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热脱附谱、低能电子衍射和电子诱导脱附离子角度分布(ESDIAD)研究了甲醛与氧在Ag(110)面上的吸附和反应。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每个吸附态氧原子能稳住几个甲醛分子,其中大部分在220K时以甲醛形式脱附。ESDIAD照片(225K)进一步证明了HCOOH_(a)中间体的存在,该中间体在235K进一步脱氢,在晶体表面上留下较稳定的吸附态甲酸脂(HCOO_(a))。在250K还出现一个水脱附峰和一个较小的甲醛脱附峰。吸附态甲酸脂在395K分解成CO_2和H_2。对反应机理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借助大型金相显微镜,对陶瓷UO2的孔隙率与孔隙分布金相定量测量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组合物镜(100×,50×,20×,5×)测量陶瓷UO2的孔隙率与孔隙分布比利用单个物镜(20×)测量所得结果精度高,分布曲线更光滑;利用低倍物镜(20×,10×,5×)摄取的金相图像测量其孔隙率与孔隙分布时,采取图像背底固定法较好,利用高倍物镜(100×,50×)摄取的金相图像测量其孔隙率与孔隙分布时,采取峰值法较好;测量视场数由孔隙测量波动程度与要求达到的测量精度所决定,当测量精度要求达到3%,置信度为95%时,需测量的视场数为300~330个。  相似文献   

3.
绿泥石对U(VI)的吸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绿泥石为研究对象,利用静态吸附的方法,探究了吸附时间、U(VI)初始浓度、固液比、pH值、离子类型等对U(VI)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讨论了U(VI)在绿泥石上的吸附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用来描述U(VI)在绿泥石上的吸附;绿泥石对U(VI)的吸附20 h即趋于稳定;最佳吸附固液附比为1∶150;最佳吸附初始浓度为20μg·mL~(-1);当pH为7时,吸附效果最好.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绿泥石对U(VI)的吸附;溶液中Ca~(2+)、HCO_3~-、CO_3~(2-)、SO_4~(2-)、Mg~(2+)对U(VI)的吸附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利用香叶醇氧化制备 (E) -柠檬醛 ,对五种氧化剂的反应条件和产率等进行了比较研究 ,发现氯铬酸吡啶盐 (PCC)具有较好的反应产率、温和的反应条件和对反应物立体化学几乎无影响等特点 ,适合较大量的制备反应  相似文献   

5.
以铀酰离子(UO22+)为模板, 与功能单体甲基丙烯酸-(1,3-二苯基-1,3-二羰基)-2-丙酯(DBM-MAA)、交联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在致孔剂1,4-二氧六环中进行聚合后, 用50 mmol/L的HCl溶液洗脱模板UO22+, 制得可用于特异性吸附UO22+的离子印迹聚合物(IIP)。当UO22+与DBM-MAA为1:3时合成的IIP吸附效果最好。此IIP能从碳酸铀酰铵溶液中竞争吸附UO22+, 最大吸附容量为9.4 mg U/g。此IIP能从含有Li+, Na+, K+和Rb+等金属离子的溶液中选择性吸附UO22+。  相似文献   

6.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光谱扣荧光光谱研究了二氧化钛(TiO2)催化超声波照射对脱氧核糖核酸(DNA)的损伤作用,同时对金红石型和锐钛矿型TiO2催化性能进行了比较。此外,还探讨了超声波照射时间,TiO2加入量,溶液酸度,超声波功率和离子的种类及强度等因素对DNA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金红石型TiO2的催化效果明显好于锐铁矿型TiO2。在一定条件下,DNA的损伤程度随着超声波照射时间,功率和TiO2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溶液酸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离子的种类和强度对DNA的损伤作用则表现出不同的影响。这一结果对TiO2催化超声波照射治疗肿瘤应用于临床肯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4,4′,4′′,4′′′-四(正丙氧基羰基)酞菁钴(Ⅱ)[CoPc(COOC3H7)4〗分别在由正十六烷基-2-羟基-3-氯丙基磷酸一氢酯(C16-AHCP)所构成的双分子膜泡囊、十二烷基硫酸纳(SDS)胶束、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胶束、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胶束、无水乙醇和无水苯中催化分子氧氧化巯基乙醇的反应.利用微量呼吸检压仪测定体系中的耗氧量来确定催化反应速度,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影响催化反应速度的因素.结果表明,CoPc(COOC3H7)4的催化活性顺序为在双分子膜泡囊无水苯CTAB胶束Triton(x-100)胶束SDS胶束无水乙醇,催化活性与[CoPc(COOC3H7)4在介质中的存在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浅床法测定了在络合酸的存在下UO2+2和H+离子在树脂相的互扩散系数(D).考察了洗脱液的pH值、二元络合酸的种类和碳链的长度对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酸的存在可显著提高(D)值 ,其中溴代丁二酸的存在可使(D)值增大3.5倍.  相似文献   

