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湿度对红花檵木叶色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光光度法等对不同湿度条件下红花檵木叶片中的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红花檵木生长期叶绿素含量会不断增加,类胡萝卜素含量同样不断累积增加,而花色素苷的含量则随之下降.试验证明高湿加高温会加快红花檵木的高温返青.所以在栽培中,遇到不可避免的高温时,应该尽可能的保证栽培环境通风良好,避免高温高湿加快花色素苷的分解.但又不是相对湿度越低越好,湿度适中更有利于减缓红花檵木叶片中花色素苷的降解,可在高温季节采取遮荫和喷水降温的措施,延缓叶片中花色素苷的降解.  相似文献   

2.
温度对红花檵木叶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分光光度法等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红花檵木叶片中的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叶龄的增长,红花檵木叶片的叶绿素含量不断累积增加,类胡萝卜紊亦呈波状上升趋势,加温处理的红花檵木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此,栽培中若能选取有充足阳光照射、温度又不至过高的小气候条件,则能相对长时间的保持红花檵木鲜艳的玫瑰红色,减缓花色素苷降解的速度.  相似文献   

3.
花色素苷是一类重要的天然色素物质,是植物主要呈色物质之一,并在人类健康保护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其含量高低不仅与遗传基因与调控序列相关,还与外界温度、湿度、光质及栽培措施等因素息息相关。葡萄花色素苷是近年来花色素苷研究的热点,该文重点阐述了影响葡萄花色素苷合成的内在遗传因素及外部环境因素的研究现状,以期为葡萄优质早熟栽培研究提供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荔枝果皮为原料,探索了荔枝花色素苷提取、离体保存方法.结果表明,不同荔枝品种果皮花色素苷的含量不同;1%HCI是适宜的提取剂;短时间高温提取花色素苷效果较好.温度是影响荔枝花色素苷浓缩液保存的主要因素;以淀粉为载体在65℃下干燥制备花色素苷-淀粉粉末,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碳源和氮源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及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鸡冠花愈伤组织生长及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7种所试验碳源中,以蔗糖效果最好,30~40 g·L-1的浓度对愈伤组织生长和花色素苷的积累较为有利.浓度高至90 g·L-1时花色素苷的含量最高,但不利于愈伤组织的生长.培养基中的总含氮量以30 m mol·L-1为宜,浓度大时促进花色素苷的积累,但对愈伤组织的生长不利.以NH 4作唯一氮源时,会对愈伤组织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将矮牵牛花冠的发育分为5个时期。研究各时期花瓣中花色素苷、还原糖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花刚开放时,花色素苷、还原糖含量最高;花瓣发育过程中花色素苷的生成与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所选3种花色中,紫色花瓣的花素苷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7.
以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片展开过程中花色素苷含量变化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丁香叶片从幼叶伸出到叶片成熟的各生育阶段,花色素苷含量降低,而叶绿素含量增加,二者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和利用能力也随着花色素苷的降低而增强,但是,从叶片伸出到叶片展开,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没有明显变化。在紫丁香叶片伸出到扩展的进程中,花色素苷含量降低,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分配到失活PSⅡ反应中心的热耗散量子产额(ФNF)下降,以及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量子产额(ФNPQ)下降。说明叶片叶龄越小,花色素苷含量越多,依赖于类囊体膜两侧质子梯度和叶黄素循环耗散的能量比例明显高于成熟叶片,而且PSⅡ反应中心吸收光能分配到无活性反应中心的比例较大,这种光能的分配机制明显降低了幼叶中有活性PSⅡ反应中心的压力,因此,花色素苷可防止幼叶光合机制受到过剩光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以紫丁香(Syringa oblata Lindl.)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叶片展开过程中花色素苷含量变化对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和光合激发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紫丁香叶片从幼叶伸出到叶片成熟的各生育阶段,花色素苷含量降低,而叶绿素含量增加,二者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叶片对光能的捕获和利用能力也随着花色素苷的降低而增强,但是,从叶片伸出到叶片展开,叶片最大光化学效率(F v/F m)没有明显变化。在紫丁香叶片伸出到扩展的进程中,花色素苷含量降低,PSⅡ反应中心吸收的光能分配到失活PSⅡ反应中心的热耗散量子产额(ФNF)下降,以及依赖于叶黄素循环的量子产额(ФNPQ)下降。说明叶片叶龄越小,花色素苷含量越多,依赖于类囊体膜两侧质子梯度和叶黄素循环耗散的能量比例明显高于成熟叶片,而且PSⅡ反应中心吸收光能分配到无活性反应中心的比例较大,这种光能的分配机制明显降低了幼叶中有活性PSⅡ反应中心的压力,因此,花色素苷可防止幼叶光合机制受到过剩光能的破坏。  相似文献   

