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丽格海棠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不同接种模式和培养方式对丽格海棠组培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格海棠叶片诱导分化培养时,叶片反放的接种模式优于叶片正放;丽格海棠丛生芽增殖培养时,液体培养,尤其是丛生芽前期增殖时采用液体旋转培养效果优于固体培养.此结果对丽格海棠组培快繁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莲叶海棠幼叶为材料,材料经表面消毒接种于诱导培养基上,27d左右外植体表面出现不定芽,经继代培养可获大量不定芽,不定芽在壮苗培养基上培养45d转至生根培养基中40d后长出完整根系,再生植株炼苗后转移至砂基中进行培养,移栽成活率为90%。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虎斑海棠叶片为外植体,探讨了生长调节物质对外植体诱导分化、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 (6-BA)1 mg/L NAA0.2 mg/L和MS (6-BA)2 mg/L NAA0.2 mg/L是虎斑海棠离体叶片不定芽产生的适宜培养基,在MS NAA0.5 mg/L上的生根率达90%,长成完整的再生植株,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以MS为基本培养基,通过不同的激素浓度配比试验对丽格海棠丛生芽的形成、继代培养及根的诱导条件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以丽格海棠的叶片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NAA0.5 mg·L-1+6 BA1.0 mg·L-1,30 mg·L-1蔗糖、8 mg·L-1琼脂、pH5.8的培养基,在温度为25℃左右,光照20001 x、12h的培养条件下可以较快较多的促进丽格海棠叶片产生不定芽,芽丛不断分化、增殖,可经多次继代转接产生幼芽.幼芽生长后,可转接到生根培养基1/2MS+NAA1.0 mg·L-1诱导生根产生试管苗.  相似文献   

5.
肝片吸虫抗原基因转基因苜蓿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用直接转化法,将构建有肝片吸虫保护性抗原基因FH3的植物表达载体pBI121-FH3,导入感受态的根瘤农杆菌EHA105;以重组的根瘤农杆菌为介导,用叶盘法转化苜蓿外植体,筛选得到抗Kan转化外植体;抗性外植体通过诱导丛生芽和诱导生根,再生出完整植株,提出植株总DNA进行Southern blot,结果表明,FH3基因已经整合入苜蓿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6.
斑叶竹节海棠的离体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报道了斑叶竹节海棠的离体快速繁殖实验及结果。以斑叶竹节海棠的叶片为外植体,在含有不同浓度配比的6-BA和NAA的MS培养基上诱导生芽,其中以0.4mg/L6-BA和0.2mg/L NAA的配比为最佳,生芽率达94%。以此培养基为增殖培养基成苗。当苗长至3 ̄4cm时,切下苗在1/2MS或1/2MS+0.1mg/L IAA的培养基上生根,获得了再生植株并移载成活,成活率达90%。在增殖和生根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以西府海棠果和玫瑰香葡萄为原料,通过调配海棠果与葡萄比例、酵母添加量、酵母酶解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L9(34)正交试验,确定海棠葡萄复合果酒的最佳发酵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葡萄比例20%、酵母添加量0.2%、酵母酶解时间3 d为最佳发酵工艺。实验所获海棠葡萄复合果酒透明澄清、酒体丰满、口味清爽、酸甜清新、风格独特,具有西府海棠和玫瑰香葡萄两种水果特有的果香酒香味。  相似文献   

8.
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丽格海棠的茎状、叶柄、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最佳培养基:(1)诱导培养基MS+6-BA4.0mg/L(单位下同)+IBA1.0;(2)增殖培养基MS+6-BA0.5+IAA0.2;(3)生根培养基MS+NAA0.2.生根壮苗培养50d左右,经移栽,成活率达92%左右。  相似文献   

9.
以东北地区软枣猕猴桃不同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结果发现,以幼茎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到75% .从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上继续进行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0.
湖北贝母组织培养中外植体选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湖北贝母的组织培养的快繁系数,研究了外植体来源和取材时间对湖北贝母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湖北贝母愈伤组织的诱导以出苗期诱导效果最好,鳞茎的诱导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贴梗海棠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秀云  张仙云  马杰 《河南科学》2009,27(2):175-177
对贴梗海棠的外植体进行了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体系研究.结果表明,带芽茎段为最适外植体;诱导芽的最适培养基为Ms+6-BA1.0mg/L+NAA0.2mg/L芽生长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2mg/L;在1/2MS+NAA0.3mg/L培养基上,生根率为90%.  相似文献   

