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晶体硅太阳电池作为集热芯实现热电集成的可行性。【方法】基于硅基太阳电池的输出特性,通过优化设计组件结构和层压工艺技术条件,研制出晶体硅太阳电池光伏光热一体化集成组件。【结果】对组件集热性能进行了室外实地实验测试和对比试验,发现热电集成单组件发电峰值功率达到100 Wp,同时可平均日产40~60℃热水50kg,综合利用效率达到50%以上。【结论】试验表明将太阳电池片作为热水系统吸热板芯片是可行的,且组件的热电性能均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校园网私有云存储系统建设和应用开发需求,研究OpenStack核心组件Swift和Keystone的整合方法。【方法】通过Swift的IP地址获取对象访问令牌(Token),再利用该令牌保证Swift能够通过Keystone提供的各种插件,实现对用户的身份验证;又通过修改配置文件proxy-server.conf的参数,使验证通过的租户可以利用Keystone服务的Token来调用Swift的服务。【结果】利用这一集成技术,开发人员可以有效地使用Swift组件实现用户身份的验证和调用Swift的服务。【结论】实际应用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和容器深度培育的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ume)容器苗在造林1年后的生长及养分变化情况,结合苗期生长和造林效果,为培育栓皮栎容器苗选择灌溉方式和合适容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种灌溉方式(上方灌溉、底部渗灌)、2种容器深度(D40即6.4 cm(口径)×25 cm(深),容积656 m L;D60即6.4 cm(口径)×36 cm(深),容积983 m L)共4个处理培育的1年生栓皮栎容器苗造林,测定造林1年的成活率、形态指标及养分状况。【结果】(1)底部渗灌提高了造林成活率,达到98%。(2)D60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苗高、地径(77.3 cm、6.87 mm)显著大于D40苗指标(70.1 cm、6.34 mm)。(3)底部渗灌提高了造林后苗木茎生物量(22%);D60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苗木茎、根和单株生物量比D40的分别提高了22%、16%和18%。(4)底部渗灌下苗木的茎磷浓度比上方灌溉下提高了17%。(5)苗木成活率与苗期养分含量显著正相关,造林苗高、生物量均与苗期生物量和养分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底部渗灌条件下D60容器培育的栓皮栎造林1年后形态指标和养分状况分别优于上方灌溉条件下D40容器苗。结合温室中栓皮栎容器苗培育制度,一般情况下,底部渗灌和D60容器在温室中培育栓皮栎容器苗可视为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氮素施肥方式和不同施氮量对纳塔栎容器苗生长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揭示苗木需肥规律并确定最佳施肥方式与施氮量。【方法】以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为试验材料,设置平均施肥和指数施肥两种施肥方式,每种方式设置4个浓度梯度的施肥处理,对照组不施肥,施肥间隔为7 d,共施肥15次。施肥结束后进行苗高、地径的测量,并收获苗木将其烘干,测定生物量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结果】平均施肥和指数施肥均显著促进了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指数施肥效果整体优于平均施肥;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均在指数施肥900 mg/株(Z900)处理下取得最大值97.90 cm、10.33 mm、12.21 g、26.74 g和38.95 g,是CK的1.53、1.15、1.75、2.47和2.19倍。施氮更多地促进生物量分配给纳塔栎容器苗的茎和叶;纳塔栎容器苗茎、叶、根的可溶性糖含量在各施氮处理组中均有提升,且指数施肥处理效果更优;施氮显著促进叶部淀粉积累,抑制根部淀粉累积。【结论】就纳塔栎容器苗而言,指数施肥效果优于平均施肥。