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8 毫秒
1.
题 目 作者 期 页包覆镍膜的银粒子过热与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及实验研究…………徐枫亭 钟 健 金朝晖卢 柯 1 1HcP—Bcc相变不变线及其晶体学特征…………………………………………肖晓玲罗承萍 刘江文 l 8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层阻尼功能研究………………………………一张小农吴人洁 李小璀Z.x.Guo l 14对位取代苯乙烯吡啶衍生物分子内电荷转移与双光子吸收效应关系的研究………………………………… …………………·王筱梅周玉芳 王 春 蒋宛莉 赵 显 刘志强 蒋民华 孙真荣 丁良恩 l 20激光层裂法定量测定薄膜界面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中尘埃粒子对电磁波的吸收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Mie-Debye散射模型研究了等离子体中的尘埃粒子对电磁波的吸收效应. 计算了Debye散射场的无旋分量及由它引起的入射电磁波的能量损耗. 结果表明: 温度越低, 等离子体密度越高, Debye散射场的无旋分量产生的吸收截面越大; 对于较低的频率电磁波, 尘埃等离子体的散射主要表现为Debye散射, Debye散射场中的无旋分量引起的能量吸收不可忽略, 它引起的吸收截面对波的传播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根据掺铒波导光放大理论和耦合器传输矩阵,建立了描述掺铒波导环形腔激光器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环形腔弯曲半径、耦合器耦合系数和掺铒离子浓度等因素对泵浦阈值和激射光输出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受到波导弯曲损耗和其他机制损耗的共同作用,存在一优化弯曲半径使得波导环形腔激光器在较低阈值泵浦功率下实现较高的斜率效率;激射光输出耦合器作为激光谐振腔损耗的一部分,其耦合系数的大小影响到激光器的特性,在耦合系数为0.2附近处可获得较高的激射光输出功率;铒离子掺杂浓度在0.85×1026m?3时具有最低的阈值泵浦功率,在不引起明显上转换效应的条件下,适当的增加铒离子浓度可以提高激射光波的输出功率.研究结果为掺铒波导环形腔激光器的设计和制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偏振非均匀性实现多波长振荡的掺铒光纤激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掺铒光纤激光器腔内的偏振非均匀性 ,实现了多波长的同时激射 .实验表明 ,改变多量子阱光波导上的偏置电流和腔内光的偏振态 ,可增强偏振烧孔效应 .室温下产生了间隔为 0 .9nm的 1 0个波长  相似文献   

5.
在微纳米尺度的机电敏感结构表面进行功能分子层修饰,通过与目标靶分子特异性结合,在表面形成Gibbs自由能的变化,由此产生的纳机械表面应力可被结构上集成的机电敏感元件转换成实时电信号输出.首先对固体表面分子层自组装产生纳机械表面应力的机制进行研究,将表面上形成的单分子层(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按作用原理在纵向(即分子层厚度方向)上分为头基、分子链和尾基三层结构分别进行了基于纳机械敏感实验的原理揭示,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一种作图法来定量评估和分析自组装分子层对表面能变化的作用.为使分子作用产生纳机械敏感效应在痕量生化分子快速检测识别中得到应用,首次将纵向分子特异性作用和相邻分子间横向作用区分开来,通过不同类型分子间作用的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如下结论:横向分子作用是产生表面应力值大小和正负(张应力或压应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分子纵向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分子层自组装有序性的调节来影响表面应力产生.在对各种横向分子作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并用实验验证了分子间氢键作用可产生最高灵敏度的纳机械敏感效应.此后介绍了特异性分子作用产生表面应力的敏感效应在生化痕量快速检测传感器的应用.采用微纳悬臂梁作为敏感效应的转换器,将表面应力转换为悬臂梁弯曲,利用集成在悬臂梁内的压阻器件进行电信号输出.通过在悬臂梁表面金薄膜上修饰巯基双层分子敏感基团,实现了对ppb量级有机磷毒害蒸气的快速检测.为实现敏感分子层长期稳定工作,针对TNT爆炸物分子检测提出并实现了在悬臂梁硅表面直接两次嫁接自组装硅烷基敏感基团,进而解决了传感器对ppt量级TNT检测的长期稳定性问题.通过对传感器电绝缘的有效处理,又实现了对1.5×10-11 mol/m L浓度链霉亲和素的生物溶液在线检测.  相似文献   

6.
利用掺铒光纤激光器腔内的偏振非均匀性,实现了多波长的同时激射,实验表明,改变多量子阱光波导上的偏置电流和腔内光的偏振态,可增强偏振烧孔效应,室温下产生了间隔为0.9nm的10个波长。  相似文献   

