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5 毫秒
1.
"原子量"(atomic weight)这一广为大众熟知的术语却遭到"相对原子质量"(relative atomic mass)的冲击,国内已将"原子量"改名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中的修饰用语"相对"二字不能改变"原子质量"的本质,而"原子量"与"原子质量"是表征两个具有不同特征而又相互联系事物的科技术语,不能混淆.将"原子量"改名为已用来表征另一事物的名词"相对原子质量",这是不可取的,它会给科学界带来无穷后患.保留"原子量"这一术语是目前用来表征其所定义特征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哲学思维方式的特征--从自组织动力学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现代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是与自组织动力学理论相一致的动力学思雏方式,具有"二总三分"的特征.在总体特征上,两者都反对线性化和封闭性的静态逻辑,主张从差异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出发把握事物的生成发展过程;在具体特征上,两者都重视子系统交互作用中的竞争策略和协同策略,强调事物的发展意味着打破旧的运动模式(结构)对子系统的控制和支配.  相似文献   

3.
序,作为指谓系统要素间作用关系的范畴,只能是内外作用综合交织的结果。就其生成而言,起决定性作用的力量来自内部乃"自组织事物",反之为"他组织事物"。故自(他)组织范畴是对事物序的形成作用的地位的刻画,而非对作用来源方向的强调。  相似文献   

4.
语言和世界相关联是通过指称事物实现的。文章认为:"指称"不同于"指称对象","指称"体现为一种关系含义,而"指称对象"则体现为一种对象含义。指称是通过人的意向指向事物的"指称点"所建立起来的有关事物的一种显现关系。指称的载体几乎总是语言表达或其他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表达。因此,在一个表达中能够唤起我们注意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指称,它不仅包含个体,而且也包含特性、关系和境况。  相似文献   

5.
如果你戴上我称为"欧陆式眼镜"的东西,运用欧陆哲学的视角来审视诸如探究、发现、实验、理论和确证等传统的科学哲学问题,某些事物就会以颇为不同的方式呈现,你就会看到新的事物,一切事物会彼此相关并以不同的方式与背景相关。透过欧陆式眼镜的凝视,让你倾向于关注两种事物:第一,那些妨碍你看得更清晰的事物;第二,事物"如何"显现,而非事物是"什么"。该隐喻有某种严重的缺陷,但仍是有用的,因为它提示了审视科学的传统视角与欧陆视角之间的巨大差异。它也能被用于发展"科研平台"这个观念,即科学不仅仅是一组活动,不仅仅是在某种程度上允许我们将之封闭的一组工具、实践和借此形成的知识,而是由诸线条的流动之网构成的,这些线条顺利地与紧密地整合入我们的世界并且塑造了世界的轮廓。我在本文中讨论了欧陆科学哲学的两条可能路径。一条涉及的是"解构性的重演",即对我们继承下来的科学概念(包括传统的分析性概念与海德格尔的"科学不思"的概念)的探究;另一条涉及的是可被称为"回归田野研究"的东西,即仔细地审视科学实践。接受这两条路径,将让欧陆科学哲学唤醒一大片重要的探究领域。忽略这些探究的领域,科学哲学将自食其果。  相似文献   

6.
木乃伊并不只出在埃及,这是在秘鲁发现的一具木乃伊. <木乃伊3>来了,带来了比前两集更加花哨的特效和打斗场面,它证明奇异事物加好莱坞制作手段的配方仍然具有强烈的"化学反应".其实,抛开好莱坞式的夸张叙事和声光魔术,<木乃伊>系列片中提及的各种事物的原型本身就富有奇趣.我们揭开娱乐工业的幕布,看看真实的木乃伊世界.  相似文献   

7.
虽然,在古希腊哲学家那里,明确具有信息意识的理论成果并不很多,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阿那克萨戈关于"每一事物都包涵着每一事物的部分"的论述中,从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认识发生的"流射说"中,从高尔吉亚关于思想、语言与其所表征的存在、现象的关系的论述中,从柏拉图关于事物与影像、意见与知识的关系的相关论述中,以及从亚里士多德关于潜能与现实的辩证关系的论述中解析出具有深刻韵味的信息观念。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爱用“中国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对外国事物缺乏兴趣”来解释为何西方制造品在明清没有市场.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例子显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心,并积极吸收西方较先进的技术. “闭关锁国”心态的另一种表现是对外国事物的抗拒.西方人爱用“中国人闭关自守、故步自封、对外国事物缺乏兴趣”来解释为何西方制造品在明清没有市场.但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很多例子显示,明清时代的中国人对外国事物充满好奇心,并积极吸收西方较先进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说起时间,人们都知道包括过去、现在、未来.如果把时间视作一个数轴,那么时间就是从无穷远的过去,延伸到现在,再延伸到无穷远的未来.所有的事物和物质都在这个数轴之上顺序性、持续性地前进和变化,永不停歇.而历史,显然只涉及过去和现在,是基于"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往回看的事情.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技术不能承受之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科学不能承受裁定善恶之重 该用"天使"或者"魔鬼"这样的词汇去追问"科学"吗?换句话说,"科学"可以有对善恶的终审权吗? 在很多人的意识里,科学似乎是一个全方位的、永恒的真理.好像不管是什么事物,只要是"科学"的,便像是吞了定风丹的孙悟空,任凭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弄起12级台风,也能岿然立于不败之地.如此地位,使科学无形中变成了人们终极的价值观.然而,科学能够独自地担当起这样的责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