9.
30 d内每5 d测定增强紫外线-B处理的红色矮牵牛花瓣中花色素苷、紫外吸收物、丙二醛和苯丙氨酸裂解酶的含量.结果表明,处理组(T)花瓣中花色素苷和紫外吸收物的含量普遍高于对照组(CK),处理组花色素苷的含量在第20 d达到最高值,紫外吸收物的含量则在第6 d达到最高值,二者在25 d后的变化趋于平缓.结合以上数个指标的测定,认为红色矮牵牛承受增强UV-B处理有一个阈值,大致为1.143 5×106 J·m-2;并且黄酮类化合物中的花色素苷和辅色素的作用重点不同,前者以抗氧化为主,后者以对UV-B的屏蔽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水、酸化水、乙醇的水溶液、酸化水和乙醇的混合物等提取剂从新鲜的紫苏叶片中提取花色素苷,经XAD-7树脂柱浓缩得到色素样品,并考察色素在黑暗或光照,空气或氮气,冷藏或冷冻及室温下的储藏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乙酸-乙醇水溶液(V(CH3COOH)∶V(C2H5OH)∶V(H2O)=6∶40∶54)中提取6h可获得最佳提取效果,花色素苷质量浓度为175.0mg/L,色度为54.03,色调角为26.63°。在-18℃条件下避光隔绝空气保存,紫苏色素的降解速度最慢,储藏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11.
吕宋荚蒾果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及其性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探讨了吕宋荚艹迷果红色素的提取条件、花色素苷含量及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吕宋荚艹迷果红色素的最适提取剂为酸性乙醇.100g鲜果中花色素苷含量为33.65mg.该色素属水溶性花色素苷类,适于用作天然食用色素.所得色素浸膏经纸上色谱分离和纯化后得到该色素的苷元,通过纸上色谱比较、UV和IR光谱分析,初步推导其结构可能为芍药色素.  相似文献   

12.
以3种不同叶色型(红色型、暗红色型、黄色型)拧筋槭为研究对象,测定叶片中花色素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H等生理指标,通过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分析等分析影响拧筋槭叶片颜色形成的内在因素.结果显示:不同叶色型拧筋槭间叶片各生理指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3种色型中,红色型叶片花色素苷含量最高,暗红色型光合色素含量较高;不同色型叶片间叶绿素a与叶绿素b在色素组成中所占比例较为稳定,变化范围相对较小,分别在13%~18%和24%~28%窄幅变化,而花色素苷与类胡萝卜素占比变化范围较大,分别在7%~24%和36%~52%.花色素苷与类胡萝卜素在色素组成中所占比例对拧筋槭叶片颜色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花色素苷与叶绿素b、电导率、pH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类胡萝卜素和可溶性糖表现为微弱负相关,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摘要: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光强下生长4种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和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幼叶和成熟叶的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和其光合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光照还是遮阴下生长,4种木本植物成熟叶的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高于幼叶,而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比值都显著低于幼叶. 全光照下生长幼叶的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Car/Chl比值比遮阴高. 显示幼叶的光保护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其较高的光保护物质来实现的,如高的花色素苷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以及Car/Chl比值等;随着幼叶的发育成熟这些光保护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光合能力逐渐增加,因此在幼叶和成熟叶中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与光合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室内装修中污染的现状,指出用光触媒降解甲醛的优越性。采用实验研究了光照种类和强度、温度、湿度及喷涂面积对光触媒降解甲醛的影响。结果表明:强的紫外线光照、大的喷涂面积、高温能促进光触媒降解甲醛,而高湿度不利于光触媒降解甲醛。  相似文献   

