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了解受荷时间对既有红黏土地基压密固结效应的影响,针对影响承载力变化的"时间"因素,利用贵州铝厂氧化铝厂中受上部荷载分别为40年、30年、20年的既有红黏土地基载荷试验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地基土压密的时效性进行了研究。试验获得了12个工点地基土的承载力特征值、极限荷载、变形模量、相关土工试验数据以及地基土性状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长期受上部荷载作用的既有红黏土地基表现出明显的压密固结效应,承载力提高幅度达到了6.7%到73.3%,红黏土地基承载力随受荷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以期为贵州铝厂其他车间的改建与重新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管桩的承载特性及上浮问题,以红粘土地质的静压PHC管桩上浮工程为案例,对复压前后的PHC管桩分别进行现场静载试验,分析管桩在复压前后的承载力及沉降随时间变化规律,提出红粘土地质管桩的上浮机理。结果表明:上浮管桩的静载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呈现明显的"陡降型"特征,卸荷回弹率仅为5.9%。复压后管桩的荷载—位移曲线符合"缓变型"特征,卸载回弹率达23%以上,远大于复压前数值。管桩上浮是主要由于大量密集的管桩沉桩施工引起显著的挤土效应,发生向上的桩土位移,而红粘土层的超孔隙水压使管桩承受了较大水头压力亦引发了管桩的上浮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涵侧填土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效应,由几何和动力相似条件设计了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模型试验,模拟了不同涵侧填土高度的涵洞地基受荷,直到破坏。为了确定涵侧填土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根据相似原理设计了高填方涵洞模型试验,模拟了不同涵侧填土高时涵洞地基受荷破坏的过程,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得到极限荷载。讨论了使用经验公式和《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的差值。选取图们至珲春高速公路桩号为RK365+510处的高填方涵洞作为试验涵洞,在涵洞底部埋设沉降观测点,测量基底沉降值和沉降差。结果表明:侧填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十分显著,且提高幅度为非线性,先从18.4%增加到36.83%,然后减小到8.91%;计算地基承载力时应考虑公式和计算参数的选择以及试验方法对力学指标的影响;现场测试的涵洞基底最大沉降值符合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路基工程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效率,根据地基处理中挤密并排水固结原理,利用PVC管作为管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根据地基承载力及变形实验,得出待处理地基位移-荷载关系曲线,从而评价处理前后综合地基承载力的变化。实验表明,在沉降良好的原状土中,每平米压入6根管径为75 mm的PVC管桩,其地基承载力可提高至1.909 MPa,而变形量小于14 mm,可满足路基的承载力及变形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泥土搅拌桩为研究对象,对复合地基固结性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利用有限元计算对弱排水桩复合地基孔压消散的规律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得出了桩端处孔压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孔压分布情况,并通过实测结果得到了进一步验证。据此提出了若干建议性的结论,为解决复合地基固结性状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一般情况下,地基土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组成,而饱和粘性土地基则只由固相和液相两相组成,研究其固结,也就是要研究其在上部结构荷载作用下,地基中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它怎样随着时间与空间坐标而变化的关系.现结合土体变形的基本概念、土的渗透定律和土的压密定律,勾勒数学模型,深入分析其间变形微观关系,建立偏微分方程,运用数学物理方法,通过严密数学分析,求解得出用富里哀级数表达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7.
