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应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这是一个并不新鲜的生态学命题。然而,当我最近读到我国铁路工人为产崽的藏羚羊让出生命通道,并与其中一只结为生死之交的消息之后,却令我激动不已,感到这个命题在什么时候也不会失去其重要意义。先来说一说这个故事。2002年6月6日,紧张忙碌的青藏铁路工地上,突然拥来了2000多只迁徙待产的藏羚羊。藏羚羊属于世界珍稀动物,在每年的春夏之交,它们要集聚一起到可可西里深处的神秘之地集中产羔后,又带领刚出生的小羊长途跋涉返回各自的故乡。可是,机器轰鸣的施工工程,堵住了它们迁徙产崽的必经之路。青藏铁路是国家三…  相似文献   

2.
杨欣 《大自然探索》2004,(10):10-11
我们“绿色江河”志愿者于6月20日抵达青藏公路2998公里处,先期到达的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的才达书记已等候在那里,他向我们介绍了藏羚羊的活动情况。从他的介绍中我们得知,数百只藏羚羊已经在青藏铁路一侧聚集好几天了,它们不断地徘徊,但不能像从前那样轻松自由地走过这个区域前往产羔地。  相似文献   

3.
杨欣 《大自然探索》2004,(10):10-11
我们"绿色江河"志愿者于6月20日抵达青藏公路2998公里处,先期到达的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的才达书记已等候在那里,他向我们介绍了藏羚羊的活动情况.从他的介绍中我们得知,数百只藏羚羊已经在青藏铁路一侧聚集好几天了,它们不断地徘徊,但不能像从前那样轻松自由地走过这个区域前往产羔地.  相似文献   

4.
吴晓民  张洪峰 《自然杂志》2011,33(3):143-148
藏羚羊(Pantholops hodgsoni)属中国国家Ⅰ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Ⅰ。藏羚羊主要分布于中国青海、西藏、新疆和四川四省(区)海拔3 700~5 500 m的高山荒漠草甸草原和高原草原等环境中。独特的高原生态环境,使藏羚羊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从外部形态、内部器官结构、生态习性和行为上都适应了青藏高原独特且恶劣的自然条件,从而具有最优秀的基因,因此,藏羚羊被公认为青藏高原动物区系的典型代表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指示物种,在科学研究、生态平衡乃至人文和美学等方面都具有难以估量的价值。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出产于克什米尔的稀有奢华的藏羚羊绒披肩(沙图什)就深受贵族和富人们的青睐,被视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巨额利润促使盗猎者大量捕杀藏羚羊,后经国家林业、环保等部门加大保护力度,加强保护区及栖息地建设等诸多措施后,种群数量及分布区逐渐恢复,但目前藏羚羊面临着生存环境、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盗猎的巨大压力,物种整体抗逆境能力仍然十分脆弱。  相似文献   

5.
在春暖花开的时候,如果你在一块玻璃板上涂上凡士林,让它暴露在空气中,然后再放到显微镜下,就会看到大量各种各样的微小颗粒。这就是植物的花粉。曾经有人计算过,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在莫斯科的每平方厘米面积里,沉积着1500粒这种活的花粉。在地球最古老的岩层里就积存着花粉层。尽管产生这种花粉的植物,甚之于连同它们的种属、目、类都早已消失,但花粉却可以告诉我们,它们确实曾经存在过。  相似文献   

6.
不列颠帝王蛾生活在英国,它是英国惟一的天蚕蛾家族成员。每年的4 ̄6月,是帝王蛾寻偶交配的时节。这时,成群的雄蛾会在阳光的伴随下,飞越在灌木丛中、沼泽地上和花园篱笆间。它们从日头高照的正午一直飞到日落,为的是故意暴露自己,好让雌蛾早点发现自己。它们几乎不长嘴巴,所以几乎不能吃东西。对于雌蛾来说,要想出风头表现自己并不难,它们用不着不知疲倦地飞啊飞的。为什么呢?原来它们的腹部后端有一个腺,只要用力挤压这个腺,就能发出强烈的气味。因此,它们只要静静地待在花草树木上,凭借一股气味就能招引来大群的雄蛾。雌蛾的这个本领是天…  相似文献   

7.
屋顶星尘     
<正>一阵阵看不见的流星雨,悄无声息地洒在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微陨石是小似针尖的陨石。每年降落到地球表面的微陨石总量超过千吨,在每平方米的地球表面上,每年平均有1粒微陨石降落。小归小是块宝虽然微陨石个头迷你,但作为“天外来客”,它们经历的磨难并不少。相当一部分微陨石在进入大气层时会部分甚至完全熔化,其成分和结构也因此发生改变。但有的微陨石会幸运地躲过一劫,“原汁原味”地保留着它们从遥远太空出发时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每年从2月下旬到9月上旬,在满月或新月涨潮之夜,滑皮银汉鱼就会乘着汹涌的涨潮成群地冲上海滩产卵,产卵结束后,它们又纵身跃入海中,随落潮而去,场面蔚为壮观。动物在月圆时的种种怪异行为,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9.
每年从2月下旬到9月上旬,在满月或新月涨潮之夜,滑皮银汉鱼就会乘着汹涌的涨潮成群地冲上海滩产卵,产卵结束后,它们又纵身跃入海中,随落潮而去,场面蔚为壮观。动物在月圆时的种种怪异行为,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0.
正动物的迁徙是一场严酷的考验,它们要经历各种艰难险阻,还可能客死他乡。尽管如此,每到迁徙的时候,动物们还是前赴后继地进行着这场浩浩荡荡的旅程。动物翻山越岭地迁徙,大自然有什么精心安排?国际特快专递很多动物在从一个地方迁徙到另一个地方时,都会带走一些东西。它们携带的东西对其他动植物来说可能很重要,这就使迁徙成为自然界里最重要的传递系统中心。比如以水果为食物的鸟类总是把种子带到离果树很远的地方,这就传播了种子。新的果树在不同的地方生长,为那里的动物提供了新  相似文献   

