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再论汉武帝农田水利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武帝的许多治国措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史学界对汉武帝兴修农田水利论者甚众 ,且多为褒扬之词 ,然而从汉武帝兴修农田水利的实际效益作深入探讨 ,我们可以看出其所作的努力可谓是事倍而功半。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 ,可以使我们对汉武帝能有更加全面科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湖南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农作物生长,抗日战争爆发前农业发展态势良好。抗战爆发后,为支援抗战,国民政府与湖南省政府采取积极的农业政策,兴修农田水利、改良农作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建立战时农村金融体制、开垦荒地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发展。湖南农业为抗战提供了军粮棉布,在抗战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对八年全面抗战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广西水、旱、蝗灾害及其综合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我区近380年来水、旱、蝗三大自然灾害的发生历史和现状,分析了这些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季风气候异常是导致旱、涝灾害的主导因素;地形、地貌的差异是造成区域性旱、涝灾害的重要因子;生态环境恶化及河流水位暴涨暴落是引起旱、涝灾害的直接原因;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久失修促使农田旱涝调节能力减弱。论证了旱、涝灾害与蝗灾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在东亚飞蝗未彻底根治之前,旱、涝灾害与自然地理环境等生态因素的相互作用和互相配合,是造成飞蝗大发生的重要根源.提出以下综合治理对策:(1)加快河流治理.消除旱、涝灾害;(2)积极造林绿化,维护生态平衡;(3)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上述三项措施后,我区水、旱、蝗三大自然灾害可得到彻底根治。  相似文献   

4.
正秋千的历史十分悠久,在全世界范围都很流行,我们可以在很多文艺作品中找到秋千的身影。秋千,前后摇摆,起起落落,让人心情舒畅,成为人们喜爱的游戏。在汉武帝时期,秋千在皇宫极其流行。《汉武帝后庭秋千赋》中记载:"秋千者,千秋也。汉武祈千秋之寿,故后宫多秋千之乐。"古代君王觉得"秋千"和"千秋"字义相同,希望自己可以千秋不老,  相似文献   

5.
根据江苏省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建立了两个评估模型--层次分析综合评判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农田水利建设水平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评价,同时,在MapInfo4.0和王特MIS2000软件的支持下,初步建立了农田水利建设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庞大的信息量,对农田水利建设的管理实现科学化、自动化、规范化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邵民诚  南崇武 《巴州科技》2006,(2):57-60,41
自治州于2004年10月召开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动员大会,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农田水利建设工作,进一步动员全州广大干部群众,从去冬今春起,扎扎实实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州委、州人民政府并作出了《关于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决定》。一年过去了,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开展的如何,有什么特点,存在那些问题等,州老年科协水利分会组织有关专家于11月10日至15日对和硕县、尉犁县、轮台县、库尔勒市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7.
张戈  胥桂梅 《科技资讯》2009,(14):71-71
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农田水利工程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工程特性为研究时象,分析了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一般经济属性和公共物品属性。全文是笔者在长期农田水利工作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田水利工程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完善,给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农业经济水平稳步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生产的基础就是水资源,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的淡水资源较为紧缺,因此应优化农田水利灌溉技术,将水资源有效利用。良好的水利灌溉管理可以将水资源充分利用并且可以提高灌溉效率,因此农田水利灌溉管理十分重要。与此同时,农田水利灌溉管理中也凸显出了不少问题,并日益突出。因此,应加强农田水利工程水资源的利用,并将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从而使我国农田水利工程更加完善,达到节水灌溉的目的。在农田水利工程灌溉管理的过程中,应将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将工作进行进一步落实,对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相应对策,以提高灌溉管理的实际效果,避免水资源浪费的问题出现,进而实现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于农田水利建设来说,抓好冬修是农建工作的关键,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的新形势,要认真分析情况,及时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路子,建立新机制,精心思考,谋划和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让水利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小型农田水利发展谈几点拙见,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万成良 《科技信息》2011,(35):I0205-I0205
农田水利工程项建设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也是通过靠相对较少的资金投入来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农田水利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体现。本文在探讨农田水利工程的造价管理与控制时,强调项目实施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应充分认识到农田水利工程投资规模大、投资周期长、投资流向复杂。分析农田水利工程造价特点及管理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加强农田水利工程造价有效管理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