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菌株Y5-11是从哈尔滨周边地区地下水中分离的一株假单胞菌,具有较高的自养脱氮能力。菌株Y5-11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模式菌Pseudomonas koreensis Ps 9-14T高度同源(99.72%)。获得了菌株Y5-11的全基因组序列,采用比较基因组学分析了菌株Y5-11的碳源利用和脂肪酸含量特征,对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菌株Y5-11与模式菌Pseudomonas koreensis Ps 9-14T在碳源利用上较为接近,但两株菌株在生长温度和硝酸盐还原方面存在差异。菌株Y5-11有17个特有基因,其在脂肪酸种类及含量上与其他菌株相比,存在明显的特异性,主要脂肪酸为C16:0和C17:0 cyclo,含量分别为19.37%和21.09%。通过以上研究,确定了菌株Y5-11的分类地位和生物学特征,为菌株Y5-11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生物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石油降解菌株的分离筛选及降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出8株能够以原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石油降解菌株,经鉴定分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微球菌属(Micrococcus sp.)、产碱菌属(Alcaligenes sp.)、动性球菌属(Planococcus sp.)和纤维单胞菌属(Cellulononas sp.)5个属。同时对其中石油降解能力较好的两株菌进一步研究了其石油降解特性,发现原油浓度、pH值、N∶P等对菌株的降解能力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稳定运行的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SBR)反应器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好氧反硝化菌(实验室命名为CFY1),对菌株CFY1进行了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并对其好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能力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菌株CFY1的菌落呈圆形,乳黄色,半透明,表面光滑,边缘不整齐,菌体细胞为短杆状,无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阴性;氧化酶反应呈阳性,具有分解葡萄糖和淀粉以及还原硝酸盐的能力;菌株CFY1的16S r DNA序列经BLAST分析,与Gen Bank中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具有98.9%同源性,结合该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可基本确定菌株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NCBI Gen Bank登录号为KC253270;在摇床转速150 r·min-1、培养温度30℃及p H值7.2的培养条件下,24 h内能将113.6 mg·L-1的NO3--N降解为0 mg·L-1。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汉氏葡糖醋杆菌(Komagataeibacter hansenii,K.hansenii)HDM1-3的发酵特性,为提高纤维素产量提供基因组信息,对其基因组数据进行测序分析。采用PacBio RSⅡ平台对该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基因组由1个3 659 612 bp染色体和2个质粒组成,编码3 820个蛋白质,含有7个纤维素合成酶基因。基于16S rRNA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了K.hansenii HDM1-3相对于醋酸杆菌科菌株的进化地位。在基因组中,共注释到碳水化合物活性酶88个。通过KEGG注释到代谢通路相关基因共3 132个,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基因287个。通过基因组测序获得了K.hansenii HDM1-3完整的基因组信息,为改造该菌株提供了基因组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井冈霉素菌种自然选育及产素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然选育方法对井冈霉素生产菌株(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 var.Jinggangensis Yen)进行筛选,获得了遗传性能稳定的高产菌株,考察了碳源、有机氮源对菌种产素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C:N为1:0.45~1:0.57,固形物含量在12%左右的培养基配方,井冈霉素生产菌产素能力高,易过滤,滤液清澈.  相似文献   

6.
从长期施用有机磷农药的土壤取样,通过驯化、富集培养,筛选到2株能降解甲胺磷农药的菌株HK-1和GLY-1.利用分光光度法分析了菌株在含1.5 g/L MAP的无机盐培养液中培养72h下的降解率,菌株HK-1和GLY-1的甲胺磷降解率分别为85.71%和80.25%.2株菌的遗传稳定性较好,对甲胺磷农药的耐受浓度为3 g/L,且可降解有机磷乐果和久效磷.菌株生长的最适甲胺磷浓度、温度、pH和接种量分别为1.5 g/L、25-30℃、7.0和4%-6%.两株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金属离子对菌株降解甲胺磷农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通过Biolog鉴定系统,将HK-1和GLY-1初步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和特瑞特西苍白杆菌(Ochrobactrum tritici sp.)。  相似文献   

