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农村的公共空间不同于城市公共空间,其景观规划也有差别,所以在设计方法上应有区别.通过调研已建成的新农村公共空间,分析了新农村公共空间不能满足村民交往行为的原因,提出了新农村公共空间景观规划的方法,并且强调村落公共空间的多样性对村民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陈怡 《科技信息》2011,(11):17-18
本文在对走马塘村的公共空间进行调查分析与材料收集的基础上,通过对主要公共空间使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公共空间功能和变迁的原因,梳理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对公共空间的内在需求。最后以解决村落公共空间重构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导向,探讨了村落公共空间重构的策略,提出公共空间重构不仅需要以政府层面为主导进行规划建设,更需要农村居住者内在需求的参与,建立一种"自下而上"的自主性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传统聚落的公共空间承载了所在领域及人们生活的各种情境,是人们精神生活在聚落形态上的展现。本文以公共空间成型的主要因素:街道、广场为切入点,分析实体建筑、空间纹理等对公共空间感知的影响,体会公共空间在聚落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应燕微 《科技信息》2011,(32):37-37,39
本文通过对新农村中公共空间现状的调研,分析了现今农村社区中公共空间类型与居民活动的关系,梳理了在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空间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以解决村庄公共空间重构的实际问题为主要导向,借鉴中国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成模式,探讨了村庄公共空间规划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公共精神与公民公共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和发展需要公共精神的养成,公共精神是随着社会公共交往和公共生活空间的扩大而形成,具备法律、政治和伦理三层含义的现代公民是公共精神承担的主体,而公共领域的生成是公共精神发生的场域条件。公共精神是一种社会美德,它超越于个人私利之外自觉承担社会公共责任和公共义务,公共意识是公共精神形成的首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当前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优势,讨论了体育教师参与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城市空间中的公共精神,较多体现在当今社会的城市化过程中.各种公共设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艺术已经开始走入我们的城市生活.我们的社会开始自觉地迈向不可逆转的现代化、都市化及民主化进程时,我们才谈论公共艺术与实践及其载体这个当代问题.倘若我们暂且撇开公共艺术所包含的物化形态的特征,而就其具有的文化品格及社会伦理来看,或许"公共精神"便是公共艺术的要义抑或灵魂了.那么什么是"公共精神"?"公共精神"其实就是生活在此城市市民文化的内在表现.对市民文化与公共艺术的关联研究有助于我们找到公共艺术生存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是村民日常交往与公共活动的重要空间,是传统村落的核心。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受到冲击,日益衰败萎缩,对其保护与更新迫在眉睫。选取闽西地区的桂峰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勘察调研、访谈记录,梳理桂峰村公共空间体系,分析桂峰村公共空间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以期为闽西地区传统村落的振兴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腾腾 《应用科技》2010,37(8):65-67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和谐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在介绍城市公共空间的内涵和性质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影响因素,结合中国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现状,从规划设计和管理2个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科学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公共空间的概念,指出在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职能受到挑战的形势下,图书馆不能丢弃的是"开放与包容"的精神,并阐述了"开放与包容"精神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供给角度看,温州农田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仅基本满足农业生产需要;乡村道路、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生活基础设施较完善;超过半数的被调查者认为农村中小学校舍和教学基础设施良好;被调查者对农村保障性公共产品、文化娱乐设施供给满意率近五成。从需求角度看,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依次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村庄整治与环境保护、农业科技信息服务、村民自治、文化娱乐设施与服务。结果表明,温州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与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衡。文章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林金成 《科技资讯》2009,(9):216-216
从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因素展开,论述了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融合必须遵循形式美法则,精神要素主要从人类社会文化与审美视觉两大方面来谈论城市公共空间与装饰艺术的精神要素融合。  相似文献   

13.
当前大学生公共精神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从公共参与意识、公共理性和公共态度等方面的调查分析看,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传统文化中公共精神的缺失、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影响、学校教育的不足、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有限是造成大学生公共精神不足的主要原因。加强大学生新型人文精神的培养,拓宽公共生活空间,以媒体文化的浸润作用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教师等知识群体的有效影响力,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以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理论界和实践中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角度入手,对国内有关农村公共物品研究五大主题进行了评述.第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演进研究;第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原因的研究;第三,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矛盾的研究;第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研究:第五.对国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借鉴的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主体研究应该加强的三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城市中发挥了不可思议的作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是人们追求精致的精神生活的体现,越来越多的人会希望在城市生活中随时可以感受艺术的氛围、赏心悦目的艺术空间,这也反映出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所具有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刘强  丁明赠 《科技咨询导报》2014,(5):245-246,250
公共空间是承裁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载体,集中体现城市的精神面貌和形象气质,同时公共空间也是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内城市建设鲁遍经历了“重生产,轻生活”的发展阶段,导致老城区宜居品质不高,特别是公共空间极度缺乏,越来越难以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该文研究并借整了西班牙城市旧区公共空间建设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以鸟鲁未齐市旧城公共空间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共艺术的角度论述了在城市生活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精神层次要求相对于公共空间的重要性,同时论述了在景观艺术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中对公共性、开放性因素考虑的巨大作用,这将成为城市新的价值的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8.
乡村公共空间的萎缩和空心化是乡村衰败的重要原因,重构乡村公共空间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文章以成都市明月村为案例,研究在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从城市流入乡村的生活方式型移民的日常生活实践对乡村公共空间的影响。研究发现,明月村的移民通过乡村制度性公共空间的参与、非正式公共空间的重构、节庆事件空间的打造、商业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灵活转换等日常生活实践,重构了旅游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尤其是强化了乡村的社会关系和村民的地方认同。研究为当下实施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发展路径;同时也将以往对生活方式型移民日常生活实践的观察范畴从私人或家庭领域扩展到了社区公共领域,丰富了生活方式型移民对迁入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9.
江海涛 《科技信息》2009,(29):170-170,169
只有了解空间,才能够更好的认识公共环境雕塑,才能更好的理解公共环境雕塑的视觉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公共空间的关系;公共环境雕塑与建筑的综合性空间;公共环境雕塑与人的心理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动力,高层居住建筑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然而,我国已建的高层住宅建筑设计只满足了"住"的要求,忽视了"居"的意义,无法满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本文根据现有的研究资料,在研究中分析了我国目前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的设计现状,阐述了高层建筑中公共空间的类型,提出了高层住宅公共空间设计过程中的具体措施,阐述自己的设计理念,希望能够对我国高层居住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完善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