长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固结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是由长塑料排水板与短水泥土搅拌桩组成的新型复合地基,该工法不仅利用短桩提高浅部地基承载力,而且通过长塑料排水板加快深部饱和软土的排水固结过程.针对长板-短桩工法处理上海A15I级公路深厚软基的固结特性,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通过试验段不同位置和深度的超孔隙水压力、沉降变形以及桩土压力等参数随时间变化的观测与分析总结发现:排水板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深厚软粘土的固结速率;长板-短桩组合型复合地基通过排水固结快速地提高桩间土强度,发挥桩间土承载作用;长板-短桩工法利用施工期的预压完成了80%以上的固结沉降,从而实现减小工后沉降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路堤荷载下DJM-PVD复合地基固结特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盐高速公路现场试验段为原型,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分析了路堤荷载下DJM-PVD复合地基的固结机理和桩土应力分配特性.数值计算中采用单元体模型来代表复合地基.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路堤荷载下,DJM-PVD复合地基上部中桩间土沉降大于桩体沉降,桩端附近桩体沉降大于桩间土沉降,存在桩土差异沉降,桩土差异沉降使得桩间土承担荷载和桩体承担荷载相互转移;复合地基的桩体应力集中、桩体应力比等与均桩土差异沉降的发展密切相关;DJM-PVD复合地基的固结机理主要包括3部分:排水板的排水效应、粉喷桩的应力集中效应以及桩土间荷载转移形成的孔压梯度,三者均能加速地基的固结,减少工后沉降.  相似文献   

9.
加固处理软路基的方法灌浆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地层一般由杂填土、淤泥或淤泥质土、粉、细砂组成。由于杂填土具有结构疏松、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的特点,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淤泥或淤泥质土呈软~流塑状,粉、细砂和松散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满足不了上部荷载对路基的要求,导致路基在通车后将产生较大沉降。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提高地基土强度和变形模量,满足上部荷载对地基土承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刘志勇 《甘肃科技》2001,17(4):23-23,26
软弱土包括淤泥及淤泥质土,呈软塑与流塑状态的粉土和粉质粘土、松散的粉细沙、暗浜土、初始回填时未经夯(压)实的及含有大量腐殖土料回填的杂填土、土质软弱和龄期较短和冲填土等。这些软弱土由于土层成陆年代晚、含水量高、;固结程度低,具有强度低压缩性大和明显的触变性等不良特性,对建筑物危害大。由于地基基础和上部结构是共同工作的一个整体,因此解决软弱土地基的强度和变形问题的基本原则,要从加强上部结构及基础和地基土两方面入手,充分认识软弱土的特性的前提下,采用综合治理的办法。1 基础型式和桩型选择高层建筑竖向荷载…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上埋式涵洞侧填土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基于普朗特尔-赖斯纳与太沙基极限承载力理论,研究了涵洞基础深度效应与宽度效应下涵洞基底粉质黏土、黏性土与砂土地基承载力变化规律与曲线特征。此外,基于涵洞地基的实际受力情况与涵洞地基承载力计算图示,修正了太沙基地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并将用修正方法计算得到的涵底地基承载力结果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太沙基方法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涵洞基础深度效应与宽度效应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明显,随着基础埋深系数的增加,粉质黏土、黏性土与砂土的地基承载力值随之增加,粉质黏土与黏性土地基增加的幅度较小,砂土地基增加的幅度较为显著;(2)当基础宽度系数k≥5时,黏土与砂土地基承载力增长幅度减小,而粉质黏土地基承载力增长幅度较大;(3)填土高度为6 m时,改进方法计算得到的地基承载力值比有限元法大8.78%,比太沙基计算公式法大18.72%,改进方法比太沙基方法更接近涵洞地基极限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12.
北部湾沿岸地区湛江组结构性黏土具有触变性,导致该土层中桩基时效性明显,不同沉桩方式及桩型的模型单桩对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桩基承载力时效性影响显著。以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为地基,设计不同沉桩方式、桩型的模型单桩进行桩基静载实验,并对1倍桩径范围内桩周土的孔隙水压力进行监测。得到不同沉桩方式、不同桩型的模型单桩承载力及桩周土的孔隙水压力随休止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均随休止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且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大的速率表现为前期增长快,后期增长慢;2)孔隙水压力消散规律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增长规律基本吻合;3)湛江组结构性黏土中单桩承载力时效性可以用经验公式表述,在同一均质土层中不同沉桩方式、不同桩型的承载力时效性采用不同的时效性相关系数计算;4)不同沉桩方式对单桩承载力时效性影响差别较大,当桩型相同时,静压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大的速率和幅度比振动桩大。5)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时效性与桩型有关,当沉入方式相同时,圆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增大的速率和幅度最大,管桩次之,方桩最小;  相似文献   

13.
