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广告表现是将广告主题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表现出来的方法,广告表现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知名泛化、间接或形象地表现、放大和夸张、审美和逆反是广告表现的主要原理。  相似文献   

2.
倾向于儒家思想的隐士的人格特征 ,在个人、群体方面表现为清高孤僻、群而不合的群体主义 ;在理想、现实方面表现为心忧天下、不忘进取及悲观厌世的失败主义 ;在道德、功利方面表现为功利主义 ;在生存、死亡方面表现为“顺受其正”的达观知命倾向。倾向道家思想的隐士的人格特征 ,在个人、群体方面表观为狷介狂放、孤傲不群的个人主义 ;在理想、现实方面表现为自由主义及无政府主义 :在道德、功利方面表现为鄙视功利及道德的神秘主义 ;在生存、死亡方面表现为极端重生思想以及回归本源的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3.
该文从平面表现、立体表现和虚拟表现三个方面对服装设计的表现方法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想法,希望能够对服装设计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美术表现素养是小学生美术素养的重要部分,是人的审美意识形成的基础,是激发创新力、创造力的源泉,同时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构建科学的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测评模型是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培养、提升和质量监测的重要基础。小学阶段是美术表现素养发展的奠基时期,借鉴已有教育测评模型构建的基本思路,从构建小学生美术表现素养的操作性入手,在实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美术表现素养的指标体系,包括感知识别、审美表达、创新联结三个一级维度以及信息获取、感知转换、主题内容、形式表达、思维建构、创意应用六个二级维度,并进行了指标权重赋值和一致性检验。本研究还初步验证了测评模型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把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看作一个符号系统,用符号学的观点,进行符号关联要素的分析。方法用符号学理论分析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结果产品设计表现技法就是符号中的"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解释关联物"3个层面的具体体现。结论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的实质就是通过效果图表现的一种信息的传达。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由于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产业转型呈现全球化、知识化、服务化和生态化的趋势。全球化表现为产业分工、贸易、资本流动的全球性;知识化表现为高新技术、文化与创意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服务化表现为现代服务业功能突出和比重上升;生态化表现为更注重绿色与低碳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于现代日语中的推量表达研究方式较多,角度较广,但各种推量表现中存在着微妙的差异。本文主要探讨了日语暧昧性的主要成因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暧昧表达形式——推量表现,通过对日语中"らしい、ようだ、みたいだ"等推量表现的用法的对比、归纳、总结,以期解决学生混用推量表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实践能力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表现在不同的能力组群、年级、性别及学科专业等方面。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沟通交流能力上表现较高,而创新研究能力则表现出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直接产物,也就是说,任何艺术产品都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感性展现。这种展现始终离不开形象,因而必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再现;然而,这种展现终究是对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呈现,因而本质上还是一种表现。更准确地说,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在再现中表现或在表现中再现而以表现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精神创造活动。正是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这一点,决定了任何艺术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创造某种自成一体的象征物的活动,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创造活动都是涵括了再现、表现和象征等因素在内的精神物态化活动。  相似文献   

10.
任何艺术作品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直接产物,也就是说,任何艺术产品都是人类的精神世界的感性展现。这种展现始终离不开形象,因而必然是某种意义上的"再现";然而,这种展现终究是对人类的精神世界的形象呈现,因而本质上还是一种"表现"。更准确地说,任何艺术创作都是在再现中表现或在表现中再现而以表现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精神创造活动。正是再现中有表现、表现中有再现这一点,决定了任何艺术创作归根结底都是创造某种自成一体的象征物的活动,也就是说,任何艺术创造活动都是涵括了再现、表现和象征等因素在内的精神物态化活动。  相似文献   

