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把"以人为本"明确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凸显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和根本目的,全面回答了"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如何发展"和"发展成果如何分配"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克服了传统社会主义的"重物轻人"发展观念的弊端,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取向的问题。"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及当代社会发展相结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显著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
论生态伦理学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生态伦理学的伦理基础是由自然的价值、自然的权力和自然的利益构成 ,阐明了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并指出其自身的局限性 .对于解决人类的困境和危机 ,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坚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刘珊梅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33-135
高校德育本质上是个体人格和品德的建构手段,是大学生内在需要和社会道德原则的对话过程。传统的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和德育过程混在一起,把受教育者当作各种道德规范的受体,很少去正视其心理世界,以至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难以理解和沟通。在我国战略转型期,面对当今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高校德育的价值取向应该与时俱进,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他们积极向上,使他们成为建设我国和谐社会的和谐个体。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价值取向是社会发展主体对自身根本利益的追求,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而我国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重物质轻精神,重科技轻人文,重个人轻自然等发展取向。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坚持社会发展价值取向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观是在人类为摆脱环境危机的历史背景下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环境伦理学的研究目标。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了公正、平等的道德规范;逻辑地包含人类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从平遥旅游业发展对英语的不同需求看出,英语教育价值取向不在于单纯地培养会使用语言工具的人,而要注重培养自身内蕴丰厚、具有独立个性和文化品格的人;要客观理性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促成自我价值最大限度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由科学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必须得到圆满的解决,这样,科技的发展才不至于走上异化的轨道。科技伦理的本质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科技社会作用的反思,科技伦理学的发展要遵循有益于自然、社会、人类的原则,归宿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融通与和谐。  相似文献   

8.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其合乎逻辑地承载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双重意义.在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强调为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求发展;在发展的根本动力上,强调依靠人民群众的创造力量促进发展.落实到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以人为本是衡量科学发展现在村民自治活动中能否得到贯彻落实的重要尺度,同时也是村民自治权保障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历史考察和动态分析,我们发现,当代社会发展战略价值取向的演进经历了"重物轻人——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关注人类长远利益——注重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样一个动态变化过程。整个变化过程中,人逐渐成为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中的价值取向主体,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最终目标。因此,以人为本是当代社会发展战略演进的终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以民国《鄞县通志》载入的人物为对象,将l328名正传人物和l440名附传人物分类整理,从政治价值,伦理价值,文化价值,物质价值四个方面的价值取向,揭示了鄞县(宁波)人物的精神风貌,这是对宁波精神中最活跃的因素——宁波人价值取向的一次有益的探求。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观是生态伦理的价值核心,生态伦理是可持续发展观在伦理道德侧面的外化形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伦理支撑。生态伦理的价值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而可持续是关键,所以生态伦理不仅要激发人们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而且要培养人们尊重规律、合理利用资源的行为方式和利用新的科学技术来优化环境的持续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2.
宗教伦理与科学发展——对“默顿命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温“默顿命题”,从文化的角度揭示清教伦理与现代科学发展相容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些学者的观点探寻宗教伦理对反思科学发展逻辑的意义,即在某种程度上有利规范科学发展,规避科学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3.
加强生态伦理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认识自然能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进行了强力征服和掠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出现了总体性的危机。人为类了摆脱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尊重自然,善待生命,同时利用道德的强大动力,维护生态平衡,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的根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才能全面、系统、科学地推进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促进会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及其失范的原因分析,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以促进我国会计工作更加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只有净化学术生态才能办好学术期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学术生态污染,指出其对学术期刊的必然影响,提出净化学术生态的关键性、相关措施及学术期刊自身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是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理应重视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意识的认知和实践现状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生态主体平等及生态整体利益观、生物和谐相处及多样性发展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观、生态主体责任观及资源配置公平观。提供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标准并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7.
传统环境伦理思想对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认识滞留于传统主客观二分的境地,非但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反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做到有效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实现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转向。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它的提出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继承和创新的集中体现,也是对当代世界发展观的有效整合与超越,同时,它还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回答了我国社会要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9.
在丰富的中华传统道德遗产中,重视道德的社会作用和从政者的道德修养,以及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结合今天的实际,加以改造,综合创新,赋予新的时代精神,对于“以德治国”方略的实施,有开发利用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是有效路径之一。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地方师范院校的教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课程开发观、科学与人文整合的课程文化观和回归生活的课程生态观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