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彩的课堂,我们为之向往,为之追寻。为了达到精彩,我们苦思冥想,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不断实践,可“精彩之花”很难如愿绽放。在执教了横山奇松》一文后,我突然发现:精彩,原来垂手就可得!【第一课时片段】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然后把问题写下来。  相似文献   

2.
阅读的意义应该是从课文的召唤结构与学生的期待视野的相互融合中生成的。而“补白”则是促进“期待视野”和“召唤结构”走向同化和融合的粘合剂与催化剂,它使阅读更灵性、意义更丰富、感悟更深刻、课堂更精彩。  相似文献   

3.
让语文教学充满文学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是语文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课堂上生动活泼的气氛,审美情趣的调动,精彩文段的赏析,对课文全方位意境的把握和布置指导恰如其分的作文练习,既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程序。由此来看,语文教学应回到合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笔者曾经听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语文展示课。课文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彭德怀看到自己的同志因缺粮而一个个倒下的时候,决定杀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解决燃眉之急的感人故事,赞颂了彭德怀爱自己的大黑骡子,更爱自己的战士的情怀。课文中有描写彭德怀和战士们对话的一段精彩场面,老师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后,为了让全体同学参与,让大家都能更真切地感受当时感人肺腑的场面,这位老师安排了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案例:苏教版第九册课文《厄运打不挎的信念》教学片断如下:师:当年过半百的谈迁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写成了一部可以流传千古的鸿篇巨制——《国榷》。然而,厄运从天而降,一夕之间书稿被盗,下落不明。谈迁在肝胆俱裂,撕心裂肺地痛过以后又从头再来,终于在花甲之年写成了一部新的《国榷》,内容比原来的那部更加翔实、精彩,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明史巨著,谈迁也因此名垂青史。  相似文献   

6.
这节语文课是学习课文《掌声》。当学习到课文的最后一节“是啊,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时,同学们都很激动,纷纷结合实际谈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我看到同学们的讨论这样热烈,忽然灵机一动,想来个精彩而有创意的结尾:“同学们,我们班有些同学经常得到别人的掌声,还有没有同学从来没有得到过别人的掌声呢?”学生的眼睛开始在教室里快速地搜寻着,不一会儿,大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墙角处一个瘦瘦的女孩身上。  相似文献   

7.
在特级教师陈义鑫课堂教学艺术研讨会上,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陈义鑫执教了苏教版国标本第十一册课文《爱之链》。陈老师凭借他四十二年来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深厚积淀,饱含激情、充满智慧地演绎了一堂精湛的《爱之链》。其课堂教学中所渗透出来的深层次的理性思索,启人深思;彰显出来的直观性的感性操作,给人借鉴:现辑录其课堂教学中两个精彩片断,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夏怡 《科技咨询导报》2011,(28):151-151
怎样才能把文章写得生动精彩呢?最主要的就是要把主要内容写具体,生动、细致才能写出好文章。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一种操作性强,效果明显的训练形式,那就是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词语每天进行片断练习,训练学生把一段话写具体。写具体的方法有四种,扩充法、强调法、描写法、联想法。  相似文献   

9.
立足课文,提高书面表达能力陈松辉书面表达是MET中唯一的主观题,对中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为该题涉及面广,从单词拼写,语法、词汇知识的运日到逻辑思维,组织素材能力等多方面。坚持立足课文,深挖课文潜力,根据课文的文体特色与内容特色,设计出多种多样的练习形...  相似文献   

10.
不同年级学生阅读示意图课文的眼动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眼动方法,对85名小五、初二和高二年级学生图文阅读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不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都具有明显的年龄发展特征,其中从小五到初二是示意图不同难度课文阅读理解指标和易课文眼动指标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2)不同年龄级学生阅读不同呈现方式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示意图课文一般显著优于无图课文,图对课文的阅读理解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3)不同年龄级学生阅读不同难度课文的阅读理解指标和眼动指标,易课文一般也显著优于难课文。  相似文献   

11.
董服相 《奇闻怪事》2005,(11):35-35,33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氛围 二、初探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提出要求:(1)初读课文,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词语多读几遍;(2)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3)课文向我们介绍了钱学森哪些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精品妙文犹如千年古树一般,能够万古长青,世代相传。千年古树靠根撑,文章中优美、精彩的言语设计,则恰似古树下盘虬错节的根脉,有力地支撑着伟岸的古木。教师和学生一同剖析课文中的言语设计,在这个充满探究意味的过程中,大家的才气、情思、个性、意志,即人的主体价值同时得到富有美感和活力的凸显。换言之,我们应该将一己的生命活力强烈地投射到似乎静态的课文世界中,以闪烁的心灵之光照亮并且唤醒处于蛰伏中的语言的活性和智性,使自己的智慧获得启迪,心灵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3.
所谓“初读”,顾名思义就是指对一篇课文的第一次通读,其要求是使学生通过课文的文字表达,获得关于阅读文本的形式和内容的初步印象。称之为“初读”,是与“细读、精读、美读、赏读”相对而言的,目的是为了稍后的深读课文,研究性赏析,体会作品的情感等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蒋建春 《奇闻怪事》2005,(12):33-33
今天我和我的学生学习《白鹭》这一课。在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2—9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把自己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多读几遍,然后读给同学们听听。在全班交流时,有学生读了“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这一句,我请学生将这一句换—种说法。学生轻而易举地把这句反问句改成了陈述句。随后,我问了学生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李萍 《奇闻怪事》2006,(1):42-42
【教学设想】 文章的题目,犹如人的眼睛,是文章灵魂的体现,文章的主旨往往包孕其中。抓住“题眼”研读课文,可以起到举纲目张、辐射全篇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黄山奇石》是人教版第三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秀丽神奇的黄山风景画,“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一块块奇形怪状的石头留给了读者无限想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6.
每篇课文都有其最佳切入点。所谓最佳切入点,即能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教师要正确把握课文的最佳切入点,就得深入把握课程标准,钻研教材,深刻体会文章的要旨。  相似文献   

17.
赞美的力量     
李萍 《奇闻怪事》2007,(7):83-83
《火烧云》这篇课文语言生动,读上去琅琅上口,深受学生的喜爱。上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请学生来赛读课文的环节。小朋友们一听要赛读课文,都纷纷举手,争着要读。我扫视全班学生,令我欣喜地看到了平时难得发言的几个学生也高高地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18.
课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通过精心设计,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是全面提高中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让语文教学充满文学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这是语文课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课堂上生动活泼的气氛,审美情趣的调动,精彩文段的赏析,对课文全方位意境的把握和布置指导恰如其分的作文练习,既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也是现代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失程序.由此来看,语文教学应回到合理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尽可能利用形形色色的课文标题,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