11.
分析和论述了现代城市环境中高层建筑外部空间的设计手法,将其概括为:空间的连续与兼容:包括边界模糊、空间构成要素的延续与兼容、空间流通;空间的中心感与层次感:包括通过式、互渗式、升降式;中庭的作用:包括与城市广场或街道的结合、与周围建筑联系的手段;高层建筑及外部空间的尺度处理:包括主体与裙房相结合、主体的分段处理;建筑小品与环境小品的作用:包括建筑小品的处理方法、环境小品的处理方法、环境雕塑的处理方法、绿化与水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开展马尾松容器苗添加不同水平磷(P)及接种菌根菌互作试验,明确添加不同水平P与接种菌根菌的互作效应。【方法】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菌根菌处理,分为接种与不接种2个处理,接种处理为播种时在播种穴下方置入由蛭石与松乳菇菌丝体悬浮液制作成的固体菌剂0.3 g;副区为添加P处理,设置以P为主的水溶肥添加梯度共7个水平,样地P添加量介于50~600 g/m3。于7—10月分15次等时间间隔将不同梯度水溶肥溶于水后均匀喷洒在苗木上,分析苗木生长性状和氮(N)、P吸收利用与添加P量及菌根菌的关系。【结果】 接种菌根菌后,1年生马尾松容器苗平均苗高、地径、总生物量和根系直径等生长指标比不接种分别增加了9.87%、3.35%、41.50%和12.41%,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等养分指标分别增加了5.05%、25.03%、100.36%和70.53%;高径比、总根长、N和P含量分别降低了5.98%、22.47%、24.97%和11.26%,除苗高和N吸收量外各生长和养分性状指标接种前后存在显著差异。随P添加量增加,接种前后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整株P吸收量均呈增加趋势,高径比呈下降趋势,整株N和P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不同添加P水平马尾松容器苗地径、总生物量、根系直径、整株P吸收量、N和P利用指数均为接种大于不接种;而高径比、总根长和整株P含量均为不接种大于接种。接种菌根菌和添加P对马尾松容器苗生长和养分性状无显著的互作效应。接种后马尾松容器苗生长性状对整株N含量的变化更敏感,对N、P吸收量和利用指数的响应进一步增强。【结论】 接种菌根菌(松乳菇菌)可与马尾松容器苗建立较好的协同共生关系,不仅促进了马尾松容器苗的生长,而且提高了N、P养分利用效率。接种后苗木的高径比降低,N、P利用指数增加,能以较低的养分浓度进行正常的生长和代谢,有助于培育优质马尾松苗木和节约育苗成本。  相似文献   

13.
"仁义礼智信"的由来、发展及其基本内涵(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仁"、"义"、"礼"、"智"、"信"为先秦儒家提出并发展成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范畴和价值取向标准."仁"是先秦儒家的最高道德准则,它的内涵在各个时代各有不同,<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团结友善"、"敬业奉献"可视为"仁"德在今天的体现与发展."义"德的基本内涵是威仪、友谊、情谊、美善、公平、正义、适宜,目的在于实践"仁"."礼"德的核心是"敬",其根本是"孝",其效果是构建和谐人生、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国家与和谐世界."智"是关于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关心他人、理解他人、明辨是非、分别善恶的智慧."信"德是诚实、有信用,中国近现代的儒商都以诚信为事业之本.<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爱国守法"可视为"义"德在今天的继承,"明礼诚信"中的"明"以及"勤俭自强"可视为"智"德在今天的发展,"诚信"二字则是对传统"信"德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几何机器人的基本概念、数学构型、力学机制、工程应用、艺术设计及哲学思考。以几何机器人的科学研究为基础,提出以几何机器人为载体的MSEAP 研究与教育理念,即将数学、科学、工程、艺术和哲学融合于几何机器人的学习、研究以及应用,旨在修养形成数学家的逻辑思维、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工程师的实践能力、艺术家的美学视野、哲学家的普世情怀。  相似文献   