7.
从助剂厂废水和生活污水流经的污泥中分离出F2和H2菌株,经鉴定F2为荚膜红假单胞菌(RhodopsudomonasCapsulata),H2为泥生绿硫菌(ChlorobiumChlorobiumlimicola)。讨论了F2和H2菌株特征及功能,初步认为它们对助剂厂废水具有高效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8.
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一新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腾冲酸性热泉富集物中分离到一株适度嗜热喜酸菌YN22.该菌革兰氏染色阳性,直杆状或微弯,长约1.6~2.8μm,直径0.4~0.7μm.该菌能在25~60℃下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53℃;生长pH为1.0~5.0,最适pH为1.5;化能自养型,0.025%(w/V)的酵母提取物对其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酵母提取物存在的情况下能快速氧化Fe2 ,但对S0和还原型硫化物的氧化能力较低.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菌与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ulfobacillus thermosulfidooxidans)的16s rDNA序列相似性达99%.YN22基因组DNA的G C含量为47.3 mol%,与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模式菌株VKM B-1 269非常接近,后者基因组DNA的G C含量为47.5 mol%.基于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系统发育学和G C含量的分析结果,YN22应归于硫化杆菌属(Sulfobacillus),为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Sb.thermosulfidooxidans)的一新菌株.这是国内首次分离,并经多种方法鉴定、确认的嗜热硫氧化硫化杆菌,从而为我国浸矿微生物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最典型的适度嗜热菌种.  相似文献   

9.
利用以壳聚糖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自然海水和贝类壳体混合的水样中分离出7株具有产壳聚糖酶能力的菌株,采用平板分离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确定了菌种G-6为产壳聚糖酶较好的菌株.对菌株G-6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最适培养条件为:pH=6.0,氮源为牛肉膏,壳聚糖浓度为1.5%,培养时间为96h.  相似文献   

10.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大熊猫粪便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发现大熊猫粪便样品中含有大量可以降解纤维素的厌氧微生物种类,如梭菌科、瘤胃菌科和毛螺菌科等,因此,将熊猫粪便样品作为降解纤维素微生物菌种分离的来源具有可行性。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大熊猫粪便样品中筛选具有降解纤维素产氢能力的菌株,分离获得1株纤维素降解产氢菌株Cel10,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Cel10属于缓纤维梭菌(Clostridium lentocellum),其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8%。菌株Cel10在pH 4.0~8.0、温度25~50℃范围内可以利用纤维素进行生长,其最适pH 7.0,最适生长温度37℃。本文丰富了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类,为木质纤维素类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组合材料PRB技术处理硝酸盐废水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硝酸盐溶液浸泡玉米秸秆腐解实验、正交实验,确定PRB反应器的最佳工艺:pH=7,硝酸盐溶液质量浓度为45mg/L,反应时间为360min,质量比Fe∶C为4∶1.按最佳工艺进行PRB模拟实验,研究以Fe0—玉米秸秆的组合材料处理硝酸盐废水,探讨分析Fe0—玉米秸秆组合材料去除硝酸盐的机理.结果表明:Fe0还原NO3-,消耗溶解氧,腐解玉米秸秆可有效地释放碳源物质及反硝化菌生长的有机物,通过化学和生物反硝化去除NO3-—N并降低副产物NH4+—N浓度.反应器运行72h后,对NO3-—N去除率达到80%,TN去除率达到75%.  相似文献   

12.
多通道串联式压电传感器快速检测病原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串联式压电传感器为基础构建了一台自动化微生物检测仪,并开发了一种适合该仪器使用的低电导,高营养的YC肉汤培养基,以数学方法对检出时间FDT进行了定义,使FDT的确定更加方便准确,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绿脓杆菌进行了检测,发现检测时间和样品中细菌浓度呈线性关系,求出其关系式并用于细菌数量的测定,测定范围从cell 10 mL^-1到cell 10^6 mL^-1,检测时间4-20h,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度与常规的平板计数法相当(r≥0.98),但是更为灵敏,快速。  相似文献   

