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Uemur  H  王增裕 《世界科学》1989,11(8):34-35
人类前沿科学规划(Human Frontier Science pro-gram)最初的提出是为了对活生物精细复杂的过程开展全球性的、学科间交叉的基础研究。一些科学家主要是日本科学家首先对这一规划进行了讨论。1987年6月,日本在威尼斯高级经济会议上正式提出了关于这一规划的建议,日本的这一行动受到了会议领导人的欢迎。随后,成立了一个可行性研究委员会,其成  相似文献   

2.
罗士韦 《科学通报》1962,7(7):31-31
赤霉素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和在理论上的重要性,由于近几年的研究试验,日渐明确,正在深入发展。自从1926年日本人黑泽技师首先观察到恶苗病菌(Gibberella fujikuroi(Saw)Wr.)培养基的滤液也能使稻苗徒长,1938年东京大学薮田、住木及林等人成功地分离赤霉素结晶以来,直到1950年,赤霉素的研究工作都仅限于日本。后来,住木论介先后于1950年茌里约热内卢召开的国际微生物学会上,1951年在纽约举行的国际农艺化学会上,和1953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微生物学  相似文献   

3.
第7届梯度功能材料国际学术大会(FGM2002)在北京召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永 《科学通报》2002,47(23):1838-1838
第7届梯度功能材料(FGM)国际学术大会于2002年10月15-19日分别在北京友谊宾馆、中国历史博物馆召开.这是一个系列性、权威性的国际性学术讨论会,每两年举行一次.前一届大会于2000年在日本召开. 1987年,日本科学家新野正之首先提出了梯度功能材料的新设想和新概念,并展开研究.这种全新的材料设计概念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具体要求.选择使用两种具有  相似文献   

4.
精子是1677年由荷兰人安托尼万·列文胡克首先在显微镜下发现的,50年后.德国人贝尔又首先发现了哺乳动物的卵子,然而真正揭开人类繁衍秘密的是美国人麦克鲁格,他在1902年发现了决定性别的X和Y染色体,自那以后的100年里,科学家们对精子的研究从未间断.可是研究进展速度不快,直到最近一两年,精子的神秘面纱才被一点一点地揭开。  相似文献   

5.
建立大气化学学科至今有40年左右的历史。回顾大气化学研究史,应该以1950年为准。现简要介绍如下: 一、1950年以前由于人类活动及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对大气化学有所重视,但仍未作为一个学科开展研究,仅对某些问题有所阐述: 1.英国城市污染,如伦敦的烟雾事件,主要是二氧化硫与大雾造成的烟雾污染。 2.由矿物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已引起关注,但从事该研究的科学家不多,因对二氧化碳的定量方法尚未解决。 3.关于平流层中的臭氧已引起关注。二、1950年以后  相似文献   

6.
果蝇与睡眠     
研究睡眠的科学家现在可以清醒一下了.几十年来科学家对睡眠的研究结果仅仅是产生了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理论,对睡眠的真正本质认识不足,没有人能说出何种睡眠状态对人是有益的,但有科学家相信从睁眼睡觉的动物行为中能够得到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7.
基因为人类造了一座巴比伦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静 《世界科学》2000,(8):38-39
在20世纪末,种族矛盾、疆界问题依然是战争导火线的时候,科学家们倒是有了一个关于地球上各国各族人起源的发现── 人类的祖先是共同的! 《圣经》上说,人是上帝创造的,一个亚当,一个夏娃,他们在蛇的诱惑下,偷吃了本不该吃的生命树上的苹果;于是,发现了自我,被上帝逐出伊甸园。从此,亚当和夏娃在大地上劳作、繁衍,人类亦因此而代代相传。 也许,传说终究是传说。亚当和夏娃就好像是人类遥想上帝的途径,并无认待对待的意思。 现在,传说成了事实。 据1999年3月13日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英国剑桥大学和萨塞克斯…  相似文献   

8.
现在,科学家成功克隆了_一头几年前灭绝的皮雷安野山羊(尽管它只存活了几分钟);日本科学家成功克隆了死亡16年的具有优秀肉质的冠军种公牛"安福号",他们还利用从冷冻了16年的实验室小棕鼠尸体身上提取出的大脑细胞成功地进行了克隆,使它"死而复生";澳大利亚科学家和美国科学家已经着手研究克隆已灭绝的袋狼;前不久,英国一家杂志列举出10种最有可能通过基因技术复活的古代生物,包括大约在2万年前灭绝的尼安德特人……不过,在所有复活计划中,人们最关注的恐怕还是恐龙的复活.  相似文献   

9.
马耳他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人类生男生女与地域有关,但原因至今还无法解释。据报道,马耳他圣·吕克大学维克托·格雷克博士及其同事对世界卫生组织1950年到1999年间的出生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发现,在欧洲,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南部国家男孩的出生比例远远高于法国、瑞士、  相似文献   

10.
为什么有些人感染了新冠病毒没有症状,而有些人病情危重?这是此次疫情的最大困惑之一.英国科学家对2200多名重症监护患者的研究结果发现,答案或许在于特定的基因. 科学家对英国各家医院200多个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DNA进行了研究.他们扫描了每个人的基因.基因里面包含每个生物过程的指令,包括如何抗击病毒.  相似文献   

