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经》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卫风·淇奥》堪称是刻画君子形象的较好的代表诗篇。本文即从《卫风·淇奥》的内容入手,来探讨周人心目中的理想君子形象。  相似文献   

2.
论《邶风·简兮》为祭祖祈雨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邶风·简兮》是一首祭祀殷商先祖以祈雨的诗。从地理角度而言,邶为殷商故地;从文本分析出发,《邶风·简兮》中写的“万舞”是殷商族的传统祭祀求雨乐舞,“西方美人”之语则显示了殷人对自己族系先祖的怀念。  相似文献   

3.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相似文献   

4.
关于《诗经·卫风·氓》中"氓"的解释及"氓"的身份,历来众说纷纭,影响到对全诗内容的理解。经考辨,"氓"是一个政治地位很低的阶层,诗中的婚姻是一桩"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  相似文献   

5.
本以《诗经》风、雅中的几篇“弃妇诗”为例,对《诗经》中的“弃妇”形象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卫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中一颗小小的珍珠,在《诗经》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卫风》文本的解读,论述《卫风》在题材、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氓之蚩蚩”这句诗,是《诗经·卫风·氓》的首章首句。《毛传》训曰:“氓,民也。蚩蚩,敦厚之貌。”朱熹在其《诗集传》注云:“氓,民也。盖男子而不知其谁何之称也。蚩蚩,无知之貌,盖怨而鄙之也。”马瑞辰在其《传笺通释》中云:“蚩蚩,痴味之貌。”《韩诗》释蚩蚩为“意态和悦貌”。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此书注云:蚩蚩,忠厚的样子。”余冠英先生在其《诗经选》中注释曰:“蚩蚩,同嗤嗤,戏笑貌。”总之,以上这些解释,均是我国古今著名的学者对“氓之蚩蚩”诗句所作的解释。我认为这些解释并非符合诗句原意,故写此文探讨。《氓》是古今学者共同承认的弃妇诗。此诗是以一个被遗弃的妇女自述的口吻,倾述她被  相似文献   

8.
《诗经·氓》是我国古代一首著名的叙事诗。诗中描写了一位姑娘同氓结识,受氓诱骗而结合,直至感情破裂被遗弃的生活片断,从而表达了我国古代妇女在婚姻上受压迫,受伤害这一主题。诗中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感人。诗歌是从两人热恋场面的描写开始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氓表面看起来是一位淳朴质厚的人,他带着布匹来交换蚕丝。这样一位既憨厚老实,又聪明勤劳的青年,怎能不让姑娘动心呢?其实,氓又是一位很有心计的人,他并不是真心来换丝的,而是来和姑娘商量结婚大事的。由于两人从小就认识,(“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彼此还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9.
《诗经》邶、廓、卫婚恋诗数量很多,其中一个非常显著的特色就是多弃妇诗。这些弃妇诗中,一方面保留了该地区地域文化中婚姻恋爱较为自由的习俗;另一方面,又受周礼的影响,提出婚姻应受到家庭和社会规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 ,关于《诗经·氓》的主题说法不一 ,总结归纳 ,大致有以下三种 :刺时说———刺淫氵失 ;宣扬媒妁制度 ;弃妇说。我认为原诗本义只不过是一个妇女叙述了自己的婚姻感情经历 ,表现了一个女子从爱到决 ,从顺从到自强的思想转变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探讨孟浩然诗歌“清”的特色和形成原因,通过对其诗歌“清”之蕴涵和意象、意境的分析,以马克思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理论观照,认为孟浩然诗歌“清”是其对隐逸生活长期向往之清高思想情感的表现,而此思想情感主要受其出身经历、家乡地理历史背景和儒、道、释之超脱世俗的思想以及仰慕陶渊明和魏晋风流等的影响形成.  相似文献   

12.
荀子诗论之审美意蕴阐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荀子》一书,其引《诗》、用《诗》及论《诗》之处彰显了荀子的基本诗学观点。本文采用文学接受之审美属性的美学角度,泛采前辈之长,论述荀子引《诗》、用《诗》、论《诗》所体现出来的美学意蕴,以期阐发荀子诗论的独特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皎然的诗歌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皎然诗歌里“高”的诗学观,并对其释道圆融的诗学美学观作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4.
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全宋诗》及大象出版社《全宋诗订补》二书,搜罗广泛,然因宋朝诗歌迄未编成全集,尚有遗珠。现录一二,求正通人。  相似文献   

15.
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诗风及其对宋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题诗”的“沉博绝丽”风格在李商隐诗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李商隐诗歌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和独特价值。李商隐“无题诗”对宋诗有显著影响,即对宋诗总体艺术追求方向的影响,以及在西昆体、王安石、黄庭坚诗歌创作中的表现。李商隐无题诗诗风在宋诗风格形成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盛唐“王孟”并称,号称山水诗派,但二者山水诗创作意境风格却迥然有别。王诗于山水自然澄心静观,超然物外,以禅入诗,故而禅意盎然;孟诗以山水自然体情写志,以“我”入诗,清新淡远又壮逸浑厚。此当源于二人不同的人生履历及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7.
孟浩然与陶渊明在志趣、追求上有很多的契合和相通之处,他继承了陶渊明田园诗的文化传统,又有所创新。孟浩然虽然不能像陶渊明那样自觉自愿地归隐,亲自躬耕田野,与农民的情感融为一体,但他带着盛唐人体味人生、欣赏自然的人生态度去现照景物,既重形也重意,做到了情景交融,并暗合画法,露出画意,直接开启了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歌流派。  相似文献   

18.
《白石道人诗说》为姜夔的诗法著作,但也可看成是其词论之作。从布置、精思、创新、对偶、用典、措辞和格意七个方面来看,《白石道人诗说》对白石词创作有很大影响。这种以“诗法入词”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姜夔词的独特风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咏史诗可以归纳为感史诗、述史诗和议史诗这三种主要类型,各自有其不同的历史阐释方式。感史诗更多依赖直观感悟的方式去理解历史、咏叹历史,侧重对历史的整体渲染和直觉判断;述史诗主要以一种克制隐忍的目光来捕捉历史、剪辑历史,委婉地传达诗人的复杂历史情绪;议史诗主要以理性思辨的方式来剖析历史、解读历史,惯于对具体的历史细节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反思。这三种咏史诗的历史阐释方式彼此相互纠结缠绕,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历史的复杂情绪和在历史观念上的矛盾与思想冲突,即在历史认知观上的"历史可知观"和"历史不可知观"的矛盾、在历史范畴观上的"历史有限观"和"历史无穷观"的争议、在历史本质观上的"史理本质观"和"史情本质观"的分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