Z900处理下,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的生长发育最好,为纳塔栎容器苗生长最佳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蛋白质水平探讨短日照处理调控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容器苗基础代谢和抗逆性机理的研究,完善油松容器苗的育苗和造林技术,为短日照处理育苗技术在我国北方地区困难立地造林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经日照长度为10 h、持续3 周短日照处理的油松容器苗针叶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的酚法提取针叶蛋白。应用双向电泳结合二级质谱分析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短日照处理诱导油松容器苗针叶蛋白质表达的变化,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的鉴定和功能。【结果】成功获取5个短日照处理诱导表达差异显著的蛋白质,上调表达的是叶绿体放氧增强蛋白1(oxygen-evolving enhancer protein 1, OEE1)(蛋白点404)、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 GAPDH)(蛋白点539)、延伸因子-Tu(elongation factor-Tu, EF-Tu)(蛋白点654)、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活化酶(ribulose bisphosphate carboxylase/oxygenase activase, RCA)(蛋白点681); 下调表达的是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 PGK1)(蛋白点641)。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涉及光合代谢、糖代谢和胁迫防御。【结论】短日照处理诱导油松容器苗蛋白质差异表达,对油松容器苗的基础代谢和抗逆性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多功能微孔板读数仪的孵育性能,针对微孔板温度均一性,提出微孔板支架组件的结构改进方案。【方法】首先分析影响微孔板读数仪孵育性能的因素,包括支架组件的结构尺寸、表面处理和加工材料等,并设计改进方案;然后通过多通道数据采集仪进行试验,收集不同方案的微孔板支架组件孵育时微孔板中各孔位的实际温度;最后,对比不同改进方案在最大温差、升温速率等孵育性能方面的提升程度,评价各改进方案的孵育性能并确定最佳改进方案。【结果】相比改进前的支架组件结构,与微孔板底部完全接触的支架组件改进方案在试验中的表现最佳:各孔位间最大温差从2.9℃降至1.1℃,降低了62.07%;升温过程中最大温差超过1℃的持续时间从1 650 s降至120 s,降低了92.72%;前7 min平均升温速率从0.774℃/min升至1.065℃/min,提升了37.60%;前7 min平均升温速率标准差从0.100降至0.043,降低了57.00%。【结论】本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微孔板支架组件结构改进思路,对提升微孔板读数仪的孵育性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条件下油松容器苗和裸根苗苗期生长、养分积累和造林效果的差异,为生产上培育油松良种壮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大田培育的当年生油松播种容器苗和裸根苗为研究对象,设置0(对照)、12、24、36 mg/株4种秋季施肥水平,于90%以上苗木形成顶芽后进行施肥处理,并于翌年进行雨季造林试验。测定造林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率和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等指标,分析出圃苗木性状与造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秋季施肥24 mg/株处理下的油松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均表现最佳,该处理下容器苗整株生物量、氮、磷、钾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41.8%、31.4%、65.6%和48.8%;油松裸根苗受秋季施肥影响较小。容器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根>叶>茎,裸根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表现为叶>根>茎;磷、钾含量在容器苗和裸根苗各器官中的分布从大到小均表现为叶>根>茎。雨季造林试验结果显示,油松造林效果受苗木类型影响显著,容器苗造林当年和第2年春季的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  相似文献   

8.
