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看不见的人》是美国自二战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之一。结合作品本身,从叙述学的角度去探讨作品,可以揭示作品内在结构的独到之处:第一人称叙述、人物思想的不同表达方式、叙述者与叙述接受者的关系等叙事策略的应用,将主人公寻求自身身份认同的主题逐步展现出来,从而使小说成为一部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霍建起 《世界博览》2023,(20):48-51
<正>滕老师岿然伫立山顶,风吹拂着他的身影,深情的双眸凝视远方,雾霭中的他慢慢转身隐入大山那边。2023年9月13日,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主演滕汝骏老师静静地告别了我们,告别了喜欢他的观众。虽然他已经许多年没有出现在银幕上,但突如其来的新闻头条下,人们留下了无数真切的留言:“很卓越的演员,在《那山那人那狗》中饰演乡邮员父亲,每次看都会想到自己的父亲,质朴的感情,让人感同身受。”“那山依旧在,那人却悄悄走了,抹不去的回忆,忘不掉的经典……”这些大家的心声,也让我快速闪回到当年拍摄这部电影的日日夜夜,滕老师的音容笑貌瞬间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3.
《那山那人那狗》获一九八三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后,评论界有人说一九五三年出生的作者彭见明,“善于渲染气氛,烘托意境”,“长于用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瞬麦情表现人物内心的情致、思绪的流动和感情世界的细微变化。”有人说他善于从普通人身上发掘“博大的感情,博大的灵魂和博大的性格”,“长于从平凡中发现伟大,从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打破了传统的写法,在叙述人的设置上,将单一的、集体化的小说叙述人,发展成为一个多元的、多层次的、个性化的、立体化的系统,其独具匠心的叙述人设置艺术,可概括为四点:“说书人”、“曹雪芹”、“石头”之间的相互置换、交叉叠合与各有侧重;“二度叙述人”之间的相互印证、相互指涉和相互渲染;“石头自叙”向说书人和“人物视角”浓淡相宜的转换;叙述人在叙述时又不断被叙述,构成最可靠和最不可靠叙述的双重声音。当《红楼梦》叙述的主旋律响起的时候,不同和声构成的多声部、立体声的乐章,使小说摇曳多姿,意味盎然。  相似文献   

5.
从1905年出品的第一部<定军山>开始,国产电影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出现了许多独具风格的电影大师.中国当代著名电影导演霍建起的电影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风格与特征,他的代表作<那人那山那狗>、<暖>等,全面细致地体现了民族化的创作风格,对中国艺术电影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班维尔在其小说《海》中运用不可靠叙述这一强有力的叙事策略探讨了死亡、记忆、创伤、表达及自我这些深刻的主题。首先明确了小说主角兼叙述者莫顿的不可靠叙述者的身份,分析其叙述在“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及“知识/感知”三个维度上的偏离;接着通过分析小说中三个明显的不可靠叙述的叙事特征,即第一人称叙事、创伤叙事和写画来具体探讨小说的不可靠叙述的呈现;最后指出班维尔通过不可靠叙述这一叙事策略,质疑了记忆的客观性、语言表达的可靠性和自我身份的确定性,并通过不断的质疑和解疑最终完成了主角自我身份的建构。此外,通过不可靠叙述,作者还邀请读者积极地参与到文本互动当中,增强了小说的文学张力并鼓励他们思考自己的主观性如何影响自己对世界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夏洛特·P·吉尔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女权主义者兼作家。在她的短篇小说《黄色糊墙纸》中,吉尔曼放弃了传统的叙述模式,从第一人称经验视角切入,以环境作为女性地位的象征,通过对女性经验的拟态模仿,颠覆了男性话语模式,创立了一种全新的叙述策略,为20世纪的女性写作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8.
美国当代著名非裔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短篇小说《宣叙》通过白人特怀拉的叙述,讲述了残疾黑人玛吉遭受种族和性别歧视的残酷事实。本文着重分析特怀拉第一人称叙述的不可靠性,旨在揭示不可靠叙述的文本功能及与小说主题传达的微妙关联。  相似文献   

9.
吴组缃小说多选择第一人称叙述,通过"我"的多重角色,变换叙述视角展开文本叙事,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和可信度.以冷静但不冷漠的叙述模式展现客观现实,尤其是技法圆熟的速写,更是借"缩影"来显示社会生活的全貌,形成其小说精确、细密,又蕴涵巨大情绪力量的叙事风格,让读者领略文本更深层次的蕴意.  相似文献   

10.
耿新 《科技信息》2011,(3):137-138
1956年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促使大批文学作品出现。而1986年实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文学转型的肇始。本文拟从1956年与1986年两个年份的《人民文学》杂志入手,通过对小说的研究,浅析中国当代小说叙述视点的变迁及其揭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康拉德在经典长篇小说《诺斯托罗莫》中运用复杂多变的叙述声音,给小说带来了丰富的美学效果和文学价值.第三人称全知叙述者为主体的叙述声音构建并支撑了小说弘大的历史政治主题,灵活地调整了小说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叙述距离,产生了反讽的艺术效果,而其它角色叙述则从多角度呈现了故事情节和人物个性,展现了康拉德对现实主义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2.
《红高粱》中呈现的历史特殊境遇里高扬的原始强悍精神和对历史的思索至今读来仍扣人心弦。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章已很不少,怛在叙述策略与主题呈现方面尚有值得再细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红高粱>中呈现的历史特殊境遇里高扬的原始强悍精神和对历史的思索至今读来仍扣人心弦.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文章已很不少,但在叙述策略与主题呈现方面尚有值得再细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针对《孔乙己》叙述说法不一的情况,我们认为《孔乙己》作为第一人称回忆性叙述本,其中小伙计“我”必然包含两个自我,即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真正的叙述应为叙述自我,而且是可靠的。由此,我们还可以看到本体现出的对孩子的关注意识和作强烈的自省意识。  相似文献   

15.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打破传统小说叙事方法,大胆创新小说技巧,推动短篇小说的发展。本文试图以她的代表作《幸福》为例,分析她采用的独特的叙述视点以及该视点的应用对主题表现和艺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秦璋颖 《奇闻怪事》2009,(2):117-117
本文从王安忆《小鲍庄》的叙述方式入手,分析作者采用的客观叙述方式和多头交叉的叙述方式以及这种叙述方式的审美价值。作者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看似零散的立体描绘,使整个故事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严歌苓小说《扶桑》的文本分析来探讨西方叙事学理论中第二人称叙述视角的运用,具体把握第二人称叙述在提升主人公行为乃至主观世界的表现力、提高读者的阅读地位上所起的作用,并观照多层次人称叙述的融合与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电影《断臂山》的成功离不开影片鲜明的叙述技巧。影片创作者在同一叙述层次和不同叙述层次中营建了多个虚构世界,这些虚构世界的存在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清楚各个虚构世界间的关系对影片叙述意图的理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阿Q正传》的模糊叙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阿Q形象之所以具有多义性,歧义性,是因为鲁迅在小说中采用了模糊叙述,这种叙述风格首先来自作家叙述态度的模糊,对叙述行为价值证券的两难上,其次它还体现为人物形象的有意模糊,情节设置的跳跃,省略与反逻辑,叙述语言,人物心理活动语言与作家评述性语言界面的模糊等方面,正是有了这种模糊,小说所要表现的精神现象的复杂性才得以凸现,作家所要言说的思想才达到了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了不起的盖茨比》展现了一幅爱情与理想的幻灭图景。从叙述与形象创造的关系中,可以看得出作品的三类主要形象是通过分层叙述和叙述者的权威建构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