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赣东北苏维埃政权建设主要经验:一是坚持党对苏维埃政权的领导,克服“以党代政”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苏维埃的作用;二是坚持武装斗争与政权建设相结合的方针,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三是坚持团结大多数人,把苏维埃建设成为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政权;四是坚持发展苏区经济,密切联系群众,努力把苏维埃政权建设成为廉洁奉公的政权。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面积2240.3万平方公里,人口28670万人。苏联是根据列宁的提议,于1922年12月30日成立的,当时加入苏联的有4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南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和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后逐渐扩大为15个加盟共和国。  相似文献   

3.
5月25日至6月9日,苏联新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举行首届会议,改组了苏联最高苏维埃的形成制度和工作制度,讨论和确定了苏联今后的内外政策基本方针,选举了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为首任最高苏维埃主席,重新任命雷日科夫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总理) 苏联原来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苏维埃代表大会。但是,几十年来各级苏维埃基本上是“橡皮图章”,去年夏天召开的苏共第19次代表会议作出了关于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决议,重新提出“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这一是要扩大苏维埃代表机关的权限,使它所建立的行政机关和管理机关“无条件服从“负责立法的苏维埃代表机关,改变过去那种执行机关和管  相似文献   

4.
方志敏以“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而著称于世,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光辉楷模。以方志敏为主席的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是最得群众拥护和爱戴的廉洁政府,它卓有成效的工作,曾得到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高度赞扬,被誉为“苏维埃模范省”。在扩大苏维埃区域、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方志敏十分注意各级苏维埃的自身建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联邦人民代表大会(简称人代会)是俄罗斯国家最高立法权力机关。人民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任期5年。人代会的职权是制定、修改和通过宪法和其他重要法律,对政府的工作实行监督,批准政府总理的任命。按规定每年召开两次例行大会。最高苏维埃,又称议会,是人代会的常设机构,其成员由人代会从人代会代表中选举产生。最高苏维埃下设共和国院和民族院及若干个专门委员会。最高苏维埃主席即议长,由人代会的全体代表选举产生。1990年5月30日叶利钦当选为第一任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当选为俄罗斯联邦总统后,哈斯布拉托夫被补选为最高苏维埃主席。  相似文献   

6.
苏维埃既是革命年代的阶级话语,也是改革年代的阶层话语.作为前者,它指向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一种根据地政权.作为后者,它指向了当前居住在城市底层的散工.苏维埃的旧词新意现象要求从概念史的角度梳理作为阶级话语、阶层话语的苏维埃,还原其“气”与“势”的现实本相,透析苏维埃现象背后社会群体的行动与态度.包容性增长与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7.
苏维埃是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创举,经过十月革命的传播传到中国。中共根据当时中国的革命形势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提出在中国建立苏维埃。  相似文献   

8.
俄国苏维埃制度确立后,如何正确处理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成为政权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列宁领导俄国共产党进行积极探索,形成了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认识。这些认识包括:“既要苏维埃,又要党”,是处理党政关系的首要原则;正确理解党的领导的内涵,深入实施党的领导,是处理党政关系的关键;明确党与苏维埃的职责,实行党政职能分开,是处理党政关系的重点;党政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不断改进。  相似文献   

9.
去年苏联颁布的新宪法还很新鲜地印在我们的记忆中我们知道这个新宪法关于最高职权机关方面的主要改革,一是把全苏联苏维埃代表大会和中央执行委员会取消,改设苏联最高苏维埃;最高苏维埃然后再举出主席团和人民委员会,来成立政府二是把  相似文献   

10.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苏维埃政权的知识分子政策急剧变动的重要时期,亦是知识分子的个人身份和政治态度的关键转折时期。高尔基作为知识分子群体的代表人物,他积极地参与了苏维埃文化的早期建设,他个人的感受、困惑、无奈和觉醒反映了该时期知识分子的思想变化。  相似文献   

11.
杜鲁门时期,美国对东欧国家实施了遏制政策,1948年苏南冲突公开化后,为了分化瓦解苏东集团,对南斯拉夫制定与实施了不同于其他东欧国家的差别政策。美国强行对苏东国家航空方面管制,但南斯拉夫例外;美国利用南斯拉夫分裂苏东关系,在东欧国家内培育第二个铁托政权;美国对苏东国家实行贸易管制,但对南斯拉夫不仅放松出口管制,而且在经济与军事上援助南斯拉夫。  相似文献   

12.
出于担心古巴危机会引发世界核战争的顾虑,罗素积极介入古巴危机并在美苏等国之间进行斡旋和调解。在此过程中,罗素曾把古巴危机发生的责任一直错误地归咎于美国,而对苏联在古巴危机中的表现则高度称赞。与此同时,罗素还向苏联、美国、古巴和联合国等呼吁妥协和调解。在罗素看来,恰是他的调解才使苏联将导弹撤出古巴。其实,古巴危机的真正解除是由于苏联见证了美国的军事实力后,自认自己军事实力不足以对抗美国而后主动撤出古巴的结果,而罗素的调停恰为苏联将导弹撤出古巴提供了一个借口。尽管罗素在此事件中只发挥了一个表面调停人的作用,但是他仍然值得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学习。  相似文献   

13.
1945年8月-1946年4月,苏联在中国东北的政策是动态的.导致苏方不断改变政策的根源是苏蒋和苏美之间既斗争又妥协的关系.为了确保东北地区成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斯大林不仅利用中共对付国民党,也利用国民党对付美国,目的是阻止美蒋共同控制东北.苏联的东北政策有其民族利己主义的因素,也有与中共共同的意识形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5.
二战中,苏联主要的战略目标是与盟国合作打败法西斯集团,并利用战胜之势为苏联的安全构筑势力范围,但势力范围的确定只是苏联的一个低层次的目标,它的深层考虑是通过苏联控制的势力范围,建立与资本主义对立的社会主义体系,从而确保苏联的国家安全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安全.苏联目标与美国目标本质上的对立,使战后美苏不可能有真诚的合作,因而战后美苏冷战也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6.
曾山是江西苏维埃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中央苏区的主要创建者之一。在苏区斗争时期,他坚决贯彻执行毛泽东正确的土地政策和军事路线,并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为掩护主力红军长征,保卫中央苏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17.
民生是社会主义信仰的民心工程,是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是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虽然,苏联的民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综合国力急剧膨胀的背后,掩藏着严重的民生问题。而正是民生问题的长期积累和集中爆发,摧毁了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动摇了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消蚀了苏共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要善于汲取苏联民生问题的教训,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本国的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弘扬"红军精神" --兼论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精神”是川陕苏区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重要的苏区文化现象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生成因素,今天仍然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红军精神”要与时俱进,弘扬“红军精神”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新世纪老区发展的精神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苏区精神蕴含了丰富的"党的群众路线"内涵,是我们党的致胜法宝和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目前,全党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更要总结党在中央苏区时期执政的历史经验,传承弘扬苏区精神,深入挖掘苏区精神博大精深的时代价值,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提供历史借鉴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和日本都倾向于恢复两国的外交关系。苏联一度打算把齿舞群岛和色丹岛返还给日本,但鸠山政府却不能接受这种让步。即便如此,日苏问还是实现了邦交正常化。这无论对日本还是对苏联的国家发展,皆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