15.
以湿包类型菠萝蜜‘301株系’和干包类型菠萝蜜‘75株系’为试材,对常温贮藏条件下果实中的淀粉、可溶性总糖、可滴定有机酸、维生素C和蛋白质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菠萝蜜属于典型的淀粉转化型果实,成熟过程中随着淀粉的不断降解,干、湿包果腱和果肉中的可溶性总糖含量不断增加,分别于采后第5天和第6天、第2天和第3天达到最大之后开始下降.果腱中淀粉的降解和可溶性总糖积累的时间均要早于果肉.干、湿包果肉中的蔗糖含量分别在采后1d和2d增加缓慢,之后迅速增加,分别于采后第2天和第4天达到最大.干、湿包果肉和果腱中的还原糖和有机酸含量、湿包果腱和干包果肉、果腱中的VC含量及湿包果腱中的蛋白质含量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湿包果肉中的VC和蛋白质含量不断缓慢下降.干包果肉和果腱的蛋白质含量则是先降后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模拟研究高温巷道内温度、湿度变化规律,改善深部开采环境,解决热害问题.方法利用Gambit软件建立水平长度为40 m的高温高湿巷道数值模型并进行网格处理,采用CFD软件Fluent的k-ε模型、组分运输模型和离散相模型,对细水雾三种不同开启关闭时间工况下,高温高湿巷道内温度、湿度变化规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当机械送风温度为25℃,细水雾供水温度为15℃,细水雾启闭周期各为5 s和10 s时,水平巷道内的温度能够降到28℃以下,并且湿度可以满足生产要求.结论水平长度为40 m的高温高湿巷道内,周期性运行的高压细水雾耦合机械通风系统能够实现对井下高温高湿环境的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荔枝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基因的克隆及其原核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可以把不稳定的花色素催化成花色素苷,是花色素苷合成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酶.在一定范围内,类黄酮糖基转移酶活性与花色素苷的合成呈现正相关,抑制UFGT酶活性比抑制其他酶更能影响花色素苷的合成.很多研究结果表明,UFGT是花色素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本研究根据在荔枝上已知的UFGT基因片段,采用3′R...  相似文献   

18.
木聚糖酶分级对高温降解木聚糖酶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酶解液中聚合度为2~5的低聚木糖含量,采用超滤的方法对木聚糖酶进行分级,用于高温降解木聚糖的酶水解。结果表明:木聚糖酶原酶液经超滤分级后,得到的木聚糖酶A组分(分子质量为30~50 ku)、B组分(分子质量为10~30 ku)和C组分(分子质量小于10 ku),均能使木聚糖中聚合度较高的糖降解为聚合度为2~5的低聚木糖。木聚糖酶B组分由于富含内切木聚糖酶XYN I和XYNⅡ,1 mg酶蛋白可以产生263 g木二糖、185 g木三糖、115g木四糖和046 g木五糖,明显高于木聚糖酶A和C组分高温降解木聚糖的水解能力。  相似文献   

19.
竹材杨木复合层积材在使用过程中会因环境湿度和温度的变化而产生一定的形变,甚至功能失效。对竹材和杨木的湿膨胀系数在各个方向的差异进行研究,可为竹材杨木复合材料的合理设计提供依据。笔者采用电阻应变片法,研究竹材和杨木单板在恒温条件下除湿和增湿处理不同阶段的应变,分析了竹材和杨木的不同方向湿膨胀系数。结果表明:竹材和杨木在纵横两方向上的湿膨胀有着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常温常湿下最小;湿度下降阶段,杨木单板的纵向及横向湿膨胀系数为竹材的2倍以上,两者复合后杨木形变量较大,竹材的应变具明显的吸湿滞后。由于吸湿膨胀系数和吸湿滞后的影响,在湿度变化时,会出现除湿时向杨木方向的纵向弯曲,吸湿膨胀时会出现向竹材面的纵向弯曲现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青钱柳是多功能树种,通过比较分析两种不同叶色青钱柳叶片色素、黄酮和单宁两类多酚含量及其光合特性的差异,为青钱柳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季节动态分别采集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的新叶和成熟叶,测定其花色素苷、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单宁和黄酮含量,定期测定4种类型叶的净光合速率(Pn)和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类型叶间的差异。【结果】红叶青钱柳的新叶花色素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类型叶(P<0.05),但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低于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的成熟叶片(P<0.05);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的成熟叶片中的黄酮和单宁含量在多数采样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 0.05),但在秋季,红叶青钱柳成熟叶片的单宁含量显著高于绿叶青钱柳的成熟叶片(P<0.05);由于红叶青钱柳的新叶积累高花色素苷含量而使总叶绿素含量下降,但其Pn与绿叶青钱柳的新叶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成熟叶片的Pn也不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较高浓度的花色素苷是红叶青钱柳新叶呈现红色的主要原因;红叶青钱柳和绿叶青钱柳叶中单宁与黄酮的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差异不显著;红叶青钱柳新叶阶段叶多酚类物质含量较高,但在成熟叶阶段与绿叶青钱柳无显著差异(P> 0.05)。因此,红叶这一表型性状可为青钱柳药用优良单株的筛选提供一定参考,红叶青钱柳在7—8月叶片仍保持较高花色素苷含量而呈现红色,比绿叶青钱柳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