15.
 盘点了2018年农业科学研发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小麦、水稻、玉米及大豆、荞麦、马铃薯等主要粮食作物在基因组测序、分子育种、遗传机理解析、氮高效利用、起源演化、基因编辑等方面获得快速发展,发布了世界首个六倍体小麦基因组图谱,完成了3000份水稻基因组计划和中黄13的基因组测序,克隆了一系列产量、品质及抗病虫害基因,解析了一些重要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油菜、棉花、茶叶、烟草等主要经济作物在基因组学、风味调控机理、光合效率等方面有所突破,中国油菜基础研究与应用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外,水稻、小麦、番茄、苹果等作物的病虫害防治,畜禽的繁殖、品种改良和疾病防治,蜜蜂的基因组和转录组解析,蚕病害防治和驯化历史,化肥和水稻品种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茎叶类蔬菜和食用豆收获设备、油菜播种机等农机农艺领域均有突破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以福建宁德三沙湾内鲈门港湾顶霍童溪和七都溪入海口之间的潮滩(实际为潮汐汊道)围填为例,从工程地质、水文条件、生态环境等方面探讨其围填造地的适宜性,并应用数值模型、潮汐汊道理论以及生态学原理预测其对区域资源环境的影响.具体为:河口围填后相当于河流近口段、河口段、口外海滨段相应地向海延伸,必然会引起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并形成新的动态平衡;在这种自动调整过程中,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会受到一系列的影响,包括河口地形地貌改变而导致径流和潮流动力条件变化进而引起滩槽冲淤变化、河流入海流路变化而导致流域排洪在一定程度上受阻、河流入海流路冲刷对跨海大桥桥墩或其它构筑物稳定性的影响、湿地占用导致底栖生物破坏和生物生境缩小进而导致生物群落改变和渔业资源受损、以及河口景观改变等.建议河口潮滩湿地围填应综合考虑河口的水文条件、防洪措施、环境容量以及围填后河口体系的自动调整作用范围、维护岸滩和已建构筑物稳定以及维持航道水深的工程量和成本、围填护岸形态结构与生态环境的相适宜程度等,并综合权衡损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固废及其处理产物对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促进固废消纳的同时为渤海湾盐碱地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河北省沧州渤海新区黄骅港盐碱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土壤改良和盆栽试验,分析对照组(CK)、炉渣+煤矸石(S10、S50和S100)、生物炭(C10、C50、C100)和木醋液(V300、V100和V50)对土壤盐...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实施,推动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采用VOSviewer、CiteSpace 5.1 R8软件分析及文献归纳方法,识别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清洁小流域的研究热点,梳理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土地整治以及流域生命共同体研究的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层面、研究内容、研究尺度、数据支撑4个方面指出未来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不同林龄榧树根、枝、叶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和内稳性特征的变化情况,为榧树的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方法 以浙江省诸暨市香榧国家森林公园0~100、≥100~300、≥300~500和≥500 a共4个林龄段的实生榧树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集榧树植株样品(根、枝、叶)和0~20 cm层土壤样品,分析不同林龄榧树根、枝、叶的碳(C)、氮(N)、磷(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变化和榧树内稳性特征。结果 不同林龄榧树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均无显著差异,根、枝、叶的C、N、P含量均以≥300~500 a的榧树表现最高,枝和叶的C、N含量以≥500 a的榧树最低,而根P含量以≥100~300 a的最低;不同林龄榧树叶的N/P(N、P质量比)均小于N限制的阈值(14);榧树根、枝、叶的C、N、P含量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整体上表现为叶>枝>根,叶和枝的C、P含量显著高于根的,叶N含量显著高于根和枝的,各器官N和P含量均为正相关关系,且枝中N、P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P <0.01);榧树根、枝、叶的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根和枝的C/N(C、N质量比)显著高于叶的,根的C/P(C、P质量比)显著高于枝、叶的; 内稳性指数HN/P(20.00)>HP(11.76),即内稳性以N/P大于P。结论榧树C、N、P化学计量特征随林龄增长未表现出差异,而榧树根、枝、叶的C、N、P含量及化学计量特征存在差异,并且榧树整个生长过程中均受到N素的限制,需要合理施N肥来促进榧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