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的开发利用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去100多年里,发达国家先后完成了工业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特别是能源资源。当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步入工业化阶段,能源消费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2.
端木天望  潘海霞 《科技信息》2009,(29):I0656-I0656,I0643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正愈来愈深地陷入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两大困境中:一是传统的发展模式不仅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能源,加速了自然资源的耗竭,使发展难以持久;二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工业污染控制政策忽视了全过程污染控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污染。而清洁生产不仅环境效益好,而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是实现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1 引言人类面临着人口、食物、能源、环境、资源问题的挑战,我国形势尤为严峻。人口每年增加1500万,耕地每年减少700万亩。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匮乏。我国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走“高产优质高效”的道路,植物生理学对振兴农业将愈益显示其重要作用。2 21世纪新农业2.1 发展农业由靠能源、凭经验转到更加依靠科学发达国家发展农业生产在较大程度上依靠能源,大量投资化肥、农药和高度机械化是其特征。Wittwer 指出:“将有一个世界范围的急剧转变,从依靠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农业转向更以依靠科学为基础的农业”。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燃料是最重要的能源。人类社会文明的每一次飞跃,都与能源变革直接相关。农耕社会,人类主要依靠收集自然植物等作为能源燃料。工业革命之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资源逐渐成为全球主要能源来源,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其消耗总量急剧增长。长期、大量地使用化石资源,一方面由于其不可再生而导致资源逐渐枯竭;另一方面,化石资源使用过程中释放出大量温室气体——CO2及污染物,导致全球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大范围雾霾等极端天气的出现。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成为全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发端于50年代,传统农业从那时开始逐步向现代化农业过渡。在60和70年代,相关投入主要表现在化肥用量的增长,播种面积、灌溉面积的扩大,劳动力和土地的集约经营等;农业科技进步表现在多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技术创新,包括培养了一系列新品种、研究推广许多有效的栽培技术等。但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日益严重的人口超重负荷、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及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以及可投入资源尤其是水土等自然资源的刚性约束,特别是随着制度创新推进农业发展的潜力的基本释放,再加之一些主要农产品与国际价格相…  相似文献   

6.
尉梅荣 《科技信息》2010,(7):266-266
能源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我国人均能源资源相对贫乏,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对资源、能源的浪费问题突出,建筑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潜力很大,开展建筑节能,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坚持技术创新,迅速提升建筑品质和性能,谋求可持续发展,杜绝和减少浪费。  相似文献   

7.
西部开发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文  岳伟 《太原科技》2000,(6):27-18
通过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现状和原因的分析,提出以治理水土流失,因地制宜建设林业体系,保护生物多样性、调整能源结构、充分开发利用清洁能源,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是有效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8.
虽然温宿县的光、热、水、土和生物等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条件好,但由于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普遍存在耕地的次生盐碱化、沙化,草原的退化等现象,直接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本文深入分析了温宿县的农业自然资源及其条件,针对温宿县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持续农业发展的紧迫性、基本原则及据其原则提出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发展史的新篇章,燃烧化石燃料,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所产生的巨大动力代替了人畜的体力劳动,促进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却也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也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短缺的困境。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越来越高,生态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历史教育我们,科学的发展应保证人和自然相协调,不能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必须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模式,开发安全、清洁的新能源。核电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能源安全和资源储备等方面的诸多优势为人类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新选择。发展核电对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既能保障发展中的能源需求,也有助于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同时促进核工业的发展。核电的开发和利用也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保障安全、尽可能减少核废料、实现铀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保障其发展的可持续性,才是造福当代和子孙后代的明智举措。  相似文献   

1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持续农业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大趋势。 本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西方工业化国家农业逐步实现了以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及机械操作作为主要标志的现代化农业,并使作物及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土壤及水资源的污染、食品品质下降、生态失调、成本提高、比较效益下降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的各种新的农业思潮此起彼伏,先后提出了多种农业替代模式,如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经济发展很快,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十分严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受到威胁,资源的大量消耗,使生产效率下降。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如何解决?一、生态环境现状我国首部《环境绿皮书》中指出:"我国环境事故、自然灾害、生态危机都进入高发期,呈一触即发的危险态势。生态恶化使宝贵的生物物种急剧减少。空气污染成为困扰中国城市的主要问题。"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增长有2/3是在透支生态环境、过度消耗资源的基础上实现的。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继续增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12.
吴荣梅 《科技资讯》2011,(35):138-138
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尤其是环境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排放物日益严重,能源的大量使用,使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和影响,从而威胁我们的生存环境。绿色物流作为一种强调以降低污染排放物、保障可持续发展、减少能源消耗为目标,通过先进的物流技术和面向环境管理的理念,进行物流的系统规划、控制、管理和实施的过程,影响着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存。  相似文献   

13.
生态建筑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识的。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发生,以及现代人口,自然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等问题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欧美国家的生态建筑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简介了几个欧美国家的生态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气候资源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约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气候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省气候资源非常丰富,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气候资源,为解决“三农”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静坤 《科技信息》2009,(17):245-245
生态建筑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识的。但随着20世纪70年代能源危机的发生,以及现代人口,自然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等问题不断涌现,在此背景下,欧美国家的生态建筑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简介了几个欧美国家的生态建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人类消耗自然资源、制造大量产品使得全球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随之日益恶化。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资源、保护人类健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目标,人们正在推行“循环经济”,与之相适应而产生的循环设计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的有益启示所谓知识经济, 就是以智力资源配置为主导, 依存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的经济。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相比较, 知识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1.主导资源知识化知识经济不依赖于土地、石油等已经短缺的自然资源的配置, 而是通过主导资源知识化, 开发富有的自然资源来创造新财富, 以逐步替代已经短缺的主导资源。农业经济时代, 土地和劳动力是主导资源。工业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技术和资金等资本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但这一阶段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自然资源和资本的占有和配置, 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主导资源。  相似文献   

18.
企盼几百年来,人们习惯于传统的线性因果思维方式和单目标的决策手段,随心所欲地掠夺自然资源,迫使人类自身走向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的深渊。特别是50~70年代随着国际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自然资源消耗,导致人口、食物、能源、资源、环境污染等重大国际社会问题发生。我国也不例外,请看下面由中科院生态中心提供的一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到2000年我国人口将突破13亿;全国耕地面积减少2亿亩,人均耕地将减少27%;70%的淡水资源因污染而不能直接使用;水土流失量增加20~25%;沙漠化面积比80年代初增加40%;过度砍伐成熟林使木材短缺5000万立方米以上;草场总面积减少20%,牧草产量下降30%。到2000年,国民产生总值翻两番,“三废”亦翻番,其中废水比1981年增长88%,废气增长138%,工业废渣增长84.1%。许多科学家一致认为上述问题系由社会经济、工业技术和自然资源三个系统间的失调所造成。这些失调在发展中国家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资源型城市(包括资源型地区)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类型。长期以来,作为基础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应地,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由于缺乏统筹规划和资源衰减等原因,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结构失衡、失业和贫困人口较多、接续替代产业发展乏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维护社会稳定压力较大等。加大对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有利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当前保障能源资源供给、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此,国务院于去年年底提出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对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了审时度势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我国西北地区资源丰富,经济落后,要改变面貌,就要发挥地区优势,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宁夏是西北地区的一部分,发展经济,必须从西北地区出发,明确资源优势,开发利用国土资源。宁夏在西北地区的优势资源是煤炭、水力、建材矿产和土地资源。其经济发展要以开发利用以上资源为中心,建成西北地区的能源、大耗能、建材等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