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类很引入注目的题材,即关于洞窟的传说,如《搜神后记》的“桃花源”、“袁相根硕”,《幽明录》的“刘晨阮肇”、“黄原”等等。研究这类传说的产生演化及其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颇能发现一些小说发展史上有意义的问题。小说中的洞窟传说,以西汉刘向的《列仙传》为早。《邗子传》载: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约有半数,篇后作者都来一个“异史氏曰”,发一通议论,这在小说创作上,似乎是蒲松龄的一个创造。其实,这是学太史公的,表示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历史,只不过是写有别于正史的“异史”。蒲松龄对太史公大概是很敬慕的,他不仅“写《聊斋》用的是《史记》笔法,与《史记》有相同处,也有发展”,使《聊斋》具有记传体性质;而且仿效司马迁所总结的“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  相似文献   

3.
国内研究哈代,注意力多集中在“性格和环境小说”方面,尤其聚焦于《德伯家的苔丝》(下称《苔丝》)与《无名的裘德》(下称《裘德》)两部小说上。这很自然,因为哈代以小说名世,虽然作为诗人和戏剧家,哈代也是出色的;而“性格和环境小说”,在哈代的全部小说创作中,无论是认识价值,还是审美价值,成就都是最高的;《苔丝》与《裘德》在“性格和环境小说中”中,又处于“金字塔塔尖”的地位。有人曾严格地称,哈代的所有小说,只有《苔丝》与《裘德》堪称批判现实主义作品。  相似文献   

4.
《民国十年日记》是“五四”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王统照的“生活实录”,已经过去80多年了。这部《日记》的第一部分,忠实记录了王统照在新婚后不久,与玉妹一见钟情,在婚姻与爱情之间,演绎了一场痛心疾首的人间悲剧。就作品看,淋漓尽致地记录下自己的相思之苦,声泪俱下的控拆了命运的残忍冷酷,其情之真挚而婉约,其文之美妙而凄惨,在哀情小说中绝无愧色;另外,“这部日记也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发掘出的极少数活生生的历史见证之一”(王立诚),也记录了文学研究会的社会交往和活动,是很有社会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王统照的《春雨之夜》倡导爱与美的主张,可以在这里得到诠释。  相似文献   

5.
曾朴的小说《孽海花》,当一九○五年初版问世时,曾轰动一时,一二年内,竟“再版至十五次,行消不下五万部。”被时人誉为当时小说中的“巨擘。”对此,连作者也深感意外,禁不住得意地惊呼:“这书实在是个幸运儿”!其后,《孽海花》的评论者,也大多肯定作品积极的思想倾向,强调小说反映了民主主义思想,指出它“不仅昭示了清社崩溃的必然,也是革命必然成功的信号。”但也有少数评论者针锋相对地指出:“作品主要还是带着改良主义的政治倾向”,“严格地讲,把它称作谴责小说都很勉强”,特别是对一九二七年的修改本,他们否定得就更  相似文献   

6.
于右任1914年所作《与友人过天安门)诗中有句:“肠断词人认马缨。”一时间,天下皆是肠断人、伤心人。研究者已经探讨了进入民国以后小说繁荣或曰泛滥的种种原因,而有些作者因肠断伤心写小说至少是一个重要原因。徐枕亚在《小说丛报》发刊词中写道:“嗟嗟,江山献媚,狮梦重酣;笔墨劳形,蚕丝自绕。冷雨凄风之夜,鬼唱新声;落花飞架之天,人温旧泪。如意事何来八九,春梦如痕;伤心人还有二三,劫灰共泻。”胡韫玉在《与柳亚子书》(《南社》12集)中描述了自己从“哭”到“悲欢俱不自知”,到寄哭笑无端的感受于小说的心理过程:“盈天塞地,悉是可哭之事,将从何处哭起也。……我辈生当今日,除饮酒外不复有事业,除作裨官书外不复有文章。”在凭吊“过去”的时代氛围中,小说成为肠断伤心的寄托。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年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小说单元节选了冯梦龙的小说《灌园叟晚逢仙女》,课文的“自读提示”第一段这样提示: 我国的白话小说始于唐代,但现在所能见列的最早的白话小说,则是宋代的“话本”——说书人讲述故事的底本。冯梦龙编订的《古今小说》(即“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保存了不少宋、元“话本”,但也有不少明人的“拟话本”,即文人模拟“话本”的故事形式所编写的作品。《灌园叟晚逢仙女》一般被公认为明人的作品。 这段文学知识提示了四个知识要点:(1)白话小说的产生时代;(2)什么是“话本”和“拟活本”;(3)冯梦龙编订的“三言”是哪三本小说的总称;(4)肯定了《灌园叟晚逢仙  相似文献   

8.
正杨老师:同学们,学了课文《春雨的色彩》之后,你知道春雨是什么颜色的吗?王志强:我知道春雨是黄色的。因为春雨让油菜花和蒲公英花变黄了。罗小敏:我发现春雨是绿色的。因为春雨让草地和柳树变绿了。  相似文献   

9.
郁达夫创作于1932年的《她是一个弱女子》(以下简称《弱女子》)在他的小说中算不上佳作。作者自己是这样评价的:“这一篇小说,大约也将变作我作品之中的最恶劣的一篇。”后来,他在《沪战中的生活》中又对创作《弱女子》的意图作了说明:“我的意思,是在造出三个意识志趣不同的女性来,如实地描写出她们所走的路径和所有的结果,好叫读者自己去选择应该走那一条路。”因此,理论界对《弱女子》的评论和研究,大多取  相似文献   

