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信息     
双黑洞——类星体能源的新构想OJ287是巨蟹座的一个16星等的天体,是著名的蝎虎座BL型天体之一,它有些象类星体。芬兰图尔库大学的Aimo Sillanp(?)和其同事们以及来自瑞典、美国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2.
一个新的引力透镜系统,可能证明有一条宇宙绳从宇宙一边绕向另一边天文学家发现,一对已知的类星体原来是同一类星体的二个像,从而揭露出有一个异常的引力透镜天体,也即一个宇宙物质的异常密集。发现这一天象的研究小组组长,普林斯顿大学的  相似文献   

3.
自然信息     
类星体QSO1059+730附近的超新星爆炸从1963年施密特发现类星射电源具有红移谱线起,天文学家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对这些遥远宇宙天体的性质的探讨.类星体假说的提出,为这种探讨提供了根据.按照这种假说,类星体是银河系中相隔宇宙学距离的活性核,其谱线的红移由宇宙的膨胀情况来决定.但是这种假设需要有实验证实.  相似文献   

4.
黑洞是一个超密天体,当大质量恒星耗尽其全部热核燃料后,便坍缩成黑洞.天文学家还认为,类星体的中心存在着几十亿个太阳质量的巨大黑洞,类星体是位于可观测宇宙的边界上的极亮天体.在星系(如我们银河系)的中心也同样存在着黑洞.理论物理工作者曾计算得:一个黑洞的特性可由质量、电荷和自  相似文献   

5.
<正>类星体是宇宙中最明亮的天体,因其中心黑洞疯狂吞噬周围物质而发出极强的光芒。通过长期的观测研究,天文学家确定早期宇宙的类星体中含有超大质量黑洞。但这些黑洞是如何在宇宙诞生不久就"成长"为超大质量黑洞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热门课题。  相似文献   

6.
贻方 《自然杂志》2006,28(5):282-282
那些正在寻找系外行星的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一个真正的“软木塞”天体:它的大小超过木星的2倍,质量仅有木星的二分之一,这就意味着这个天体具有和软木塞近似的密度!在华盛顿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天文学家宣称这个类似软木塞的天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行星。根据现在的行星结构演化模型,如此大且轻的球形天体是不可能形成的,这就需要新的理论模型来解释这类天体。  相似文献   

7.
天文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是"类似恒星的天体"的缩略语.类星体大约相当于太阳系的大小,可是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照亮整个星系,可以燃烧1亿年.然而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不明白是什么创造了这些宇宙明灯.最明显的怀疑目标就是超大质量的黑洞,它们稳居在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可以吞噬大量的物质,而且据了解,它们能够产生巨大的粒子和能量射流.但是很多星系--包括银河系在内都拥有超大质量的黑洞,然而并没有产生类星体.  相似文献   

8.
<正>天文学家捕获首张黑洞照片,开启了人类对宇宙中最神秘天体的一场认知革命。照片显示了一个由尘埃和气体构成的光环,勾勒出了一个巨大黑洞的轮廓,这个黑洞位于距离地球5 500万光年外的大质量星系M87中心。什么是黑洞?100多年前,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把引力视为由物质和能量造成的时空弯曲,最早预言了黑洞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何香涛 《自然杂志》2014,36(3):218-224
1963年,美籍荷兰天文学家施米特(Schmidt)揭开了类星体的面纱。作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经过50多年的研究,关于类星体仍然有很多疑惑。天文学在1960年代的四大发现中,另外三大发现已获得5项诺贝尔奖,为何唯独类星体从没得到诺贝尔奖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类星体和星系哪一个形成在前呢?长期以来,天文学家们认为年轻的星系滋养了位于中心的黑洞,一直到黑洞变成类星体。类星体是质量极大、威力极强的能量源。但是现在科学家们发现,一颗没有挂靠主星系的类星体显然在大量地制造新恒星。该发现表明,类星体至少创造了某些星系,或许并不是星系创造了类星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信息     
创记录的红移震惊天文界至今年年初,天文学家还未发现红移值超过4.0的天体,但如今已冲破了宇宙的“距离阻栏网”,他们出乎意料地发现了较大红移值的类星体。剑桥天文学院和亚利桑那基特峰天文台的研究小组报导说他们已测出红移值为4.07和4.43的两个类星体(《自然》)Vol 330,P 453),其中后一个类星体是已知宇宙中最远的天体。红移用来衡量宇宙的距离,由于光的速度是个定值,因此它也可表示光离开类星体的时间。如今我们能想象得出当宇宙仅为它目前年龄的10%到20%时这些天体是怎样  相似文献   

