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边坡预测是基于现有的各种监测资料分析和预测未来边坡位移或应力发展趋势,从而分析判断边坡在未来某一时期内是否稳定,或者预测滑坡发生时间的过程.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目前解决复杂岩土工程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岩土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基于现场的监测时间序列,应用岩土工程反分析方法反演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的参数,建立其预测模型,并应用于高边坡的变形预测中.通过应用,论证了参数反演后的指数平滑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普适性,并发现该预测模型适合于中短期预测,建议应用该模型进行高边坡变形的短中期预测.  相似文献   

2.
以顺兴露天矿内排土场边坡为研究对象,以Mohr-Coulomb准则作为边坡失稳判据,基于强度折减理论,应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顺倾软弱基底内排土场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分析边坡的应力分布特征、位移分布特征,确定了边坡的破坏模式,揭示了滑坡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顺兴露天煤矿内排土场边坡处于稳定状态;滑坡是在拉-剪复合作用下形成的,潜在滑坡模式为以基底弱层为底界面的切层-顺层滑动;该弱层附近产生的应力集中是边坡发生剪切破坏的外在因素,基底岩土体在载荷作用下发生破坏是边坡整体失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3.
结合现场工程实例,应用RFPA-SRM模拟了该矿顶帮高陡边坡失稳的动态过程.基于强度折减理论,确定了滑坡模式,以及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对仿真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破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存在拉张和剪切两种破坏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边坡岩体所处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4.
并联机构构型分岔与保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并联机构在奇异位置处的构型具有不确定性. 如何控制机构按给定的构型通过奇异位置, 是并联机器人机构控制的关键问题之一. 采用奇异性理论对平面3DOF并联机构的分岔性态及其构型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利用Liapunov-Schmidt (LS)约化, 对构型约束方程进行了降维处理, 得到一维分岔方程. 分析了芽空间分岔点附近构型不确定的原因, 根据强等价条件, 得到了与原方程分岔性态一致的Golubitsky-Schaeffer正规形. 通过对分岔方程普适开折, 研究了输入构件长度误差等扰动因素对分岔点处构型保持性的影响, 找到了具有构型保持性的构型分岔曲线. 在该构型分岔曲线上, 机构可以按保持的构型通过分岔点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确定顺层边坡陡帮开采的稳定性,以元宝山露天矿南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刚体极限平衡理论,采用RFPA中的细观本构模型,研究分析南帮边坡受采动影响应力和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滑坡机理、滑坡模式,并确定最终境界的合理边坡角。结果表明:采用细观模型得到的岩体变形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现场观测基本吻合,上部岩体沿圆弧滑面拉裂滑移,下部沿弱层组合滑面剪切滑移,且滑体上部均以下沉为主,向采空区发生水平位移,下部以水平位移为主。计算剖面边坡的稳定系数Fs〈1.2,应放缓边坡角使φ=18°以保证边坡稳定使露天矿安全生产并获得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6.
短期集中降雨过程造成的瞬时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是诱发大多数浅层滑坡的主要因素. 在GIS的支持下, 以香港浅层降雨滑坡为例, 采用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的瞬时降雨响应模型对滑坡稳定性的瞬时孔隙水压力的响应行为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 对典型降雨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和滑坡稳定性在时间(降雨过程)和空间(不同深度和平面位置)上的响应行为和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讨论, 并与孔隙水压力的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 重点对不同岩土类型和不同渗透性质的斜坡的稳定性在降雨过程中的响应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 同时讨论了前期降雨和不透水下垫面等因素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以及孔隙水压力的降雨响应时间等特征. 通过研究, 可以更好地理解降雨对滑坡作用的水文过程和诱发机制, 为进行有效的滑坡风险性分析和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露天煤矿采场边坡出现的不稳定现象,通过大量现场地质调查,总结分析出滑坡主要是由采区软岩地质造成。在此基础上采用FLAC-拉格郎日显式有限差分法对采场的边坡进行分析,并根据模拟采场边坡的应力、应变及位移情况,通过分析确定危险边坡的潜在不稳定范围。