缓释肥用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及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缓释肥用量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确定培育薄壳山核桃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用量。【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处理T0、T1、T2、T3(缓释肥用量对应为0、3、6、9 kg/m3),测定和比较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及植株N、P、K养分含量。【结果】与对照(T0)相比,不同缓释肥处理均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苗木苗高、地径、单株生物量、根系总长、根系总表面积、根系总体积、根系平均直径和各器官N、P、K含量,改善了根冠比且以T1处理效果最佳;随着处理浓度增加,促进效应下降。动态测定表明,缓释肥处理能保持试验期苗高与地径的持续快速生长,其中地径的持续时间更长,生长后期(8月中旬后)与苗高呈现非同步性。【结论】适量的缓释肥用量能促进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的生长、生物量积累和根系发育,促进效应与改善植株N、P、K养分含量有关;缓释肥施用量以3 kg/m3较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缓释肥施肥量对槲栎(Quercus aliena)容器苗生长、养分积累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规律。【方法】以槲栎1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使用缓释肥(15% N+9% P2O5+12%K2O+2%MgO+微量养分元素(TE))设置5个施肥处理0.24、0.95、1.91、3.81和5.71 g/L,测定生长季末槲栎苗高、地径、生物量、养分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浓度。【结果】0.95、1.91和3.81 g/L施肥水平下,苗高、整株生物量、整株氮含量、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高于0.24 g/L的施肥水平; 当施肥量增至5.71 g/L时,整株苗木淀粉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较施肥量0.95~3.81 g/L(施氮量100~400 mg/株)时下降,苗高和生物量则无显著变化。【结论】槲栎容器苗合理的施肥区间为0.95~3.81 g/L,槲栎1年生容器苗组织矿质元素合理的浓度范围为:根系中N 1.63% ~1.93%、P 0.48%~0.52%、K 0.65%~0.79%; 茎中N 1.11%~1.43%、P 0.24%~0.25%、K 0.28%~0.44%。从提高利用率、节约成本、减少环境污染角度考虑,推荐槲栎最佳缓释肥施用量为0.95 g/L,即施氮量100 mg/株; 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是筛选槲栎苗木施肥量的重要指标,可推荐用于槲栎苗木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在基质中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和营养状况的影响,为确定最适合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竹炭添加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大叶榉树容器幼苗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4个竹炭用量水平(添加量分别为0%、1%、3%和5%),试验结束后测定苗木生长和营养状况。【结果】相较于对照,其他3种用量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苗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和细根生物量均显著增加。同时,添加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地下部分的促进作用,这体现在竹炭处理的大叶榉树容器苗根茎比相比对照显著减小。3种用量竹炭处理下,一级侧根数、根系总长、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细根(直径≤1 mm)长度相较于对照都有显著增加。添加竹炭显著降低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中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对可溶性蛋白含量则没有显著影响;同时促进了大叶榉树容器苗根系对于基质中氮元素的吸收,加快了其茎中氮的代谢活动,但对根系和茎中的碳元素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竹炭对大叶榉树容器苗生长的促进和营养状况的改善基本上随着其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强。综合来看,添加5%竹炭最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与对照相比,其苗高增加了37.84%,地径增加了17.67%,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9.56%,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了63.48%,细根生物量增加了49.17%,细根长度增加了62.38%。【结论】添加竹炭有利于大叶榉树容器苗的生长、根系的建成、根系形态的优化和苗木对基质中氮素的吸收利用。在基质中添加质量分数为5%的竹炭,可以更好地培育优质的大叶榉树容器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揭示不同缓释肥N与P2O5质量比(N/P比)及加载量对浙江楠等5种珍贵树种1年生容器苗生长、N与P素吸收利用及养分库构建的影响,以期为精细化培育珍贵树种容器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采用4×4两因素析因设计,研究N/P比和加载量对浙江楠等5种珍贵树种1年生容器苗生长发育及N、P库构建的影响。