12.
天文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发现了类星体,类星体是“类似恒星的天体”的缩略语。类星体大约相当于太阳系的大小,可是它们可以轻而易举地照亮整个星系,可以燃烧1亿年。然而几十年来,天文学家们不明白是什么创造了这些宇宙明灯。最明显的怀疑目标就是超大质量的黑洞,它们稳居在几乎所有星系的中心,可以吞噬大量的物质,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家一直都猜测在这颗星上存在着由液态甲烷和乙烷构成的海洋,一些天文学家还认为它是整个太阳系中与人类居住的地球最为相似的天体,对它的探测有助于揭开更多的宇宙和生命之谜。这颗星就是土星最大的卫星——泰坦。  相似文献   

14.
正1960年代,近代天文学开始起航,航队的旗舰,便是1963年发现的类星体。到今年,近代天文学已走过了整整五十年。所谓近代天文学,是以四大发现为标志的,这四大发现是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背景辐射。1963年,美籍荷兰裔天文学家施密特(M.Schmidt)揭开了类星体的面纱,宇宙中一种崭新的天体被发现。屈指算来,整整五十年。换句话说,近代天文学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相似文献   

15.
标记为IRAS 13348+2438的星体,是被红外天文人造卫星发现的红外线源之一.它被加州理工学院、国家光学天文观测台和亚利桑那大学的一些天文学家确认为红外线类星体.这颗类星体发射的能量,90%以上是红外线.而原来发现的大约3,500颗类星体,发射的大部分能量处于紫外线、可见光或无线电波段.对这个类星体的形成提出的解释是,由于两个星系碰撞的结果,将大量的质量提供给了一个黑洞.这个黑洞位于这两个星系之一的中心.当物质汇入黑洞而释放出巨大的辐射能时,它并不容易成为可见的,因为它会被碰撞中释放出的星际尘埃所遮蔽.在另一方面,这些尘埃又  相似文献   

16.
视野     
《大自然探索》2011,(10):4-9
下面这张星团NGC1929的特写照片上,显示出了被天文学家称为、“超级泡泡”的一个大洞,这个面积为325光年×250光年的巨洞正在一个形成恒星的星云中被炸开。这张照片由欧洲南方天文台新近发布,照片上的泡泡位于和我们的银河系相伴的一个小星系——大麦哲伦云。随着来自大质量年轻恒星的辐射和来自它们的爆发性死亡的的震波推压这个...  相似文献   

17.
“SS433”是1978年发现的最重要的天体,也是继六十年代发现类星体和脉冲星以来天体物理学上的又一重大发现。十多年前,对这个编排在SS星表第433号位置上的天体已有所发觉。它在天鹰座a星的附近,赤经19时9分21.3秒,赤纬 4  相似文献   

18.
一个由四名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利用设在智利的欧洲南天天文台3.6米望远镜,在一颗距地球较近的类星体周围,发现了巨大的电离气体云,他们根据电离气体云的运动,推断出这颗类星体的质量,这是第一次测定类星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运用日本X射线探测卫星的天文学家发现,一类星体的亮度在3分钟内增加了67%,这是迄今在类星体看到的最快变化。天文学家们相信,类星体是位于新生星系中心、巨大发光的“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正遍布于世界各地的望远镜都在热烈欢迎然后挥手告别一个新的太阳系访客——一颗快速移动的小行星,或者可能是一颗彗星。美国宇航局(NASA)2017年10月26日宣布,这可能是人类观测到的第一个造访太阳系的星际物体,该天体已被天文学家发现并观测到。这颗不寻常的"星外来客"是由檀香山夏威夷大学运营的"泛星计划"1号望远镜10月19日发现的,当时该望远镜正在执行为NASA寻找近地物体的例行夜间巡天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