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脱毒甘薯营养丰富,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是重要的粮饲兼用作物。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农村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脱毒甘薯是繁荣农村经济的一个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在淮北地区通过反复栽培示范,现已累计推广应用20万亩,增产1.6亿公斤,增收3200万元。其中,1999年全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10万亩,增加经济效益16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2.
重庆市主栽优良甘薯品种的茎尖培养脱毒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重庆市大面积推广的优良甘薯品种进行茎尖脱毒离体培养试验,结果表明:对来源于薯块萌发芽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其成苗率最高,达53.2%;连续两次进行茎尖培养可明显增强脱毒效果;对于甘薯病毒病的检测,反转录PCR法(RT-PCR)比硝化纤维素膜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NCM-ELISA)更灵敏和可靠。  相似文献   

3.
甘薯为无性繁殖作物,已查明受多种病毒感染.造成严重减产,本试验选取带有l-2个叶原基的甘薯茎尖,经组织培养谤导出试管苗。试管苗脱毒率高达86.7%,取脱毒试管苗快繁,繁殖系数达每月5倍以上。试管苗在大棚内多次扩繁后,移栽到大田.增产效果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4.
刘保健 《今日科技》2006,(12):59-60
“紫甘薯”惊现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2006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带来的新产品、新技术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其中人气最旺的要数展会上大家可以品尝的,由浙江省农科院等单位带来的紫色甘薯。甘薯起源于墨西哥以及从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到秘鲁一带的热带美洲。16世纪末从南洋引入中国,世界甘薯主要产区分布在北纬40°以南,亚洲最多,非洲次之,美洲第三。中国的甘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占世界首位。紫甘薯,是根、茎和心叶都是紫色的一类甘薯品种的总称。由于富含花青素、胡萝卜素等一类对人体有营养的保健物质而被认定为…  相似文献   

5.
苟世新 《遵义科技》2006,34(5):23-26
“豫薯一号”是一种优质高产的甘薯品种,它是我国部分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优质饲料作物,它既可鲜食,又可加工成淀粉、粉丝,是我国民间火锅的好下料;它的藤蔓是主要的养猪饲料,藤蔓嫩尖是很好的绿色蔬菜食品,营养丰富,深加工还可以出口创外汇收入。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把红薯推荐为最佳粮食食品。广大农村栽植甘薯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内容,也是科学安排茬口,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项目。“豫薯一号”是经过脱毒处理培养出来的优良品种,具有很强的抗病能力,退化慢,可以连续栽植多年,获得丰产。为了探索“豫薯一号”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规律,找出最合理的栽培密度,构成合理的生育群体,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2005年我趁在务川县红丝乡挂帮之期,进行了该项试验。现将试验的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牛峰 《安徽科技》2005,(3):26-27
甘薯具有产量高、稳产性好,用途广泛,适合精深加工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生根本性变化,资源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甘薯作为一种资源开发,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们生活水平消费形式的转变,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逐步转化为经济作物,甘薯消费状况基本实现了工业、饲料、加工和食用三分天下.由于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体内病毒积累会导致种性丧失、品种退化、产量降低、品质下降,减产幅度可达20%~40%.目前利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离体培养脱除病毒病是防治甘薯病毒病最为有效的方法.脱除病毒后能恢复其优良种性,增产效果显著.阜阳市1996年组织引进试验示范甘薯脱毒技术,并对其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组装配套改进和创新完善技术体系,形成了集甘薯育种、茎尖组培、病毒检测、试管苗快繁、工厂化育苗、种薯繁育、高产开发和推广应用于一体的科技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甘薯茎尖培养的实验工作,证明在MS附加IAA mg/L+BA 0.1mg/L+GA_3 0.05mg/L的条件下能促进茎尖生长,但基部形成愈伤组织,因此必须适时转入无激素的MS培养基上,停止愈伤组织的继续生长,以加速成苗过程,成苗度可达80%左右。甘薯的基因型显著影响培养茎尖的成苗率,脱毒植株进行单节茎段微型快速繁殖,每月繁殖系数为4~5。  相似文献   