9.
10.
用60MeV^18O^8 离子照射UO2(NO3)2,靶子物质溶于王水,经(ψ=20%TBP-C6H6萃取,浓直酸沉淀,0.4mol/L的HDEHP-n-heptane萃取,8mol/L的HCl反萃,得到了含有12种稀土元素的18种放射性核素的无载体多重示踪剂。  相似文献   

11.
在四醋酸铅氧化L-2(10)-蒎烯的产物中,首次分离得到三种扩环产物2、3、4,经HR-MS、EI-MS、NMR(~1H、~(13)C、H-H COSY、H-C COSY)、IR等波谱方法确定,分别为(1S,6S)-7,7-二甲基双环[4.1.1]-3-辛烷酮及其异构体(1R,6S)-7,7-二甲基双环[4.1.1]-2-辛烷酮和(4S)-4-异丙烯基环庚烷酮,文中还讨论了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水氧化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介绍了超临界水及其性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的工艺流程,分析了SCWO实验过程的影响因素,论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以及存在的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引入UO2+2、Ca2+、Fe3+、Zn2+等金属离子和氨基酸、柠檬酸、乳酸等小分子配体建立了UO2+2在人体血浆中的金属离子–小分子配体热力学平衡模型.利用此模型研究了UO2+2在血浆中的形态及加入乙二胺四乙酸(EDTA)和二乙烯三胺五乙酸(DTPA)对血浆中UO2+2形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正常pH条件下,人体血浆中UO2+2主要以带负电荷的[UO2Ca(CO3)3]2-、电中性的[UO2Ca2(CO3)3](aq)和U(Ⅵ)-氨基酸配位离子的形式存在.当各形态UO2+2的总摩尔浓度[U]=5.0×10-3 mol/L时,血浆中出现固相(UO2)3(PO4)2*4H2O,并随[U]的增加而升高.Ca2+浓度的变化对血浆中UO2+2的形态有较大影响,血浆中Zn2+形态与UO2+2浓度无明显相关.在[U]=1.0×10-3 mol/L,[EDTA]=1.0×10-3 mol/L(或[DTPA]= 2.0×10-3 mol/L)条件下,血浆中UO2+2主要以水溶性小分子[UO2(OH)2EDTA]4-(或[(UO2)2(OH)DTPA]2-)的形态存在,此时固相Ca3(PO4)2溶解.这一结果提示EDTA、DTPA能有效的促排人体内的UO2+2,但同时具有较高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实验为基础,提出了用罗丹明B试法鉴定UO2^2 时,用N-烯丙基-N′-(对苯磺钠)硫脲掩蔽Fe^3+离子的干扰,与传统的消除干扰的方法相比,具有条件容易控制,操作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以水热合成方法制备的羟基磷酸铜Cu2(OH)PO4为催 化剂、 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在不同醇类化合物上的催化氧化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 羟基磷酸 铜在反应中显示出良好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特别是对伯醇类化合物和分子动力学直径较大 的醇类化合物的催化氧化有明显优势. 研究了反应时间、 反应温度、 过氧化氢的浓度、 催化剂的用量等条件对反应物的转化率和产物选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用分光光度法对原儿茶酸甲酯、正丁酯、正辛酯底物在不同pH条件下的离解和漆酶催化氧化反应进行了考察,测定了它们在pH=8.0时的反应速度常数.结果表明,不为漆酶所喜爱的亲水性底物(原儿茶酸),经过适当疏水化处理,可以有效地改善其反应性和提高漆酶的催化活性.ESR结果证明,这些底物的漆酶催化反应都经历了半醌自由基阴离子阶段;酯基的存在不能保证底物顺利地氧化成相应邻醌,用二苯乙二胺只能捕获到少量羟基化的邻醌  相似文献   

17.
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详细研究了完美的金红石型Ti O2(110)面上CH3OH转化为HCOOCH3的氧化机制。计算所得的基元反应的能垒证实了CH3OH在Ti O2(110)表面上经过脱氢和耦合反应生成了中间物CH3OC(=O)H2,然后经过脱氢生成了最终的产物HCOOCH3。  相似文献   

18.
Carbon dioxide fixation in malaria (Plasmodium iophurae)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 W Sherman  I P Ting 《Nature》1966,212(5068):1387-1388
  相似文献   

19.
在静态条件下,研究了改性泥炭对^137Cs,UO2^2+的吸附与交换,测量了吸附平衡时间,pH对分配系数Kd的影响,改性泥炭对^137Cs的吸附服从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UO2^2+的吸附服从Freundich吸附等温式。  相似文献   

20.
The oxidation behavior of three high-strength FeCrAl alloys was investigated in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nvironment at 650 ℃. After exposure for 500 h, the weight gains of the FeCrAl alloys graduall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Al content. The oxide scales are primarily composed of α-Al_2O_3 and spinel oxides. With increasing Al content, the amount of α-Al_2O_3 increases and the C content decreased in the oxide scale and sub-scale matrix.Moreover, larger(Nb,Mo)C carbides formed in the sub-scale matrix and their number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Al cont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