兵四零连队前往越南、缅甸作战的任务,一面为顽疾而苦恼。床榻前,一个唤作成田伊介的小个子男人给了他一本书,封面上印有"日本电影"四个字。他在里头读到了一个剧本,于是问成田先生:"日  相似文献   

13.
刘晓君 《科技潮》1999,(7):50-51
钢构结构、镶玻璃的混凝土建筑在全世界的每一座大城市都能看到。目前大约有10亿人生活和工作在这种"现代"建筑中,如果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继续下去的话,最终还会有几十亿人住进这种建筑中。高层住宅的首创者勒科尔·比西埃早在1937年就曾预言:"我所提出的是一种适于各个国家和各种气候的单一建筑。"他首创的这种混凝土建筑有一段时期,无论在哪儿都不太适合人居住,而如今,因为有了空调、电梯和淋浴等设施,在这种建筑中居住的人已经比比皆是了。纵观现代建筑,可谓设施先进、配备齐全。它可以提供过去想象不  相似文献   

14.
中日现代文化交流史上,鲁迅是一个巨大的存在。论对日本了解之深,与日本文化人交流之广,在日本知识界影响之大、声誉之隆,现代中国没人能够超过鲁迅;也正是在日本,受“弱国子民”的屈辱和愚昧麻木状态的双重刺激,鲁迅弃医从文,人生之路发生了根本转折。据一名日本汉学家考证,鲁迅最后的墨迹是用日文写的便条,最后访问的是一个日本青年的家,最先赶到他临终床前的是三个日本人,由此可见鲁迅与日本关系之深。  相似文献   

15.
赵萌 《世界博览》2012,(17):46-47
正纯棉文化的时尚如今,在中国拥有超过100家门店的"优衣库"已然代替了东芝电视、索尼随身听,成为了一种新的、有消费号召力的"日本制造"符号。两部日本电影《望乡》和《追捕》在1978年唤醒了无数中国年轻男女的爱美之心。栗原小卷和高仓健修身、时尚的喇叭裤成为了当时青年们争相效仿的对象。4年之后。日本电视连续剧《血疑》在中国热播。女主角大岛幸子(山口百惠)身上的学生装成为青年女性最为青睐的热门服装款式。短上衣"幸子衫"是时髦女青年的最爱。当时的报纸说:"日本电视剧《血疑》上映期间,有个针织厂积极组织生产一大批幸子衫,迎合一些青年人的弄潮心理,结果所产商品,抢购一空。"方进师傅是北京工人体育场的一名工作人员,80年代末,他的母亲在日本驻华大使馆做保姆,日方工作人员离开中国时给她留下来一件"日本燕尾服",当时还没有发福的方进穿上精神极了。他看不懂衣服上的日文,只有汉字"昭和54年(1979年)"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对日本衣服的精良做工也是他日后念念不忘的。当时风靡大街小巷的"的确凉"虽然不是学习国  相似文献   

16.
《世界知识》2010,(4):71-71
<正>2月2日,日本美术院和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在日本东京举办平山郁夫追思会,缅怀日本画坛巨匠、中国政府"文化交流贡献奖"获得者平山郁夫。平山郁夫1930年出生于日本广岛县,自幼喜爱绘画。1959年,他以一幅《佛教传来》在  相似文献   

17.
“嚼”蜡丸与“烧”刺身一位访问中国归来的日本朋友对我说,他在中国看过一次病,按处方领得一些乳白色的、外表发硬的中药丸。他就把整个药丸放进嘴里咀嚼。呵,难吃极了。事后才知那乳白色的“外表”正是用来包装药丸的蜡壳。尽管日本的包装水平很高,但中国这种用蜂蜡包装药丸的巧妙技术,仍使他感到十分佩服。我也向他介绍了自己来日本后的一些生活体验。例如,从市场买来生鱼片(日本人称为“刺身”),竟用油煎来吃。他听了大笑不止,因为日本人吃“刺身”,是生吃的,如果烧熟了,就不叫“刺身”了。大家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  相似文献   

18.
赵叶 《科技潮》1998,(11):77-77
一种令人瞠目咋舌的特殊治病方法——人尿疗法,正在国外,特别是在东南亚一带流行,在国内也开始被注意并试验。人尿疗法开始于日本,后经台湾再传至香港。1990年,一位名叫中尾良一的日本某内科医院院长,使用人尿疗法治愈了疱疹、性病、痛风、腹痛、栓塞、风湿病、肺结核等久病不愈的患者。他还推出一部专著《尿疗治百病》,而且是一版再版,风靡全日本。为此,他收到来自各地的无数患者的信件,就此疗法进行咨询。中尾良一原是军医,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用饮尿疗法治愈了数百例患性病的士兵。在40年后的1987年,他还给患有糖尿病、心脏病、肝硬化甚至癌症的求医者施行人尿疗法,也取得很好疗效。"人尿疗法"随  相似文献   

19.
朱隽 《世界博览》2013,(3):46-47
日本有着近2000万麻将爱好者,上至政客、下至宅男,形成了日本独有的麻将文化。明治41年(1909年),身在大连的日本文豪夏目漱石写下了有争议的随笔《满韩ところどころ》,里面描写了中国人打麻将的情景,这是日文作品中最早出现"麻将"一词。也是在同一年,到中国四川教英语的日本教师名川彦作迷上了打麻将。第二年回国时,名川彦作带回了一副麻将牌。之后,这种被称之为"麻雀"的游戏很快成为潮流,但因为规则复  相似文献   

20.
看中国     
《世界博览》2013,(17):8-11
热点1BBC:70万中国人如何在日本生活其实有很多中国人真的喜欢日本。在日本茨城县,农场主人北岛善德迅速地收割菠菜。他是农场里工作的唯一日本人,除他之外,所有工人都是中国人。过去10年,北岛雇用了不少中国的"研修生"。他承认,如果没有他们,生意将无法继续,因为日本的年轻人根本不会做这样的工作了。在和来自中国中部贫困村落的年轻人并肩工作的同时,北岛对他的中国邻居产生了新的尊重。北岛称呼他的员工为"研修生",因为他们只能在这里学习居住3年时间。在日本全国,至少有10万中国"学生"在为日本的农场和工厂工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日本并居住在这里,这个数字超过了70万。日本人往往会对此表示非常惊讶,因为没想到中国移民涌入得这么快。目前,中国移民的最大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