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并在资本控制下渗入社会各个领域,在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数字拜物教现象。数据和数字技术商品化、资本化成为新的物神,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人类生存的“场域”,导致人的虚拟数字身份与现实身份相混淆以及社会关系呈现出数字化的状态。数字拜物教内化了数字技术资本化的政治取向,内含了数字技术调用社会资源形成宗教场域的感性逻辑,内蕴的数字资本新剥削形式深化了社会的技术性贫困。要通过技术发展、制度治理和价值文化三个层面共同发力,才能扬弃数字拜物教,实现人类的真正解放。  相似文献   

2.
本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一战和30年代大危机之间的关系:1、一战破坏了战前资本主义世界金本位制,战后虽恢复了金本位制,但极不稳定,30年代大危机是战后国际经济失调的结果;2、一战冲击了世界贸易格局和贸易体系,促使资本主义世界生产的恢复与发展同国际贸易增长有限的矛盾日益突出,加剧了资本说义世界生产过剩;3、一战加速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等不平衡发展,增加了战后世界经济不稳定因素,埋下了大危机的种子  相似文献   

3.
雅斯贝尔斯把现代西方人失去精神家园的状态称为"精神危机",并且将现代西方人的精神危机归因于"技术时代"的到来对人的精神生活世界所形成的巨大冲击和负面影响.雅斯贝尔斯对现代西方人所陷入的精神危机状况所作的深刻分析对当代人类认识精神的重要性、化解精神危机的可能性等具有一定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科技的进步使得传播媒介正向数字化靠拢,不断更新着电脑、电讯、多媒体、互联网、数字技术正在极其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并制约和引导着人类的思考和判断;现代数字媒体广告作为一种真实而又新鲜的视觉和消费体验,带来了广告新形式的多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数字化"成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并且是不可逆转的生存方式的趋势下,数字媒介成了大众传媒的主宰,微媒体阅读成了人们阅读的重要途径,经典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也成了必然趋势。以网络和移动通讯为代表的数字媒介为人类提供了一个动态的、互补的、快速的、广泛的、交互的、无地域的花样世界。微媒体环境为进一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文化前提和内在精神动力。在这种背景下,论者提出了解决经典阅读危机的策略构想,探索推广经典阅读的模式,这将有利于促进全民人文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张兵 《创新科技》2006,(12):16-17
由于对科技的过度依赖使人类生存方式技术化,人类的技术生存往往会迷失人类的精神自我,冲击人类的主体地位,带来了人性危机,阻碍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建设》2023,(10):61-62
<正>新世纪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习近平总书记在给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的贺信中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为此,2021年“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顺应数字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迈向数字文明新时代——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和浙江省数字化改革的有关精神,首次进行了分赛道办赛,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正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充分认识科技社团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维度,厘清未来发展的机遇挑战,明确转型提升的关键路径,对于推动一流科技社团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智慧科协、智慧农技协、中国科技志愿服务等平台规划建设情况,从5个方面梳理了科技社团数字化转型从用户连接、到数据应用,再到生态建设的规划实施框架,以期促进科技社团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随工业社会、工业革命而形成的发展理念 ,其背后动力是资本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西方式的资本主义生产和生活方式只是千百种人类生存方式之中的一种 ,人类社会的发展之路应该有多样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9月6日,2019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九届中国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在浙江宁波举行,世界级业内泰斗齐聚上演"头脑风暴"。数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并见证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大变化,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革命正深刻改变着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国国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在延续和发展资本和生产集中中化趋势的同时,还出现了生产和资本分散化的趋势,经济中资本集中化趋势和分散化趋势这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并存的特征明显。这是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由此而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进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数字化进入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传统的报纸、书籍的阅读习惯日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阅读转向电子化.这无疑要求我们出版业面向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出版管理流程的数字化、高等教育教材的数字化……科技与时代的结合,数字出版时代已经到来.传统出版社特别是专业出版社的特点决定了出版领域的发展方向——数字技术与传统出版融合.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之全球化拓展,前所未有地改变了人的生存方式,使人的生存样态总体上呈现出多样性、物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结果使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科学世界与人文世界之间的张力平衡受着空前挑战,给人类带来了新的历史困境与生存困惑。当代哲学对“生活世界”的回归,正是试图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挥其时代功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寻求人的统一性和超越性,并保有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科技导报(北京)》2021,39(16):39-43
 当前,人工智能、5G通信、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正在以更大范围、更多方式、更深层次同人类的生产生活紧密融合。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数字中国建设和绿色发展战略的持续推进,企业数字化能否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引发了学术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基于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企业数字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具体影响效应和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分维度检验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区块链技术以及数字技术应用等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且在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影响机制分析显示,企业数字化的绿色技术创新促进效应主要是通过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表现、缓解融资约束以及加大研发投入等方式实现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国有企业、存在政治关联的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企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研究结果为数字化时代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也为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和绿色转型提供了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田敏 《科技资讯》2014,(28):28-28
目前,社会的发展方向显然已经是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引发了人类对各种数字信息技术的追捧,显然已经成为了各行业中重要的生产管理应用技术。当然数字化地质测绘也不例外,其中有GIS,RS,CPS等一些数字化的绘制技术,实现了科学而高效地测量方法,它将数字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更为突出的体现出来。该文阐述了MAPGIS的地质制图技术以及它在地质测绘数字化中的数字地形地质图成图的方法运用、MAPGIS数字化的组织原则性以及怎样处理数据图形和进行数字化的输出和使用等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生态失衡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黑猫》《白猫》和《地狱灵猫》三篇关于猫的短篇小说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精神世界,暴露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呼吁人们重视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人的内在精神生态。只有回归内部自然,才能使处于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中的人类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栖居之地,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8.
这里所说的“数字差距“,并非指企业经营统计中量的差距,而是指企业在“数字化经营“中与发达企业的差距.当今世界,人类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正在逐渐渗透到方方面面,不但给我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同时,电给企业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如何利用数字技术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赢得未来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9.
王梅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173-174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20.
大力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文章首先在分析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四个逻辑的差异、数字世界的机制性优势的基础上,指出数字化的本质是能否充分利用好规模逻辑、速度逻辑、品质逻辑和成本逻辑的差异,让自己的企业整体上拥有了新的规模、速度、品质和成本的优势;其次,对数字世界与人类精神世界的关系进行了理论思考,并对数字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最后,重点论述了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认为中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并提出了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