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英 《科技资讯》2006,(17):116-116
建筑设计注重商业街建筑的公共性、文化性、生态设计及地域性。  相似文献   

2.
安玉源 《甘肃科技》2003,19(11):11-12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借鉴传统建筑的精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在住宅设计中应积极挖掘和发展西部各地的地域特征,重新认识西部传统民居的价值,保存和借鉴传统民居中的绿色内涵,这是西部地区住居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3.
建筑符号学在现代建筑设计领域中应用日趋广泛.建筑符号凭借其象征性、隐喻性和标志性,被组织为一种建筑语言系统,从而表达建筑师的理念与思想.研究、提炼以及合理应用传统建筑符号,有利于达成现代建筑的"中国性",亦有利于表达不同地区的地域性特征.本文对当代建筑师的相关设计实践进行归纳分类,并从符号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旨在为民族传统的、地域性的建筑设计提供一些经验方法或参考.  相似文献   

4.
梳理地域性建筑相关理论,分析闽南建筑现象的成因,并剖析其地域性的表达方法.以泉港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校区实践为例,结合自然、人文、技术的地域因素,论述校园场所、生态、建构三方面的地域设计策略,以期为地域性校园提供规划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形象特征、设计理念、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的解读和分析,论述了中国馆体现在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等方面的建筑美学意义,突出了中国馆多元丰富性的建筑美学内涵与建筑艺术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指出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在适应自然条件、社会和人文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筑本土化意味着地域性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6.
对寒冷地区的建筑外界面的节能技术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地域性民俗建筑中原生态建筑节能技术与国际建筑生态节能技术系统的各自特点,探讨了寒冷地区建筑外界面的低成本生态节能技术。  相似文献   

7.
通过阐述地域性建筑的形成及特征,说明地域性建筑是人们适应不同的地理、气候环境,传承不同地区文化,经长期积淀而逐渐形成的;是不同地域人们从事生产、生活、适应自然环境及不同文化习俗的重要实物见证;地域性建筑多姿多彩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8.
陈玉发 《科技信息》2007,(21):195-195
本文通过对杭州西湖文化和茶文化的分析,杭州茶楼发展历史与茶楼设计特点的论述,阐述了作为地域性的杭州茶楼设计所具有的人文特征。  相似文献   

9.
“场地精神”中孕育的情感建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一项实际工程的建筑设计探讨一种有价值的设计方法,介绍了中山大学伍舜德学术交流中心的设计思考过程,提出建筑设计植根于“场地精神”(重视建筑和自然的场地特征),从场地特征中取得灵感并反映其内在“精神气质”的原则,着重于这种观点设计并同时高度关注人的使用和心理感觉的建筑是具有情感的建筑。“场地精神”可以成为建筑设计的一种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保持室内设计的地域性特色,使传统的文脉在现代居室中延续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建筑装饰符号、建筑装饰色彩、建筑装饰材料三方面如何传达地域传统性特征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性和地域性的传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陈梅  吴永发 《科技资讯》2012,(13):142-142
以"地域性"为切入点,在分析城市滨水空间地域性景观生态设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地域性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策略,并对其加以分析,从而为滨水空间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表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从徽州古民居保护看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徽州民居建筑的古风貌特色研究为例,分析了人居环境地域性的可持续发展与创新关系,并将传统地域建筑的特征融入到现代居住建筑中来.提出重视对建筑地域性的理解,重视地方场所的文化脉络,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城市的建设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在研究数字城市技术给人类生活、工作带来的变化之基础上,从城市、群体建筑和单体建筑三个层面探讨了其影响,以及建筑学在信息时代的一些发展倾向,提出信息技术帮助人类冲破了空间的制约,人类城市与建筑发生的变革正是信息时代变幻、流动与分散化特征的表现。设计者只有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特点,才能真正把握信息时代建筑学发展的新方向。数字城市建设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山水城市一样是人类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环节。信息技术的应用永远是手段而并非目的。建筑师必须坚持生态观、科技观、社会观和经济观的统一,努力创造条件,促进人类与自然协调、高科技与文化共同发展,推动建筑学走向时代性、地域性与文化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唐英  史承勇 《科技资讯》2012,(5):216-216
居住区景观对于改善居民居住环境质量、服务居民的日常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今在景观设计中强调设计的地域性,是一大主流和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从地域性设计的意义出发,强调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地域性特征的意义,以及体现其地域性特征的方法和切入点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15.
陈楠 《科技资讯》2014,(34):221-221
学校建设作为教育的物质载体,需要充分的体现出综合性的文化功能。同时学校建设也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在设计上需要具有灵活性、人本性和温馨性的特点,在遵循建筑自身规律性的基础上,需要充分的与地域特点和文化特征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建筑语言更好的诠释出学校建筑设计的内涵。该文从学校设计的地域性出发,对学校建筑的规划和设计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建筑文化体现民族文化的最基本的脉络,从而更直观的展现民族文化本质。本文以凉山彝族民居建筑文化为例进行分析,对其地域性建筑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脉络进行浅析,从而做到以点带面的研究大小凉山地区彝族的民居建筑,重点包括了村寨院落和居住建筑以及他们所体现的建筑文化现象,分析了彝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格局特征及其成因、彝族村寨的空间布局、彝族民居的色彩搭配特色,最后从空间形态和美学价值上认知当今彝族村寨中的建筑。通过对其分析,提出学习传统民居自然张力与环境融合的生态观念的倡导,应用在设计中就是要因地制宜,注重与周围环境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因城市空间扩展和建设活动的空间非均衡性而存在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而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关联密切,且明显影响城市景观生态的空间分异.因此,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的生态优化,其中设计优化是重要途径之一.文章论述了城市景观生态在区域、建成区和场地3种尺度上的空间分异表现,阐明了建筑与城市景观生态的关联特征,以及基于城市景观生态空间分异进行建筑生态优化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筑生态的设计优化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刘颖 《天津科技》2006,33(3):56-57
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表述了建筑、住宅的生态设计理念及原则,提出了将节约资源作为建筑生态设计的目标,据此目标建设室内环境、室外环境、人文环境,打造以人为本的建筑住宅体系。  相似文献   

19.
夏热冬暖地区夏季建筑的能耗问题比较突出,然而在该地区,建筑节能的问题还没得到充分的认识,现有建筑与新建建筑的运行能耗过大的问题依然存在。通风与隔热设计是该地区节能设计的重要关节。通过合理的规划与设计,夏热冬暖地区夏季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能耗,构建建筑与生态共生的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徐慧宁 《科技信息》2010,(26):21-21,23
文章分析了岭南地区进行地域性设计的背景,通过设计实践总结了该地区旅游旅馆建筑在设计中主要通过与环境的融合、庭院空间的交融、品题意境的塑造等几个方面体现其独特的地域性,对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设计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