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一种用于荧光显微镜探测的研究DNA分子与限制性内切酶相互作用的方法。DNA分子经过改进的“分子梳”技术铺展并吸附于化学修饰过的盖玻片表现,然后运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Ⅰ进行原位酶切反应,使DNA分子在固着状态下的反应结果与液相反应相对应,通过单分子荧光显微术直接观测并记录单个DNA分子的酶切反应结果,成功地构建了水稻BAC克隆DNA的限制性物理图谱,为单分子的动态荧光显微镜实施研究和基因组光学作图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陈中孚 《科学通报》1994,39(2):191-191
从脂肪嗜热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品系GR75中已分离出一种新的Ⅱ型限制性内切酶BsrGⅠ 该酶在T7DNA上有13个切点,在λ DNA上有5个切点,M13mp 19 DNA上有1个切点,但在pBR322 DNA和pUC19 DNA上没有切点.和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及BsrFⅠ一起进行双酶切,BsrG Ⅰ在M13mp 19 DNA上的切点位  相似文献   

3.
潘星时 《科学通报》1991,36(5):399-399
从脂肪嗜热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O-122中已分离出一种新的Ⅱ型限制性内切酶BsaO Ⅰ.该酶在pBR322 DNA上有七个酶切位点(图1),pUC19 DNA上  相似文献   

4.
从鲤鱼3个亚种(Cyprinus carpio carpio, 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Cyprinus carpio rubrofuscus)中选出具代表性的品系共10个, 运用PCR方法, 扩增出2.4 kb的mtDNA ND5/6区段. 共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进行酶切分析, 结果表明, 每个亚种拥有一种单倍型, 有4种限制性内切酶 (DdeⅠ, Hae Ⅲ, Taq Ⅰ和MboⅠ)酶切后产生了能将3个亚种区分开来的诊断性限制性酶切位点. 可利用其作为鉴定3个亚种的遗传标记和遗传育种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5.
潘星时 《科学通报》1991,36(11):879-879
在我们实验室中,人血DNA经限制性内切酶TaqⅠ酶切并用人的21-羟化酶基因  相似文献   

6.
陈中孚 《科学通报》1991,36(11):880-880
肠杆菌科埃希氏杆菌族埃希氏杆菌属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四个品系——K-12、B、C和15及它们的衍生菌株基因组DNA经限制性内切酶Sfi Ⅰ酶切后,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比较它们的限制性片段的  相似文献   

7.
DNA甲基化是DNA分子上重要的碱基修饰方法之一,它可以影响核酸的结构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由此影响基因的表达,关于甲基化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表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内DNA甲基化可特异性地抑制该酶的酶切活性。  相似文献   

8.
陈德风  孙梅  刘英苗  史国利  陈雅文 《科学通报》1997,42(22):2435-2440
<正>DNA甲基化是DNA分子上重要的碱基修饰方法之一,它可以影响核酸的结构及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由此影响基因的表达,关于甲基化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之间的关系,以往的研究表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序列内DNA甲基化可特异性地抑制该酶的酶切活性。  相似文献   

9.
朱长喜 《科学通报》1984,29(1):51-51
自1974年Chen和Mortenson从巴氏梭菌(C.pasteurianum)首次分离获得氢酶以来,由于氢酶在生物固氮、光合放氢和氢代谢中的特异功能,对它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成为当前很活跃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已经从10多个不同细菌中获得均一状态氢酶,但对氢酶可能存在的不同类型,却很少有报道。我们在分离纯化荚膜红假单孢菌Rhodopseudomonas capsulata膜结合态氢酶中,观察到它存在有两个不同类型,进而对它们的有关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转pMThGH基因红鲤F4代鱼体内转植基因存在的分子多态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志强  朱作言 《科学通报》2000,45(18):1957-1962
从一尾转pMThGH基因红鲤F4代仔鱼基因组内回收并克隆了50个转植基因(transgene),对其中33个进行分析。根据双酶切结果,可将这此回收基因分为4种类型。用5种内切酶构建了这4种类型回收基因的限制性内切酶图谱,第1种类型(6个,占18%)与建立原代基因鱼所用的外源基因相同,而其他3种类型回收基因的分子量大小、切位点的种类、数量、位置都迥异于转移前的结构,意味着大多数转植基因顺序发生了缺失  相似文献   

