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诉讼中,对技术性或专门性问题的解决英美法系是实行专家证人制度,我国秉承大陆法系传统实行鉴定人制度,但鉴定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暴露出诸多弊端,最主要的是如何对鉴定结论进行有效质证,从而避免鉴定书发挥"一语定乾坤"、"科学判决"的作用。作为立法补救措施--专家辅助人制度,因该辅助人的质询意见不是法定证据,因此该补救措施在事实上又是于事无补。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合理借鉴英美法上的专家证人制度,完善证据立法,增加专家证言这一证据类型。 相似文献
2.
证人证言是在刑事诉讼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证据,它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使各种证据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受证人本身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国证人制度立法的不完善,致使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作证,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干形式,现代司法的直接言词原则落空,不利于人权的保障。为此,本文从分析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立法的缺陷及证人拒绝作证的原因人手,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证人证言是在刑事诉讼中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证据,它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使各种证据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其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受证人本身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我国证人制度立法的不完善,致使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作证、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控辩式诉讼流于形式,现代司法的直接言词原则落空,不利于人权的保障。为此,本文从分析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立法的缺陷及证人拒绝作证的原因入手,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完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Hu-jinghui 《科技信息》2008,(21)
我国刑事诉讼中普遍存在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现象,究其原因与历史传统、社会环境、执法司法环节及我国刑诉法的相关制度构建的欠缺有关.为此,提出了建立证人保护制度,完善证人作证的法律保障,追究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法律责任等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5.
证人证言是一种重要的诉讼证据,我国两大诉讼法均规定出庭作证是证人的法定义务,但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证人不出庭已成为常态,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除了加强法制宣传、增强证人的义务意识外,更应当在立法上明确规定义务不履行的责任。此外,证人在作证过程中所享有的各项权利也应获得保障,这种保障不仅是程序性的,还包括实体性的;不仅是事后的救济,还必须有事前的预防。 相似文献
6.
7.
在我国司法实践中,证人拒绝出庭作证的现象十分普遍,已经成为困扰司法的一大因素,严重影响了审判的公正与效率.深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法律制度本身存在缺陷,证人的权利与义务失衡,以及缺乏完善的证人出庭保障机制.应当通过完善证人制度,提高公民对作证义务的认识.加强证人权利保护的力度,同时通过建立证人经济补偿制度以及作证豁免制度等来改善我国证人作证难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王洪宇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19(6):89-92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在国内首次正式确立了公证专家民事责任制度。文章论述了公证员须承担公证专家民事责任的原因,分析了该责任的涵义,说明了《公证法》确立此责任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证据制度是现代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证人证言作为民事诉讼七种法定证据之一,它对案件事实的反映最为直接和生动,但在司法实践中,证人不愿做证和拒不出庭做证一直是困扰司法界的一大难题,且证人作伪证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应当对现行法律规定加以完善,建立证人拒不出庭作证和作伪证的惩戒制度,完善证人权利保障机制,使证人证言在诉讼中应有的证据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证人证言是司法过程常用的证据种类,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普遍存在证人不出庭作证现象。其原因包括法律制度的设计缺陷和对出庭证人的保障措施欠缺两方面。要消除这种状况,须从制度上规定证人出庭规则,排除不合法的庭外言词证言,规定证人不出庭的惩罚措施及证人保护规则,限制法官对证人出庭的独断权。 相似文献
11.
石红卫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4-107
司法鉴定活动对于有效地保障诉讼公正,提高诉讼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司法实践中,对于司法鉴定的属性、司法鉴定权的启动和管理、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资格、鉴定人负责制度和出庭作证的义务等方面尚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和改革。对于司法鉴定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一是要认真按照《决定》的规定,理顺司法鉴定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二是要尽快制定鉴定人资格体系和行业准入管理制度,把司法鉴定制度纳入法制化、正规化建设轨道;三是要逐渐实行鉴定职业化、社会化。 相似文献
12.
王希亮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2
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已经结束60年之久,然而日本的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问题至今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相反,政府高官顽固频繁地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和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屡次获得当局通过,修改和平宪法已进入实质性阶段,这一切都说明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已经演化成战后责任。 相似文献
13.
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借鉴国内外专家的观点,走出去企业尤其需要注意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安全责任、道义责任、文化责任等。 相似文献
14.
角色论——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角色是个体的社会面具,角色是个体在特定社会关系中的坐标点,也是社会关系网的结点;责任依附于角色,角色永远与责任联系在一起,对角色的认同也就是对责任的认同;责任伦理以责任为研究对象,角色是责任伦理中最小的最基本的最简单的最抽象的范畴,并贯穿于责任伦理研究的始终,因而,角色可以充当责任伦理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5.
罪刑相适应原则作为体现刑法基本精神内涵的原则,由来已久。但刑罚的正当化根据应是报应刑与目的刑的结合,已经成了现行刑法理论界的主流观念,而此为传统的罪刑相适应原则所不能完全概括,故应在新刑法修订的基础上将其演变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通过对"刑事责任"概念的分析,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内涵应为:刑不等于罪,责不等于罪,刑等于责。 相似文献
16.
17.
学报编辑防止学术不端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行为、危害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学报编辑的特点提出了学报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包括建立对编辑的问责制度、加强对数据和相关材料的审核、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加强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核实、提高编辑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8.
邹文荣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4,12(3):58-60
李商隐是晚唐的一位重要诗人,他存诗约600首,题材相当广泛。但无论是何种题材,都蕴含着他深深的责任意识——对国家民族、人民百姓和家庭妻儿的深切关注与牵挂,对天下大事、家庭小事真挚的情怀。 相似文献
19.
西方伦理学中的责任根据理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沈晓阳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33-37
审视西方伦理学关于责任根据问题的理论 ,在责任存在的根据上 ,有身份论、契约论和自然论三种观点 ;在履行责任的根据上 ,有德性论、功利论和命令论三种观点 ;在承担责任的根据上 ,有自由论和决定论两种观点。它们各有其解释能力和适用范围。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责任 (感 )的缺失固然具有多方面的原因 ,但都与责任根据的转换与失序相关 ,因此只有全面地、辩证地把握责任的根据 ,才能为责任 (感 )的复兴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