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象似性体现了语言与思维的关系。人类的思维具有普遍性的一面,但英汉民族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地域和历史环境中,各自对世界的认识也存在差异。在观察、认识事物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视角,得到不同的效果,这些认识的差异反应到各自的语言中,表现为象似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蒋晓琴 《甘肃科技》2005,21(8):201-202,157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越来越显的尤为重要。因为,只要有人群活动的地方就需要语言,人们用它进行交际,交流思想,以便在认识现实,改造现实的过程中协调相互之间的行为,取得最佳的效果。可以这样说,没有语言,人与人之问的联系就会中断,社会就会无序。国内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表明,使用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人占53%,说好和用好汉语普通话的人就少至甚少。所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符号,认识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整理词语,规范语言,推广民族共同语言,制定有关语言运用法规,是语言作为全民交际工具的必然要求,也是语文教学者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3.
语言对思维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有很多阻碍作用。民族思维结构的缺陷可以部分归因于民族语言的特点,语词符号使认识对象主观化的同时会偏离客观现实,虚假语词会产生思维假象,丰富的同义词造成思维的繁复,反义词会误导人们对事物关系的认识,熟语能造成思维定势,语言的禁忌与崇拜导致思维的偏执与迷失,语言标签使人们产生不少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用来交流思想、传递感情的符号。语言反映化,词语是特定化的产物。虽然使用英语的民族和使用汉语的民族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上,面对很多共同的问题时,都有类似的感情和思雏,但是彼此认识和反映客观世界的方式却不尽相同,这就产生了语义上的偏离。本将从词汇、语义和化背景三方面分析语义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5.
符号、语言与语言灵物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塔布”导致了语言的灵物崇拜。当人们对这个世界缺乏足够了解的时候,面对众多无法解释与接受的现实,他们宁可相信语言文字有种神秘的力量。于是,当人们将客观事象本身与表述它的符号代码混同无辨时,符号就获得了超越其本来价值的力量,语言的灵物崇拜就出现了。语言灵物崇拜的两个极端是:口头语的代表——咒,书面语的代表——符。不论是咒语的能指——语音,还是符录的能指——字形,在语言学中,它们的所指——语义和字义(字音)都是“事物”的心理再现,反映了相关的思想或观念,而并非事物的本身。  相似文献   

6.
符号是人们观察世界和了解事物不可或缺的中介与传播元素,也是人类传递个人思想的重要载体.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微信作为一款多功能的通信软件渗入到网民的日常生活中.微信中的"语言"作为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结合的多模态符号,对网络交际和现实交际产生了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皮尔士的符号学三分法,通过选取微信中个人与个人之间、微信...  相似文献   

7.
语言不仅是占支配地位的交流手段,也是最重要的符号系统。语言具有可被感知和携带信息的能力,并能够反射出入的感知和观念。认知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们对语言符号的认识,增进了对语言符号本质,语言符号理论的反思。本文从认知角度回顾了语言符号的发展史;展示了语言符号的认识背景、性质、特点及其发展概况;体现了语言符号研究成果。本文在看到前入研究成果的合理性和目睹当今语言学研究的新发展的基础上,对语言符号的新认识一象似性及其特点、类型、及语用体现进行诠释;并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进行了客观的评析。  相似文献   

8.
人类认识世界的局限性和渐进性决定了人类所使用语言精确的相对性。人类认识自然的模糊过程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从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整体性与西方哲学思维的分析性可认识中国语言的相对模糊性和西方语言的相对精确性。有些词汇在汉语中是清楚的,但在英语中是模糊的;有些词汇在汉语中是模糊的,在英语中却是精确的;模糊思维决定了思维载体的语言的模糊性。从事物存在的两面和多面性认识语言的模糊性,从模糊数学的实用性认识语言的模糊性。语言模糊与精确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语言模糊与精确是相对的,语言是灰色的。  相似文献   

