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四点重要变化樊吉社: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在如下四个方面发生了较为重要的变化:第一,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已经进入冷战结束以来最激烈的调整期,中美关系之变是驱动亚太地区国家间关系调整的核心动力。中美未来的战略竞争可能会聚焦于亚太地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重点和焦点也在亚太地区,美国将增加对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投入,  相似文献   

2.
析南海问题中的美国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改其过去所持的中立立场,开始积极介入南海问题,以从政治、军事上遏制中国,并掠夺南海的石油资源,美国对南海问题的介入,无疑会增加争端解决的难度,使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趋于恶并改变亚太地区原有的战略均势。  相似文献   

3.
江淮 《世界知识》2010,(15):26-27
借在亚太地区频繁进行军事演习,积极开展军演外交,以此抬升美国与有关国家的关系,进一步扩大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影响力;通过军事演习安抚其盟友,充分显示其兑现维护西太平洋稳定承诺的能力与决心,威慑任何可能挑战美国地位与利益的潜在对手。  相似文献   

4.
<正>当前的亚太地区海洋安全形势,整体看是海洋地缘政治竞争回潮,海洋争议问题越来越复杂,非传统安全问题愈演愈烈。今天主要谈三个具体问题,对有关趋势均有反映:美国及其盟友在黄海及东海监视朝鲜"海上走私"的军事行动。2018年以来,美国发起了一场针对朝  相似文献   

5.
今年4月24日上午,在“美国亚洲太平洋理事会”举办的“成立仪式讨论会”上,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就美国对亚太地区(主要对亚洲)的政策作了长篇演讲,综合其要点主要有:(一)亚太地区在美国对外政策中重要性提高。鲍威尔说:“欧洲和亚洲两边都占有主要的(central)地位”,“亚洲在世界上所占的分量还在不断地增大。”关于这一点,“美国亚太理事会”的成立可以说是一个佐证。美国有一个很有政治影响的民间团体“美国大西洋理事会”,而从事面向亚太地区的民间政治团体却是分散的。此次,有美国国务院背景,把美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委…  相似文献   

6.
克林顿政府上台后奉行以“经济安全”为中心的内外政策,重新强调在亚太地区推动美国的利益。从“新太平洋共同体”构想到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的首脑会晤以及克林顿本人和其政府要员的诸多讲话皆表达出这样一个信息:美国重视发展与亚太国家长期关系,认识到亚太地区对美国经济与安全战略利益至关重要。咄咄逼人四处碰壁  相似文献   

7.
7月最热门的词汇应该是地区安全合作。从时机上来看,是由于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防长扩大会(ADMM+)的召开,甚至还包括6月初香格里拉对话的后续效应。作为本地区现有的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官方多边政治和安全对话与合作平台,ARF的知名度在2010年获得了极大的提升,缘起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抛出所谓南海地区航行安全,矛头直指中国,引发了中方强烈反应。今年,美国战略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调整,再加上美国大选,令不少人抱  相似文献   

8.
谈起苏联对亚太地区的政策调整,人们势必要提及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和他在海参崴、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讲话。戈尔巴乔夫在这两次讲话中重新估价了亚太地区在苏联全球战略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使人们看到苏联的亚太政策有了大幅度的调整。苏联领导人认为亚太地区很可能成为下一世纪的“世界政治中心”;这一地区的一切复杂问题都与苏联息息相关,苏联理应参与解决。由于美国重视亚太地区的战略地位,长期保持它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对亚太地区的影响较深,苏联要挤进来,首先就会遇到美国的强烈抵制。所以,苏联在调整亚太政策中不得不把协调同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关系作为主轴。一、推行全方位外交:苏联经过外交反思,深刻认识到由于过去长期推行重欧轻亚政策。致使苏联在  相似文献   

9.
冷战后,日本注重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因为东盟一体化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亚太地区格局的变化;东盟利用"大国均势"外交策略在亚太地区安全体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同时也为日本实现政治大国目标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位于张自忠路3号东院,成立于1988年,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的国际问题研究所之一。现有人员60人,其中研究人员45人。本所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亚太地区的经济、政治、安全、外交、社会和文化问题,其中重点是东亚、南亚地区主要国家的经济、政治、外交问题;亚太地区的地区合作及发展前景,包括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盟(ASEAN)、东盟地区论坛(ARF)以及东亚地区的合作;中国与亚太地区主要大国的关系,如中美、中日、中印以及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亚太地区的社会和文化问题,特别是亚洲现代化与文化的研究。目前…  相似文献   

