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徽濒危野生动物在世界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等级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IUCN2000年红色名录,将安徽省有关的濒危动物列表标出其受胁等级,并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进行比较,从中分析IUCN红色名录列出的安徽野生动物物种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地位,提出进一步做好安徽濒危物种保护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际资讯     
正0.002秒你知道吗,皮皮虾的身体虽然不足30克,但是一拳却可以打出数千倍于自身体重的力量,而且皮皮虾出拳速度只有0.002秒。1全球近4万个物种面临灭绝危险日前,第7届世界自然保护大会在法国马赛举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更新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最新数据显示,目前这份红色名录评估的物种达到138374个,其中38543个物种"面临不同程度的灭绝危险",占比接近28%。此外,长颈鹿在几年前还没有受到威胁,但未来它有可能悄无声息地灭绝。  相似文献   

3.
对施秉喀斯特兽类初步调查,发现兽类56种,隶属于9目21科46属,以啮齿目和食肉目的种类为主,分别占该区兽类总种数的33.9%和30.4%。区系分布上以东洋型种类占优势。珍稀濒危物种较丰富,有IUCN红色名录物种5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物种11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物种3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3种,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4.
简介了《IUCN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和标准》(3.1版)和《IUCN2002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的产生和作用,据此查出福建濒危物种共有92种,其中极危(CR)6种、濒危(EN)15种、易危(VU)33种、近危(NT)29种、数据缺乏(DD)9种.经分析研究,发现其中有许多是至今在中国没有或较少关注的分类单元,因此希望今后能从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保护濒危物种,建议主管部门系统整理福建野生动物分布名录,加强湿地与海岛濒危物种的调查研究等,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持续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要依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IUCN)的《2000年受胁物种红色名录》分级标准体系,并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制定的《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正在编制中。2000年7月在四川召开了第一次红色名录濒危等级标准研讨会。2001年7月2~5日在北京举行了第二次研讨会。《中国濒危植物红皮书》和《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濒危动植物保护领域必不可少的参考资料,并广为濒危动植物研究与保护部门所使用。而另一种重要的濒危动植物评价工具——《中国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以下简称“红色名录”)预计初稿将于  相似文献   

6.
保护物种的意义地球上自出现生命以来,历经了约35亿年的漫长的进化过程,到现今生存着约500到1,000万种动、植物及微生物.在过去的地质年代里,有更多的物种已经自然灭绝,而新的物种又不断分化形成.自从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生物种的进化,除了自然因素以外,还受到人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黔东南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生物多样性与世界遗产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批提名预选地贵州施秉白云岩喀斯特地区28 295 ha范围内的生物物种进行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物种资源丰富,共有高等植物1 352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高等植物有70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16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26种。共有脊椎动物298种,还有丰富的昆虫和洞穴动物。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脊椎动物有243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2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41种。该研究区的区系具有古老残遗的特性,植物区系是温带与热带亚热带区系并重,而陆生脊椎动物的区系则表现了亚热带特点。据初步统计,研究区的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竹林、灌丛等8个森林植被型组、61个群系;根据动物适应白云岩喀斯特环境的特点,大致将研究区内的动物群落划分为溪河动物群、河谷芦竹与河滩灌丛动物群、森林动物群、竹林动物群、岩岸动物群、灌丛灌草丛动物群、农田村寨动物群和洞穴动物群等群落类型。施秉喀斯特提名预选地初步反映了陆地白云岩喀斯特生态系统和动植物群落正在进行的重要的生态和生物演化过程,包含了就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显著的自然栖息地,包括从科学和保护的角度看具突出普遍价值的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基本满足世界自然遗产(ix)和(x)条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海南长臂猿     
阎璐 《科学世界》2007,(6):51-51
中国共有21种灵长类动物,它们部属于IUCN红色保护名录列出的极危或者濒危物种。海南长臂猿(Nomascus nasutus hainanus)在IUCN的红色名录里面被列为极危物种,总数不到50只的现状使其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灵长类。历史上,海南长臂猿在海南岛地区广为分布,但近年来该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相似文献   

9.
我们常把现存数量稀少的动、植物物种称为珍贵稀有物种。一般说来,动植物稀有性与同群种类、同地区种类,或同种的历史时期比较,数量是稀少的。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稀有性也有不同。 20世纪70年代,“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即:世界自然保护组织)公布了受危动植物的红皮书,有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最受威胁的植物名录。其后,1972年6月联合国  相似文献   