1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糖多胞菌发酵液多杀菌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刺糖多胞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发酵液中多杀菌素不同组分的分离与定量分析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以AQ12S05-1546WT(150×4.6 mmL.D.S-5μm,12 nm)为分析柱,以甲醇-乙腈-2%醋酸铵溶液(45∶45∶10,v/v/v)为流动相,流速1.5 mL/min,检测波长250 nm.结果表明多杀菌素在25~10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本方法标准偏差为1.486 9,变异系数为0.79%,相关系数为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58%.多杀菌素化合物A,B,C,D,E,F的保留时间分别为7.01,3.59,3.21,8.33,5.72,4.81 min.本方法能准确测定刺糖多胞菌发酵液中多杀菌素含量,有效分离多杀菌素不同组分.  相似文献   

14.
木聚糖酶产生菌固体发酵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聚糖酶产生菌 (Aspergillusniger) 1 - 1 3菌株以白酒丢糟作为碳源进行固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 .采用单因素搜索对其最适产酶的氮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 ,结果表明 :添加的最适氮源为硫酸铵 ,最适加入量为 1 6% (以白酒糟干质量计 ) ;最适产酶发酵条件 :温度为 30℃ ,初始含水量为 5 5 % ,接种量为 1mL菌悬液 (浓度为 7× 1 0 7个 /mL)接种到 1 0 g固体培养基中 .在此优化条件下培养 72h ,木聚糖酶活力可达最高为 370IU/ g酒糟粉  相似文献   

15.
链格孢菌是导致葡萄采后腐烂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且其产生的真菌毒素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安全隐患.本研究从自然发病的葡萄果实中分离纯化出一株侵染菌株(A-0913),根据真菌的形态学特征并结合5.8SrDNA-ITS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同时,对该菌株基础生物学特性及其毒素检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为25℃,中性或偏碱性环境均有利于菌丝体的生长,PDA培养基中培养36h后可达对数生长期.研究发现该菌株具有产毒素的性能,通过进一步优化真菌毒素HPLC检测条件发现该链格孢菌株主要产AOH和AME两种真菌毒素.  相似文献   

16.
大豆根系和水稻根系土壤的微生物类群中,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且根系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根外土壤微生物总数.对三江平原大豆根系和水稻根系土壤中的细菌进行分离,根据细菌个体特征、菌落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大豆根系土壤中主要分布着芽孢杆菌属、黄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甲基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根瘤菌属6个菌属;水稻根系土壤中分布着微球菌属、黄杆菌属、根瘤菌属、奈瑟氏球菌属、葡萄球菌属5个菌属.同时,探讨了土壤部分理化性质对大豆和水稻根系细菌数量的影响,明确了根系细菌数量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pH等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今后大豆和水稻田间施肥,提高粮食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新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烃降解细菌HL-6,经生理生化实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初步鉴定为红球菌(Rhodococcussp.).研究表明,利用乙醇无机盐培养基培养液体种子是适宜的,菌体浓度可达108CFU/mL.在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25℃振荡培养3d,烃降解率达到78.5%.该菌降解烷烃的范围很广泛,对C11~C36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将乙醇制备的种子液与沸石按照2∶1的比例制备成固体菌剂加入以柴油为唯一碳源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进行25℃振荡培养7d,同时与以相同菌浓液体菌剂接种的降解情况进行对照,最终降解率液体菌剂达到82.8%,固体菌剂达到74.6%.固体菌剂和液体菌剂可分别用于海洋滩涂和土壤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52头中国信阳水牛血样为材料,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对信阳水牛的生长素释放激素(GHRH)基因中第4外显子的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经SSCP检测发现,不同个体的PCR反应产物银染后有两种不同的带型,分别命名为AA型和AB型。针对不同带型所对应的个体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表明,在该基因(GI:194719389)的第4外显子70bp处发现A→G突变,A→G导致Thr转化为Ala,在该基因的第4内含子6bp处发现A→C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