【结果】 缓释肥N/P比、加载量对5树种1年生容器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随着N/P比提高,各树种的反应却不一致;当缓释肥加载量为F3(3.5 kg/m3)时, 5树种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均达到最大值。浙江楠、浙江樟和木荷的叶N含量与缓释肥N/P比密切相关,但南方红豆杉和赤皮青冈叶N含量在各N/P比间差异不显著。除浙江楠外,其他4树种的叶P含量在不同N/P比下差异显著,但各树种叶N和P累积量却对N/P比响应均不敏感。较之于N/P比,缓释肥加载量对5种珍贵树种1年生容器苗N、P库构建的影响更明显,叶N、P含量及累积量均在较高的缓释肥加载量F3下达到最高。N、P含量在各树种器官内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说明N、P吸收同步,但不同树种间N、P素在各器官的分配却不同。【结论】 浙江楠容器苗生长及其养分库构建均需高N缓释肥,浙江樟、赤皮青冈和木荷则需要相对高P缓释肥,而南方红豆杉容器苗生长对N/P比要求不严格,但其养分库构建需高N缓释肥;在考虑N/P比的同时,适量(3.5 kg/m3)增施缓释肥,可提高珍贵树种的容器苗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帮助系统管理员从复杂的结构中寻找系统故障的根源,以进一步提高电网管理信息系统的可靠性。【方法】将配置管理数据库(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atabase,CMDB)结合故障树分析法(Fault tree analysis,FTA)进行故障规则推理,再通过CMDB确定故障设备之间的关系,从而通过监控告警结合故障规则分析定位到故障根源,并进行实例验证。【结果】基于CMDB的规则推理的故障定位技术可以有效地梳理信息系统各功能组件和故障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快速故障定位。【结论】该技术可有效提高系统的可用率和运行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苗木养分加载模型,探究控释肥释放类型与施肥量对2年生油松容器苗苗圃的交互影响,选择最优施肥体系。【方法】以2年生油松容器苗为材料,设置2个肥料释放类型(双层膜和单层膜)和7个施肥梯度(0~9.2 g/L,即0~1 350 mg/株),生长季末测定苗木生长、养分状态及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水平。【结果】肥料类型与施肥量交互作用于苗木P和NSC水平;生物量、N及NSC含量与施肥量间存在曲线关系,双膜肥料释放类型在施肥量为4.5~6.1 g/L时苗木生长最佳;两种肥料释放类型下,施肥量为9.2 g/L对苗木地径、生物量和N含量产生毒害,施肥量为7.6~9.2 g/L对苗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产生毒害。在苗木营养加载区间内,叶片养分质量分数分别为N 2.80%~3.05%、P 0.20%~0.24%、K 3.40%~3.41%。【结论】基于肥料成本和肥料利用效率,推荐2年生油松最佳施肥体系为双膜类型4.5 g/L (N 675 mg/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确定底部渗灌技术下培育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合理的缓释肥施用量,探索在高效节水的渗灌条件下缓释肥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木生长以及氮养分积累的影响。【方法】以华北落叶松播种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在底部渗灌条件下,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3个不同浓度梯度的缓释肥施氮量(50 、100 、150 mg/株),通过比较苗木不同生长期的形态指标、氮浓度和氮含量以及基质不同部位的酸碱度和电导率的差异,系统研究底部渗灌下缓释肥对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和氮积累的影响。【结果】施氮量对华北落叶松容器苗不同时期的苗高和地径影响差异显著。当施氮量为100 mg/株时,1年生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4.38 cm、3.67 mm; 施氮量对生长季末的根生物量影响差异显著,对茎、叶不同时期的生物量影响差异显著,当施氮量为100 mg/株时,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的总生物量最大,生长季末达1.80 g; 施氮量越大,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各器官的氮浓度和氮含量越大,施氮量为150 mg/株下的氮浓度和氮含量显著高于50 mg/株的处理,而与100 mg/株的施氮处理无明显差异; 当施氮量为150 mg/株时,苗木体内的氮浓度和含量达到最大,根、茎、叶的氮质量分数分别为1.78%、1.28%、2.14%,氮含量分别为8.41、9.56、11.71 mg/株,但其苗高、地径、生物量等形态指标呈下降趋势; 随着施氮量的增大,基质的EC值升高、pH降低,且基质上层的EC值显著高于下层的,而pH则表现为上层较低,但未影响苗木质量。【结论】缓释肥能够促进华北落叶松容器苗生长,并且有利于苗木体内的氮积累; 底部渗灌技术下培育华北落叶松容器苗合理的缓释氮量为100 mg/株。  相似文献   

15.
文艺学研究革命·女人·身体——走向革命后的娜拉遭遇及结局【赖翅萍】2006.1多义的魅力——《白象似的群山》叙述技巧分析【周敏】2006.1北宋释契嵩的生平及文论【邱小毛】2006.1古希腊两种不同的“摹仿说”之比较【张学军】2006.1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情感断裂无法愈合的空隙——以《鬼子悲悯三部曲》为例【郑立峰】2006.1作品意义的开放性与确定性【黎德锐】2006.1略论白先勇的散文创作【韦春莺】2006.1Hester Prynne,a Heroine of Anti-Puritanism【黎月玲】2006.1宋代歌妓词作简析【彭洁莹】2006.2古代叙事中母亲形象的文化解读【何金…  相似文献   

16.