11.
长颈鹿没有什么可同敌人战斗的武器,所以它必须在大敌袭来之前尽早发现敌人,然后以最快的速度逃之夭夭。因此,长颈鹿即使在睡觉时也得处于备战状态,而站着睡觉更便于逃跑。可能它们在睡觉时也只是似睡非睡地吧。 不过,在动物园里的长颈鹿,由于不必担心外敌偷袭,到了夜晚时,它们也有的会趴在地上,把长长的脖子放在背上,把头放到腰部,睡个舒服党。但是,稍有风吹草动,它们马上就会警惕地抬起头来。看来,它们很  相似文献   

12.
火龙 《自然与人》2011,(2):26-29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长并繁殖于高原的鹤类,栖息于海拔2000~5000米的高原地区,是我国珍稀鸟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每年4~6月飞到青藏高原西南部和甘肃、四川北部等地繁殖,10月后又南迂至西藏南部及云贵高原越冬。  相似文献   

13.
如果有一种昆虫能让人类恨之入骨,欲除之而后快,那可能非蚊子莫属了——每到夏天,它们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烦恼。它们在我们的耳边营营嗡嗡,扰人清梦;它们死缠烂打,锲而不舍地叮咬我们,让我们奇痒难忍;它们飞来飞去传播病毒,给我们带来疟疾、登革热、黄热病、西尼罗河热等致命疾病。世界上每年有5亿人感染疟疾,其中大约200万人因此丧命。  相似文献   

14.
正野生动物摄影师顾莹,身材娇小,身高一米五三,为了拍摄,她在生命禁区蛰伏3年,冒死拍下绝密画面。她去到地球三极——南极、北极、青藏高原,寻找那里最具代表性的三种动物——帝企鹅、北极熊、藏羚羊,重点拍下了它们的繁衍生息,成为完成这个题材的世界第一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人。2016年她成为"中华文化人物",2017年获NBP世界最佳自然摄影大奖,作品被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永久收藏。别  相似文献   

15.
藏原羚     
《知识就是力量》2008,(12):F0002-F0002
藏原羚是一种生活在高原寒冷荒漠的食草动物,喜欢集群行动,通常3—5只一群,冬季会结威20只左右的大群。藏原羚生活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及新疆阿尔金山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多不了解藏原羚的人会把它误认成藏羚羊,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藏原羚雄性头上的角很短小且弯曲而藏羚羊的却像细长的利剑;还有藏原羚的尾部四周是白色的,也被叫做“白屁股”。  相似文献   

16.
令人厌恶的"怪物" 据统计,世界上每年产生的塑料垃圾多达2.6亿t.它们散布在地球各处,但被雨水冲刷或大风吹走之后,会最终悄无声息地流进海洋.如此多的垃圾之所以会在海洋中聚集,在于被环流环绕在中央.就像你顺时针转动手中装有茶水的杯子,随后可以看到茶叶大都聚集到了杯子的中央一样.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每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约有几百到上千次,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在各种灾害中,火山爆发、地震以及森林火灾等是人们最不易预防的,也是破坏性较大的自然灾害。然而,这几种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已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逐步被揭开。火山爆发常在6月近年来,全世界每年平均有50多座火山爆发。每年火山爆发出的气体、尘埃和熔岩等物质多达上百万吨,不但使局部气候发生变异,而且也影响到全球的  相似文献   

18.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说到杂草,许多人就会想起这首每个中国小学生都耳熟能详的唐诗.自然,人类与农田杂草自石器时代起就结下的怨恨,又会在一些人的心头涌动.虽然人类社会已今非昔比,世界上许多地区的农民依靠除草机、除草剂,已不再一个汗珠摔八瓣地在田间与杂草苦斗体能了,但在全球范围内每年因田间杂草所造成的近百亿美元的损失,仍使它们位居农林有害生物的榜首.  相似文献   

19.
我们每天在马路上、公路上都会看见川流不息的各种汽车。卡车、轿车、急救车、吉普车,应有尽有。汽车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一种极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但是,我们也许没有想到,对环境保护来说,那些废弃的汽车轮胎所造成的危害已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就拿美国为例,在全美的垃圾填筑地、废料堆和非法垃圾堆场上就堆放着30多亿只废旧轮胎。此外,每年  相似文献   

20.
沙漠植物     
树形仙人掌生长极为缓慢,寿命长达250年,最大的可长到12米高.它们的表皮光滑并覆盖着一层蜡状物质,表面长着足有5厘米长的刺.每年五六月间,仙人掌开出乳白色的花朵,花蕊是黄色的.花只在凉爽的夜间开放,中午烈日炎炎时,花就闭合上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