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科学信息     
·Discover·《发现》No.6,1990年 1.脑的再生对于人来说,当他出生后6个月时,脑内的神经细胞数量就已恒定.也就是说此时的脑神经细胞量已达到成人水平.假如这些细胞受损就不会有新生的来补充了.然而对于一种金丝雀来说情  相似文献   

2.
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处处生机勃勃.然而在这万物生长的季节里,许多人却感到疲劳、昏昏欲睡,早晨不易睡醒,即使醒后也好似未睡足,这种现象就是人们所说的"春困". "春困"不是病,更非免疫力下降所致.它是由于冬春季节交替使人的大脑供血量产生一系列变化所引起的生理现象.冬去春来,气温回升,人的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舒张开来,皮肤里的血液循环量大大增加,流往大脑的血液相应减少,脑细胞得到的氧气也随之减少.于是,人们便被动地处于发困欲睡的状态.另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氧量增多,脑的供氧量就显得不足,加之春季气压降低、气温适宜,大脑受到冷热的刺激减少,脑神经细胞的兴奋度降低,也会导致困倦欲睡.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的一组科研人员发现,一种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斑马鱼特别喜欢冒险,面对它的捕食者,它不像正常的斑马鱼那样马上逃避掉,而是勇敢地向危险的敌人游去。 科研人员将小木棍伸到水中去戳斑马鱼,正常的斑马鱼马上就游走了,而一种发生了基因突变的斑马鱼却兴奋地 围着小木棍游来游去,浑然不觉危 险就在身边。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斑马鱼脑后部的一种巨大 的神经细胞在控制着逃避反 应。不怕危险的斑马鱼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了这种神经细胞的变化。如果切掉正常斑马鱼脑后的这种神经细胞,那么它也会变成勇敢的“冒险家”。科学家说,这…  相似文献   

4.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一直在想方设法采用实验室培植的健康细胞代替受损组织治疗多种脑神经疾病。尽管科学家早已在培养皿中繁衍出神经细胞,但是构造与机能复杂的神经细胞始终未能如愿。目前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中风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显然已经创造了这个奇迹。他们将实验室培植尚处于发育中分泌重要化学递质多巴胶的神经细胞植人鼠脑,从而实现了脑外与脑内神经细胞的对接。鉴于这些老鼠大脑中缺乏分泌多巴胺的神经细胞而呈现人类帕金森氏疾病病变症状,在美国受这种变性神经疾病困扰的人达50万人之众。大脑中的多巴胺是一种对运动神经功能起重要…  相似文献   

5.
衰老的进程     
对于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来说,谁都不会相信自己正在衰老。然而,事实上衰老从十几岁就开始了。据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家洛信博士说,人出生时,脑细胞的数量达140亿个。由于它属于不能再分裂的细胞,因而生后数目基本不再增加。相反,18岁后,脑细胞数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从25岁起,每天约有10万个脑细胞死亡,之后随年龄增加,每年脑细胞的死亡数还要递增,同时伴随脑重量减轻。但不同的人,脑细胞死亡的速度有很大差异。对于脑细胞死亡较快  相似文献   

6.
把视蛋白基因引入到哺乳动物脑的神经细胞。就可以通过光照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或抑制。由此发展起来的光遗传学技术深刻影响着神经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早老性痴呆(Alzheimer’s)是一种尚存许多问题的疑难病症,对这一症状的研究,目前有些突破性进展。一种称之为卢一淀粉状蛋白质(β-amyloid,是患者脑中变态斑的主要成分)的物质究竟是使患者产生神经细胞退化而引起该症的发生抑或仅是该症产生的结果?目前波士顿的一些研究者认为,β-淀粉状蛋白质引起了神经细胞退化。他们第一次证明,肽可以使神经细胞产生损害。他们在遭此损害的活的动物脑中看到和该病患者脑中相类似的情况。另一重要发现是  相似文献   

8.
在冬天,由于外界气温很低,人体为了抵御严寒,皮肤长时间处于“收敛含蓄”状态,血管收缩,减少了体热的散发,以维持体温。因体表血管的收缩,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增加,供给大脑的血液也相对增加,使大脑细胞供氧量充足,所以人们往往在冬天感到精神焕发,头脑清醒。但到了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天气变暖,气压往往较低,人体生理机能也随之变化,皮肤血管和毛孔逐渐扩张,皮肤里的血液循环旺盛起来,而供给大脑的血液和氧气就相对减少,导致了脑神经细胞的兴奋程度降低,人的注意力就不易集中,因而显得反应迟钝,易感疲劳。再有,春天太阳直射点逐步北移,白昼变长…  相似文献   