10.
在对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等植物多年调查的基础上,以国家及辽宁省发布的重点保护植物名录为依据,统计分析了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植物.结果表明:保护区内现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22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18种.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红色名录确定的濒危物种,建议增加10种濒危及易危植物列入保护区重点保护植物名录并提出了针对保护重点植物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施秉喀斯特是世界上白云岩喀斯特的典型代表,在独特的地理条件下孕育了丰富的珍稀濒危植物资源。该区分布珍稀濒危植物39科76属97种,其中,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的有66种,列入IUCN红色名录的有41种,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CITES)的有28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名录的植物有15种。这些植物主要包括银杏(Ginkgo biloba)、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鹅掌楸(Liriodendron chinense)、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等。这些珍稀濒危植物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2.
张劲硕 《科技潮》2005,(4):46-47
我们在新闻中经常可以见到类似这样的报道:全球平均每天有10余种动物、两种植物灭绝……这也许是比较保守的估计了。也有人说,地球正面临第6次生物大灭绝,全世界每天有75个物种灭绝。还有甚者称,现在每天都有100多种生物从地球上消失……毋庸讳言,如今野生动物的灭绝速度远远超过了自然灭绝速度,根本原因是人类各种活动的影响。但是,另一方面,您可曾注意到,很多动物也在不断被人们发现和描述。在这个变幻莫测的新世纪,能够有新的大型物种被发现是极为罕见的。比如一些人类近些年才认识的新物种,我们的近亲——猿猴家族就是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3.
自然保护区是国家把森林、草原、水域、湿地、荒漠等各种生态系统类型及自然历史遗迹等划出一定的面积,设置管理机构,进行自然资源保护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基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了保护典型的生态系统,拯救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保存重要的自然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能为人类提供生态系统的天然“本底”,是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物种的天然贮存库,是保护生物多样性重要而有效的措施之一。自然保护区不仅对于保护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和未来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地位,因此加强和发展自然保护区事业是当  相似文献   

14.
应该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和动物都要靠植物而生存,没有植物将是不可想像的.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只强调利用植物,对其保护注意不够,即使在一些自然保护组织中也不例外.这就导致许多植物被过分开发,以致陷入濒危、灭绝的状态,难以保证持续的利用.植物的灭绝必然要影响到动物的生存,危害人类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了许多自然保护组织的关注,因  相似文献   

15.
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 (WWF-China Program)于近期向新闻媒介并通过因特网向全社会发布这样一道消息,为了促进对中国那些较少受到关注的珍稀物种的实地保护,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在丹麦诺维信生物技术公司的赞助下,特设立一专项基金,以小额资助的形式对此类工作给予支持,欢迎小型环保组织和个人积极提交项目申请。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注意到,广大公众对中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及其所面临的威胁知之甚少,大量鲜为人知的珍稀物种及其栖息地很少受到关注,信息的匮乏又使得难以实施有效的保护措施。为此,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项目办公室吁请申请者在提交的项目申请中所涉及的物种应为那些列入世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Red List)物种、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ITES)之附录物种、以及中国国家级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就是生命,生物多样性也是我们的生命”。众所周知,生物多样性是由不同种类的生物、丰富多彩的生命形式以及复杂多样的生命过程构成的。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各种生物相互作用、彼此制约,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一定的生态系统。在自然状态下,物种的形成与灭绝速率基本上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这种平衡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7.
濒危物种的评估和保护———《红色名录》的编写自然环境恶化、人类活动胁迫(环境污染、过度捕捞、海岸建筑等)的加剧,使沿岸海域生物多样性显著降低,有些优势种和经济种已失去其数量优势而沦为偶见种或稀见种,甚至成为濒危种。海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根本上的改变,破坏了重要生物资源的补充与再生。为了加强生物多样性和濒危物种的保护,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已在20世纪90年代编辑出版了一套《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其中包括脊椎动物的哺乳类、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共3卷。2000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  相似文献   

18.
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苔藓植物门分为三个纲.藓纲约有700属,15000种;苔纲约有330属,8000种;角苔纲约有4属200种.苔藓植物对环境胁迫有很强的抗性,分布广泛.苔藓植物在森林群落中属于地被层,在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关系.苔藓植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如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版苔藓植物植物志和刊物;对苔藓植物进行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公布濒危物种名录;设立自然保护区等.但是随着森林砍伐、植被破坏和环境污染的加重,苔藓植物物种的灭绝和濒危仍在继续.保护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杂交是一个常见现象,人类活动正加速自然杂交的发生,人类干扰导致的非自然的杂交过程对物种的生存、进化产生许多负面影响,本文根据文献对近年来自然杂交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自然杂交不仅影响着物种的生存、进化,也对物种的保护问题带来许多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挑战。杂交与遗传渗入有利于提高物种的遗传多样性,为物种的进化提供原材料。遗传渗入有利于增加物种的适应性变异,甚至导致新的生态型、新物种的产生。但另一方面当小种群与大种群发生杂交时,小种群很易受遗传同化的影响而灭绝。自然杂交对生物学物种概念提出了挑战,自然杂交往往模糊种间边界,形成分类学及系统发育研究中的困难类群。自然杂交能通过强化种间生殖隔离机制来促进类群间的进化趋异,也能导致种间生殖隔离机制的崩溃,引起物种的融合而降低生物多样性。文章认为在当前生物入侵、物种灭绝加速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关注在什么条件下隔离机制被打破导致杂交的发生、遗传渗入形成机制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杂交及遗传渗入对物种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出版的《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红色名录》收录浙江受威胁植物共134种,其中极危(CR)10种,濒危(EN)34种、易危(VU)90种.综合《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等保护植物的名录,不同名录在等级标准、评价程序和数据采集等方面存在不同.《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收录的浙江受威胁植物,存在评估面不平衡、基础数据不充足、种群规模和种群的变化动态了解不多和许多非常稀有的种类未列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