<正>《河北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08年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第五版。主要刊登【化学与化工】、【机械、电子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食品与生物科学】、【纺织科学】、【数学】、【物理】、【土木建筑工程】、【交通物流】等领域的研究论文。设有【国家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  相似文献   

17.
<正>《河北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入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第五版。主要刊登【化学与化工】、【机械、电子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食品与生物科学】、【纺织科学】、【数学】、【物理】、【土木建筑工程】、【交通物流】等领域的研究论文。设有【国家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栏】、【数据分析与计算专栏】等特色栏目。现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开展马尾松容器苗添加不同水平磷(P)及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明确添加不同水平P与接种菌根菌的互作效应。【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与不接种2个处理,接种处理为播种时在播种穴下方置入由蛭石与松乳菇菌丝体悬浮液制作成的固体菌剂0.3 g;副区为添加P处理,设置以P为主的水溶肥添加梯度共7个水平,样地P添加量介于50~600 g/m3。于7—10月分15次等时间间隔将不同梯度水溶肥溶于水后均匀喷洒在苗木上,分析苗木生长性状和氮(N)、P吸收利用与添加P量及菌根菌的关系。【结果】 接种菌根菌后,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指标比不接种分别增加了9.87%、3.35%、41.50%和12.41%,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等养分指标分别增加了5.05%、25.03%、100.36%和70.53%;高径比、总根长、N和P含量分别降低了5.98%、22.47%、24.97%和11.26%,除苗高和N吸收量外各生长和养分性状指标接种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P添加量增加,接种前后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整株P吸收量均呈增加趋势,高径比呈下降趋势,整株N和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添加P水平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总生物量、根系直径、整株P吸收量、N和P利用指数均为接种大于不接种;而高径比、总根长和整株P含量均为不接种大于接种。接种菌根菌和添加P对马尾松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性状无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后马尾松容器苗生长性状对整株N含量的变化更敏感,对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的响应进一步增强。【结论】 接种菌根菌(松乳菇菌)可与马尾松容器苗建立较好的协同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马尾松容器苗的生长,而且提高了N、P养分利用效率。接种后苗木的高径比降低,N、P利用指数增加,能以较低的养分浓度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有助于培育优质马尾松苗木和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9.
<正>《河北科技大学学报》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2008年人选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第五版,2014年复合影响因子为0.8 53,在403种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期刊中位列第38名。主要刊登【新能源与节能环保】、【化学与化工】、【机械、电子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食品与生物科学】、【纺织科学】、【数学】、【物理】、【土木建筑工程】、【交通物流】等领域的研究论文。设有【国家青年/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专栏】、【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数据分析与计算专栏】等特色栏目。现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配比的泥炭替代基质如菌渣或醋糟等组成的混合基质处理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容器苗生长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筛选适宜苗木生长的低成本配方基质。【方法】以薄壳山核桃‘绍兴’子代1年生容器苗为材料,设置园土、泥炭、醋糟体积比为4:3:3(A1)、4:2:4(A2)、4:1:5(A3)和园土、泥炭、菌渣体积比为4:3:3(B1)、4:2:4(B2)、4:1:5(B3)配方,园土为对照(CK),共7个处理,分别测定苗高、地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等指标,分析不同配比的基质处理下对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与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不同配比的泥炭替代基质处理下苗木生长指标差异显著,添加菌渣、醋糟较园土均可降低基质容重,提高基质的通气孔隙度,增加有机质含量等,其中添加菌渣的基质配方有利于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且以B3处理效果最佳。该处理苗木的苗高、地径以及叶片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均显著高于对照,其中苗高、地径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5%和73%。【结论】综合苗木的各项指标并考虑各项成本,减少泥炭用量,以园土、泥炭、菌渣体积比4:1:5低成本混配基质适于薄壳山核桃容器苗生长,提高苗木光能利用效率,且育苗成本较低,利于生产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