盐渍土是一种四相组成的特殊土。这种特殊性导致工程中确定的盐渍土地基承载力尤其在倾斜荷载作用下时,容易出现偏差。本文以柴达木盆地典型盐渍土地基承载力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载荷试验和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研究了倾斜荷载作用下盐渍土地基承载力特征。结果表明,在倾斜荷载作用下,数值模拟计算确定的盐渍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现场试验确定的特征值相差2.37%,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现场试验结果基本一致。在建立数值模拟计算模型时,需要考虑盐渍土地基中存在结晶盐楔体被压碎、溶陷造成土层附加应力非线性分布特征。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可做为确定倾斜荷载作用下的盐渍土地基承载力的特征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斜坡加固碎石土桩基水平承载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斜坡桩基中碎石土性质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需要进行加固处理。为了解加固后碎石土对斜坡桩基水平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添加石膏改变胶结度的物理模拟试验,进一步增加了改变密实度的数值模拟研究。研究发现添加石膏和改变土体的密实度都可以有效的提高碎石土桩基的水平承载力;改变碎石土石膏含量和密实度分别可以使得斜坡桩基水平承载力提高1.13~2.06倍和1.32~1.86倍;得出了不同石膏含量和密实度碎石土地基的m值。  相似文献   

15.
针对南通地区以砂性土为主的地质条件,通过实例,采用静荷载试验方法探讨了群桩施工后,砂土的挤密效应以及桩间距对预制静压单桩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群桩施工后,挤密作用提高了砂性土的强度,增加了桩与土地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有效提高了单桩的承载力,而且在一定范围内桩间距越小,挤密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6.
螺旋板载荷试验因能测试深层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被广泛应用。文章通过总结螺旋板载荷试验与平板载荷试验的对比试验结果,以及螺旋板载荷试验速率对合肥地区地基承载力的影响,进而探索研究螺旋板载荷试验方法的标准以及其在合肥地区的适用性;提出了螺旋板载荷试验确定合肥地区地基承载力的建议方法。该方法的建立为今后合肥地区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郑建中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5085-5090
为了验证和完善淮北平原新近沉积层承载力评价标准,选取该地区粉质土、砂性土和成层地基等极具代表性的场地,系统地进行验证性试验研究。开展了平板载荷试验,以获得地基承载力直接性指标,并同步进行静力触探、动态平板载荷试验,得到不同地质条件下地基土的力学特征。通过测试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承载力评价体系合理、高效,经验公式准确、可靠。该评价标准适宜作为淮北平原新近沉积层地基承载力评价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青山嘴水库一期基础工程为具体实例,研究了强夯处理在增加重型动力贯入10 cm最小击数、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加干密度以及降低含水率等方面的效果.通过对试验测定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强夯能使重型动力触探贯入10 cm最小锤击数增加417.46%~600%,地基承载力提高119.44%~163.98%,土体干密度增加7.18%~8.23%,土体含水率下降4.93%~45.14%,说明强夯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碱渣土地基的承载性能,通过对人工制备5种不同配方的碱渣土强制搅拌混合,分层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填筑后进行一系列现场和室内试验,对碱渣土的填筑效果及承载性能进行探究。试验结果表明:5种不同配比碱渣土填筑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低于240 k Pa,变形模量超过44. 2 MPa;碱渣土遇水稳定性良好,不会产生湿陷;掺入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砂、石子或石灰粉,碱渣土的承载力和变形特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掺入砂的效果最显著;微型触探试验可以对各层填筑效果及其承载力进行快速检测。可见所用碱渣土配比及填筑方法不仅能用于一般工程的场地回填,也能应用于具有更高要求的填筑工程和地基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