9.
脑神经移植     
成熟了的脑神经细胞不会再分裂、增殖。此外,由于再生能力弱,所以一旦发生障碍,便会变性并死亡,其结果便可能导致功能的损害。脑神经移植便是试图由外部移植新的神经细胞,再建已损害的功能。应用动物所进行的脑神经移植研究,在近10年间获得了飞跃的进步,目前已开始步入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实验大鼠的脑中实现特定记忆的精准删除。此项研究有望为慢性疼痛、成瘾等以"病理性记忆"为特征的疾病治疗提供新思路。事件的记忆是由脑内一群"印记细胞"编码与储存的,不同的记忆由不同的印记细胞群负责。传统的药理学或基因编辑技术仅能大范围地、非特异地影响神经细胞,无法精确操控有特定功能或解剖特征的神经细胞群。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日本动物学家发现3种鲵鱼没有脑血管。这一偶然发现具有很大学术价值。没有血管,怎样向神经细胞供氧呢? 脊椎动物的脑器官,一点儿也不能间断供氧。一旦停止片刻供氧;脑功能便立即停止。承担运送氧的物质就是血管内流着的红血球中血红蛋白质。脊椎动物脑的内部有大量血管潜入,向脑内充分供氧。假如  相似文献   

12.
大脑开始衰老的时间:20岁 随着我们年龄越来越大,大脑中神经细胞的数量逐步减少.我们降临人世时神经细胞的数量有1 000亿个左右,但从20岁起开始逐年下降.到了40岁,神经细胞的数量开始以每天1万个的惊人速度递减,从而对记忆力、协调性及大脑功能造成影响.因此,成年人的记忆力往往不如小孩,中年之后记忆力更是大大减退.除了神经细胞数量减少之外,神经问质细胞的功能退化也是大脑衰老的重要原因.这些细胞的衰老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通畅,协调合作的能力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13.
提倡科学用脑。大脑像一架高效率的自动化机器,工作到一定时间就会出现疲劳,这是大脑皮层防止过度消耗而发出的信号,提示你应该休息了。如果你经常不顾这个信号,毫无节制地过度用脑,势必使神经细胞能量消耗过多,大脑这架机器过度“磨损”而发生故障,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  相似文献   

14.
据最近美国科学家报道,用脑越频繁,神经细胞的分支就长得越长,相反地,忽视用脑,则帮助神经细胞接受信息的纤维就会缩短。这些纤维,也叫树突,是从神经细胞长出的类似树根状的突起。其他细胞传来的信息往往通过这些树突而被感知。因此,树突越多,神经细胞接受的信息就越多,也就  相似文献   

15.
电化学冲动的液体网络经常扫描和迅速传遍全身。我们脑中亿万个神经元细胞要受到其他神经细胞无数信号的影响;它的“境况”处在经常变动之中。神经元,构成我们脑的这些单个神经细胞同海洋的居民非常相象。它们生活沉浸在含钠丰富的液体中,这种液体提供了永恒的,几乎尽善尽美的环境。盐、酸、氧、食物含量和温度的平衡通常维持在一定程度,这在体内其他另外部位的液体中也找不到。同其他海洋居民一样,神经元相互之间以及同环境的通讯利用“嗅觉”——利用它们对周围环境中的化学物的敏感测定。脑的恒定、中性背景是理想的。对照之下,甚至一些化学物分子——不管是以  相似文献   

16.
如果你看见一只透明的猫或者狗,会不会被吓一跳?因为它们的身体可能像玻璃一样透明,身体的内脏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它们吃东西,你可以看到食物从入嘴到排泄的整个过程。你会不会觉得它是来自科幻片《透明人》中的未来动物?其实,现在科学家已经有能力培育出这样的透明动物了。  相似文献   

17.
利用GATA-2调控成分制备组织特异性表达GFP的转基因斑马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孟安明  林硕 《科学通报》1999,44(21):2283-2287
GATA-2是在多种血细胞和神经细胞表达的一种转录因子,调控血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分化。利用斑马鱼GATA-2基因5’侧翼调控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获得了只在中枢神经细胞表达GFP,或在神经细胞和表层细胞都表达GFP的转基因斑马鱼种质系,同时还进一步证实了GATA-2基因在胚胎发育中的时空表达谱。  相似文献   

18.
徐娜 《科学之友》2010,(4):61-61
<正>如果你看见一只透明的猫或者狗,会不会被吓一跳?因为它们的身体可能像玻璃一样透明,身体的内脏都看得一清二楚。如果它们吃东西,你可以看到食物从入嘴到排泄的整个过程,你会不会觉得它是来自科幻片《透明人》中的未来动物?其实,现在科学家已经有能力培育出这  相似文献   

19.
顾凡及 《自然杂志》2018,40(3):200-206
连接组就是神经系统中所有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关系的总体。个体的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连接组,因此画出神经细胞相互连接的“线路图”就成了脑科学研究的一个基础前沿课题。本文对宏观和微观连接组研究、人类连接组计划、美国艾伦脑科学研究所的连接组研究作了综述,最后并对以连接组研究为代表的大科学、团队科学与公开科学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如果你看见一只透明的猫或者狗,会不会被吓一跳?因为它们的身体可能像玻璃一样透明,身体的内脏都看的一清二楚.如果他们吃东西,你可以看到食物从入嘴到排泄的整个过程,你会不会觉得它是来自科幻片<透明人>中的未来动物?其实,现在科学家已经有能力培育出这样的透明动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