9.
汉民族倾向本体思维,英民族倾向客体思维;汉民族重综合思维,英民族重分析思维.思维上的差异反映在语言中,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英汉语言与思维方面的辩证关系必然要映射到英汉翻译之中,因此,译者在英汉互译的过程中须处理好翻译标准、翻译过程、翻译方法和翻译技巧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主要讨论了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方面的一些相似点与不同点。目的在于找出这两种东、西方语言间的规律,以利于人们之间的便捷交往。章分两大部分来分析两种语言的句子结构。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句子结构的三个基本体。第二部分侧重分析句子转换。作用大量例句来说明它们的相似、差异之处,可看出汉语词类在构成句子时比英语更为灵活。可看出两种语言不能按同一模式转换句子结构,从而可见英、汉语在这两种类型中所存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在认知语言学中,隐喻不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而且它还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世界。隐喻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映射,即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爱情,人类情感永恒的主题,其隐喻的表达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比比皆是。研究爱情隐喻在两个概念域(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跨域映射问题,能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爱情隐喻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英语习语教学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颖 《科技信息》2008,(13):279-279
基于英语习语习得对于EFL学习者的重要性,本人于2007年9月对于06年入学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就英语习语习得现状进行了一次试卷调查。调查发信:英汉语在语言形式和文化内涵匹配上的异同是影响习语理解的关键因素。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形式对比及文化导入。成为提高学生习语掌握水平和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文章着重从语音标记的角度出发,通过实例来探讨在英汉翻译过程中英语语音特点在汉语中的可翻译性,从而肯定语言风格是可以翻译的。  相似文献   

14.
狭义词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究其原因,这种现象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很大关联,不论汉语、英语还是其他语言,均是如此。狭义词的隐喻性显而易见,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别范畴。狭义词与同义词和反义词等有着联系与区别,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认知和理解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去认知、归纳并运用此类词汇,使之扩大词汇量,并由此及彼,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 ,阐述了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知识的关系 ,并以新的视角提出了如何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6.
试论中国英语和中国式英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芳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102-105
英语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ChinaEnglish)。中国英语有益于传播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国人使用英语的普及和中国特色的形成而逐渐发展,从而丰富和发展英语与世界文化。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存在区别,也有其联系。中国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是中国人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由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而形成;中国英语表现在语音、词汇、及语篇层次上,这启示我们在英语学习与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中国英语这一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7.
语言对人类精神发展起决定作用,是民族精神的外显。通过不同语言中相同能指对应的所指之对比,映射出相应民族的文化精神。即通过语言世界图景与现实世界图景之间存在的像似性,推论出不同语言词汇语义蕴涵的文化意象之异质性,其理据是: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气候→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文化→不同意识观念→不同文化意象。文章通过俄、英、汉三种语言中文化意象的显性形式-动物意象、植物意象、数字意象、彩色意象等对比分析,证明地理环境决定文化意象。  相似文献   

18.
汉语新词的英译是一种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语言转换过程中,译者必需确当地处理好文本间的文化差异,才能追求译文的可读性与创新性.从互文性角度分析汉语新词英译中的词汇空缺现象,提出研究新词英译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汉英语言中含有比喻意义、象征意义的动物名词、习语、短语的用法.特别详细的论述了两种语言中常见的以动物为喻体来说明人物的特征,从而增加了语言的形象性,突出人物的特征,强调喻体与本体的相似点。  相似文献   

20.
母语阅读和外语阅读的关系一直是研究者们关于外语阅读研究的主要问题,根据语言相互依赖假设和语言阈值假设设计了一项实证研究,数据分析表明,如果英语语言水平达到一定的阈值,已培养好的汉语阅读技能能够向英语阅读技能迁移,英语语言水平制约着汉语阅读技能的迁移。推理和归纳等高层次的阅读技能受汉语阅读技能的影响最明显;在英语阅读能力提高中,英语词汇起着重要作用;而汉语阅读能力和技巧的不足也影响着正迁移过程,影响英语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