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通过对皱纹盘鲍工厂化育苗的多年研究,从浙江海区水混、海水比重低、高温期长、水质污染等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亲鲍精食促熟、紫外线照射海水诱导亲鲍产卵,用“E.D.T.A”处理育苗用水、幼体精心培育、降温渡夏以及敌害生物防治等一套适合浙江特点的鲍鱼工厂化育苗措施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皱纹盘鲍,肉嫩味美,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很高,历来被列为海味八珍之首。其适宜生存、生长的生态环境较狭窄,生长周期又长,因此产量很小,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国内在20多年的研究开发中,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人工育苗和养殖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我省实施名优高效渔业战略以来,皱纹盘鲍的人工育苗和养殖曾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烟台市海洋捕捞增殖管理站和芝罘区渔业技术推广  相似文献   

3.
采用新的性腺发育控制技术和温控转换受精技术,对皱纹盘鲍与黑足鲍进行了杂交和自交育苗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皱纹盘鲍♀×黑足鲍6的杂交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23.4%和32.87%,皱纹盘鲍自交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7.97%和76.86%,二者附着率和变态率相近;在水温20℃,盐度3.0%的条件下,杂交鲍胚胎发育速度明显比自交鲍滞后,但生长速度明显高于皱纹盘鲍,体现出较好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4.
采用皱纹盘鲍与九孔鲍进行杂交,并与两亲本自交进行育苗比较.结果表明:自交组的受精率、孵化率以及存活率显著高于杂交组(P0.05);皱纹盘鲍(♀)×九孔鲍(♂)和皱纹盘鲍(♂)×九孔鲍(♀)杂交的受精率分别为0.9%和3.2%,受精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孵化率分别为12.4%和13.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二者之间幼体存活率的差异也不显著(P0.05);自交组和杂交组之间的鲍生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杂交组合的生长速度明显比自交组合的要快;但杂交组中稚鲍的存活率和自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
皱纹盘鲍肠上皮组织立克次体超微结构与细胞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镜技术对患病濒死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 Ino)进行病原体检测和病理观察,在肠上皮组织中发现大量立克次体,研究表明,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中的立克次体分为增殖器型立克次体和静止型立克次体2种类型,立克次体以皱纹盘鲍肠上皮细胞为感染的靶细胞,造成细胞微绒毛全部或部分破坏,细胞功能丧失,是造成养殖皱纹盘鲍病害发生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体。  相似文献   

6.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腹足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矿物质元素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鲍的粗蛋白含量最高(17.97%),黑足鲍的粗脂(1%)和粗糖(9.29%)含量最高;杂交鲍氨基酸总含量(58.91%)和呈味氨基酸含量(28.77%)最高,黑足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21.33%),皱纹盘鲍氨基酸总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黑足鲍与杂交鲍脂肪酸种类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皱纹盘鲍。实验共测定9种矿物质元素,除了黑足鲍腹足部肌肉Mn、Cu含量明显高于皱纹盘鲍和杂交鲍外,3种鲍其他7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不大;黑足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皱纹盘鲍最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种间杂交,亲本某些遗传性状缺陷在子代中得以改良,并且获得的杂交F1代部分性状优于双亲,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F1腹足部肌肉一般营养成分、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与含量、矿物质元素及总糖和还原糖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杂交鲍的粗蛋白含量最高(17.97%),黑足鲍的粗脂(1%)和粗糖(9.29%)含量最高;杂交鲍氨基酸总含量(58.91%)和呈味氨基酸含量(28.77%)最高,黑足鲍的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21.33%),皱纹盘鲍氨基酸总含量、呈味氨基酸含量及必需氨基酸含量最低;黑足鲍与杂交鲍脂肪酸种类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皱纹盘鲍。实验共测定9种矿物质元素,除了黑足鲍腹足部肌肉Mn、Cu含量明显高于皱纹盘鲍和杂交鲍外,3种鲍其他7种矿物质元素含量差别不大;黑足鲍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高,皱纹盘鲍最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种间杂交,亲本某些遗传性状缺陷在子代中得以改良,并且获得的杂交F1代部分性状优于双亲,表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8.
杂交是改良种质的有效方法,杂交后代往往具有生长率、存活率、抗逆性方面的优势.为研究杂交对鲍的耐热性的影响,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西氏鲍(Haliotis gigantea)以及它们的正反交F1代为研究材料,以半定量PCR为研究手段研究了在梯度温度应激下,2种热休克蛋白(HSPs)在4个群体中的表达情况.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温度下,西氏鲍具有最高的HSPs水平;在应激条件下,皱纹盘鲍的HSPs水平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他3个群体的HSPs水平均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在相对高温的30℃条件下,皱纹盘鲍的HSPs水平显著低于其他3个群体.本研究的结果说明,正反交F1代明显地继承了西氏鲍的耐高温能力,表现出杂种优势或中亲优势.  相似文献   

