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在生活之外去寻求一种超然的美还是从生活当中去发掘实在的美,这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与审美现代性的一个分水岭。将审美理想视为人生理想的候补,即把美视为存在于世俗生活之外的更高贵的东西,这种从与生活疏离甚至对立的角度来张扬所谓纯粹美的观念,是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的固疾。在现代性的视野中如若还不加区别地一味褒扬这种传统士大夫的审美观,并美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值得反省的。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儿童文学出版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作品质量、作家、市场以及出版社等都成为制约儿童文学出版进一步发展的因素。解决这些问题,儿童文学作家需要合理的定位,原创作家队伍亟待扩大,出版社和作家都要奉行读者至上的原则。只有理顺这些问题,儿童文学出版才能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方卫平是当代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批评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的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在儿童文学理论研究和评论界引起广泛关注。方卫平从儿童文学的学理角度出发,形成了自己的儿童观和儿童文学观,从本质、创作、构成、接受、批评等多维度阐释和把握了儿童文学的内涵;从中外儿童文学史论的角度着眼,修成了《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法国儿童文学导论》两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5.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6.
东莞作家曾小春的儿童文学主要讲述乡村孩子的故事。作家在将其童年经历融入作品时,显现出富有特色的眼光。这既是一种地道的儿童眼光,却又聚合了成人回望童年、故乡时的眷恋眼神。独特的眼光使他既能很好地坚持"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又能把儿童世界与成人社会的真相关联起来。乡村儿童面临的困境和成长,是曾小春作品的惯常性主题。作者在日常化细节中简约而细心地刻画出儿童们抗争困境过程中精神上的体验、感悟、思想以及这一切向性格灌注而构成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比较文学一直都贯穿了很强烈的世界主义的观念,而这种观念正在慢慢转向新的世界主义。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比较文学学者提出了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主张,这种观念从提出之日起就伴随着各种是非论争,而这一现象的出现正体现出中国学者对于新世界主义的理解,也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进入世界比较文学话语的期望。  相似文献   

8.
在 2 0世纪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 ,自 80年代兴起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创作 ,以其负载主流意识形态精神话语的内容特点和独特的美学追求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样式”特征 ,构成了一种创作潮流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创作走向 ,成为我们审视 2 0世纪最后 2 0年中国电影发展时不可回避的历史现象。本文以新时期中国电影的宏观发展历史为背景 ,勾勒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自萌芽、初步定型到发展成为一股较为成熟的创作潮流的历程 ,并对其发展过程中的若干阶段及其特征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历来是翻译领域中争议较多的话题,相应理论与研究亦不胜枚举。然而,儿童文学翻译虽然是文学翻译的一种,但在文学研究中长期受到忽视。以交际翻译理论为着手点,对赵元任经典译作《阿丽思漫游奇境记》中的谐音双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以胡适为主角的"问题与主义"之争触及到外来主义和中国国情。这一时代关注的焦点争论双方相互影响,相互启发,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暗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而且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探索。争论双方留下的启示在中国共产党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以及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的实践中也有一定程度的呼应。  相似文献   

11.
追踪与阐释——论方卫平对当代儿童文学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卫平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学者,从80年代以来,他始终追踪着正在发生的各种文学现象的足迹,进行学术的思考,既有作家创作论,也有作品特色论,还有传播接受批评论,这些均表现出方卫平学术的敏感性,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批评特点,这些论述对当代的儿童文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从选材、翻译方法及语言表达方面看均带有功利的目的。翻译目的论认为在诸多翻译原则中"目的原则"应处于优先地位。从目的论的角度来理解,这一时期的儿童文学翻译便具有合理的存在价值。不同的时代要求造就了儿童文学翻译的不同面貌,译者要顺应社会对于儿童文学翻译的功利化期待。  相似文献   

13.
李约热是广西文坛近年来颇受关注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象下,隐藏着对现实生活的凌厉追问以及理想幻灭后的尖锐疼痛。他在指证生活破败的同时,也始终坚持着以人性温情突围现实的艰难努力。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现代新文学的艺术巨匠之中,老舍是少数兼顾儿童文学创作的作家.他创作的个性非常鲜明,最擅长表现北平城里"老大的不长进的民族".那么,表现新加坡儿童的<小坡的生日>的创作动机又源自何方呢?本文就此问题从童年经验的角度来论述其儿童文学创作动机,并分析老舍儿童文学观的得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儿童文学作品被引入中国,但是译作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翻译儿童文学时要采用一定的策略和方法。应以目标语儿童读者为中心;忠实于原文文本;适当的采用直译、意译、省略删减等翻译方法,这样才能翻译出更受孩子们欢迎的儿童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6.
社群主义强调社群本位,社群对个人属性进行建构,并在价值上具有优先性.作为一股社会思潮,社群主义起源于对以罗尔斯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的批评否定,具有合理的价值诉求.然而,其合理价值是在与新自由主义的张力关系中得以凸显.鉴此,对于集体主义思想影响相对强劲的中国而言,检视社群主义在当代中国的价值合理性,对规避社群主义过度膨胀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更具建设性.  相似文献   

17.
“唯美”是中围传统书法发展的主流,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统一。书法艺术发展到清代.书坛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与“唯美”传统书法主流背道而驰的反叛潮流。掀起这股反叛潮流的中坚力量是一批不满于黑暗社会现状、不满于官场腐败的文人。反叛潮流的形成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原因。反叛潮流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日实践派.一日理论派。清代书坛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官场文人书法和在野文人书法分道扬镳并驾齐驱的的局面。反叛潮流的探索开拓兴旺发达,使中国书法艺术突破了自古以来实用性和艺术性密不可分的唯一模式.为中国书法艺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不受实用性桎梏的纯粹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18.
洛学是北宋时期程颢、程颐创立的一个学派 ,经南宋朱熹集大成后作为封建社会后期官方的意识形态 ,统治中国思想界长达 80 0年之久。其学说有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一面 ,但也有限制皇权君势 ,反对君主专断自任的一面 ,并不完全是替封建专制辩护的  相似文献   

19.
从接受理论视角论茅盾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一生热爱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他的译本和其他译本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茅盾外国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特点是:注重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照顾儿童的欣赏情趣,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保留原作的创作风格等.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视野中的中国古代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儒家、道家和禅宗确实均以不同的方式开辟出了走向审美生存的理路,但诸多在“中国古代审美思想的现代阐释”名义下对中国古代审美主义思想所作的似是而非的言说,事实上是对审美现代性的严重误读。以审美的方式来回答、解决生命意义问题,只是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审美主义的重要面相,而不是审美现代性的圭臬。中国古代审美主义面对复杂生命之时,往往表现出一种撤退的姿态,这种无视尖锐繁复的内在生命张力的审美理想,与现代审美精神有着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