11.
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区域合作组织,在当今国际经济政治舞台上的活动日渐活跃,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更显重要。日本一直重视与东盟的交往,无论在经济或政治上都离不开与东盟的合作。特别是80年代以来,随着日本“脱欧返亚”和迈向“政治大国”目标的制定,东盟在日本亚太地区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更加突出:东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是日本“东亚经济圈”的重要发展对象;东盟是日本迈向“政治大国”、抗衡美国的重要砝码  相似文献   

12.
高祖贵 《世界知识》2010,(22):21-22
中期选举之后的美国政治生态可能变得更加复杂,随着美国的战略重点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所受到的制约可能增多。而两年来阿富汗战争经历了由打到谈、由意欲根除塔利班到对其招安的变化历程。这场战争最终会怎样收场?  相似文献   

13.
现今的亚太地区安全形势与结构仍处于一种冷战后的过渡时期,由于该地区尚未形成一种稳定的安全结构,众多的不确定因素依然易成为对抗和冲突的诱因。因此,亚太地区选择何种安全模式,是事关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国际社会存在三种安全模式:均势安全、集体安全和合作安全。亚太地区安全模式的选择也不外乎这三种。本文拟就这三种安全模式在亚太地区的利弊及可行性作一简要分析。一、均势安全及其在亚太地区的危害均势安全(balanceofpower)是国家追求安全的一种传统模式。在均势…  相似文献   

14.
布什总统的亚太四国之行: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收获 1991年12月30日至1992年1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对澳大利亚、新加坡、南朝鲜和日本进行了为期12天的访问,这是“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后美国总统对亚太地区的首次访问。布什此行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冷战以后东南亚地区安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安全问题错综交织,加之近年来非传统安全的兴起,都加剧了东南亚地区的安全困境。在新时代的国际安全环境下,各种以地区性为主的国际合作安全机制应运而生。本文分析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驱动力,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的可能性与具体建议以及东南亚地区安全合作对亚太地区安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的战略调整中,借重盟友以分摊更多责任已成为一个重要政策取向。美国强调发挥传统盟友的作用,并要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以创新手段维护美国全球领导地位。美国作为国际体系中的霸权国家,在亚太地区安全和国际安全事务中具有主导性影响,其对华政策和立场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扩散到其整个同盟体系。近年来,美国充分利用亚太一些国家对中国快速发展的疑虑,拓展其同盟关系。如美日同盟的防卫范围已经从保卫日本本土扩大到周边地区,由美国单方面向日本提供安全保障转变为双向  相似文献   

17.
台湾当局将安全、民主和经济作为确保亚太地区“和平”与“繁荣”三个主要支柱的锚,进而逐渐确立了从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加强美日台战略的方针政策,以图形成一个遏制中国大陆的新链环。  相似文献   

18.
11月中旬,美国总统里根访问了日本和南朝鲜引起了美国舆论以及亚太和世界各国的广泛注意。里根出访前发表谈话说,亚太地区是世界的新边疆,美国要大力扩大和密切与亚太各国的联系。美国必须在亚太地区拥有与苏联相抗衡的军事力量,并加强美国与日本和南朝鲜的合作。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主席最近倡导,推动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更大发展,培育共同而非排他的朋友圈。笔者以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淡化同盟体系。亚太地区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安全体系。以中国为代表的多边安全体系,主张参与方都是平等友好的,不赞成美国建立的双边同盟体系,认为它们是冷战的残留产物,但基于现实考虑,同意"兼容"美国双边同盟关系的存在,不挑战美国制定的国际规则。美国则坚持双边同盟合作体系,强调  相似文献   

20.
程春华 《世界知识》2012,(15):40-41
千岛群岛对俄罗斯而言意味着:经济上是吸取亚太养料促进远东发展的"千缕根须",政治上是与日本进行地缘博弈的"千只触角",安全上是呵护其国泰民安的"千手观音",但愿能带来亚太地区"千里同风"的良好气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