12.
花生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成熟花生种子的上、下胚轴和叶片外植体为对象,在离体培养下,考察几种外植体再生能力的差异并对其作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外植体均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并能够进一步再生出幼苗,但不同外植体的再生能力有所差异,其再生能力大小依次为:上胚轴>叶片>下胚轴,培养基的差异对外植体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起决定性作用,不同预培养时间对愈伤诱导及再生也有影响,总的来看是预培养时间短的外植体要好于预培养时间长的外植体.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阳光玫瑰"葡萄嫩茎组织培养体系,以其嫩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灭菌时间的确定,初代培养基、继代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及抗褐化培养,以期为后续进行种苗脱毒及生产种植提供技术基础.结果表明:嫩茎用0.1%HgCl_2灭菌9 min为最佳处理时间,萌芽率达到最大,外植体无污染无死亡;MS+1.0 mg/L KT+0.1 mg/L NAA是嫩芽茎段芽分化最适宜的培养基,萌芽率达93.3%,平均诱导2个芽;通过添加PVP有良好的抗褐化效果,以2.0 mg/L浓度为适宜;继代培养则筛选出MS+1.5 mg/L KT+0.1 mg/L IAA为无菌芽增殖分化较好的培养基;生根诱导以0.3 mg/L NAA为好.  相似文献   

14.
黄瓜子叶节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以黄瓜子叶节为外植体,设置了不同激素浓度,直接诱导出不定芽,建立了黄瓜的离体再生体系.结果表明,最佳芽诱导培养基为MS+BA 1.0 mg/L+IAA 0.1 mg/L+ABA 1.0 mg/L+AgNO3 2.0 mg/L,平均每外植体可诱导出2.9个芽;最佳芽伸长培养基为MS+KT 0.5 mg/L;1/2 MS最适于黄瓜的生根.  相似文献   

15.
李真  梅忠  胡蕾 《科技信息》2012,(5):39-39,41
为研究曼地亚红豆杉愈伤组织的诱导最佳条件,以新生嫩茎为外植体筛选最佳的灭菌方案,以新生的幼茎和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出诱导愈伤组织适宜的外植体和最佳的激素配比。结果表明:75%酒精处理30s+0.1%HgC12处理12min灭菌效果最好;幼茎比叶片更适合愈伤组织诱导,在MS基础上,最佳的幼茎愈伤组织诱导激素配比为0.3mg.L-16-BA、1.0mg.L-1NAA、3.0mg.L-12,4-D,此时诱导率达到93.3%,愈伤组织生长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以花生成熟胚的上胚轴和胚叶为外植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Bt和CpTI双基因,在共培养基和诱导培养基中加入TDZ诱导不定芽和体细胞胚,实验证明,TDZ有明显促进花生外植体分化的作用,当诱导培养基组成为TDZ0.3mg/L NAA 0.4mg/L,诱导时间为28d,分化培养基为MS时采用TDZ发胚培养基萌发的轴外植体分化率最高,可达73%,GUS基因阳性率3.5%,当诱导培养基组成的TDZ0.2mg/L NAA0.4mg/L,诱导时间为21d,分化培养基为MS时水萌发种胚叶外植体分化率最高,达56%,GUS基因阳性率2.5%。  相似文献   

17.
软枣猕猴桃体细胞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地区软枣猕猴桃不同外植体进行诱导培养和继代培养,结果发现,以幼茎作为外植体愈伤组织导率最高,达到75%,从诱导出的愈伤组织上继续进行分化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薄荷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因素。以薄荷茎段为外植体,研究培养基、激素水平对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培养的影响;以叶片为外植体,探讨叶片的愈伤组织诱导;以茎段、叶片和叶柄为外植体材料,比较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实验结果表明:MS比1/2 MS、B5培养基更适于茎段的诱导培养,诱导率达80%;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率为100%,以MS+1.0 mg/L BA+0.1 mg/L KT+0.5 mg/L NAA为最佳诱导培养基;幼叶是不同外植体中诱导效果最好的,以MS+0.5 mg/L BA+0.1 mg/L NAA为最佳诱导培养基。  相似文献   

19.
以玫瑰茄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为受体材料,农杆菌LBA4404和EHAl05为供体菌株,对玫瑰茄细胞外植体遗传转化的基本条件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高效的玫瑰茄细胞遗传转化体系.利用这一转化体系获得了2个稳定表达新霉素磷酸转移酶活性的玫瑰茄转化细胞系.β-葡萄糖苷酸酶活性的组织化学检测和PCR扩增鉴定的结果表明,外植体总转化率达29.4%.试验结果还显示农杆菌LBA4404菌株较适合玫瑰茄外植体的转化,转化时不需添加乙酰丁香酮.  相似文献   

20.
以玫瑰新品种“17号”带芽的幼嫩茎段为外植体,采用添加不同生长激素的MS培养基,对其进行组织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玫瑰茎段在MS+BA2.5mg/L+NAA0.2mg/L培养基上能很好地诱导芽形成,诱导率90%以上;在继代培养基MS+BA3mg/L+NAA0.1mg/L中增殖系数较高,为4;生根培基为1/2MS+NAA0.5mg/L;将生根瓶苗炼苗1周,移植至蛭石中,经过1~2个月的管理,即可定植于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