9.
远海梭子蟹是我国南海海区重要的渔业经济品种。本文报导了在我省秋季室内条件下进行远海梭子蟹人工育苗,自然水温对幼体变态的影响;及生物饵料作为幼体的开口饵料,能大幅度地提高幼体的变态成活率;在今年育出大眼幼体23万尾的工作基础上,我们认为我省远海梭子蟹自然水温人工育苗工作以在每年的九月份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在软体动物中的存在形式及其在机体抗菌免疫中的作用,以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得到皱纹盘鲍MMP-16、MMP-17和MMP-21 3个基因部分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多序列比对。此外,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Hdh-MMPs在皱纹盘鲍不同组织及副溶血弧菌感染前后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克隆得到的Hdh-MMPs序列包含完整的催化结构域和(或)类血红素结合区,Hdh-MMPs蛋白与多种软体动物的MMPs具有序列相似性。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Hdh-MMP-16和Hdh-MMP-17在血淋巴细胞中表达量最高,而Hdh-MMP-21在鳃中表达量最高。副溶血弧菌感染后,Hdh-MMP-16的表达量在鳃中呈现上升趋势,而Hdh-MMP-17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Hdh-MMP-21基因在鳃和肝胰腺中呈现一定程度的上调表达。本研究结果表明,Hdh-MMP-16/17/21可能与皱纹盘鲍抵御病原菌入侵的先天免疫性调控相关。  相似文献   

11.
人工四倍体皱纹盘鲍的发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化学药物进行诱导皱纹盘鲍四倍体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受精后10min开始,用1mg/l浓度的CB持续处理皱纹盘鲍受精卵30min通过阻止极体释放,可获得21.9%的四倍体胚胎。用0.05g/L浓度的秋水仙素,在受精后40~50min的效应时间开始处理,持续3min能抑制皱纹盘鲍的第一次有丝分裂,四倍体诱导率最高为13.0%,此外观察到,秋水仙素对染色体组加倍最为敏感的效应时间,也是胚胎对诱导处理  相似文献   

12.
3种鲍16S rDNA基因片段序列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引自日本的盘鲍(Haliotis discus discus)、皱纹盘鲍(H.discus hannai)和大鲍(H.gigantiea)3个自然群体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了528bp的碱基序列,结果显示:3种鲍的基因序列中A+T含量为56.74%-57.12%。3个自然群体间碱基片段序列差异不显著,盘鲍与皱纹盘鲍、大鲍彼此均仅有1处核苷酸检测到变异,皆为碱基转换,同源性为99.81%;皱纹盘鲍与大鲍有2处碱基转换,同源性为99.61%。16S rRNA基因在鲍属内表现出很高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黑足鲍(Haliotis iris)及其杂交鲍腹足胶原多肽的制备和性质,并采用总还原力、对O-2·和·OH自由基清除率和致衰小鼠灌胃胶原多肽后体内MDA、SOD和GSH-PX变化来评价3种鲍胶原多肽的抗氧化性。结果显示,皱纹盘鲍、黑足鲍及其杂交鲍的胶原蛋白分别占总蛋白含量的23.44%、30.78%和26.92%,皱纹盘鲍与杂交鲍胶原蛋白含有α1、α2、β和γ链,而黑足鲍胶原蛋白没有γ链;来自3种鲍的胶原多肽均呈现出较高的还原力、O-2·和·OH自由基清除能力,对O-2·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3.03、2.40、1.15 g/L,对·OH清除率的IC50值分别为4.12、3.58、3.70 g/L;灌胃3种胶原多肽后,致衰小鼠肝脏和血清的MDA含量均降低,SOD和GSH-PX活力均上升。三者比较,杂交鲍胶原多肽在降低MDA含量、提高GSH-PX活力的作用最强,黑足鲍胶原多肽在提高SOD活力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皱纹盘鲍、黑足鲍、黑唇鲍和杂交鲍(皱纹盘鲍♀×黑足鲍♂)菌群结构特征、多样性.结果表明,OTU数量、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为黑足鲍最大,黑唇鲍最小;4种鲍肠道中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占比达到61.93%~95.78%.其中,皱纹盘鲍、黑足鲍和杂交鲍中绝对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而黑唇鲍为软壁菌门;冷泥杆属(Psychrilyobacter)、弧菌属(Vibrio)和支原体属(Mycoplasma)为4种鲍肠道的优势菌属,占比达到39.70%~53.65%;4种鲍核心菌群共有175个OTU,相对丰度超过1%的共有11个OTU;Anosim和Adonis分析均发现杂交鲍与黑唇鲍、杂交鲍与黑足鲍、皱纹盘鲍与黑唇鲍肠道菌群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LefSe分析鉴定出4种鲍肠道菌群具有显著性差异的Biomarker共有7个,包括黑足鲍的6个和杂交鲍的1个.  相似文献   

