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研究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应从六个方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阐释,即:党的二十大的主题、主要成果、新观点;“两个确立”“两个维护”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目标和重大原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任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保持清醒头脑,应对风险挑战等。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号角,选出了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总舵手,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部署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各项重大任务,规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航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一定能够达到,中国式现代化一定能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2.
<正>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党的二十大报告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是对推进什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阐释,也是怎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必须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3.
追求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来源于物质生产生活,生发于马克思主义思想和原理,升华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定位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于物质与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特征、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民族文化的力量之源、党的执政之基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石。新时代推进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共识、团结统一,不断推动人民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和充裕。  相似文献   

4.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强精神明建设,是相互依存、不可割裂、辩证统一的。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经济建设是中心,生产力发展不了,物质明搞不上去,中国不能实现现代化;精神明是保障,忽视精神明,甚至以牺牲精神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中国也实现不了现代化。只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精神明建设同时并举,才能建设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期盼,是新中国70多年探索奋进的价值选择。从照搬苏联经验到立足本国国情,从不成熟到成熟再到愈发完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过了工业化“、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并在实践中走过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历史阶段,迈进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步入新发展阶段,成为人类现代化的新飞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着新时代的丰富内涵,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于引领现代化的价值导向,提振社会主义话语权,推动生命与共、命运与共,维护人类共同利益等方面,彰显着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要旨和世界意义,开辟了人类现代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明、精神明和政治明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的政治明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明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借鉴人类的政治明成果,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是十六大的精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就是要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生活殷实、政治民主、社会安定、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口适量、人民安居乐业和综合国力强盛的美好的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高等教育就是要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各项工作,坚持教育创新,培育民族精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发挥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五句话本身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底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关注人及人的精神文化素质的提升,人既是物质生产力的载体又是精神生产力的载体.剥削和两极分化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包括精神文化在内的思想观念问题.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既要做到与私有制决裂,又要致力于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使整个社会焕发出积极昂扬的精神面貌.共同富裕不仅是对物质贫穷的否定,同时也是对精神空虚和愚昧的否定,社会主义社会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全面富裕.  相似文献   

9.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16):14-18
 新时代赋予学会新使命,既要着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适应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需求,也要服务学术发展、科学发展,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0.
墨家智慧     
王健 《科技信息》2009,(33):167-167,185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中国历史上对各族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世界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是对中国一些周边国家的文化思想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今天,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传统文化仍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宝贵资源。对于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墨子是位思想巨子.因为他自立门户,创立了墨家学说;他也是位大爱无言的圣贤,因为他是整个中国两千年文明历史上第一位站在最底层劳动者和社会弱者的立场上说话的人;他在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因为他与众多的圣贤一道,展开思想的砥砺和交锋,共同创造出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习墨子的智慧,也学习墨子的精神,做一个智慧而又理智的人,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做到墨家弟子那样以苦为乐,但起码我们要学习墨子那种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1.
一个伟大的民族背后往往有一种优秀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撑。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优秀革命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各族人民朝着共同的目标去奋斗,对于中国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将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工作是推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可靠保证 ,能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也是推动精神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保证 ,直接表现为能推动精神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国家既要发展物质生产力 ,创造物质文明 ,又要发展精神生产力 ,创造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化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不只体现在狭义的精神层面,面具有更广义的文化意蕴,体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在当代中国,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坚定信念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经过百年征程的接续奋斗,成功探索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现代文明、中华文明、社会主义文明建构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文明逻辑。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价值追求取代了西方以资本为逻辑的现代化价值理念,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上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突破了西方“历史终结论”“普世价值论”和“文明冲突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罗韬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45-48
随着知识经济的突飞猛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和客观趋势。全球化犹如一把“双刃剑”,在为我们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之长,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条件的同时,也对培育民族精神带来严峻挑战:国家意识,民族文化受到冲击。如何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培育民族精神,应对时代的挑战,成为我国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从根本上体现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它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同志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沦的一个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和深刻领会这个思想,对于坚持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深化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要求让全体人民都富裕起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共产党人革命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社会主义的目标要求。早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就预示:社会主义将“通过社会生产”,“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斯大林也曾说过:“社会主义不是要大家贫困,而是要消灭贫困,为社会全体成员建立富裕的和文明…  相似文献   

18.
共同富裕既是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期望,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的目标追求。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共同富裕根植于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共同富裕思想,积淀于中国共产党人对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不断成熟,其核心要义是全民共富、全面共富、共建共富、逐步共富。新时代继续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足协调发展,从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绘就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美好蓝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学习,领会了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教育方针的新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应坚持教育创新,进一步完善现代化国民教育体系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国外积极关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重点对中共二十大报告中的十年伟大变革、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发展与安全等内容进行相应的评价。从评价内容来看,国外对中共二十大精神的认知更加多面化,既关注中共二十大精神,也关注习近平的人民领袖作用。国际社会对中共二十大的关注和热议,客观上有助于传播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为了促进国际社会进一步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国内各界要主动传播中国理论和中国方案、加强国际社会交流对话、讲好中共二十大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