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顾沨 《科学通报》1984,29(19):1207-1207
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刺激大鼠下丘脑弓状核(ARC)能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新生期大鼠腹腔注射谷氨酸一钠(monosodium glutamate, MSG)选择性地破坏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后,吗啡镇痛、针刺镇痛和应激镇痛效应均明显降低,下丘脑弓状核是脑内β-内啡肽能神经元胞体集中的一个核团,本实验用行为测痛结合生化测定的方法,观察纳洛酮对刺激弓状核镇痛效应的影响,以进一步挥讨刺激弓状核镇痛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于龙川 《科学通报》1988,33(11):880-880
许多资料表明,脑内的β-内啡肽(β-EP)能神经元胞体主要集中在下丘脑弓状核区(ARH)及延髓的孤束核(NTS)。ARH发出的β-EP能纤维绕行前脑,然后向尾侧延伸到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蓝斑。本室以往的工作表明,家兔的ARH及其发出的β-EP能纤维参与从PAG到伏核的上行镇痛通路和从伏核经缰核下行到PAG的镇痛通路。本工作探讨从伏核下行到缰核的镇痛通路中是否有ARH及β-EP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张卫和 《科学通报》1986,31(19):1509-1509
我们研究室以往的工作表明:下丘脑弓状核(ARC)、蓝斑(LC)、中缝背核(DR)在痛觉调制及针刺镇痛中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大量资料证明,LC和DR不仅分别为去甲肾上腺素(NE)能神经元胞体和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主要的集中部位,而且与ARC区有密切的解剖和功能上的联系。免疫组化研究证明,从ARC发出的。β-内啡肽  相似文献   

4.
周光钊 《科学通报》1981,26(15):951-951
尾核在针刺镇痛中起重要作用,内含多种神经递质系统,如乙酰胆碱(Ach)、多巴胺(DA)、内啡肽和五羟色胺(5-HT)等。20年前Carlsson就发现尾核是中枢神经系统中DA含量最高的部位。据报道纹状体DA能神经元与吗啡镇痛有关,是否也与针刺镇痛有关?有人认为DA系统功能活动加强引起痛觉过敏,对抗吗啡镇痛,不利于针刺镇痛,也有人认为  相似文献   

5.
茅建人 《科学通报》1988,33(11):867-867
以往的研究工作表明,刺激下丘脑弓状核(ARC)增强针刺镇痛效应,损毁ARC则减弱针刺镇痛效应,但ARC参与针刺镇痛的机制未明。已知中缝背核(DR)和蓝斑(LC)在针刺镇痛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刺激ARC和电针又都能影响DR和LC神经元的活动。考虑到ARC内的β-内啡肽(β-END)能神经元发出纤维直接投射到DR和LC,因此我们设想,刺激ARC增强针刺镇痛的效应有可能是通过ARC对DR和LC神经元电针反应的调制而实现的,并可能与内源性鸦片样物质有关。本实验以DR和LC神经元的电针反应为指标,观察到刺激ARC能明显改变DR和LC神经元的电针反应,并且纳洛酮可以翻转刺激ARC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王晓京 《科学通报》1988,33(12):960-960
本实验用新生大鼠注射谷氨酸钠(MSG)的方法损毁弓状核后观察了大鼠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痛的反应及应激前后腹腔巨噬细胞(Mφ)释放过氧化氢(H_2O_3)量。 新生大鼠腹腔注射MSG,第2,4d为2mg/g/d,第6,8,10d为4mg/g/d。对照  相似文献   

7.
钙离子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祖暄 《科学通报》1977,22(10):454-454
钙的生理作用广泛而复杂,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都与钙离子浓度(或活度)有关.早在四十年前,McLean和Hastings就曾明确指出,离子化钙是生理活性物质.脑室内注射CaCl_2能引起动物睡眠,而且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钙在麻醉性镇痛剂的镇痛机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现在了解,不少神经递质如5-HT(5-羟色胺)对中枢神经元活动的  相似文献   

8.
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在血清中的作用时间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黄庆军  蒋灿  范少光 《科学通报》1998,43(13):1411-1413
在小鼠束缚激12h后的第1,12,24和48h血清明显抑制淋巴细胞转化,第96h血清已不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计算,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在血清中生物作用的半寿期为21.3h。  相似文献   

9.
谢国玺 《科学通报》1983,28(19):1216-1216
Goldstein等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大鼠的脑、垂体和脊髓中,强啡肤A(Dynorphin,十七肽)和强啡肽B(Dynorphin B,或称Rimorphin,十三肽)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它们来源于同一前体。我们曾报告强啡肽A在脊髓中有强烈镇痛作用,强啡肽B有何生理作用至今未见报道。本工作将强啡肽B注射到大鼠  相似文献   

10.
曹詠清 《科学通报》1963,8(6):59-59
脊椎动物的卵细胞是被一层或多层卵泡细胞所包围着的,过去总是认为这层细胞组织的功能与卵子的营养代谢有关,很少考虑到其它方面的生理机能。但若从内分泌学的角度来看,它的功能决不止此,根据已知的研究结果,至少与下述的几个方面有密切的关系:(1)它与激素的吸收和运转肯定有密切的关系,因为卵子的生长和成熟是直接由垂体所控制的,而垂体激素又必需通过卵泡细胞组织才  相似文献   