15.
环境水体有毒有害污染物(文中简称:毒害污染物)的生物生理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存在风险,由于缺乏长时间序列监测资料,难以通过建模量化入河排污量与断面水质的响应关系.采用非建模还原率法,以太湖流域城市尾水河道白茆塘为对象,进行了毒害污染物的限排研究.2019年5月对白茆塘及其沿线重点排口进行半挥发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浙江象山西沪港(属内湾性混水区)与大陈海区(属外海性清水区)的皱纹盘鲍养殖情况进行了报道。结果表明:1浙江海区可以进行皱纹盘鲍的养殖,且养殖大规格苗种(>25cm)具比小苗更快的生长速度和更高的养成成活率。2海区养成鲍存在着两个快速生长期。3皱纹盘鲍在浙江海区可以渡过夏季近30℃的高温。但成活率与养殖管理关系十分密切,尤其5cm以上商品鲍渡夏更需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运用PCR技术对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黑足鲍(H.iris)和黑唇鲍(H.rubra)3种鲍16S rRNA基因扩增,纯化后测序。结果表明:皱纹盘鲍、黑足鲍和黑唇鲍序列长度分别为544、546、550 bp,序列AT含量分别为58.1%、56.1%和55.9%,三者序列同源性高达94.18%,碱基变异位点分别集中在9~34 bp、248~295 bp、326~375 bp。所得结果与Genebank中22种鲍相应序列进行对比分析,25种鲍遗传距离距离在0.00~0.14之间;用NJ和ML法绘制系统发育树分析其亲缘关系,结果表明鲍科系统发育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并且染色体数目相同的物种容易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坑道内3-5cm皱纹盘鲍(HaliotisdiscushannoiIno)的摄食习性。结果表明:随海水温度变化,鲍日摄食量呈明显曲线关系,以春末夏初日平均摄食量最大;光线长期在黑暗(光强〈50Lux)条件下,鲍能改变自然习性而昼夜摄食;在坑道内,3.5cm规格皱纹盘鲍生长最快,饵料系数最低;鲍对不同种海藻饵料表现出明显选择性,按喜好程度依次排列为裙带菜、海藻、石莼、鼠尾藻和羊栖菜,鲍较喜食叶片状海藻,对枝条状海藻则不太喜好。  相似文献   

19.
皱纹盘鲍杂交群体与自然种群遗传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RAPD技术对皱纹盘鲍自然种群和杂交养殖群体进行了遗传差异分析,共检测到173个位点.在自然种群和杂交群体之间及两个杂交群体之间都存在差异,并得到一些群体的特异性片段.利用PopGen32软件计算了各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遗传杂合度、Shannon多态性指数和群体问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杂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高于自然群体,从遗传多样性角度揭示了皱纹盘鲍杂种优势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选择福建省黄岐半岛的皱纹盘鲍、南日岛的杂交鲍和古雷半岛的杂交皱纹盘鲍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三个地点的鲍鱼和其可能的食物来源的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比率,利用贝叶斯混合模型分别得出三个地点鲍鱼的食性.研究发现,三地鲍鱼的食性存在差异,黄岐半岛、南日岛和古雷半岛的鲍鱼的食物来源分别有3,5和4种,通过比较鲍鱼的食性比例与投饵比例之间的差异,提出应减小龙须菜占比,增大海带占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