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既是本体,是生命的本真,是意义的导求,是回家的路,又是自然,是规律,是生命的和谐运行;叛道的生命既是漂浮无根的,又是紊乱如麻的;只有行道、得道的人,才会有德,才会有真、善、美,才会处于峰巅之上,具有鹰一般的视力,看得既深,又远。  相似文献   

2.
3.
通过考察《老子》产生的文化背景楚文化及创作主体的文化意识女性意识,领悟《老子》水意象中深层的审美意蕴和独特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郭店简书《老子》甲篇篇首说:"绝知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为弃作,民复孝慈。"比较这段话与帛书本、今本《老子》的相关文字,可以发现早期道家在价值观上并不反对儒家的"圣""仁""义"等诉求。这反映了早期不同的中国思想之间,其实存在着互相映带、互相承认的共同境地。这种共同的思想境地,后来更逐步发展出道、儒、佛、西方哲学之间互相吸纳、互相融和的思想表现。这启示我们,在进行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时,对于既有的思想文化资源,容当更多地关注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一致、互相融和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老子》蕴涵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其哲学基础是“道”。“道”可以作为企业管理领导者的指导原则。挖掘老子管理哲学思想的现代意义,有利于提高和增强现代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有助于加强和深化现代企业管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论海明威《白象似的小山》的思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大作家,艺术个性异常鲜明。他不拘泥于传统的小作创作模式,善于采撷百家之所长,又敢于独辟蹊径。他的作品内容扎实,意境深远,人物对话,状摩景物,含蓄凝炼,富有“潜台词”和象征意义。本从他的短篇小说《白象似的小山》入手,解析,探讨了作品中富涵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7.
老子尽管“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但对现实生活中的成败利钝,是非曲直包括政治民心,不持漠然与超然的态度。他的不满与反叛不是简单的不合作,而是治国安民思想的根本决裂与彻底重建。老子自觉地探索了治国安民的独立存在和经验可证的客观规律,使其治安思想向普遍真理的高度攀升。老子把人的治安能力从虚幻和主观力量规约之中解放出来,又在客观和现实的支配力前为它重新确定了位置,限定了范围,规定了价值取向。老子的治安思想不仅在宏观上确立了“道”的规律性地位,而且在“道”的指导下,于微观中建立了具体的操作机制与程序,构成了独特的治安之术与技巧,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其人本性、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及创造性等内容在老子哲学中有深厚的元素资源,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思想资源对于我们理解、执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哈代的《远离尘嚣》描绘了远离闹市的威赛克斯乡村优美和谐的自然风光,古朴淳美的社会风俗,及其在资本主义侵蚀下所发生的微妙变化,叙述了女农场主芭思希芭及其女仆范妮与3个男人带有悲剧色彩的爱情故事,揭示了在命运之神操纵之下几个主要人物的悲剧性命运,具有文化、社会、哲学的丰富意蕴。  相似文献   

10.
《城南旧事》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闺秀文学”的典型代表之作。在八十年代随着吴贻弓成功将它搬上银幕,更为读者熟悉。《城南旧事》借一个小女孩的目光,将五个短篇联系起来,成功地将二十年代的北京风俗和平民生活展现出来。《城南旧事》是一曲深婉的人生骊歌,它平实而深远的文字复原着让人留恋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1.
《老子》以"道"为核心概念,运用"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主张"道法自然"的治理模式,强调"无为则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方法论,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治思想基础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理境界,最终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状态。《老子》主张从解构的角度审视权力和政治的功用与同时代其他各家思想的治理向度迥然不同,不仅促成了古代中国社会"治世"的出现,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有限政府构建和深化改革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重点在于探讨《墨子》中的机械设计思想与机械设计方法。本文的独到之处,是从《墨子》中有关注重兴利、强调节用、公输与墨子的得失,墨子有关“巧”与“拙”的论辨,以及“言有三表”、“言有仪法”诸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墨子》的机械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总的来看,《易经》强调“阳”主“阴”从,但并不因此否定“阴”的一方在事物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阴”所具有的“柔”的品格为《易经》所称道。老子继承、发挥了《易经》的重柔思想,提出了其“持柔”、“守雌”、“守静”思想,并由此提出了“无为”的政治主张  相似文献   

14.
原始思维作为人类曾长期运用的思维方式,已成为一种思维定势,遗留在现代思维形式中,并且强烈体现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本文以《老子》、《庄子》为文本,论证了原始思维对它们的影响,考察了原始思维的象征性、具体性、直觉性等是如何积淀在古典文学作品的发展过程中的。  相似文献   

15.
张强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6):105-109
在《阿毛姑娘》中,丁玲以敏锐冷静的女性视角,在城乡两种异质文明的冲突、碰撞中,不仅展现了女性精神的苦痛、焦灼、挣扎、失落与失望,更有着内在的深层文化意蕴,蕴含着作者个人的独特体验和人生思考。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蕴含了丰富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具有非常有益的启迪,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辩证管理思想和艺术。学习、运用老子的辩证管理思想,正好能弥补当今管理的不足,使现代管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坛经》的教育意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佛性自生的人学观;自悟自性的学习目的观;顿渐有别、顿悟为上的学习方法观;直提自性心源的教学观;学、思、行结合、自信自力的实践观。其不足之处表现在忽略了对天资略差的学习者的重视,主张的修行方法对于绝大部分学习者来说很难做到,主张的学习目的不符合普通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刘侠 《科技信息》2014,(8):103+109
德是《老子》中仅次于道的哲学范畴,老子赋予德以丰富的内涵和显著的地位。由于译者在时代、文化、认知等方面的差异,德的理解和英译多种多样。本文首先从道之德和人世层面之德两个方面阐述了《老子》之德的丰富内涵,再对三个典型译本中关于德的几个关键句子进行对比分析,以期给《老子》的英译提供某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老子》讲“道”超越感觉经验的有限与浮浅,有助于发展人的想象力、领悟力和整体直观能力;讲“道”的“自然”、“无为”特点,包含着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特殊睿智;讲事物否定的辩证法,使人能自觉恪守柔弱无为的原则,不固执于一得,不逞强于一时;讲得道者“上德若谷”的包容性,为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本土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0.
“自然无为”是道家的基本思想,《老子》与《庄子》中虽都讲“自然无为”,但却在大体一致之中表现出了差异,分析这种差异,有助于我们更精确地把握道家“自然无为”这一思想,也更能体会《老子》、《庄子》的思想特色,以及从《老子》到《庄子》的思想演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