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维晚年亦官亦隐,有人说是佛教禅理影响,消极出世思想占主导地位所致;有人说是由于王维中年丧妻,重于感情的诗人从此意志消沉,终身独居;也有人说是封建知识分子自命清高的悠然自得。上述种种,虽然道出了某一方面的事实,但都未足以说明王维晚年归隐的真正动机。这种就事论人所引出的结论,是难以令人信服的。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唐代历史,仔细考察一下王维所处时代的具体历史环境,就不难发现王维的归隐是由于理想同现实的矛盾,它有着更为深刻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2.
3.
身为"古文运动"领袖的韩愈,其诗歌的光彩常为文章所掩,然而韩愈诗歌对唐诗的发展、宋诗风格的形成、元明清诗歌的承继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研究韩愈的诗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韩愈诗歌创作的三个阶段中,其诗风从清新雄豪到奇崛瑰怪再到古朴清新,天赋个性、创作心态、社会风尚等是其在人生不同阶段显示出不同诗歌风格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贺敬之是我国当代文学史中的优秀诗人.解放以后至一九五九年期间创作的大部分作品都收集在他的《放歌集》中.此外还陆续发表了《西去列车的窗口》、《雷锋之歌》等.在"四人帮"被粉碎以后,诗人又重新拿起由于"四人帮"迫害而搁置了十多年的笔,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表达了对党、对祖国的真挚强烈的爱,歌颂了伟大的时代,洋溢着无产阶级的革命激情和革命理想,其庄严重大主题和深刻的思想意义,由于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而更为强烈地感染、教育、鼓舞着亿万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5.
前后期象征主义的差异项晓敏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象征主义,从先驱波德莱尔1857年发表《恶之花》起,先后二次在世界文坛掀起波澜。19世纪70至90年代,以法国魏尔伦、兰波、玛拉美为核心,从理论与创作实践上,确立并丰富了象征主义,把象征主义推向高潮,这就是...  相似文献   

6.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伟大诗人杜甫一生锤炼出多多少少的“惊人语”,扣动着千百年来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弦。这些“惊人语”形成了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顿挫。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风格的主要方面,这是人所公认的。但有人认为:七五九年(“三吏”、“三别”创作的年头)是杜甫沉郁风格发展的高峰,七六○年入蜀以后的后期诗,  相似文献   

7.
“感伤”是郁达夫诗歌的显著特征,诗人在诗作中抒写了忧国忧民、生存艰辛、去国离乡的感伤意识,为社会、为自己作了忠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8.
赵学勉 《科技信息》2007,(27):30-30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语文的独特与唯一体现在它与艺术的接壤和交融上,而艺术的第一特质即是审美特质。而《新课程标准》也再次强化了审美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诗歌作为一种最纯粹的文学样式又是文学审美活动中的最高级层面,重视诗歌鉴赏中的美育,对学生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中唐短命诗人李贺作诗不多,但他的诗处处显露出诗人的内在情感世界,涌动着强烈的生命意识的波澜。可以说,李贺的诗,是他用血和肉凝聚而成的,是他生命的外射和结晶。在唐代诗人中,还没有谁象他那样自觉地感知生与死,正视衰老、死亡,并且大量地描写“鬼”。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虽然与李贺一样,年仅二十七岁,作诗  相似文献   

11.
宋诗发展到南宋后期已渐趋不振,直到宋亡之际,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登上诗坛,才有一点活气。他们用血和泪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表现了民族的正气,在当时起了振聋发(目贵)的教育作用,也为宋以后的爱国诗开辟了新的领域,这是很可贵的。可是,我们对这一时期的爱国诗人诗作的研究还很不够,象汪元量这样一位较有影响的爱国诗人,人们对他却了解不多。本文试对汪元量的生平,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艺术特点作一粗略论述,以期引起对他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皮日休创作诗序的目的和作用是为诗作服务,这决定了其诗序依附诗作而存在,并与诗作凝结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另一方面,皮日休诗序的篇幅规模大,且极具有完整性和文学艺术性,诗序在意义和作用上大于诗歌,呈现出脱离诗作束缚的趋势,一些诗序可以被当作独立的作品来看待。  相似文献   

13.
比兴是《诗经》重要的艺术手法,《楚辞》在《诗经》的基础上发展了比兴,这对于诗歌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是引入了新的表现题材并加以扩大,其次发展到兴寄,进而发展到物我融一的艺术意境。可见,比兴不仅是《诗经》的艺术手法,还应该说是整个诗歌艺术中的重要的艺术手段,在诗歌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造社后期诗人穆木天的前后期诗歌创作发生了显著变化,即由早期的追求“纯粹诗歌”的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转向了后期的“为民族斗争服务”的现实主义;由推崇李白“飞翔在天堂”转向了学习杜甫“涉足于人海”;由创造幽微飘渺的诗的意境转向了追求直白朴实的艺术特色。考察穆木天诗歌创作的转变及其成因,对于理解和认识中国现代文学的某些文学现象和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清照是南北宋之交的大家,她一生经历了表面繁荣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安的南宋初年,她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生活美满的前期和流离凄苦的后期,在这前后两期中,由于社会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她的前后期词作在题材、风格,社会意义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咸通十哲"(以下简称"十哲")是指齐名于唐朝成通年间的一群诗人。他们是许棠、张乔、喻坦之、剧燕、任涛、关罕、张嫔、周繇、郑谷、李栖远、温宪、李昌符。[1]在世乱衰变的唐末,"十哲"的人生之旅十分艰辛。与其他士人一样,科举考试既是他们的谋生之路,又是他们实现人生理想几近于唯一的途径,然而自宣宗之后,举场风气渐趋败坏,能主持公道的人越来越少。"十哲"大多朝中无奥援,家中无厚积,所以他们应举时间之长、情状之艰在唐末极具代表性。无怪乎胡震亨说:"晚唐人集,多是未给前诗,其中非自叙无援之苦,即告他人成事之由。"冈"十…  相似文献   

17.
诗歌在历史上一直都是辉煌的:春秋的《诗经》时代,外交辞令都用诗;李唐的诗歌地位更是发展到了“以诗取士”;宋元的词曲都达到了巅峰,那也只是诗的变体;二三十年代的新文化运动,新诗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五六十年代的贺敬之、郭小川则妇孺皆知;只是到了现在,诗歌流派纷呈,似乎只是部分人的事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但是,人们爱诗、读诗、谈诗、写诗,尤其是青年人,正当诗一样的年华,他们对缪斯之神的膜拜是不会放弃的,不管是如何的经济大潮或商海之战的冲击,诗歌仍然在死死地守着她的阵角。这是一种剑拔弩张的僵局,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8.
历来论岑参诗歌的评家,多着眼于其"奇语"、"奇意"、"奇境",而忽视了其诗歌无论在表现内容、语言运用、诗歌体式方面都存在着"俗"的一面.从岑诗的接受对象和接受程度来看,似也证明了此种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宋代的文人普遍存在着儒释道三家统一的思想,范石湖有独特的儒道情结,伴随他一生的是与儒家思想相平行的释道出世思想,出世与入世,总是相互矛盾而又伴他一生的,并且体现于他一生的诗歌创作生涯之中,他在创作上表现出了超脱世俗万物,追求一种豁达人生,又因为道法自然,他的诗歌又表现出自然无为等内容。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发展商品经济的措施和观点,主要表现在:开办红色圩场、设立公卖处、发展出入口贸易;创办银行、发行纸币,扩大根据地的对外贸易;要节制资本,但不是消灭资本;发展商品经济,保护民族工商业是必要的也是长期的。这些思想观点,成为毛泽东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