8.
用面粉和甘薯为主要原料研制甘薯保健面包,将为甘薯的开发应用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于颖 《科技咨询导报》2011,(28):135-135
甘薯在21世纪已上升为世界上第五大食物能源供应作物.这就意味着有大量的甘薯茎叶被荒废,如何变废为宝,将甘薯茎叶开发利用意义深远。辽宁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多山地和丘陵,气候干旱,土壤结构良好,耕层厚,透气排水好,适合甘薯的种植。因此利用本地区优势,选择优良品种,研究本地区甘薯叶茎的营养成分优势,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杨立明 《科技资讯》2005,(22):120-121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1997-2004年选育并经审定的优质红心甘薯品种岩薯5号、龙薯1号、龙薯3号、龙薯9号的种质来源,审定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旨在加快各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刚 《汉中科技》2007,(4):27-27
甘薯在我县栽培历史悠久,尤以槐树关甘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而得名。但由于长期自留种薯造成种性严重退化,影响甘薯产量及品质。去年我县引进秦薯四号、梅营一号脱毒薯种在槐树关镇示范种植,表现出栽后发根成活快,封垄早,薯蔓粗、短、多,且很少发生不定根,薯块产量高的特点,平均亩产3850公斤。具体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宁紫1号"、"宁选1号"甘薯在贮藏100 d期间的贮藏效果,以期得出较为适宜的贮藏参数,并分析甘薯的营养和生理变化规律.以250 mg·L-1施保克溶液浸泡处理甘薯,置于7℃贮藏,以室温贮藏的甘薯为对照,定期进行理化指标检测.结果表明:在贮藏期内,7℃贮藏结合施保克处理可有效降低甘薯的霉腐率,减少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总黄酮的损失.此外,两种甘薯的α-淀粉酶活性在贮藏中均高于β-淀粉酶活性.7℃贮藏结合施保克处理可提高甘薯的贮藏品质,可以在甘薯实际贮藏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许卫东 《应用科技》1998,(12):28-29
甘薯淀粉丝早就是人们喜爱的食品,耐储存不变质、虫不蛀、不霉变,食用时柔软可口。由于其低热,在发达国家颇受青睐,被称为长寿食品,营养均衡食品,具有出口创汇的优势。但是传统的作坊生产,落后的制作工艺,不合格的卫生条件,限制了粉丝质量的改善和提高,影响甘薯粉丝生产和发展。观介绍以下提高甘薯淀粉丝质量的方法:l提高百普渡阶的质量(l)影响甘薯淀粉质量的原因甘薯含泥杂较高。个体作坊的清洗处理方法简单,又往往片面追求淀份提取率,致使混入淀粉中的泥杂成分较高,淀粉的灰分含量远远超过国家食用淀粉质量标准。酚类物质…  相似文献   

14.
"西蒙一号"是一种原产巴西,具有药效功能的甘薯资源.通过不同栽插季节、密度、肥料、摘叶、脱毒、异地栽培等措施的综合运用,使薯块产量大幅提高,最高亩产量达826.9kg,并为营养保健品及药物生产提供可靠的原料保证.  相似文献   

15.
杨立明 《科技资讯》2005,(22):120-121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龙岩市农科所1997~2004年选育并经审定的优质红心甘薯品种岩薯5号、龙薯1号、龙薯3号、龙薯9号的种质来源,审定情况,主要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旨在加快各品种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试管苗瓶外生根技术是组培工厂化育苗中一项具有很大应用价值的实用技术。以甘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对瓶外生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管苗质量、基质、生长素均能影响试管苗的瓶外生根;污染试管苗用瓶外生根技术可达到84.5%的生根率;采用瓶外生根后移栽的方式获得的移栽苗比炼苗后移栽的方式高124.74%,可使移栽成活率提高3%。  相似文献   

17.
对利用甘薯渣提取纤维的工艺以及甘薯纤维的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甘薯渣制糖残渣提取纤维为适宜工艺。对甘薯纤维理化特性的测定表明 ,甘薯纤维是一种优良的食物纤维  相似文献   

18.
以甘薯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探索了氮肥增效剂在南方热带地区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1)在热带地区使用氮肥增效剂可以提高甘薯的产量,增产效果显著.(2)氮肥增效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甘薯对氮、磷、钾的吸收,促进作物的生长.(3)氮肥增效剂的使用会降低甘薯还原糖的含量,对品质有一定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Y型嗅觉仪研究甘薯小象甲成虫对红-1甘薯植株的不同部位的选择行为.结果表明:该虫对块根的选择性最强,选择率达55%以上,对叶片的选择性最弱,选择率仅为约30%.而且雌雄成虫对同一部位的选择性差异不显著,说明在红-1甘薯块根中存在着甘薯小象甲成虫嗜好的挥发性物质.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在实验室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甘薯生产淀粉的废水中各生化成分的分离回收方法和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改进和优化,开发了一种甘薯可溶性生化成分分离回收的新方法,可简单地从甘薯废水中成功回收多酚氧化酶(PPO)、-淀粉酶、储藏蛋白和小分子物质。通过等电点沉淀(pH 3.8)分离PPO,超滤(10 kDa)浓缩和絮凝沉淀(0.1%海藻酸钠,pH 3.6)回收-淀粉酶,纳滤膜浓缩回收小分子物质,获得了PPO粗酶制剂、-淀粉酶粗酶制剂和小分子物质分离制备的最佳工艺。两种粗酶制剂经50%乙醇沉淀可获得纯化的PPO和-淀粉酶,上清液浓缩干燥获得甘薯储藏蛋白。利用该工艺,可从每公斤甘薯的水溶液中回收PPO 3.2 g(1.2105 U/g,回收率38.7%),-淀粉酶 1.2 g(3.4107 U/g,回收率 97.5%),储藏蛋白 13.6 g,小分子物质 7.2 g。本研究为提高甘薯的开发利用价值、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解决甘薯淀粉生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提供了新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