11.
经过2个国际小组的巨大努力,在鉴定和译解人类所有的10万个基因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后, 他们合在一起开始研究最小的人类染色体:Y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这一研究已经产生出每一染色体与DNA切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组合。科学家期望利用这2张形体图帮助他们尽快地找到新基因。他们还预言,这张Y染色体图将显示出新的人类个体发育。马萨诸塞州剑桥怀特黑德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作出了Y染色体的形体图。以戴维·佩奇(DavidC.Page)为首的这一小组开始先检查一些人的Y染色  相似文献   

12.
1994年10月,日本宣布了计划去月球实施其勘探研究项目。政府和私营的实验室于今年开始正式试验,目标是发射"月球一号"机器人并最终进行载人飞行。日本的登月航天计划缺乏硬件和专业技术,但日本依仗着雄厚的经济实力,与俄罗斯的一家大规模运载火箭承包商合资成立了联合企业,同时,又与俄罗斯太空科学家们商谈合作进行月球飞行及有关着陆勘探。日本人到月球去究竟干什么?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然而美国和为数不多的国家都知道,他  相似文献   

13.
干旱环境中的生命。1950年英国大英博物馆在搬运标本盒子时,工作人员无意中把清水洒到了一对轮虫蛆的标本上,两只轮虫蛆渐渐地蠕动起来,复活了。这对轮虫蛆是123年前英国科学家从非洲采回制成标本的,已经放了100多年,体内不可能再有水份,成了脱水生物。这种生物为什么能存活呢?科学家研究后认为,这种脱水生物因为在脱水过程中,利用缓慢的脱水时间,机体内制造了  相似文献   

14.
耳垢诊病     
最近,日本的一组研究人员发现决定耳垢种类的基因与乳腺癌的发生概率密切相关。他们对日本8个家庭的耳垢种类进行了跟踪谱系调查,结果发现,决定耳垢种类为稀湿的、黏性的基因是显性基因,而决定耳垢种类呈干性的基因是隐性基因。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决定耳垢是稀还是干的基因与决定易患乳腺癌的基因是一样的。经科学家调查统计,耳垢是稀湿、黏性状态的日本妇女比耳垢是干薄易脆性状的日本妇女更易患乳腺癌。 美国加州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又发现,耳垢种类的概率在不同人种里是不一样的。欧洲和非洲人种里有稀湿耳垢的人占多数。而在亚洲…  相似文献   

15.
每年的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市政厅将举办一场真正的科学盛宴,这场盛宴的主角就是自10月初以来陆续揭晓的各个科学奖项的得奖者;而在今年的颁奖典礼上将会出现一个难得的场景,即在总共9名获奖者中同时出现了4位日本人(其中1人为日裔美籍学者),特别今年的物理学奖为日本人包揽,在诺奖100多年的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本世纪以来,已先后有8位日本人走上了诺奖领奖台.日本科学家频频得诺奖成为今年围绕诺奖的一个广受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石磊 《世界科学》2010,(1):23-23,21
<正>通过检查编码蛋白质的基因,科学家找到了米勒综合征(Miller syndrome)的致病原因——仅对外显子测序,就能有效地鉴定出导致一些疾病的基因解码外显子对人类基因组中的编码蛋白质部分进行的定向测序,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种稀有遗传病的起因。"这项技术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希望和前途,"地处马里兰州贝  相似文献   

17.
南部阳一郎等人的得奖无疑成为亚洲科学家获得更多诺贝尔奖的助推器,在增加信心的同时也备感任重道远.看今年物理学奖,也许我们可以得到下列几方面的启示: 1.首先,亚洲文化和智慧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或提升科研的水平,过去日本、中国、韩国、印度等国的科学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随着经济的起飞,亚洲的教育以及科技的投资会有极大的推动力.不过,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定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资.科学研究就像一棵树,树干和根就是基础研究,只有重视基础研究,树才有可能长出树叶,甚至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8.
2001年10月10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把本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科学家和一位日本科学家,他们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的84岁科学家威廉·诺尔斯、加利福尼亚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60岁科学家巴里·沙普利斯、日本名古屋大学的63岁化学教授野依良治。诺尔斯与野依良治因“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分享奖金的一半,沙普利斯因“水性催化氧化反应研究”获得奖金的另一半。3位获奖者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其成果  相似文献   

19.
2010年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Richard F. Heck,日本科学家Ei ichi Negishi和Akira Suzuki。这三名科学家是因为在有机合成领域中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方面的卓越研究而获奖。它为化学家提供了一款精致的工具来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这一成果广泛应用于制药、电子工业和先进材料等领域。笔者对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领域作了粗浅的介绍,以期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20.
1981年5月号日本《自然杂志》曾以黑体字标题刊出了一篇题为《中国人首先发现超高速兴奋传导——在对虾巨大纤维上的发现》的文章。作者渡边教授是日本著名神经生理学家,现为日本的生理学研究所神经细胞生理研究室主任。作者高度评价了我国生理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