分析过程中充分利用FLAC-拉格郎日显式有限差分法对应力应变逼真的模拟这一特点,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二者相结合,计算得出边坡的稳定系数,对露天煤矿边坡稳定性做出了客观评价,为露天矿下一步滑坡防治方案、边坡监测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决策依据,对实际生产有着及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可用于川藏公路高陡边坡的两种加固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滑桩是岩石边坡加固工程中应用非常普遍的一种方法, 而锚固洞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边坡加固中也得到了多处应用. 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作者利用预应力结构抗拉能力强的优势, 发明了预应力锚梁和预应力抗滑桩这两项边坡加固新技术, 以克服一般抗滑桩和锚固洞的缺点. 这两项新技术集工程勘察、加固、排水、监测和补强于一体, 使边坡的加固效果更好, 检测更加方便, 功能与成本之比即价值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若将其应用到川藏公路滑坡灾害的防治上, 可望取得很好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某风积土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模型进行简化,研究了静荷载和动荷载荷载作用引起风积土的边坡静力安全系数、边坡动力安全系数、屈服地震系数以及破坏类型和动力稳定性判别,探讨了该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力稳定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荷载作用下此类边坡会因风积土液化而产生流滑破坏.应用 ADINA软件对此边坡在地震荷载作用情况下进行了模拟,获得了动荷载作用前后的位移与应力变化关系和此边坡的动力动力安全系数.据此判别出该边坡在 EICentro波动荷载作用下会因风积土液化而产生流滑破坏.该研究结果对风积土边坡的动力稳定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边坡降雨入渗过程伴随着地下水湿润锋面的推进、孔隙气体的迁移和土体的变形,涉及土体固-液-气三相耦合作用.以往对边坡在降雨入渗条件下的非饱和渗流过程及其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大多基于单相流(Richard方程)模型或水-气两相流模型,而较少从固-液-气三相耦合角度分析孔隙气体迁移和土体变形对降雨入渗过程和稳定性变化过程的影响.本文基于连续介质力学原理和混合体理论,建立了边坡土体固-液-气三相耦合数学模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采用Liakopoulos砂柱排水实验成果验证了耦合模型和计算程序的正确性,深入分析了气体边界条件对排水过程的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固-液-气三相耦合模型,研究了土质边坡在降雨入渗过程中的地下水渗流、气体迁移以及变形和稳定性演化过程,揭示了孔隙气体迁移过程和土体变形过程对边坡湿润锋面的推进以及稳定性变化的阻滞和延缓作用.研究成果对于暴雨诱发滑坡机理与防治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凝固平界面的非线性不稳定性与动力学分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对凝固平界面正弦式干扰被凸缘的曲率、温度及其梯度、溶质浓度及其梯度进行平均的方法,导出了正弦式干扰波振幅随时间演化的非线性力学方程。对该方程定态解的非线性不稳定性和动力学分岔分析结果表明:(1)平=胞转变的动力学分岔方式因界面温度梯度大小的不同而不同;在小的界面温度梯度范围内为准亚临界-滞后分岔;中等温度梯度条件下为超界-滞后分岔;大的界面温度梯度条件下则为超临界分岔;(2)在快速凝固区,胞状界面向平界面的转变总是以超临界倒分岔的方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露天矿土-岩复合边坡构成及失稳破坏模式的复杂多样性,以依兰露天矿为研究背景,应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和强度折减法分别对采场、排土场及二者构成的土-岩复合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优化边坡最终形态,研究其滑坡模式与机制。结果表明:当采场边坡角41°,与排土场相距80m时,复合边坡达最优形态,边坡破坏模式为在自重力作用下,坡面向外蠕变引发的圆弧滑动;极限平衡法简单、可靠,其与强度折减法相结合可弥补各自的不足,结果可靠,便于复合边坡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3.
采用似圆弧状潜在滑动面模型和传递系数法对红透山铜矿工业场地超高边坡的稳定性系数及剩余下滑力和支护力进行计算。根据该边坡的加固方案借助FLAC软件对该加固方案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边坡加固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加回方案能够保证边坡的稳定,可作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灰色微分动态模型DHGM(2, 2)为基础, 结合动力系统自忆性原理, 建立了DHGM (2, 2)灰色微分方程与自忆性原理的耦合方程, 用该方程进行洪水预报以及实时预报. 并讨论了不同预见期对预报的影响. 根据DHGM(2, 2)3个参数所代表的性质, 从预报结果分析出不同降雨对预报结果的影响. 对此保持记忆系数不变, 加入了对这3个参数的实时校正, 对每一时长采用定常遗忘因子递推最小二乘法进行校正, 使模型更具适应性. 经过实例检验, 证明了此法具有满意的拟合和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15.