7.
纯引力轨道飞行器在精密导航、重力场测量以及基础科学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内编队是用于高精度地球重力场测量的纯引力轨道飞行器,其中内卫星干扰力抑制是决定测量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辐射计效应和残余气体阻尼都是内卫星受到的气体分子干扰力,通过分析两者的作用机理,建立了内卫星辐射计效应和残余气体阻尼的耦合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内卫星受到的实际气体分子作用力,仿真结果证明辐射计效应和残余气体阻尼的耦合值随内卫星运动速度线性增加.通过分析可知,该耦合值与腔体平均压力和内卫星最大截面积成正比,与腔体平均温度的平方根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5种浓度下系列不同OH^-根含量的掺铒碲酸盐玻璃样品,测试了样品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了在不同通氧除水时间下玻璃的红外吸收系数变化情况.测试了样品的吸收光谱,利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不同铒掺杂浓度和OH^-根含量样品的光谱参量Ωi(i=2,4,6).根据McCumber理论计算了铒离子在1532nm处的吸收截面和Er^3+:^4I13/2→^4I15/2跃迁峰值发射截面.测试了样品中Er^3+:^4I13/2→^4I15/2跃迁对应的荧光光谱和^4I13/2能级荧光寿命,讨论了OH^-根对不同铒掺杂浓度下碲酸盐玻璃光谱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OH^-根仅对荧光寿命和荧光峰值强度存在影响,在Er2O3浓度小于1.0mol%时,OH^-根是发生荧光猝灭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高于这一浓度后Er^3+离子本身的能量转移对荧光猝灭起主要作用.而OH^-根对其他光谱性质(荧光半高宽、吸收光谱、受激发射截面等)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实验研究了利用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LSPR)效应增强太阳能光热转换的可行性.采用光化学浸渍方法制备了一种TiO2/Ag复合结构纳米粒子.将这些纳米粒子分散于水中,超声振荡形成TiO2/Ag纳米流体,对其光热转换性能开展实验研究,分析纳米流体的浓度对光热转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添加纳米粒子的纯水相比,等离激元粒子组成的纳米流体的光热转换性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中三重态激子参与的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磁场效应的变化规律,揭示复杂环境下OLEDs的性能变化规律,本文在具有较高三重态激子能量的磷光材料m CP中掺入单重态与三重态激子能量共振(ES≈2ET)的荧光染料Rubrene,制备了Rubrene掺杂型的OLEDs.实验发现,掺杂器件的电致发光磁场效应(MEL)表现出了复杂变化,且MEL的低场(B≤5 m T)和高场(5 m T≤B≤500 m T)部分随着掺杂浓度的改变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MEL曲线可归结为掺杂体系内超精细相互作用、单重态激子裂变和三重态-三重态激子淬灭三种微观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直接产生荧光的三重态激子,可以通过一些自旋混合过程,改变单重态激子的比例,从而对器件发光产生重要影响.器件的工作温度和注入电流密度对磁场效应的影响进一步证实了本研究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上分析了超短激光脉冲在二阶非线性晶体中光整流效应产生THz辐射的过程,讨论了影响激光能量转换为THz辐射能量的效率的各种因素;入射激光脉冲宽度对转换效率影响非常大.对于一般二阶非线性晶体,当晶体厚度等于相干长度Lc时,光对THz的转换效率最高.对于周期性极化的非线性晶体,在忽略介质吸收的情况下,转换效率与介质厚度成正比.考虑介质对THz的吸收,晶体的有效长度Leff=0.63/α,再增大晶体长度,转化效率将没有明显增加,并最终趋于常数.  相似文献   

12.
Sr Bi4Ti4O15是一种具有高居里温度(Tc)、高机械品质因数和大电阻率的铋层状结构铁电、压电多功能材料,通过掺入稀土离子的手段,可使其具有上转换发光的特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电学性能.在本文中,同时将Ho3+和Yb3+对A位的Bi进行取代,其中Ho3+的取代量为0.06 mol-1,Yb3+的取代范围为0≤x≤0.3,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Sr Bi3.94-xHo0.06YbxTi4O15陶瓷.主要通过控制Ho3+离子的量不变,调节Yb3+离子的浓度来研究不同稀土离子掺杂量对Sr Bi4Ti4O15陶瓷的形貌、上转换发光特性、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在使用980 nm的红外激光器对Sr Bi3.94-xHo0.06YbxTi4O15陶瓷进行激发下,从上转换发光图谱中可以观察到三个峰,分别为峰位在547 nm附近较强的绿色发光、659附近以及759 nm处的较弱的红色发光.同时可以看到,随着Yb3+浓度的增加,绿色上转换发光的强度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且当Yb3+取代量为x=0.15时,绿色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通过研究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光功率的关系得到,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在研究Sr Bi3.79Ho0.06Yb0.15Ti4O15样品上转换发光与温度的关系时,可以观测到随着温度的增加,547 nm处的绿色上转换发光和659 nm处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的强度均随之减弱,且I659 nm与I547 nm的荧光强度比与温度存在线性关系,利用这种温度与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关系,可将Sr Bi3.94-xHo0.06YbxTi4O15陶瓷应用于光学温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13.
在内编队系统中,内卫星在外卫星的封闭腔体内自由飞行,其轨道是纯引力轨道.由于腔体内温度的不均匀和内卫星与腔体的相对运动,腔体内的残余气体对内卫星产生干扰作用.本文基于自由分子流理论推导了残余气体分子对内卫星的干扰作用表达式,包含了辐射计效应、气体阻尼作用.同时,对腔体和内卫星构成的系统进行传热分析,得到了腔体内壁和内卫星表面的温度分布;对内编队保持控制进行仿真,得到了内卫星的相对运动速度.根据较为真实的温度分布和相对运动速度,计算了内卫星受到的残余气体作用力.计算结果表明,在内编队当前设计下,辐射计效应量级为1011ms2,气体阻尼量级为1015ms2,残余气体的干扰作用主要表现为辐射计效应.  相似文献   