11.
组蛋白和核小体在基因转录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证据表明,染色质和核小体构型的改变在转录的起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根据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结合部分实验结果,初步探讨了以相关问题:(1)转录起始与核小体改构(nucleosome remodeling)。评述了两类起不同作用的核小体改构复合体(nucleosome remodeling complexes),一类是具有DNA激活的ATP酶活性的复合体,它们通过重构核小体的组蛋白核或改变DNA  相似文献   

12.
魏仁榆 《科学通报》1974,19(11):520-520
目前,不少研究工作支持这样一种认识:针刺镇痛作用基本上是在神经系统内实现的,是由于从针刺部位和痛源部位来的感觉传入冲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互相作用的结果。而且,已有报道:针刺镇痛的传入途径是外周神经,针刺传入冲动通过外侧索上行。但它们在脑干内沿什么通路传导尚不清楚。因此,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对进一步了解针刺镇痛的原理会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谢国玺 《科学通报》1985,30(15):1189-1189
自1982年Piercey等以及韩济生和谢翠微分别在小鼠和大鼠身上观察到脊髓内注射强啡肽(dynorphin)可产生强烈的镇痛作用以来,强啡肽以及κ型阿片受体的若干激动剂在脊髓的镇痛作用和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自从发现强啡肽B(dynorphin B,或称rimorphin)后,原来的17肽强啡肽被重新命名为强啡肽A。我们最近报告,强啡肽B在大鼠脊髓中也  相似文献   

14.
林葆城 《科学通报》1979,24(17):813-813
我们以前的工作曾发现:电刺激家兔下丘脑视上核区域,动物痛阈有明显的升高。电刺激乳头体部位,痛阈也稍有升高,但这种变化没有显著性。损毁家兔视上核区域,电针“合谷”的镇痛效应明显降低。损毁其他动物的视上核区域,用其他的测痛方法和其他的穴位,是否有相似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澄清这些问题,本实验用钾离子透入测痛法,损毁大白鼠的视上核和乳头复合体两个区域,观察对电针“足三里”的镇痛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罗文捷 《科学通报》1995,40(18):1711-1711
真核生物细胞中95%以上的RNA为rRNA(核糖体RNA),它们全部是rRNA基因(又称rDNA)的转录产物,其它基因转录的RNA只占5%左右.人们对如此重要的rRNA基因与核骨架(Nuclear skeleton,包括核内骨架Nuclear matrix以及核纤层Neclear lamina)的关系的研究虽然早已开始,并发现一些细胞的rRNA基因是与核骨架结合的,然而rRNA基因与核骨架的真正关系至今远未搞清楚.  相似文献   

16.
《科学通报》1975,20(11):532-532
前文曾经报告,家兔脑室内注射对氯苯丙氨酸选择性降低脑內5-羟色胺含量后,针刺镇痛作用便明显减弱,说明脑內5-羟色胺在针刺镇痛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由此设想:提高脑内5-羟色胺含量是否能增强针刺镇痛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学和科学社会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规划中的作用“科学和技术革命对社会的进程和结构产生什么影响呢?”象这类社会规划问题,当前说来是至关重要的。这个问题引起无数相关的论题:社会、职业和教育结构中的变革,对上层建筑和制度的调整作用,居住结构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对与科学进步相联系的社会进程的管理和规划的新要求,对组织与交流样式的影响,以及劳力的再分配等等。在过去的近十年里,科学的兴趣转向了它本身,这并非纯属偶然;科学,拿它自己作为考察的对象,开辟了科学学——一个新的复杂的人类知识领域。  相似文献   

18.
谢启文 《科学通报》1988,33(3):230-230
我们以前的研究表明,急性饥饿时大鼠血液黄体生成素(LH)水平急剧降低,但垂体LH水平并不降低,LH由循环中清除的速度及靶腺对LH的结合亦无显著改变,提示饥饿时垂体LH释出减少,但其发生机理则仍未阐明。垂体LH的分泌主要受血液中性激素水平的反馈调节和下丘脑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的控制,而后者本身的释出又受若干中枢递质特  相似文献   

19.
宣雨霆 《科学通报》1985,30(4):304-304
伏核是边缘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神经结构,受中脑中缝核群[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胞体集中地]上行神经纤维的支配,核内存在着大量脑啡肽和阿片受体。我们曾经报道,家兔伏核内微量注射5-HT受体拮抗剂肉桂硫胺或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部分阻断针刺或静脉注射吗啡所引起的镇痛作用,说明伏核内的5-HT和内源性吗啡样物质(内啡紊)都参与针刺镇痛或吗啡镇痛。但5-HT和内啡素是平行地起作用,抑或先后(串联地)起作用,是一  相似文献   

20.
叶惟泠 《科学通报》1983,28(9):571-571
近年的资料表明,从脑干下行的5-羟色胺(5-HT)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A)能神经通路在吗啡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的目的是观察这两种递质系统的下行通路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前文已证明:用6-羟基多巴胺(6-OHDA)选择性损毁NA能下行通路后,大白鼠针刺镇痛效应大为减弱,说明NA能下行通路对针刺效应起着易化作用,关于5-HT能下行通路,虽已有若干工作指出它在针刺镇痛中的重要性,但尚未看到用化学切割剂毁损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