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声誉管理是企业赢得现代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声誉管理已被实践证明,它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保障。声誉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企业及其所在区域经济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企业声誉管理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加强企业声誉和声誉管理的必要性,并对如何在公众和企业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进而实现声誉管理目标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比例和重要性日益增加,声誉是现代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关系到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是比工厂产品、设备等有形资产更具价值的企业财富。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已进入理性发展阶段,房地产市场的竞争逐渐从产品、服务的竞争演变为企业之间声誉的竞争。本文主要论述了房地产企业进行声誉管理的必要性和声誉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分析框架,从认知、结构、关系3个维度分析企业创新网络中声誉治理机制的作用路径,提出企业创新网络中存在声誉信息失真、强关系下路径锁定及"店大欺客"式的机会主义行为三种声誉失灵情境,提出声誉失灵困境防范途径。  相似文献   

4.
提出声誉网络是引导经济主体经济行为的意境地图和声誉机制起作用的地理基础,通过对声誉网络的节点、连线等地理要素的分析,探讨了声誉网络空间结构的演化、功能变迁和声誉网络建设的公共政策地理。  相似文献   

5.
杨丽娜  董建维  李响 《科技资讯》2014,(13):164-165
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极其重视的风险。它是一种不可预测的,无形的,不能凭空捕捉的风险,成为了"最令人畏惧"的风险。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不但使商业银行的信誉受到损害,而且使活跃在资本市场的上市银行的表现也受到影响,导致商业银行品牌价值有所下降,甚至会危及银行的生存。但是银行对于处理声誉风险有着一定的模式,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尽快加强声誉风险的管理成为关键,从而利用良好的银行声誉来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出发,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声誉属性证书的概念,即把声誉评估内容作为属性证书中的属性项,从而将声誉评估扩展为基于数字身份证书的属性证书.通过绑定信息实现与数字身份证书的紧耦合,对数字身份证书进行了扩展,使得数字证书中心既是数字身份证书的管理者,又可通过其查询到相应的声誉值,给出了基于声誉属性证书的在线交易协议.  相似文献   

7.
朱碧记  张琴 《科技与经济》2020,33(4):101-105
声誉机制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应用与研究主要聚焦于非正式金融市场,正式金融市场对声誉机制的应用与研究则鲜少涉及。尝试引入利益关联组织,通过制度设计来突破声誉机制的作用条件限制,从而使正式金融市场应用声誉机制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从声誉信息效应和声誉资本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引入声誉机制对正式金融市场农户融资的影响机理,并结合象山"村民集团授信"的实践案例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声誉风险是商业银行八大风险之一,银行业务的开展高度依赖于声誉,因此声誉风险的大小关系着银行经营的好坏.以中国工商银行为例,运用OLS回归分析,从盈利能力、员工年均工资、股利支付率、机构数量以及流动性比例等方面对银行的声誉进行度量分析,找出影响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郑怡 《科技资讯》2006,(16):134-135
本文针对我国现存国有企业经营者物质激励机制的不足,提出对国有企业经营者短期侧重精神激励,并将其职务升迁与公司业绩联系起来,经营者过去工作的良好声誉可能使其获得较高的长效收益。本文先提出国有企业经营者声誉激励机制,然后分析这种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点评声誉激励方案的实施以及它的四大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0.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建筑企业市场声誉博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不对称信息条件下建筑企业市场声誉与监管间的关系,建立了中国建筑企业的市场声誉博弈模型,指出不完全信息下建筑企业市场声誉机制可以减少建筑企业的违规动机.文章提出设置建筑企业声誉登记制度、改进监管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提高监管水平以及加大企业声誉成本,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等措施以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  相似文献   