14.
酸雨对植物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综述了当前从种群和群落自然生态系统水平上、个体水平上、细胞水平上、生理生化水平上对酸雨对植物的影响研究,指出在分子遗传水平上研究酸雨生态效应及机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β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微电池具有体积小、工作稳定性好、寿命长、能量密度高、抗干扰性强等优点,逐渐成为微能源研究的方向.本文以半导体物理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宽禁带半导体材料GaN和放射性同位素^147Pm的同位素微电池最优化设计方案.引入对同位素源自吸收效应的考量,通过蒙特卡罗程序MCNP模拟计算β粒子在半导体材料中的输运过程,对同位素源与半导体材料的最优化厚度,半导体材料PN结结深、耗尽区厚度、掺杂浓度,以及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及收集情况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的β辐射伏特效应同位素微电池最优化设计方案可实现:^147Pm单次衰变在能量转换单元中沉积的能量为28.2keV;同位素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为1.636μA/cm^2,开路电压为3.16V,能量转化率为13.4%.  相似文献   

16.
在(0001)蓝宝石衬底上外延生长了InGaN长周期多量子阱激光器结构. 三轴晶X射线衍射测量显示该多量子阱结构质量优良. 用该外延片制作了脊形波导GaN激光器, 激光器的腔面为GaN的自然解理面. 室温, 电脉冲注入, 激光器可实现激射. 阈值电流密度为3.3 kA/cm2, 特征温度为145 K.  相似文献   

17.
离子选择性输运导致的离子浓差极化(ion concentration polarization, ICP)现象与微纳流控技术的结合为生物分子检测、离子分离和海水淡化等许多领域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也为传统ICP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本文首先对ICP现象做简要介绍,对理论和仿真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介绍第二类电渗流的产生机理及其对超限定电流的决定作用.然后,对微纳通道系统,特别是哑铃型和H型微纳通道系统中的ICP现象进行解释,对基于ICP效应的带电分子富集、海水脱盐、整流等应用系统进行概述,着重介绍带电分子富集方面最新的仿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使用Enskog模拟Monte Carlo法(ESMC)对稠密气体在微纳通道内的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模拟, 并与直接模拟Monte Carlo法(DSMC)和一致性Boltzmann算法(CBA)所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 对微纳通道内稠密气体流动和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当气体密度较大时, 稠密气体效应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不可忽略, 这种效应使得通道内壁面阻力系数减小, 且壁面换热特性也与不考虑稠密气体效应时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用PECVD方法, 以固定的甲烷硅烷气体流量比([CH4]/[SiH4] = 1.2)和不同的氢稀释比(RH = [H2]/[CH4+SiH4] = 12, 22, 33, 102和135)制备了一系列的氢化非晶硅碳合金(a-SiC:H)薄膜. 运用紫外-可见光透射谱(UV-VIS)、红外吸收谱(IR)、Raman谱以及光荧光发射谱(PL)测量研究了氢稀释和高温退火对薄膜生长和光学特性的影响. 实验发现氢稀释使薄膜光学带隙展宽(从1.92到2.15 eV). 高氢稀释条件下制备的薄膜经过1250℃退火后在室温下观察到可见光发光峰, 峰位位于2.1 eV. 结合Raman谱分析, 认为发光峰源于纳米硅的量子限制效应, 纳米硅被Si-C和Si-O限制.  相似文献   

20.
目前,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电子探针(EPMA)、X射线衍射分析仪(XR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 MS)、X射线荧光光谱(XRF)等技术都已运用于铝土矿的矿物分析及化学成分测定.这些现代分析方法的使用为铝土矿的地质研究提供了更准确和快速的技术支持.本文较详细归纳总结了铝土矿分析技术以及其在地质研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