10.
《示众》写于1925年三月,收在鲁迅小说集《彷徨》中。它是鲁迅前期小说《呐喊》与《彷徨》中以写场面为主的仅见的一篇。作品通过“首善之区”一条马路上一个犯人示众的场景,刻划了一群小市民的无聊与麻木,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鲁迅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是这样介绍他自己的创作的:“在这里发表了创作的短篇小说的,是鲁迅。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孔乙己》,《药》等,陆续的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  相似文献   

11.
作家阿来小说写得很好,他的小说《尘埃落定》能获得茅盾文学奖,足以说明他是称职的作家了。他当编辑也干得不错。他曾向我约稿,使我这个编辑领教过他当编辑的厉害。后来,他当了《科幻世界》杂志的总编辑。他所在的杂志社是一个很企业化的机构,他又兼了广告、发行公司总经理,现在大家都称他为“阿总”。  相似文献   

12.
王艳文 《咸宁学院学报》2004,24(2):71-72,82
1956年,王蒙在敏锐观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写了“干预生活”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其中的刘世吾是一个冷漠、能而不为的官僚形象,林震是一个热情洋溢、敢作敢为的青年人典型,他们在生活中很具有代表性,给我们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月的江南,连绵不绝的潇潇春雨别有一番情调。远山变得朗润了,田野里的麦苗泛着新绿,河岸上的柳丝吐出了鹅黄色的叶芽。春风悄悄地带来了花讯,春雨又勾起对燕子的思念。雨中归燕,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采桑子》云:“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明代诗人明秀《过孙山人故居》也有“燕子归来寒食雨,春风开遍野棠花”的诗句,这些诗句都描绘了这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新文化伟大旗手鲁迅先生与外国文学,尤其是与俄罗期文学有着深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先生一生奉行“拿来主义”,吮吸着外国文学的丰富乳汁,开始他的文学创作道路。谈起怎样做起小说来时,他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作品。”大家印象最深,最熟悉的是他的《狂人日记》就是在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写成的。由于这两篇小说的同名,以及形式、内容的相近,因而受到国内众多评论家长期的注视,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鲁迅先生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直接师法果戈理却又比果戈理“忧愤深广得多,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慨。当人们的视角纷纷集中于这两篇同名小说的时候,我们是否可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拿来与另一位  相似文献   

15.
一、“很有些臭汗气”的文学《文学和出汗》(收入《而已集》)是鲁迅先生批判人性论的最早文章之一,它正式揭开了三十年代文艺战线上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对梁实秋之流宣扬的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战斗的序幕。文中有这样的一段话:“听说,例如英国,那小说,先前是大抵写给太太小姐们看的,其中自然是香汗多,到十九世纪后半,受了俄国文学的影响,就很有些臭汗气了。”这里,英国“很有些臭汗气”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在濒临死亡的前夕,曾“放低了声音,极秘密的切切的”问“我”:“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这就激发了“我”的感慨,“我”想:”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却疑惑了,——或者不如说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无……。”  相似文献   

17.
被严文井同志称为“一个奇才”(《给王蒙的信》)的高晓声,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以《李顺大造屋》、《“漏斗户”主》、《陈奂生上城》等短篇力作,开始奠定他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类作品,取材于江南农村,十分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民生活命运的重大转折,成为高晓声作品在思想艺术上走向成熟的突出标志。然而,我们认为,他的另一类作品,例如《鱼钓》、《山中》等也不可忽视。因为这类小说不但说明了作者在开拓文学作品的题材领域方面所作的努力,而且写得那样得心应手,富有特色,很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一番。  相似文献   

18.
奸情小说是指那些以描写男女主人公通过奸计等手段,勾引女性,以达到与之淫乱、成就奸情之目的为主要情节的小说。中国古代奸情小说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许多因素对它产生过影响和作用,其中《水浒传》有关奸情情节的描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该书对中国古代奸情小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奸情构成过程中担当“拉皮条”的第三者出现;二是奸情情节描写的三阶段结构布局;三是奸情描写中关于“捱光”的说教内容。《水浒传》正是从上述三方面为中国古代奸情小说奠定了最基本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19.
1995年,张伟先后推出了两部长篇小说:《柏慧》和《家族》,成为人们持续关注的焦点。这两部小说的内在联系是显而易见的,无论从故事和人物分析;还是做主题学和技术层面研究,都看得出二者出于同一创作元胎,甚至可以说,两部书实为一部书。事情似乎是这样:张炜创作《家族》已数年之久,在接近完成之时,文艺界展开了“人文精神”讨论,这正是他在《家族》中要执意探讨的问题。他很想立即发表它,以对讨论中的否派意见做出回答。可他又太珍爱这部书了,不愿匆忙出手,于是就暂停《家族》的写作,抽出两个月时间,一气呵成,赶写了《柏慧》并率先发表。因此,《柏慧》可看作张炜参加“人文精神”讨论的一个发言,是《家族》的副产品。派生物和先声,又是一个“急就章”。它的草率是显然的,它甚至不是一个自足的文本。基于这一认识,我们的评论把它们合二为一。  相似文献   

20.
艾特玛托夫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除给读者提供了现实的人的世界和奇异的幻化世界外,还描画出一个鲜活的动物世界。这个世界里的各色成员,在艾氏艺术殿堂中,占着很显著很重要的地位,而且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本文将以《永别了,古利萨雷!》、《白轮船》、《花狗崖》、《一日长于百年》和《断头台》五部小说为主进行论述,并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动物形象作随机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