11.
塑造企业信誉加强企业信誉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企业信誉的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企业信誉管理的具体措施,说明了加强企业信誉管理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鉴于隐私权在理论上不成熟,在实践中常与名誉权混同,本从客体特征、主体范围、侵害方式及责任承担四个方面,围绕两的主要区别进行学入的比较分析研究。从外国立法先例、立法的目的和理由以及隐私权的的性质和特征,论证隐私权与名誉权不同,只有公民才是隐私权的主体;指出隐私作为隐私权客体与名誉权客体名誉区别突出体现在隐私的个人性和秘密性;通过司法实践中真实的案例分析,阐明侵害名誉权与侵害隐私权在行为特征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技术联盟合作创新的信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技术联盟成员之间合作的博弈关系角度,构建了技术联盟成员合作创新的信誉模型,研究了信誉对技术联盟成员的激励效应,以及信誉与联盟治理绩效之间的关系。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完善的技术创新市场环境中,信誉是技术联盟成员合作创新的重要治理机制,在信誉激励下,技术联盟成员之间合作创新是有效率的。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基于信誉机制的技术联盟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游客之间的口碑传播对其他游客旅游决策有巨大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口碑逐渐成为影响游客旅游决策的重要因素.论文通过感知价值作为中间变量考察旅游网络口碑对于游客旅游决策的影响,建立概念模型并展开实证研究,在舟山普陀山旅游景点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应用结构方程来分析处理数据.结论显示,旅游网络口碑质量与可信度对游客感知价值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相关性、全面性、及时性均与游客感知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旅游网络口碑信息的吸引力对旅游网络口碑感知价值的影响较为显著;游客对网络口碑的感知价值与旅游意愿显著正相关.在此基础上给旅游企业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在面向开放网络的信誉系统中,不合理的初始化定值策略使信誉收敛速度受阻并引发漂白攻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推荐的信誉系统初始化定值策略.首先构建了信誉收敛形式化模型、系统动态模型和系统恶劣度模型.然后依据对乐观初始化、悲观初始化和动态初始化等初始化策略的理论分析,提出基于推荐的初始化策略,采用打分和双向匿名机制保障初始化策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仿真结果表明,新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加快信誉收敛速度和遏制漂白攻击.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一种相对简单的局域网信誉度模型.节点之间信誉度的获得是通过收集节点之间交易的相关历史纪录,计算出交易对象的信誉度,并根据节点评价能力的差异来修正这些信誉度.然后为是否交易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研究表明,局域网的规模及节点对网络的熟悉程度是影响性能的重要因素.该模型具有结构简单,可控性强、更符合现实的网上交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样本,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从多个维度和层次对移动终端客户信任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挖掘相关维度与客户信任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移动电子商务客户信任的主要因素有:商品和服务质量,店铺信誉度,买家评价,无线网络的普及性,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和实用性,其中店铺和网站信誉对客户信任影响更显著,高信誉的店铺会提升网站的信誉;高信誉的网站会获得客户给予卖家的好评,为移动电子商务提高客户信任度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对等网中声誉管理的不足,基于预投票的声誉管理协议,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超级节点对等网SP2PRep,在SP2PRep中,叶子节点预先向超级节点汇报声誉投票,声誉查询仅在超级节点层进行.给出了SP2PRep协议描述、实现的消息格式和体系结构.分析和仿真表明:SP2PRep既满足了声誉投票的安全性需求,又能够减少网络带宽消耗、提高声誉查询效率和快速识别恶意节点.SP2PRep协议能够很好地改善超级节点P2P系统的安全状况,促进它们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流言机制的Ad Hoc网络声誉传播与收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一个完整的声誉机制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证明在不借助其它节点帮助下,其它节点储存的某一节点的声誉值将随着时间收敛到同一个值.并通过仿真以及详细的理论分析证明采用流言机制能更有效地、快速地传播声誉值.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a formal system is proposed based on beta reput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ustworthy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FRS-TWSN). Following this approach, key concepts related to reputation are formal described step by step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here sensor nodes maintain reputation for other sensors and use it to evaluate their trustworthiness. By proving some properties of beta reputation system, the beta distribution is founded to fit well to describe reputation system. Also, a case system is developed within this framework for reputation representation, updates and integra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is scheme not only can keep stable reputation but also can prevent the system from some attacks as bad mouthing and reputation cheating. Biography: XIAO Deqin(1970–), fe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research direction: formal theory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