在预测问题中有很多实际问题具有时间序列特性,如何分析并建立合理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对时间序列研究的逐步深入,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变得越来越复杂,建模过程对设计技巧依赖性越来越强.如何设计一种不依赖于操作者的能力和经验,并且具有良好效果的建模方法呢?本文在集成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oosting梯度下降理论的自回归模型集成(AREnsembleLearning,AREL)建模法,从理论上分析并论证了该建模法的有效性.为了避免AREL精确拟合每一个训练样本点,在建模过程中引入了?-不敏感损失函,从而降低随机噪声对时间序列预测模型的影响.进而为了提高AREL对非平稳时间序列的处理能力,提高算法的鲁棒性,防止发生过拟合,降低算法对模型阶次设置的敏感性,提出了基于AREL的加权k近邻(weightedkNN)预报法.通过实例测试,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验证了所提出的建模法与预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滑坡经典理论,从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内因)和触发因素(外因)两方面对三峡库区万州侏罗系红层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论述了万州区滑坡形成的有效结构、易滑地层和有效临空面,指出降雨、库水位和人为活动是影响万州区滑坡的三大触发因素,最后再结合万州区晒网坝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对红层滑坡成因机制理论进行对比检验.  相似文献   

17.
针对2003年10月28日和29日的两次特大太阳风暴(激波)事件, 提出一种把空间天气形势分析—“望诊”与定量预报—“切脉”相结合的二步法, 进行预报试验. 第一步, “望诊”, 太阳源表面磁场分布、行星际闪烁观测资料和ACE卫星观测的联合分析表明, 源表面的大尺度磁位形造成了激波相对于爆发源法向非对称传播, 地球处在接近激波传播最快、能量最大的方向上; 这两次激波是高速抛射事件, 强磁场、高温的日冕物质快速膨胀以及高速的背景太阳风都有利于激波的快速传播. 第二步, “切脉”, 采用新建立的快激波渡越时间的从属函数mT于ISF方法中, 对其渡越时间和引起的地磁扰动进行了预报试验. 预报试验结果是: 两次激波事件磁扰开始时间的预报值与观测值相比较, 相对误差分别为1.8%和6.7%; 磁扰幅度ΣKp指数的预报相对误差分别为4.1%和3.1%; 此外, 比较二步法与国际流行的五种统计或数值预报方法, 结果表明, 二步法有利于改善预测太阳风暴到达时间及其引起的地磁扰动幅度大小的能力. 工作表明, 深入研究激波传播的物理特性, 对于提高预报精度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边坡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大量动力数值分析对边坡动力响应规律进行研究, 发现了边坡动力响应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三量放大系数等值线在边坡剖面上分布的节律性特点. 对于一定的岩土体材料, 当边坡高度在一定范围内时, 边坡动力响应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三量在鉛直方向会出现放大作用, 而当边坡高度超过这个范围时, 边坡动力响应的三量分布会出现鉛直方向的节律性特点. 边坡边缘部位对振动的反应幅值较之内部存在放大现象, 随着水平深度的进一步增加, 位移、速度、加速度三量在水平方向也出现节律性的变化. 边坡坡度的变化对位移、速度、加速度放大系数等值线图的分布形式有明显影响, 坡度决定了三量分布的等值线方向和极值区的走向. 边坡的动力响应图像可以用两个指标刻画, 一个是等值线的走向, 一个是平行坡面方向的极值个数.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中长期径流预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引入云理论构建径流预报的不确定性推理模型(UR).首先,该模型应用最大方差方法(MaxVar)对径流序列进行硬性分级,用级别概念表示径流分级区间,以期望(Ex)、熵(En)以及超熵(He)构成的云隶属函数描述径流级别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实现分级区间软化,然后将径流量值进行属性转化,以此建立定性推理规则集,运用云算法进行径流不确定推理预报,成功实现径流序列不确定性传递;其次,对径流分级过程中超熵(He)参数确定进行了初探,对推理随机性输出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给出相应显著水平下的预报区间;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南方某水库入库月径流预报中,并与广泛应用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和ARMA模型进行比较分析,本文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而且能够进行区间预报,实例验证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三峡库区非汛期增大库水位日降幅后库区涉水滑坡的稳定性,以重庆市万州区四方碑滑坡为例,综合分析三峡库区水位调度情况及万州区降雨条件,在室内外试验数据基础上,考虑土体强度参数分布的随机性,采用M-P法和蒙特卡洛法对该滑坡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并得出极端降雨条件下该滑坡稳定性的库水位降速阀值。结果表明,四方碑滑坡目前整体处于欠稳定、低危险状态;极端降雨条件下四方碑滑坡稳定性的库水位降速阀值最小为2.6m/d,对四方碑滑坡来说适当增大三峡库区非汛期水位日降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