11.
刘敬忠 《科学通报》1990,35(21):1668-1668
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已广泛用于人类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法医学及古生物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在检测基因点突变时,通常采用PCR结合ASO(等位基因特异的寡核苷酸探针斑点杂交)或限制性内切酶酶解来判定。本文报道一个灵敏、  相似文献   

12.
我们以最常用的两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了新疆株棉铃虫NPV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本文报告此项研究结果.基本上采用MdCarthy 等的方法,从感染新疆株NPV 致死的棉铃虫尸体中分离提纯  相似文献   

13.
曾溢滔 《科学通报》1986,31(7):559-559
对10例中国人正常受试者和15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及其双亲的β-珠蛋白基因簇的8个限制性内切酶切点多态性和单体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一种简单易行的重组方法——三引物PCR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朝阳  宋贵生  徐军望  朱祯 《科学通报》2002,47(16):1247-1249
报道了一种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的重组DNA方法-三引物PCR法(TP-PCR),TP-PCR反应体系中有2种模板和3种引物,从而在同一个反应体系中产生一个重组DNA分子,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快速,高效且不依赖连接片段的限制酶位点,用这种方法已成功构建了融合蛋白基因-sck基因。  相似文献   

15.
方福德 《科学通报》1985,30(13):1024-1024
人类珠蛋白基因多态性作为一种遗传标志,在人类学、遗传学和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预防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外自1978年开始发表一些种族群体分析的有关资料,国内在这方面迄今尚无研究报道。我们在研究我国β-地中海贫血(一种遗传病)产前诊断的过程中,首先对中国人β类珠蛋白基因的多态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的分布作了系统的研究。本文首次报告中国人群中γ珠蛋白基因多态性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刘一农 《科学通报》1983,28(1):54-54
细胞质雄性不育性是核外遗传的一种形式,它的遗传机理长时期处于“细胞质基因”和“质体基因”等假说的支配之下,未能得到真正阐述。叶绿体DNA(ct-DNA)及线粒体DNA(mt-DNA)发现之后、有一部分研究者根据核酸限制性内切酶对DNA消化所产生限制性片段的  相似文献   

17.
2个水稻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和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德军 《科学通报》1995,40(13):1229-1229
端粒,位于真核生物染色体端部,是DNA和蛋白的复合物,对染色体的复制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端粒DNA由短重复序列组成,大多数高等植物,这一序列是5′TTTAGGG.相邻于端粒重复序列的是端粒相关序列,往往由中等重复序列组成.与端粒比较,端粒相关序列的显著特点是它的高度多态性,不同物种,甚至同一亚种内不同植物都能给出很高的多态性.因此在基因组RFLP框架图和物理图谱的构建中,端粒相关序列的克隆和分析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水稻端粒重复序列中无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端粒相关序列中可能有内切酶位点  相似文献   

18.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5,37(5):369-390
20世纪下半叶,分子生物学取得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酶的发现和应用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DNA聚合酶、RNA聚合酶、逆转录酶、限制性内切酶和端粒酶等的鉴定和功能阐明拓展了对许多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这些酶的应用还衍生出重组DNA、桑格酶法测序和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技术,在基因操作、DNA测序和扩增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通过介绍分子生物学酶的研究历程展现了酶的发现和应用对当代生命科学研究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1983年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David Baltimore形容一项DNA重组技术的新操作尚处于“胚胎状态”。不料6个月后,James Gusella领导的研究小组报导说,他们利用这项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技术,发现了在第4染色体上的亨丁顿(Huntington)氏病(一种无法治疗的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基因的一个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为向小麦转移多花黑麦草的有利基因,创建小麦新胞质种质,进行了小麦与多花黑麦草原生质体电融合的研究,成功地再生了小麦 多花黑麦草体细胞杂种,经6种限制性内切酶,13个探针(其中含9个线粒体探针,3个叶绿体探针和1个核基因探针)的73种酶/探针组合检测,小麦与多花黑麦草间具有很高的多态性,分子鉴定表明,约93.4%的再生植株为真杂种,所得到的体细胞杂种为高度不对称的体细胞杂种,小麦和多花黑麦草的线粒体和叶绿体在体细胞杂种细胞中不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