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放在了重要的战略地位,以实现"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论述了研究基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分析了基于循环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战略重点以及实施领域,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创新科技》2018,(10):36-39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8项社会经济发展指标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普遍好于内陆地区,中部地区好于西部地区,以据此提出了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区域经济协调战略,达到缩短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张中华 《天津科技》2006,33(4):14-15
从循环经济的本质是通过经济循环实现经济总量及价值的上升和提高入手,综合分析产业、资源、资本三大循环体系,指出各大循环体系的特点,提出循环经济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经济空间的发展不平衡性不断加大。这些因素主要有倾斜的政策因素、发展基础差异因素、要素流动因素、产业结构因素和体制环境因素。振兴中西部区域的经济,应采取系列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科技自2001年以来的发展从区域层面进行了分析,并从投入规模和投入强度、投入结构和投入主体、投入产出效率三个方面对区域科技发展差异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现状入手,探讨了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的区域差异问题,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中部、西部、东部三区域的现状,分析了不同区域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差异,探讨了其原因,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甘甜 《科技智囊》2020,(5):26-30
为摸清我国各地区科技成果评价的发展情况,为构建最符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科技成果评价模式奠定基础,文章选取江苏、安徽、山东、湖南、河北、四川六个省份,通过文献调研及互联网检索等方法,对比各省份关于科技成果评价的政策环境、标准化规范力度与机构培育程度等方面,管窥当前我国科技成果评价的区域差异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各地区经济发展所需资本积累量的差异、各地区产业结构的差异、各地区拥有的资源察赋差异、各地区拥有的人力资源差异、各地区拥有的技术水平差异等等。本文拟选取地方基础设施、人均GDP、产业结构、资本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分析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现状及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如何解决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区域统筹问题对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十分重要。本文在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地区域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水平差异的基础上,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而对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区域统筹存在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宇鹏 《科技信息》2009,(20):I0016-I0017
本文在介绍生态足迹概念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国家公顷法计算了吉林省、广东省、甘肃省三个具有代表性的省份2006年的生态足迹,结果表明:2006年吉林省人均生态赤字达到了0.5294国家公顷,生态需求是生态供给的1.38倍。广东省的生态赤字为0.0708国家公顷,吉林省生态赤字是广东省的7.48倍。而甘肃省则有生态盈余,人均生态盈余为0.2378国家公顷,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基于以上结果,本文提出了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环保产业,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人均用电量为测度指标,运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测度方法对江苏省1993~2010年区域差异进行测度分析,研究表明:1993~2010年间,江苏区域总体差异在波动中上升.从江苏省三大区域层面来看,区域间差异呈现不断扩大趋势,并逐步成为总体差异的主要组成部分,区域内部总体差异不断缩小.从三大区域内部差异来看,表现各不相同,其中,苏南地区内部差异较小,但呈缓慢扩大后平缓下降的趋势;苏中地区内部差异也较小,并呈缓慢缩小趋势;而苏北地区内部差异较大,但呈快速缩小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选取福建省23个市辖区及地级市为样本,选取11个反映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采用Matlab7.1建立SOM网络模型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类,得出23个市辖区及地级市的分类结果.结果表明:利用SOM网络模型可将23个市辖区及地级市划分成六类:高度发达型、发达型、较发达型、一般发达型、次发达型及欠发达型,其中前三类城市均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后三类城市大部分位于内陆地区;分类结果与研究区实际情况较相符,较合理地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情况;SOM网络模型进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类具有简便、实用的特点,且避免了人工确定指标权重的主观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正确评估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建立相应的绩效评价体系是必要的.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以补偿多元理论为依据,以平衡记分卡理论为方法论,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等层次将区域循环经济绩效的评价从经济总量、政府参与、工农互动等方面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指标评价体系.基于区域循环经济的特征、主体和市场化程度等方面提出了运用此评价体系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江西经济区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江西省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明显的南北区域差异、特征及成因,并提出了在正确认识南北差异基础上,加快南部经济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山东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用人均GDP指标测度了山东省区域经济的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同时建立了评价山东省区域经济综合差异的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了山东省的区际差异,然后根据其综合评价值进行分类,将全省分为5大等级区。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所有的原料和能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是以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自然循环过程中,所有的资源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尽可能小的程度。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传统的经济模式是建立在线形基础上的,是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流动。  相似文献   

18.
《科学管理研究》2016,(4):13-16
运用DEA模型对2005~2013年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其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并对泰尔指数进行分解,从而在全国各省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两个层面测量了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其中东部地区效率最高,西部居中,中部最低。我国各省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之间的差异较大,但差异正在逐步缩小,而区域内差异对我国高校科技投入产出效率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均GDP的山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分析1985—2003年山西省区域人均GDP差异的变动特征,探讨了差异产生的原因,提出我省在今后注重发展效率的同时,应注意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区域差异是当前我国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江西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差异也明显突出,探讨江西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对江西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